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用自体腓骨瓣移植+外固定支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临床经验和疗效。方法对23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耆采用自体腓骨瓣移植加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结果其中20例假关节经1次手术愈合,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3例经2次手术,假关节14个月愈合。结论所转移的自体腓骨瓣具有丰富的血供,能有效防止骨吸收,有提高骨愈合及延长肢体的效果,是目前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雷伟  崔赓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6):2372-2373,I001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1)取5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 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2)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对24例CPT病人的25个病变骨膜标本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actin)、波纹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进行检测。以正常骨膜(10例),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20例)和纤维瘤病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2)所有标本均为波纹蛋白染色阳性,结蛋白染色阴性,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8例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两者无显著性相差(P>0.05),正常骨膜及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阴性,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有显著性相差(P<0.01)。结论:(1)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发病中关键的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自体髂骨表面植骨、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联合手术技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3年12月我院骨科住院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51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与营养支持、支具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做好体位、疼痛、针道、切口、张力性水泡、下肢水肿的护理,外固定支架及延长过程的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等。结果:假关节愈合42例,假关节延迟愈合5例,假关节不愈合4例。随访发现胫骨短缩畸形20例,胫骨过度生长3例,胫骨力线异常16例,踝关节外翻23例。本组胫骨假关节愈合患儿,在支具保护下行走或跑跳或负重下均无影响,无断棒退棒情况发生。本组病例中无1例发生胫骨远端骺板骨桥的并发症。结论: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假关节愈合及功能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儿童医院进行治疗的36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家庭复原力评估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Pearson相关分析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家庭抗逆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得分为(130.35±12.53)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顾者与患儿关系、照顾者年龄、创伤后成长水平是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家庭抗逆力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家庭抗逆力处于偏低水平,照顾者为父亲、年龄更大、创伤后成长水平越好的照顾者家庭抗逆力水平可能更好。提示医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照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情绪的变化,有针对性、分层次的进行健康宣教,从而改善家庭抗逆力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不愈合。该畸形主要发生在小腿的下1/3处,假关节处明显向前凸出,踝关节移向胫骨长轴后方,足呈过度背伸位,患者多为单侧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仅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1 病例简介患者,男,9岁。因右小腿弯曲畸形8年余,术后已4个月,由门诊以右胫骨先天性假关节术后收住院。患儿生后9个月其父母就发现其右小腿向前弯曲,但不明显,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因无疼痛一直未治疗。1997年2月初,患儿摔伤右小腿后疼痛,弯曲明显,在当地医院就诊,并于1997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就医相关的心理社会风险现状,分析影响这些风险因素的可能因素。通过深入了解患儿在就医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改善他们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2022年5月—2023年10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患儿行问卷调查,问卷使用“儿科病人心理社会风险评估”。结果:回收问卷110份。研究结果显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就医相关心理社会风险总分为(14.69±3.33)分,得分最高的条目为“侵入性操作经历”。数据分析显示,患儿术后时间、手术次数、患儿最主要照顾者以及患儿家庭年收入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就医相关心理社会风险的影响因素(F=23.824,P<0.001)。结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就医相关心理社会风险较高,尤其是家庭收入较低、术后时间短、手术次数多以及父亲为主要照顾者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6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行联合手术治疗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后常规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出院后治疗效果以及家长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行联合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家长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不愈合畸形,多见于胫骨中下1/3,是儿童骨科最难治愈的一种疾病,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本院于2004年7月开始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Ilizarov外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技术治疗儿童先天性胫骨假关节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中手术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该疾病的最终疗效,术中手术护士的正确配合也是影响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将手术配合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伊利扎诺夫外固定器和技术在肢体伤残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利  崔寿昌 《中国康复》1995,10(3):108-110
应用伊利扎诺夫(Ilizanov)外固定器和技术在肢全伤残康复治疗中,53例患者的59个肢体进行了治疗,其中,肢体延长4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加压固定6例7个肢体、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短4例5个肢体、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加压固定1例,均达到满意康复效果。尤其对严重的胫腓骨粉碎性骨白整复固定,对短正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与以往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进行加压时延长肢体取得了确切的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了解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的病理变化、细胞类型及其病变来源。方法(1)取5例先天胫骨假关节(CPT)标本中不同部位的组织20例,经固定、切片染色后置于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2)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方法对24例CPT病人的25个病变骨膜标本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tin)、波纹蛋白(vimentin)、结蛋白(desmin)进行检测。以正常骨膜(10例),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20例)和纤维瘤病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结果(1)断端间组织及病变骨膜组织性质完全一样,均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细胞成分多,主要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及少量未分化细胞。移行部位骨膜组织结构与病变处骨膜组织结构相似。(2)所有标本均为波纹蛋白染色阳性,结蛋白染色阴性,2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8例纤维瘤病病变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阳性,两者无显著性相差(P>0.05),正常骨膜及创伤性假关节(TP)骨膜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阴性,与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和纤维瘤病病变组织有显著性相差(P<0.01)。结论(1)先天胫骨假关节(CPT)是非神经起源的、而是起源于骨膜的一种细胞增生活跃的纤维增生性变;(2)肌纤维母细胞是先天胫骨假关节发病中关键的病理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延续护理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4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由骨科医生、护士、营养师、康复治疗师、心理医生组成的MDT组利用微信、QQ、电话等方式进行延续护理。[结果]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属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实施MDT延续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可以有效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25例应用经足踝髓内棒固定自体髂骨移植Ilizarov外固定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护理方法。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合适体位、伤口护理、皮肤护理、术后功能锻炼、术后指导等,认为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掌握正确的延长方法,是假关节愈合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病理病因。方法对收集的30例病例,复查其所有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并作各种组化染色、光镜观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有骨内神经纤维瘤并含有异源性成分、骨发育障碍、先天性假关节形成,部分病例还伴有皮肤牛奶咖啡斑或其它先天性疾患。结论认为其病因为神经纤维瘤病。  相似文献   

14.
