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左右,并且,携带者中仅有10%患者电镜下肝组织接近正常。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少数已有肝硬化的表现。但目前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部联合应用拉米夫定、博尔泰立及左旋咪唑治疗乙肝携带者,有一定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措施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六芬 《当代医学》2011,17(4):21-21
慢性乙肝是指肝脏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所引发的慢性炎症性坏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表明,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及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一个乙肝大国,因为我国现有乙肝患者高达3000万,而病毒携带者已高达1.2亿(占世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的50.00%),由于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措施,所以,加强慢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措施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临床乙肝五项检测结果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感染人体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将产生一系列的免疫应答清除病毒。机体与乙肝病毒的相互作用可出现不同的感染结果: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肝病毒携带者等。血液中可出现一系列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关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的肝脏组织病理学特点,探讨其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感染科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行经皮肝穿术取肝脏组织,研究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分级分期,同时检测血清HBV—DNA及HBV血清标记物,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改变特点、与HBeAg及年龄的关系。结果34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G0S0 8例,G1S0 22例,G1S1 2例,C2S2 2例;以E抗原阳性与阴性分层分析,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间,炎症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54,P〈0.05),纤维化程度高者分布于40岁以上年龄组中。结论多数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组织学有轻度炎症,不伴或伴有轻度肝纤维化,纤维化程度高者易发生于40岁以上年龄组中,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与E抗原是否为阳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转铁蛋白含量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转铁蛋白含量来了解乙肝病毒慢性无症状携带者的肝功能。方法:利用BN-100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健康人、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中转铁蛋白的含量。结果:乙肝患者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组(P<0.05)及正常对照组(P<0.01),乙肝病毒携带者组血清转铁蛋白含量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细胞功能已经受损,血清转铁蛋白的检测有利于临床早期发现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孙殿兴 《肝博士》2011,(2):14-15
时隔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终于得以更新。12月10日,2010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称“新版指南”)在京发布。相较于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下称“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在乙肝治疗用药方面有很多变化。通过对比,我选出部分与乙型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密切相关的新变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朱林静  王海花  李娆仙 《西部医学》2010,22(7):1357-1358
目的了解海口市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探索出科学、有效的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控制扩散,保护正常人群的健康的途径。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3 662名员工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表对118例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并实施相应措施。结果乙肝病毒携带者占总体检人数的12.7%,健康教育实施后各种乙肝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需求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强乙肝病毒携带者健康知识宣教,传授正确的预防措施,对整个人群的乙型肝炎预防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与A型行为的关系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芝芳  于爱荣 《中原医刊》2005,32(12):18-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与A型行为的关系,为临床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用“A”型行为量表对67例乙型肝炎病人和65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分别进行A型行为的调查分析n结果乙型肝炎患者A型性格所占比例和A型行为得分中TH、CH、TH CH均明显高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结论说明A型行为和心理负担较重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述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美霞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44-744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血液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其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志着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大(即俗称的大三阳);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一般标志着病毒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变小(并非都如此)(即俗称的小三阳).  相似文献   

10.
金旭 《开卷有益》2014,(1):14-15
<正>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以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和纤维化为主要损伤的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共分五种类型,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各型肝炎之间无交叉免疫性。这五型肝炎中以乙型肝炎对人体的危害最大,这是因为乙肝感染后可以转为慢性乙肝或慢性活动性乙肝,也可成为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平时无明显不适,但在肌体抵抗力降低时却随时  相似文献   

11.
约80%的青少年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属于“无症状慢性携带者”,特点是肝细胞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均呈阳性),血清病毒水平(HBV DNA定量)很高:肝脏无明显损害,肝功能正常,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由于这个时期常处于免疫耐受状态,  相似文献   

12.
李刚 《肝博士》2011,(6):24-24
乙肝病毒的危害是触目惊心的。目前我国大约有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9300万。慢性乙肝患者2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因此,抗乙肝病毒治疗是对付乙肝极其相关肝病的重磅炸弹。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乙肝病毒携带者在1亿人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达8.83%,乙型肝炎病毒(HBV)传播极其广泛,加之乙型肝炎病人有慢性化倾向并与肝癌发生有密切关系,而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因乙肝病毒携带所引起的如影响就业等一系列现象。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情况和减少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学校自2004年~2006年连续3年对新入学大学生进行HBsAg检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盛吉芳 《肝博士》2010,(5):28-28
慢性乙肝的总体治疗目标 据统计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000万的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乙肝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当前我国慢性乙肝防治形势严峻。早在2005年我国就已发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南指出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肝病的自然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提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要分4个期,既: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免疫转换期、免疫逃逸期。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先经过漫长的免疫耐受期,此时HBV大量复制表现为大三阳、肝功能正常,耐受期后一部分患者开始免疫清除、转换期,免疫清除之后进入病毒残留恢复期,这是一般良性病变的自然史。临床上病毒残留阶段小三阳的患者,因为无自觉症状,也称“乙肝病毒携带者(AsC)。”  相似文献   

16.
乙肝(HBV)是一种以肝脏为主要病变并可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的传染性疾病。我国约有1.2亿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中乙肝患者有3000万。而由于实施了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以后,农村乙肝病毒携带者明显减少,为了解我县农村的乙肝免疫能力及乙肝病原携带情况,2007年8月,笔者协同永嘉县疾控中心对7个不同年龄组的农村群众进行ALT、乙肝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ALT异常率为0.78%,HBsAg阳性率为3.10%,抗-HBs阳性率为56.98%。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慢性乙肝患者依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赛  陶小红 《肝博士》2010,(3):14-15
<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生命健康的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占全球的1/3,其中1/4会  相似文献   

18.
高志良  林潮双 《广东医学》2006,27(8):1115-1116
病毒性肝炎是全球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更是我国及我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根据卫生部公布的2005年度传染病疫情信息显示,我国乙型肝炎的发患者数位列所有传染病第二,仅次于肺结核。全世界约3.5-4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占1.2亿,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症患者在社会上,每年约有75-120万孕妇为乙肝病毒携带者,而凡是新生儿期感染乙肝病毒者90%可长期携带病毒,并在青壮年时期出现肝炎症状。相对于乙肝来说,丙肝隐藏得更深。国内丙肝发病率虽比乙肝低,但成人感染了HBV后约90%不发病,并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而HCV感染后约60%-80%转为慢性,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慢性肝炎的后果是进展为肝纤维化,并发展成为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我国十五科技攻关的资料表明,HCV感染10年和20年以上的肝硬化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5.29%。我国因肝病死亡的人数每年约35万,慢性肝炎已成为对我国人民健康危害最广、后果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必须及早发现和治疗,阻断病情恶化。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病毒性肝炎诊断的基本方法已经建立,在各型肝炎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面亦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全世界大约有3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而孕妇乙肝病毒携带者阳性率高达10%左右,南方比北方发生率高。母婴传播是形成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国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约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形成的,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传播。宫内感染率约13%~44%,主要是通过受损的胎盘屏障或通透性改变的母血渗漏而导致;产时传播约占40%~60%,主要是通过母血、阴道分泌物及羊水传播;产后可通过母婴接触、唾液及母乳水平传播HBV病毒。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大国,目前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约为3.5亿,我国就有1.3亿,因此如何正确规范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防止其继续蔓延,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建立一个防治网络系统,以便早期检测病变活动,早期发现肝硬化、HCC的可疑病例,及时诊断、治疗,做好宣传教育,使ASC者对问题有正确认识,减少传播机会。笔者提出如下几点浅见供同仁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