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评价高压氧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重度窒息新生儿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以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常规治疗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两组患儿均在第2~3天、12~14天、26~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对比两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的结果,同时对比患儿第2~3天以及26~28天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超过35分的比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第2~3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3.06±7.46)分,12~14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7.36±5.17)分,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为(39.81±3.06)分,两组患儿第2~3天、12~14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26~28天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35分的比例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纠正重度窒息新生儿的缺氧状态,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在新生儿重度窒息病情的判断和疗效的评估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压氧早期干预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预防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可行性,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重度窒息标准的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5d。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变化及惊厥情况,并于开始治疗后5d做脑CT检查。结果 治疗5d时对照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方面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3-7d内对照组惊厥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两组脑水肿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窒息脑损全国各地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预防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可行性,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重度窒息标准的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5d。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变化及惊厥情况,并于开始治疗后5d做脑CT检查。结果治疗5d时对照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方面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3~7d内对照组惊厥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两组脑水肿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窒息脑损伤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窒息预防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窒息,阻滞其进展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效果。「方法」依出生时间顺序及窒息程度将窒息新生儿依次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两组各73例。对照组复苏成功后,转母婴同室病房常规处理;防治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0.04-0.06MPa,升压,稳压换气、减压历时50-70min,1次/d,5d为1疗程。「结果」对照组HIE发病53例,发病率为72.60%;防治组HIE发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重症常导致脑损伤.留有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后遗症,轻症往往被临床所忽视.为了减少因窒息乏氧所致新生儿脑损伤及后遗症的发生。必需选择有效的检测手段。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我科自1991年1月至1993年5月,对21例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并对其中16例进行头颅CT检查.随访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窒息 ,阻滞其进展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效果。 [方法 ]依出生时间顺序及窒息程度将窒息新生儿依次分为防治组和对照组 ,两组各 73例。对照组复苏成功后 ,转母婴同室病房常规处理 ;防治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 ,压力 0 0 4~ 0 0 6MPa ,升压、稳压换气、减压历时 5 0~ 70min ,1次 /d ,5d为 1疗程。 [结果 ]对照组HIE发病 5 3例 ,发病率为 72 60 % ;防治组HIE发病 15例 ,发病率为 2 0 5 5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 <0 0 1)。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窒息能有效地防止HIE发生 ,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的抢救及护理方法,并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0月接诊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及护理,而研究组则采取综合技术进行抢救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00%(38/40)、17.50%(7/4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32/40)、37.50%(15/4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相关指标与Apgar评分改善十分明显,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重度窒息患儿采取综合技术给予抢救及护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抢救率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传统复苏方案而言,效果更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本院出生的足月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行为评定分析,探讨其在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母孕期无明显异常的窒息和正常足月新生儿各65例和58例,分别于出生后2~3、7和28 d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测试(NBNA). 结果 2~3d新生儿行为评定评分,正常组、轻度和重度窒息组分别为(38.3±4.2)、(32.9±3.7)和(25.0±2.8)分;窒息时间<5、5~、10~ 13min评分分别为(34.3±3.2)、(28.3±2.0)、(23.8±2.7)分.不同窒息程度,不同窒息时间,新生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行为评定对窒息新生儿的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窒息新生儿预后有早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全国13个单位协作研究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于足月窒息儿的应用。145例中随诊至1~2岁125例,结果显示7天 NBNA 评分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8.9%和82.6%,12~14天为84.6%和97.4%。其预测预后的价值优于 Sarnat 分度、头颅 CT 和 B 超。本方法实用、经济、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进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评估窒息对新生儿的脑损伤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51例窒息新生儿(窒息组)进行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并与同期因轻度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住院的足月新生儿82例(对照组)的行为测定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窒息组7天NBNA总分36.32±1.28分,14天NBNA总分37.74±1.32分,对照组7天、14天NBNA总分均≥3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15、4.49,均P〈0.05);窒息组BAEP异常率35.29%,对照组BAEP异常率9.