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与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WHR)及血脂、血尿酸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测定68例高血压病患及48例正常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血压、人体测量变量值及生化指标。血清瘦素用ELISA法测定。结果 ①两组血清瘦素浓度无显差别(P>0.05),肥胖血清瘦素浓度显高于非肥胖(P<0.001),女性显高于男性(P<0.001);②高血压组血清瘦素与BMI、血尿酸(URIC)、总胆固醇(TC)、腰围、臀围、WHR显正相关,经多元回归分析,血清瘦素浓度的影响因素为性别、BMI、URIC、WHR。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与血压、年龄无关,而与BMI、腰围、臀围、WHR、URIC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Leptin)浓度与中老年人性别、体重指数(BMI)、血脂及血压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不同性别中老年人的空腹血脂及血清瘦素浓度值。同时按全国高血压普查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重指数(BMI)、脂肪分布指数(WHR)。结果:(1)女性血清瘦素浓度高于男性(P<0.001).WHR女性低于男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女性血清瘦累浓度与BMI均呈正相关(P<0.01).与血脂、血压无明显相关(P<0.01)。结论:血清瘦索浓度与性别及人体肥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及血脂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关系。方法:将730例被调查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及腰臂比(WHR)分为3组,腹型肥胖组(A组):280例,男性BMI≥,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腹型肥胖组(B组),42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肥胖组(C组):408例,男性BMI<25,女性BMI<24,分析3组的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差异及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血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A组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除空腹胰岛素外,余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WHR,BMI与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呈低度正相关,WHR与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大于BMI,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小于BMI,结论: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分布较BMI增加与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原发性高血压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2型糖尿病33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测定入选对象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血压、总胆同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Leptin),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和单纯糖尿病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瘦素与性别、BMI、WHR、TG、SBP和FINS呈正相关(P〈0.03~0.001),与ISI呈负相关(P〈0.0011;性别、WHR、BMI和ISI在逐步回归分析中最后进入方程(r^2=0.596,P=0.000)。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时血清瘦素水平增高,高瘦素血症与高胰岛素血症的相关性提示瘦素在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患者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及血压(BP)与其血清脂蛋白(a)[Lp(a)]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 四组研究对象共116例,其中HBW组29例及HB组29例,BW组29例,O组29例为正常对照组。H:血压≥140/85mmHg,B:BMI≥25,W:WHR≥0.85/0.90(女/男),O:血压、BMI、WHR均在正常范围。分别检测其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p(a)、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C-肽(C-P)、胰岛素(Ins)及BMI、WHR,间隔2周共测4次,并测其血压。结果 HBW组患者Lp(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Ins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HBW组较HB及BW组Lp(a)升高显著(P<0.01);Lp(a)水平与HbA1c、C-P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腹型肥胖患者合并高血压易导致血清Lp(a)水平升高。这是肥胖并高血压患者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Lisinopril)治疗高血压患中的降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和血管的顺应性作用。方法:测定治疗三个月前后的血压、心率,及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 的左室舒缩功能、室隔(IVST)及后壁厚度(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来了解赖诺普利的降压、改善心功能和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主动脉弓和腹主动脉收缩舒张期的直径的变化,来了解其对血管顺应性的作用;通过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II)的变化,在其作用机制上做一些探讨。结果:①血压下降(P<0.01),心率变化无显性差异(P>0.05)。②血清中的AII下降(P<0.01)。③PWT、IVST减轻(P<0.01),LVMI下降(P<0.01);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改善(P<0.01)。④主动脉弓、腹主动脉顺应性改变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 赖诺普利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并能逆转高血压病患的左室肥厚,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人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血压及尿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血压及尿酸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50例正常糖耐量人群的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WHR)、血压、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血尿酸。结果:肥胖者瘦素水平升高;空腹血清瘦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尿酸呈正相关,与臀围、WHR、血糖、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无相关性。结论:人类肥胖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能参与高血压的形成及尿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向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68例高血压LVH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50-100)mg/d、部分病例加用氢氯噻嗪12.5-25mg/d)共20周。观测治疗前后心率(HR)、坐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超声心动图左室内径(LAD)、舒张末期室内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速度比(E/A)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 氯沙坦治疗20周后,患者SBp,DBp明显下降(P<0.0001);IVST、PWT、LAD、LVMI明显减小(P<0.001);LVDd有增大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心率及LVEF、LVFS无明显变化(P>0.05),而E/A明显上升(P<0.01)。结论(1)氯沙坦可以显著降低高血压LVH患者的血压、逆转LVH;(2)氯沙坦可以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但对心率及左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3)氯沙坦副作用小、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60例(A组)和贝那普利组60例(B组),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mg/d),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①A、B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②A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明显降低(P〈0.05);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下降(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P〈0.01);B组治疗后TG、IVST、LVPWT、LVDd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下降水平及LVEF升高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替米沙坦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显著降低hs-CRP和改善血脂代谢水平,使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4年2月该院收治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将患者按照BM I分为3组,Ⅰ组(正常组)23例,Ⅱ组(超质量组)38例,Ⅲ组(肥胖组)21例。