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医任国顺     
任桂华 《湖北中医杂志》2009,31(1):F0002-F0002
家父任国顺,字遂之,湖北省老河口市人,1921年10月出生于一个六世业医的中医世家。曾祖父邦俊与伯祖父润亭顺承家技,精通医道兼晓文理,由于医技精湛而声震乡里,闻名求治者众,负笈求学者多。受家庭熏陶,家父幼年便立志为医。七岁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兼读医学启蒙书籍,如《医学三字经》、《珍珠囊药性赋》、《汤头歌决)等。十六岁正式习医,  相似文献   

2.
龚仕明  徐嘉 《江苏中医》2001,22(10):46-47
《知医必辨》一卷为清代江苏医学李冠仙所著。李氏本为儒生,教授乡里,后从邑之名医王九峰先生游,至晚年学验俱丰。著《知医必辨》意谓为明医道,纠其偏颇,不可不辨之。全书率真直言,切中时弊;妙喻寓理,实证范人。时下行医之人应该读一读本书,有较好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开展中医学术的争鸣,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书推荐     
正2017年9月27日,有"黄芪先生"之美誉的著名中医吴南京的新书发布会在响水湖长城盛大举行。吴南京,家传中医,先后师从中国中医科学院陶广正教授、吴中朝教授,对疑难重症治疗颇有心得。其所著《医道求真》系列(《医道求真壹——临床心得笔记》《医道求真贰——用药心得笔记》《医道求真叁——中医学习笔记》《医道求真  相似文献   

4.
悟性与经验     
今年《读书》杂志第1期发表了蔡进先生的《医道与医术》一文,文中的许多观点是我所赞同的,读来令人警醒。比如,蔡先生认为:症状学的思维方式、中医的派别化以及社会背景的变化。均是导致中医衰落的主要原因。还有,关于医道的理解,认为“传统医学之医道的实质乃是对于自然观的把握”,希望把理想中的医学称之为“自然医学”。  相似文献   

5.
先伯欧阳履欽先生,早年留学日本,对日人信仰我国医学,有深刻感触。归国后潛心研究祖国医学,年近四十,医道大行。生前著有《伤寒折中》、《金匮折中》、《药性表解串要》、《时方歌括》等书问世,从学者遍布湘、粤、桂諸省,前后凡百余人。先伯对《伤寒论》的研究,一是遵照《内经》的理论方法以经解经;一是把伤寒六经与杂病  相似文献   

6.
先师曹梓材先生寝食医道垂七十载,医学造诣深湛,著有《医林闲话》、《医学淘沙集》、《后昆必读集》、《畏玄诗集》等。兹摘录其诗词中与医事活动有关者两首,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7.
龚仕明  徐嘉 《江苏中医药》2001,22(10):46-47
《知医必辨》一卷为清代江苏医家李冠仙所著。李氏本为儒生 ,教授乡里 ,后从邑之名医王九峰先生游 ,至晚年学验俱丰。著《知医必辨》意谓为明医道 ,纠其偏颇 ,不可不辨之。全书率真直言 ,切中时弊 ;妙喻寓理 ,实证范人。时下行医之人应该读一读本书 ,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同时 ,对开展中医学术的争鸣 ,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文化中国古代的医政相通及其文化心理李 戎  1.4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张其成  2 .4红楼梦医道浅析贡树铭  2 .8晚清的利济医院和利济医学堂刘时觉等  3.4由约至博 由博返约路志正  3.8王勃与《难经》邵 雷  3.11宇宙之音拨动了药草琴弦 —“药字的语源罗建平  4 .12《周礼》与《黄帝内经》的对比研究冯兆平  4 .16文化语丝中医与古诗词漫谈何 任  1.8东篱风韵金缕曲·游华山—与张灿先生唱和李 鼎  1.10“吴公医术撼神州”———读裘老 贺阶平教授从医六十周年诗张建中  2 .11刘衡如先生《康城十咏》(一 )养 园  2 …  相似文献   

9.
《知医必辨》系清代医家李冠仙所著。李冠仙,江苏丹徒县人,本为儒生,教授于乡里,并喜医,对医学典籍钻研较深,临床诊治多效验。曾著有《仿寓意草》。本书为其晚年针对当时诸多医者偏执一方一法,不别寒热虚实,孟浪用药,每致人死命的时弊而作。在书中,他既未倡论立派,亦无心标榜自己,而是根据自己一生的探索,阐明医道,使初学者有所从违,少走弯路。本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李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从善如流、师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国医大师裘沛然先生医学造诣高深,活人无数,医泽广被,同时亦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人称鸿儒大医。"医道难明须砥砺,良机易逝要勤研"。裘老对中医经典著作及医学文献的钻研用力甚勤,在针灸学、中医学基础、各家学说、伤寒、温病、《内经》等文献研究领域颇多建树,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观点与成果等均对后学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孟碧侠 《陕西中医》1993,14(2):71-72
<正> 先师韩荣涛(1900—1984年),陕西省长安县人。十四岁拜正五品太医刘学孟为师,十九岁悬壶乡里,精通内科、妇科、小儿科,屡起沉疴,求之盈门,二十多岁就远近闻名,著有《五运六气说图解》、《伤寒论浅解》等书。笔者有幸随师学习五年,获益良多,深感先师  相似文献   

