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国产rIL-2诱导人同种异体胎脾,胎胸腺LAK细胞治疗22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果表明,全部病人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Karnofsky评分平均提高13.6分;22例中层得CR2例,PR7例,有效率40.91%。提示以胎脾,胎胸腺作为LAK前体细胞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该文报道了来自患者自体或同种异体LAK细胞对42例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疗效分析,其中CR2例,PR14例,MR12例,SD11例,PD3例。总有效率为38.10%,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未观察到严重毒副反应。并初步证实体外致敏可增强LAK细胞的抗瘤活性。  相似文献   

3.
以人胎脾、胸腺细胞作为LAK前体细胞,建立了一套体外大规模扩增、培养、制备LAK细胞的生产流程,制备的LAK细胞工艺简单,获取量大、活性高,联合应用IL-2、TNF,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共18例。结果表明: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部分患者肿块缩小,白细胞数升高、外周血免疫功能提高。用同种胎儿LAK细胞代替肿瘤患者的自身LAK细胞作过继性免疫疗法安全可行,可有效地解决LAK前体来源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应用胎胸腺LAK细胞及IL—2治疗急性白血病25例,疗效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1,证明胎胸腺LA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杀伤作用,且安全简便,可做为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人胚脾LAK细胞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实验表明,在红细胞低渗休克法,溶血盐法,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法中,以最后一种方法制备人胚脾LAK前体细胞的效果最佳。用重组白细胞介素2诱导的人胚脾LAK细胞在培养的第5~8d对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最高,达65.1%;而对Raji靶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较低,在培养的第5d为26.7%。由此可见,人胚脾LAK细胞对K562和Raji两种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6.
劳水聪 《广西医学》1997,19(2):316-317
IL—2/LAK细胞疗法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劳永聪IL—2/LAK细胞疗法(白细胞介素—2/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是近年来问世的以免疫调节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证实LAK细胞在体内外均有广泛杀伤自体和异体新鲜肿...  相似文献   

7.
卡介克蟹是BCG的提取物。应用MTT法观察了卡介克蟹对人胎儿胸腺和脾脏细胞LAK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人胎胸腺及脾脏细胞经IL-2诱导后均能产生明显的LAK细胞杀伤活性;卡介克蟹能协同增强IL-2诱导的胸腺及脾脏细胞LAK杀伤活性;且卡介克蟹与PHA和IL-2三者联合诱导的LAK细胞杀伤活性不仅高于PHA和IL-2和及IL-2卡介克蟹联合诱导的LAK活性,更明显高于仅用IL-2单独诱导的胸腺和脾细胞LAK杀伤活性。提示卡介克蟹可能成为LAK治疗中的生物反应调节剂(BRM)。  相似文献   

8.
9.
原发性恶性肿瘤12例,均行手术治疗后,再生IL-2/LAK细胞治疗,结果CD4、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CD8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0.
LAK-IL-2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免疫疗法,但是,由于使用大量的IL-2常引起严重的副作用,从而影响这一疗法的推广。本文从理论和临床实践证明补肾中药组成的免疫灵合剂能减少或取代IL-2,辅助LAK细胞在体内的抗肿瘤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且中药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或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自身的癌性腹水中淋巴细胞体外rIL-2存在下诱导成的LAK细胞与rIL-2,腹腔内联合应用治疗10例晚期卵巢癌性腹水患者,其中8例有效,腹水及腹水中肿瘤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实验治疗后的结果提示,此疗法治疗晚期卵巢癌性腹水有效,且安全易行。  相似文献   