比较各组患者和对照组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比较不同BMI和WHR的老年人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比较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结果3组患者的血糖、HbA1c水平、BMI、WHR、血脂异常和腹型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和WHR老年人的血脂水平和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脂水平老年人的血小板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BMI和WHR与血小板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肥胖和血脂代谢紊乱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间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BP和BMI虽相似,但ACE基因DD型者LVMI明显高于I型者(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相关,可能是左室肥厚发生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瘦素抵抗(LR)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80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受试者血清瘦素(LP)、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行超声检查测定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依据LVMI及cIMT分别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40例(HLVH组)、EH不伴LVH组40例(non-LVH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及cIMT增厚组61例、cIMT正常组59例.结果 (1) non-LVH组血清L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SL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LVH组血清LP水平高于non-LVH组及对照组,血清SLR水平低于non-LVH组及对照组(P<0.05).(2)cIMT增厚组血清LP水平高于cIMT正常组,血清SLR水平低于cIMT正常组.(3)LP与LVMI及cIMT呈显著正相关(r=0.757, 0.694, P<0.001),SLR与LVMI及cIMT呈显著负相关(r=-0.682,-0.708, P<0.001).结论 血清LP及SLR水平与LVMI及cIMT密切相关,说明LP抵抗可能参与了高血压LVH及AS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2型糖尿病人的血清瘦素 (L P)水平与肥胖度、胰岛素的关系。 方法 受试者精确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禁食 10 h取晨血测血浆血糖 (FPG)、胰岛素 (FINS)、瘦素 (L P)、血脂。应用免疫放射法测定血清 L P水平。 结果  (1)女性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男性 ;肥胖组男性、女性瘦素均较正常组、糖尿病组增高 ;糖尿病组与正常组比较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 (2 )相关分析显示 ,瘦素与体重指数 (BMI) (P<0 .0 0 1)、性别(P<0 .0 1)、胰岛素 (P<0 .0 5 )相关。较正 BMI、性别后瘦素仍与胰岛素相关 (P<0 .0 5 )。 (3) BMI相近情况下 ,糖尿病组中男性、女性均发现长期使用胰岛素者瘦素、胰岛素均较口服药者高。 结论 机体的体脂量、性别、胰岛素都是调节瘦素的重要因素。高瘦素血症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原发性高血压(EH)左室肥厚(LVH)的关系及阿托伐他汀对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 EH患者49例,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LVH的诊断标准将EH患者分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观察组)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对照组)。2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干预,运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浆PAPP-A浓度。结果治疗前观察组PAPP-A、IVST、LVPWT、LV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APP-A及LVMI、IVST、LVPWT显著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均<0.05)。经Pearson分析,PAPP-A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547,P<0.05)。结论 EH伴LVH患者PAPP-A显著升高,并且PAPP-A与LVMI呈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降低PAPP-A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及逆转LVH的效果。方法选择58例高血压并LVH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联合治疗3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动态血压及患者的IVST、LVPWT、LVDd、LVMI。结果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24h收缩压、24h舒张压明显下降。治疗后患者IVST、LVPWT、LVDd、LVMI值较治疗前减少(P〈0.05)。结论依那普利和吲哒帕胺合用有较好的降压及逆转LV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浓度与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肥胖高血压患儿、非肥胖高血压患儿、单纯性肥胖组和健康自愿者各20例的空腹血清瘦素浓度、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和平均动脉压(MAP),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相对浓度,分析瘦素与上述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单纯性肥胖组、非肥胖高血压组、肥胖高血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②非肥胖高血压组、肥胖高血压组与单纯性肥胖组比较,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单纯性肥胖组(P<0.05).③正常组、单纯性肥胖组、非肥胖高血压组和肥胖高血压组女童的血清瘦素浓度均分别显著高于同组男童(P<0.05).④瘦素与体重、BMI、SBP、DBP呈正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与血压之间有相关关系,推测血清瘦素可能参与了青少年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miR-192表达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治疗的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LVPWd、IVST、LVEDD、LVESD、LVEDV、LVESV、LAD、LVEF和LVMI等指标,并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肥厚组和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miR-192表达,ELISA法测定TGF-β1、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  结果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1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76例出现左心室肥厚(肥厚组),111例未发现左心室肥厚(对照组);肥厚组患者LVPWT、IVST、LVEDD、LVESD、LVEDV、LVESV、LAD、LVMI和hs-CRP均较对照组升高(P < 0.05);肥厚组患者血清中miR-192、TGF-β1、PⅢNP和PⅠC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 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miR-192水平与LVPWT、IVST、LVEDD、LVESD、LVEDV、LVESV、LAD、LVMI、TGF-β1、PⅠCP和PⅢNP呈正相关(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PWT、IVST、LVEDD、LVESV、TGF-β1、PⅠCP和PⅢNP是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中miR-192水平的相关因素(P < 0.05)。  结论   血清miR-192水平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中升高,且与左心室肥厚程度及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阿托伐他汀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疗程6个月。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室肥厚的逆转及心律失常改善程度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发挥逆转左心室肥厚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14例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患者先测定每个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的含量,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厚壁厚度(PWT),根据公式测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与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组患者收缩压更高、舒张压更低、脉压更大,并且左室重量指数明显升高。结论 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即早期的肾脏损害与高血压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及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患者口服厄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32周,分别测量血压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比值。结果:治疗后血压(SBP/DBP)、LVDd、IVST、LVPWT、LVMI均明显下降(P〈0.05),LVEF、E/A均明显上升(P〈0.05)。结论:厄贝沙坦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人高血压和逆转其左心室肥厚,而且能明显改善其左心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