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酸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轻、中度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22例,对照组20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间及组内肱动脉基础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叶酸干预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1.59%±4.79%比7.15%±3.20%和8.14%±3.01%)、肱动脉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19.73%±5.80%比16.69%±4.75%和17.55%±6.05%)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叶酸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检验阿托伐他汀有无"降脂外作用"的假说.方法 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55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 mg治疗组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4周前后的变化.结果 血脂正常高血压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5±2.7)%与(11.5±3.1)%,P<0.05,EID为(16.9±4.5)%与(17.4±5.3)%,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3±3.4)%与(14.7±2.5)%,P<0.01,EID为(17.1±5.5)%与(18.2±5.6)%,P>0.05.阿托伐他汀10 mg组与20 mg组治疗后比较,以20mg组FMD改善明显(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脉通胶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清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8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间分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治疗的病人作为试验组(44例),将2017年3月—2017年12月治疗的病人作为对照组(41例)。两组均给予低盐饮食、戒烟限酒、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同时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试验组给予心脉通胶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治疗8周末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0,P<0.05);试验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4.86±0.75)ng/L与(7.54±1.12)ng/L、(3.24±0.65)mg/L与(5.74±0.80)mg/L、(12.15±1.54)ng/L与(15.21±2.15)ng/L,P<0.05],血清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素-1(ET-1)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脉通胶囊联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有助于提高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可能与拮抗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冠心病(SCAD)的疗效。方法入选120例SCAD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60例和养心氏组(常规西药治疗+养心氏片)60例,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左室射血分数(LVE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小板聚集卒(PAR)、24h动态心电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养心氏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78.33%(P0.05);养心氏组LVEF为(56±6)%,高于对照组的(52±8)%(P0.05);养心氏组hs-CRP为(1.17±0.25)mg/L,低于对照组的(1.43±0.33)mg/L(P0.05);养心氏组NT-proBNP为(637±174)ng/L,低于对照组的(907±135)ng/L(P0.05);养心氏组PAR为(47.7±2.9)%,低于对照组的(53.1±4.1)%(P0.05);养心氏组24h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5%,高于对照组的78%(P0.05);养心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结论养心氏片联合西药治疗稳定型冠心病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和24h动态心电图;提高LVEF,降低hs-CRP、NT-proBNP、PAR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超重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 )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1.7)%,流速增加(29.7±3.05)%,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2.0)%、流速增加达(56.7±4.1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6.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4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10 mg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变化.选择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做为对照.结果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0.01),EDD明显改善(P<0.01),且ET和EDD改善与LDL-C下降程度无相关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的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置入冠脉支架术后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78例因AMI已成功置入冠脉支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和对照组(8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日,疗程12个月.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础临床资料、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浓度变化,以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MACCE),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59% 对39%,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NO水平均明显提高 [(43.62±10.45)μmol/L对(58.78±12.11)μmol/L,P<0.01;(43.13±9.02)μmol/L对(46.45±8.23)μmol/L,P<0.05],ET-1水平明显下降[(62.63±9.51)ng/L对(47.28±6.97)ng/L,P<0.01;(62.76±10.04)ng/L对(50.82±7.15)ng/L,P<0.01],但以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后治疗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心源性死亡和脑卒中病例发生.对照组有3例脑卒中患者(1例死亡);心源性死亡1例.治疗组MACCE尤其是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5%对18.4%,P<0.01;2.2%对9.2%,P<0.05),无症状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6%对67.8%,P<0.01).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AMI患者置入冠脉内支架术后的临床预后,其机制可能与脑心通可以调控NO/ET-1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共46例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分为叶酸治疗(20mg/d)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间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两组间的差别。结果大剂量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82±3·32μmol/L比12·67±3·07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70%±1·71%增加至8·53%±1·44%(P<0·01)。结论大剂量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发挥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用倾斜方法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BRS=(最低血压时RR间期-基础RR间期)/(最低血压-基础血压),用袖带对肱动脉加压后放气,测定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方法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BRS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9±7.3vs13.9±3.6)ms/mmHg,P<0.01],亦明显小于肾性高血压组[(6.9±7.3vs12.2±6.2)ms/mmHg,P<0.01];高血压病BRS有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而下降趋势,1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10.2±4.0vs5.4±4.8)ms/mmHg,P<0.01],2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7.6±2.4vs5.4±4.8)ms/mmHg,P<0.01];(2)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BRS小于高血压病不伴高脂血症组[(2.2±4.7vs7.2±6.4)ms/mmHg,P<0.01];(3)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65,P<0.01),肾性高血压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73,P<0.05),正常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610,P<0.05)。结论(1)BRS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之一;(2)降脂治疗可通过升高BRS,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有关,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BRS。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功能与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功能与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经倾斜试验诊断为迷走神经性晕厥的 2 7例患者为晕厥组 ,2 4例经倾斜试验除外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患者为对照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对两组患者进行血管内皮功能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患者的比例无明显差别 ,晕厥组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血管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较对照组增强 [(9 0 6± 4 0 2 ) %对 (6 30± 3 2 0 ) % ,P <0 0 5 ;(15 2 0± 7 71) %对 (11 80± 6 32 ) % ,P <0 0 5 ) ]。