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来筛选极低出生体重几脑室内出血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与母亲因素如前置胎盘,妊高征,胎膜早破、分娩方式、患儿性别及生后是否呼吸暂停无关,与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窒息及生后机械通气明显相关。结论小胎龄,低出生体重.窒息及机械通气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56-59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胎龄构成比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的病例资料。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住1087例早产儿,符合诊断PIVH早产儿77例,按照病例组的胎龄构成比分层随机抽取无PIVH早产儿79例为对照组。两组间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别为胎龄(32.98±2.21)周vs (33.08±2.36)周,出生体质量(1898±468)g vs (1946±544)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顺娩(OR=2.636,95%CI:1.251~5.555)、Apgar 5 min≤7分(OR=6.042,95%CI:1.105~33.033)、高频机械通气(OR=8.917,95%CI:1.018~78.069)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产前足量地塞米松有减少PIVH的发生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的1 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控制胎龄、出生体质量两种重要影响因素后,研究发现顺娩、Apgar 5 min≤7分、高频机械通气是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危险因素;Apgar 1 min的低评分并不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IVH)的发病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和普通新生儿病房早产儿临床资料.结果 435例早产儿发生脑室内出血136例,发生率达31.2%.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负相关,与窒息、RDS、机械通气等正相关.结论 PIVH与出生胎龄、出生体重、窒息、RDS、机械通气、感染等密切相关,综合防治可减少PIVH的发生率;床旁颅脑超声是诊断早产儿PIVH可靠、简便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蔡玲 《广西医学》2011,33(9):1156-1157
目的 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超声诊断,以及其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196例早产儿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脑室内出血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高危因素.结果 196例早产儿中发生IVH 121例,发病率61.7%,其中重度IVH发生率24.8%,且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窒息程度越重,其发病率越高.结论 早产儿脑室内出血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程度密切相关,血小板减低、机械通气治疗等亦可导致IVH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颅内出血与围产期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围产期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147例高危儿,从分娩方式,母亲孕期、产时并发症、胎龄、出生体重和血气检测值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臀位产、钳产、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胎龄小于32周,全重低于1500g的早产儿、出生后24h以内PaCO2〉6.67kPa、pH〈7.2等是颅仙出血的相关因素。结论 缺氧是引起出出血的主要因素,应加强胎儿的宫内监护和维持新生儿血气、血压的正常等预防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危险因素是否不同。方法:对1993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出生,孕24~33周,胎膜早破、自发早产或有早产指征的653例单胎新生儿进行序贯队列研究,评估产科学及胎盘组织病理学变化,其中脑室内出血(n=44)、脑室周围白质软化(n=19),B超显示无大脑损伤的589例。排除死产和先天性异常。统计学分析包括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双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元分析提示新生儿脑室内出血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仅与自发性早产(OR1.9,95%CI1.1~3.4)和分娩时的孕周(O R0.8,95%CI0.…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室管膜下出血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室管膜下出血(subependymal hemorrhages,SEH)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83例早产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母亲、胎儿、分娩因素及治疗过程中筛选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龄、窒息、单多胎、胎膜早破、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宫内窘迫、氧疗、呼吸机治疗共12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男性、经产道分娩、胎龄小、多胎、母亲妊高征、前置胎盘、氧疗、窒息是引起早产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胎儿的宫内监测,预防早产,维持早产儿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市基层医院早产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及早期干预措施。方法:收集深圳市市区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院出生的≥28周新生儿2154例,其中早产儿210例,足月新生儿194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并针对性制定早期干预措施。结果:早产儿窒息发生率为12.86%,足月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8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孕母年龄≥35岁、孕前BMI≤23 kg/m2、产检次数≤4次、孕期继续工作、合并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下生殖道感染、近两次妊娠间隔0.5年、具有盆腔手术史是早产儿相关高危因素(P0.05);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多胎、胎儿宫内窘迫、难产、子宫收缩异常是早产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近两次妊娠间隔0.5年、下生殖道感染、产检次数、孕期继续工作是早产儿相关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难产、胎儿宫内窘迫、多胎是早产儿窒息相关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较足月新生儿窒息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制定早期干预措施以降低早产儿及其早产儿窒息相关高危因素,有助于降低早产儿窒息发生风险及其改善窒息早产儿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0.