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P〈0.05);轻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25.64%,重度窒息组BAEP异常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0.05);窒息组中小于胎龄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69.2%,适于胎龄儿异常率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0,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可以导致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因此对窒息新生儿进行神经行为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可以用来评估脑功能及听力情况,为临床干预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小于8分的1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8例除常规治疗外,应用高压氧治疗;另58例行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3个月后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级。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级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康复有效,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OV)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因在某院进行治疗的84例ROV患者,分别按照给予和不给予高压氧治疗分为2组,每组分别有42例患者.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RVFT)、并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粘度(D)值在两组中治疗前均高于治疗后,在治疗后,患者的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视网膜静脉充盈时间(RVFT)和血浆粘度(D)在高压氧治疗组显著性低于常规治疗组.经过治疗后高压氧组无血灌注区明显减小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情况(x2=8.51,P< 0.05).高压氧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情况(x2=6.01,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经过高压氧治疗后的患者无血灌注区明显减少,并且视力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使用空氧混合仪(nCPAP)面罩正压给氧的效果。方法:对128例新生儿窒息分别给予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和鼻导管吸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较之鼻导管吸氧抢救新生儿窒息显效快,可有效地预防窒息加重,减少窒息并发症的发生,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结论:空氧混合仪面罩吸氧抢救新生儿窒息效果优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2008年1月-2011年1月,有高压氧(HBo)适应证行HBO治疗疾病谱的统计,分析安徽省立医院高压氧舱目前的运行情况。方法:参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HBO医学分会颁布的《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痰病谱》,回顾性分析3年来有适应证行HBO治疗患者的疾病种类、构成比及排序,统计治疗次数、年龄。结果:3年来,列入统计的总病例数1813例,所治疗疾病与五官科、急诊科、神经内外科、骨科关系密切,HBO治疗的惠症116例,占统计总病例数的7.58%:危重症76例,占4.96%,接受HBO治疗最长200次,年龄1~86岁。结论:通过这次统计分析,肯定了安徽省立医院以往HBO治疗取得的成绩,但仍需不断完善,更好地利用高压氧舱为病人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对于突发性聋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00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50例(55耳)和对照组50例(53耳)。治疗前后判断疗效分布。结果高压氧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比单纯药物治疗治愈率高,临床可首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HBOT对烧伤患者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烧伤感染的意义。方法:选择烧伤总面积大于30%或Ⅲ度面积大于10%的烧伤患者42例,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组和非高压氧组,8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其血清sIL-2R含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结果:非HBOT组患者伤后各时相点血清sIL-2R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与此相反,HBOT组伤后各时相点血清sIL-2R水平接近正常值,与非HBOT组相比,各时相点血清sIL-2R水平显著降低,与此同时,脓毒症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非HBOT组。结论:HBOT可显著降低烧伤患者血清sIL-2R含量,故对防治烧伤感染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窒息复苏后SIRS与新生儿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NICU收治的符合SIRS诊断标准有重度窒息史的足月新生儿52例(SIRS组),另取同期NICU中不伴SIRS的重度窒息复苏后足月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非SIRS组)。所有患儿在生后72h内收集SIRS所需资料;并于生后24h内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在生后72h左右进行HIE的临床分度;7~10d行头颅CT检查并分度;12~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并统计各组病死率。结果: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比例显著增加(χ2=6.4792,P<0.05),病死率也明显增加(χ2=14.7713,P<0.001)。非SIRS组与SIRS组比较,前者危重病例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后者(χ2=8.7917,P<0.01),前者的病死率亦显著低于后者(χ2=11.0318,P<0.001)。SIRS组重度HIE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χ2=18.5320,P<0.01)。存活者NBNA评分<35分者所占比例SIRS组显著高于非SIRS组(χ2=4.3905,P<0.05)。CT检查脑白质低密度分布呈中、重度改变者所占比例SIRS组亦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4.6316,P<0.05)。结论:在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SIRS的发生与窒息复苏后新生儿疾病的演变及预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危重病例所占比例及病死率也明显增加。SIRS的发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窒息缺氧对脑的损伤程度以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98例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结果治疗组中,患儿在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试和发育商(DQ)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智能、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外伤后进行HBO治疗时机分为两组:A组,n=28例,伤后8~30天,B组18例,伤后31~60天,两组患者在入院24h内和接受HBO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Glasgow昏迷(Glasgow coma scal,GCS)评分,6个月后采用Glasgow预后(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评分。结果:入院6个月后,A组患者的意识和残疾程度改善较B组显著,两组间的GCS和GO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伤后早期接受HBO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