结论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可能是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冠脉造影正常的女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冠脉造影正常但存在慢血流的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片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标记物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74%,优于对照组的53.49%(P<0.05);观察组治疗后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等血管内皮功能标志物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与对照组的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降低血浆ET-1浓度;提高NO含量,有效保护冠脉造影正常的女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BRS)情况及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糖,用倾斜方法同时记录血压和心率,BRS=(最低血压时R-R间期-基础R-R间期)/(最低血压-基础血压),用袖带对肱动脉加压后放气,测定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的方法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舒张功能.结果(1)高血压病患者的BRS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9±7.3 vs 13.9±3.6)ms/mm Hg,P<0.01],亦明显小于肾性高血压组[(6.9±7.3 vs 12.2±6.2)ms/mm Hg,P<0.01];高血压病BRS有随着高血压分级增高而下降趋势,1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10.2±4.0 vs 5.4±4.8)ms/mm Hg,P<0.01],2级患者BRS大于3级患者[(7.6±2.4 vs 5.4±4.8)ms/mm Hg,P<0.01];(2)高血压病伴高脂血症患者BRS小于高血压病不伴高脂血症组[(2.2±4.7 vs 7.2±6.4)ms/mm Hg,P<0.01];(3)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65,P<0.01),肾性高血压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573,P<0.05),正常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与BRS相关(r=0.610,P<0.05).结论(1)BRS功能降低可能是高血压病发病原因之一;(2)降脂治疗可通过升高BRS,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预后;(3)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与BRS有关,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善B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叶酸能否改善冠心病患者支架术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共184例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随机分为叶酸治疗(20 mg/d)92例和对照组92例.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超声测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并观察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叶酸治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对照组[(8.83±3.33)μmol/L比(13.18±5.08)μmol/L,P<0.01].叶酸治疗后,FMD由(4.72±1.73)%增加至(8.54±1.45)%,P<0.01.结论 叶酸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以外的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介入治疗后的冠心病患者发挥潜在益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共入选17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 组(n=92)和20 mg 组(n=80),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56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3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变化。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显著下降(P<0.01),与阿托伐他汀10 mg 组比较,20 mg 组能更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的 ET 明显高于对照组,NO 和 CGRP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后 ET 显著下降,NO 和 CGRP显著升高(P<0.01),与阿托伐他汀10 mg 组比较,20 mg 组能更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102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氢氯噻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厄贝沙坦片。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74.51%,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均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舒张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ET-1显著降低而NO显著增加(均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ET-1显著低于对照组而NO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sICAM-1和hs-CRP均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sICAM-1和h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小剂量利尿剂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氧踏车运动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1atec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1~2级ISH患者166例为ISH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6例,给予常规治疗;有氧运动组8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有氧踏车运动,每周3次,每次30 min,疗程均为20周。另选择老年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Greiss法检测NO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SH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和有氧运动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1水平明显下降,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氧运动组收缩压和内皮素1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升高[(135.86±7.69)mm Hgvs(139.56±8.76)mm Hg,1 mm Hg=0.133kPa,(66.16±17.01)ng/Lvs(72.41±18.34)ng/L,P<0.05;(68.62±22.31)μmol/L vs(52.79±17.24)μmo1/L,P<0.01]。结论有氧踏车运动能够改善老年ISH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助于其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检验阿托伐他汀有无“降脂外作用”的假说。方法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55例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10mg治疗组25例,阿托伐他汀20mg治疗组30例,正常对照组25例。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4周前后的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5±2.7)%与(11.5±3.1)%,P<0.05,EID为(16.9±4.5)%与(17.4±5.3)%,P>0.05,阿托伐他汀2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3±3.4)%与(14.7±2.5)%,P<0.01,EID为(17.1±5.5)%与(18.2±5.6)%,P>0.05。阿托伐他汀10mg组与20mg组治疗后比较,以20mg组FMD改善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且具有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氯沙坦/氢氯噻嗪复方片(海捷亚)是否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清HGF水平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高血压(HT)患者70例,包括1级高血压(HT1组)患者27例、2级高血压(HT2组)患者31例、3级高血压(HT3组)患者12例。选择其中30例HT患者行海捷亚干预治疗。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基线及海捷亚治疗后血清HGF、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1)血HGF和ET水平:HT3组高于HT2组、HT1组和对照组(P均<0.05),HT2组和HT1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HT2组和HT1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61和0.162);血清NO水平:HT各组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血压级别的增高而降低(P均<0.05);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GF与NO呈负相关、与E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3、0.741,P值均<0.01);3)海捷亚治疗8周后血清HGF和ET明显降低,而血清NO明显增高(P值均<0.01)。结论1)高血压患者血清HGF增高,其水平可能反映了血管内皮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2)高血压患者应用海捷亚治疗后血清HGF水平下降、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高血压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94例高血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另以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患者血浆EMPs水平,同时测定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EMPs水平明显升高,FMD明显降低(P均<0.01);在治疗后6个月,通心络组和常规治疗组EMPs和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MD明显升高,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通心络组EMPs水平[(785.4±119.4)个/μl比(727.2±128.2)个/μl]和血压[(140.9±9.6/80.8±6.5)mmHg比(136.1±10.8/76.1±7.4)mmHg]降低、FMD[(8.6±2.5)%比(9.7±2.1)%]升高得更为显著(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MPs与收缩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02),与FMD呈显著负相关(r=-0.523,P=0.001)。结论:通心络治疗可明显降低高血压患者内皮微粒水平和改善其内皮功能;内皮微粒对评价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障碍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择对照组40例,高血压组60例。使用日立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测量颈动脉IMT,EDD。结果:高血压组动脉IMT明显增厚,平均(0.912±0.263)mm,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明显下降,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