周一鸣 《上海护理》2007,7(2):36-38
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是小儿矫形外科罕见且治疗困难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为1/14万~1/19万,男女比例相当,左侧受累稍多于右侧,双侧同时受累者十分罕见。病因不明,约有50%的患儿同时患神经纤维瘤病(NF),其他患儿尚存在遗传及机械因素[1]。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4月期间收治过8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4年1月—2006年4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8例,男3例,女5例。年龄2.5~4岁。右小腿6例,左小腿2例。2例行带血管蒂腓骨移植,6例行病段切除植骨…  相似文献   

15.
儿童胫骨延长主要用于双下肢不等长患儿,胫骨延长术,一般针对于下肢短缩3.5 cm以上的患儿,主要目的是让不等长的双下肢变的等长。在延长的过程中,随着患肢每天的延长(每天0.5 mm或1 mm),要求对二脚的高度差做精确的调整。目前,我院为全国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规模最大的团队,也是收治最多的,且收治人数呈上升趋势。我院2018年开展儿童胫骨延长术55例,2019年开展49例。而其中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占到80%。整个延长期间,需配戴伊式支架。胫骨延长容易出现患肢的膝关节屈曲挛缩,足下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先天性假关节的X线、CT表现、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假关节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术前接受X线、CT三维检查。结果:其中6例发生在胫骨,1例发生在尺骨,1例发生在腓骨,同时合并胫骨骨折。7例骨干形态弯曲,1例骨干形态未发生改变。8例均发生在骨干中下1/3处。7例假关节断端成角畸形,7例X线表现为假关节近远端变细变尖呈锥状,局部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闭塞,无骨痂及骨膜反应。1例X线表现为假关节近端局部膨大,骨质密度减低,囊性变,其远端骨质硬化,骨髓腔闭塞。7例冠、矢、横状位三维CT重建表现为假关节近远端骨质增生硬化,骨髓腔闭塞,1例冠、矢、横状位三维CT重建表现为假关节近端见囊样低密度骨质破坏,呈囊样改变。结论:I型神经纤维瘤病相关的先天性假关节X线上具有典型的特点,三维CT重建对先天性假关节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空间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在骨胚胎发育、改建及病理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明确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变处骨膜组织中的含量,探讨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标本来自1990-01/2004-12年吉林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骨关节二科收治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者19例,年龄4~13岁,取材部位为假关节病变处骨膜组织;以10例正常骨膜做阴性对照,年龄10~15岁;15例胫骨闭合骨折断端周围骨膜做阳性对照.所取标本均经家属及本人同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上述标本骨膜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结果:①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表达.②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假关节病变骨膜内表达的阳性程度与创伤后骨折断端骨膜无明显差异(P>0.05),但都明显高于正常骨膜(P<0.05,P<0.01);二者在骨膜内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骨膜组织中基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病理条件下表达增强影响骨生成,是形成假关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新  黄晓赤 《新医学》1994,25(3):134-135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8例报告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外科杨汉新,王勇强,王先智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病理科黄晓赤,桑凤清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胆囊炎性疾病。我院1983~1991年3月共施行胆囊切除术615例,经病理检查发现XGC8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路径式健康教育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术期行路径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率、治疗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应用WHO生活质量汉化版(WHOQOL-100)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率、治疗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路径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手术患儿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坚娥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67-1168
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为7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患儿行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加改良DICK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