王洪雷 《中外医疗》2011,30(29):73-73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死亡率及18个月大产生神经后遗症的危险因子。方法收集周产期及新生儿时期的医疗相关因子,包括母亲子宫内感染,子宫内生长迟滞,周产期窒息、新生儿败血症,呼吸衰竭,循环衰竭、新生儿抽搐,慢性肺疾病等影响因素。结果54例有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早产儿中,其中16例(30%)死亡,其它存活者38例中有25例(66%)患脑性麻痹,其中21例为轻度,4倒为中重度。结论影响死亡率的主要因子为循环衰竭及母亲子宫内感染,而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的部位及范围与脑性麻痹的严重度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锈析2002年3月至2007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早产儿240例的临床资料,入院当日血小板采集结果及3~7d内头颅B超及CT检查情况。结果240例早产儿脑室内出血80例,发生率达33.3%,与出生时血小板计数、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窒息、缺氧、感染、贫血等并发症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室出血(IVH)与胎龄、出生体重、窒息、感染、贫血、机械通气密切相关,加强产前监护,及时处理高危妊娠,提高产科技术,综合防治可减少IVH发生率,提高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闫慧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3,(20):2709-2710
目的探讨B超检查作为新生儿颅脑损伤初筛工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例新生儿进行颅脑B超检查。结果 200例新生儿中颅脑损伤187例(93.5%),其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52例(81.2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7例(9.10%),脑水肿7例(3.74%),脑梗死5例(2.67%),其他6例(3.21%)。引起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因素较多,如孕期母婴疾病、窒息、早产、出生体重(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窘迫、黄疸、低血糖、多胎等因素均与新生儿颅脑损伤密切相关。结论在临床实践中,尽早开展新生儿颅脑B超检查对于评估新生儿颅脑损伤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机选择因有早产高危因素而住院且分娩时胎龄不足35周的孕妇40例,于分娩前给予维生素K1 10mg/d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2~7d。所生早产儿与同期出生但产前未用维生素K1的相同孕周的50例孕妇的早产儿比较。结果提示产前应用维生素K1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还可减轻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随机选择因有早产高危因素而住院且分娩时胎龄不足35周的孕妇40例,于分娩前给予维生素K110mg/d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疗程2~7d。所生早产儿与同期出生但产前未用维生素K1的相同孕周的50例孕妇的早产儿比较。结果提示产前应用维生素K1可显著降低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还可减轻出血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小于胎龄儿体格发育较适于胎龄儿差,易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喂养不耐受、脑瘫、生长发育落后等并发症,其中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显著高于适于胎龄儿,而关于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晚期早产儿(剔除大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组(n=45)和适于胎龄儿组(n=55),比较两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另根据小于胎龄儿组中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亚组(n=28)和非疾病亚组(n=17),对母亲和新生儿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小于胎龄儿组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组(62.2%与41.8%,χ2=4.122,P<0.05)。疾病亚组母亲相关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胎盘早剥发生率及新生儿相关因素中脓毒症发生率高于非疾病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为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适于胎龄儿,妊娠期高血压、多胎妊娠、孕期感染、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窒息史、新生儿脓毒症是引起晚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床边头颅B超早期诊断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住院的44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VH-IV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低体温、生后感染、呼吸暂停、PaCO2在PVH-IVH组和无PVH-IVH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低、机械通气和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早产儿PVH-IVH的危险因素,胎龄低和呼吸暂停是重度PVH-IVH的危险因素。结论胎龄低、机械通气和血红蛋白水平低是早产儿发生PVH-IVH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浙江实用医学》2006,11(2):114-116
目的探讨围生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方法对122例围生期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40.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越高(P<0.0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χ2=6.43,P<0.05)和无窒息组(χ2=8.46,P<0.01),脑室内出血(IVH)组、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组、感染组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χ2=18.64、5.67、6.46,P<0.01、P<0.05、P<0.05)。结论围生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应予重视;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出生时重度窒息及IVH、RDS和感染是围生期早产儿血小板减少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6月1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出生胎龄34周诊断新生儿低血糖且其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患儿共128例为病例组,同期住院的未诊断新生儿低血糖但母亲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新生儿128例为对照组。收集纳入病例与母亲的临床资料、生后24 h内血小板参数。采用秩和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因素对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影响意义。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双胎妊娠、初产妇、顺产、孕期血糖控制不佳以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例、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入院时血气分析pH值、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妊娠[OR=5.225,95%CI(1.070,25.527)]、孕期血糖控制不佳[OR=11.751,95%CI(3.775,36.57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8.707,95%CI(1.875,40.439)]、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OR=1.519,95%CI(1.020,2.257)]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而顺产[OR=0.480,95%CI(0.242,0.953)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孕期血糖控制不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均是妊娠期糖尿病子代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而顺产是其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的580例早产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出与HMD相关的因素。结果:(1)HMD发生的相关因素有胎龄、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胎膜早破及产前是否促肺成熟治疗;(2)早产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HMD发生率越高;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可增加HMD发生;胎膜早破及产前促肺成熟治疗可降低HMD发生;男婴HMD发生率高于女婴。结论:HMD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主要危险因素有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宫内窘迫、出生窒息,而胎膜早破及产前行促肺成熟治疗对HMD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及时有效地控制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减少HM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查小儿脑瘫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2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黑龙江省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疗育中心就诊的脑瘫患儿202例组成病例组,同时按照匹配原则选取404例组成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获取相关信息,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危险因素。结果:与脑瘫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出生体重过低或过高、母亲大学及以上学历、孕期使用信号较强的移动或联通手机、孕周不足32周、肌张力过高、皮色青紫、孕期患有泌尿系统疾病、孕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孕期经历重大事件影响、缺血缺氧性脑病、病理性黄疸、出生窒息、宫内窘迫、居室周围环境差、产次>1次。结论:积极开展脑瘫病因和危险因素研究,普及孕产期保健知识,加强孕妇健康管理是减少脑瘫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