12.
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51例中晚期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胎脾LAK细胞加rIL-2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51例,其中CR3例,PR7例,有效率CR+PR为19.6%,CR+PR+MR为31.4%。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治疗中未见严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IL-2/LAK细胞对中晚期癌症病人细胞免疫的影响,用3H-TdR掺入DNA法测定了17例中晚期癌症病人在IL-2/LA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加PHA或不加PHA淋巴细胞体外增殖试验,结果显示无论空白对照(11/16)还是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12/16),cpm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P<0.01);在T细胞亚群的测定中,IL-2/LAK细胞治疗前后比较,CD3+和C8+细胞都未发现明显的差异,只有C4+细胞较治疗前(13/17)有了显著提高(P<0.01);NK细胞虽未达到正常水平,但也显示较治疗前有显著增高的倾向;结果表明,IL-2/LAK细胞疗法既对肿瘤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也对细胞免疫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健康人外周血制备的LAK细胞加rIL-2体外培养时间分别为4天和7天,其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是58.7%及43.2%;其对人肝癌细胞所分泌的HBV表面抗原和e抗原也有一定的杀灭活性;结果揭示,LAK细胞对与肝炎病毒密切相关的肝癌治疗有着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化疗或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 (NSCL C)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6 6例 NSCL C初治患者按治疗方式分成单纯化疗组 36例 ,化免组 (化疗联合 CD3AK细胞液治疗 ) 30例 ,在治疗前后检测患者淋巴细胞免疫的变化。以健康献血员外周血 T细胞亚群为正常对照。结果 :治疗前两个组 NSCL C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CD3、CD4 和 CD4 / CD8比值及 NK计数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化疗组和化免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化疗组中治疗有效病例 (CR+PR)淋巴细胞免疫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P <0 .0 5 ) ,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稳定 (SD)和进展 (PD)病例的淋巴细胞免疫进一步下降 (P <0 .0 5 )。化免组中 CR+PR病例的细胞免疫明显改善 ,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D病例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 PD病例的细胞免疫仍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治疗有效病例的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联合 CD3AK治疗可以加快治疗有效病例的免疫功能恢复正常。SD、PD病例接受 CD3AK过继治疗未能改善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应用吉非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0月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二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紫衫醇治疗,75mg/m2,静滴;观察组实施吉非替尼治疗,250mg/d,口服。总结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200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男女比例近3:1,61%的患者有吸烟史,腺癌和鳞癌患者达174例(87%)。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有效率为(36%vs12%),控制率为(74%vs 43%),中位生存时间为(7.3vs 3.9)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好,是临床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D方案加CD3AK细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3例晚期NSCLC采用CEC方案加CD3AK进行治疗(A组);同时对17例相同患者单纯进行CED方案化疗(B组).结果①A组临床有效率为78.26%(18/23),B组临床有效率为35.29%(6/1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5);②A组1年生存率为82.61%(19/23),B组为47.06%(8/17)(P=0.042);③化疗反应A组较B组轻,但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D3AK细胞与CED化疗协同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明显提高效果.但不能减少化疗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利用胸腔积液中的肿瘤细胞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19、20及21外显子的突变,了解EGFR的突变率以及与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factor inhibitors,EGFR-TKIs)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3例晚期NSCLC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经反复离心后取沉淀细胞行石蜡包埋,巢式PCR法扩增EGFR 19、20及21外显子,取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及分析.结果 23例NSCLC患者中8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突变率为34.8%.其中4例为外显子19的缺失突变,2例为外显子21的点突变,2例患者检测到复合突变.EGFR突变在不吸烟者(7/12,58%)高于吸烟者(1/11,9%)(P<0.05),EGFR突变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EGFR-TKIs治疗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与无突变的患者相比有较高的疾病控制率(100% vs 25%,P<0.05),有突变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明显长于无突变患者(9.5月vs 2.8月),但因病例数少未能进行统计学检验.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可以作为NSCLC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标本,胸腔积液肿瘤细胞EGFR基因突变主要位于外显子19及21,外显子19主要为缺失突变,外显子21主要为点突变.有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接受EGFR-TKI治疗的疗效好于无突变患者,EGFR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是否接受TKI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对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应用白介素Ⅱ和LAK细胞治疗,与同期12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术后未后行免疫治疗对比,随访18-30个月,结果两组在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术后复发率和1、2年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共收集胃癌患者78例,对其中的50例(4例早期胃癌)用腹腔冲洗、台盼兰染色、酶学染色和放射自显影术行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及其活性的研究,而对另外28例胃癌原发灶的癌细胞,应用体外短期培养及液闪技术行去活性研究(药敏试验)。其结果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检出率为44.0%,且与胃癌组织类型及胃癌浆膜浸润程度和浸润面积等因素明显相关,多数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具有高度活性。MMC、ADM、5-Fu、PDD和E1-AI对原发灶胃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4.3%,21.4%、28.6%,14.3%和32.5%,EL-AI对其抑制率较高,但同其它药物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