12.
东垣收徒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10,30(2):131-131
据明代李濂的《医史.东垣老人传》记裁:经过战乱,李东垣返回乡里后,有一天,他对友人周德父都运说:“我年老了,想把医术传给后人,可是难寻到合适的人,怎么办呢”德父说:“廉州罗天益谦父,性情敦厚朴实,常常遗憾自己的医道不精,有志学习,您想传授医道,这个人大概可以吧。”  相似文献   

13.
老中医金舒白,女,现年七十六岁。她生于中医世家,十四岁起她“誓效木兰,继承父志”,悉心钻研《內》、《难》等经典,旁涉诸家,并随父临诊,颇得真传。十七岁父病逝,行医乡里,后悬壶沪上,擅长针灸方脉。解放后,先后在上海市中医门诊所、第十一人民医院、上海市中医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从事医教研工作。曾任上海市针灸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上海市精神科学会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题委员会委员。她对精神病、甲状腺病等深有研究,先后培养出硕士研究生二名和全国第一个针灸专业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4.
阎子春     
阎子春(1899年5月—1977年11月),原名阎景祥,字子春,山东黄县人。其本祖姓杨,祖父早年去世,祖母领其父改嫁到了阎家,父亲年幼,从此改名为阎永财。阎子春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喜爱医学,幼年苦读医书,乡里邻居常登门求医,颇有疗效,从小就有了名气。耳闻此事,杨家欣喜,叔父杨和亭将阎子春领回,在新民县自开的“天育堂”学徒,开始了医学生涯。阎子春鄙薄功名利禄,立志以医济世,博览群书,通晓  相似文献   

15.
孙晏如老师系江苏南通市人(1904~1962年),先生为中医世家,深得灵素要旨,继而钻研针道,早年曾参与承淡安先生的《中国针灸治疗学》编纂。先生悬壶乡里,就诊者接踵而至,但仍致力于传授针灸之道,先后受业其门下者  相似文献   

16.
名医李培生     
李培生先生191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县一个中医世家。其父为儒医,通晓诗文,系前清秀才,然因家境贫寒,仕途险恶,终生郁郁不得志。先生6岁进学,从父习文,诵读《四书》、《五经》类,兼读医学启蒙书,如《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年岁稍长,即攻读《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  相似文献   

17.
·第一集第十七种·凌临灵方《凌临灵方》一卷,为前清浙湖凌晓五先生遗著治验案也。先生医学盛行一时,门下士百数十辈,皆近世医学名家,如四明王香岩君,现在杭州盛行其道者,亦先生之高足也。沪上某书局出版之《九散膏丹自制法》一书,销售颇广,亦即先生所著之《饲鹤亭集方》,为他人略加出入,改名剽窈者。其医案世未见刊行,此本为裘君吉生托沈仲圭君录藏,中皆古方今用,别具化裁。·第一集第十八种·推蓬寤语《推蓬寤语》一卷,明·松江李元荐著,社友王兰远君节录寄社,间多哲学家言,颇关卫生养性,而于医药上论列  相似文献   

18.
甄权     
甄权,唐代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县)人。生于梁大同七年(541年),卒于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享年102岁。甄权年轻时因母病久治不愈,而与其弟立言一起发愤习医。他悉心钻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脉经》等医学典籍,遂成一代名医,尤精于针术与脉理。隋代开皇初年(581年),他曾做过秘书省正字,后来托病辞归,以行医为业。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历年十分重视对医家的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而《内经》一书对此内容论述甚丰,且散见于各篇之中,现笔者搜隐索微,核其主要,对《内经》的医德思想,试作探讨如下。一医道精深,勿粗枝大叶《素问·疏五过论》云:医学之道,“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灵枢·灵兰秘典论》亦云:“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内经》认为,医学道理,深奥广博,故要求习医  相似文献   

20.
于有五先生(1895年12月~1951年7月),山东省牟平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医学与音韵学。为人诊病多著手回春,尤擅伤寒病治疗,名闻乡里。为求深造,又赴北平、华北国医学院学习,为该院第一届毕业生。1937年“七·七”事变,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