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脓毒症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重症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导致ICU患者多器官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751 000例患者罹患脓毒症,带来170亿美元的医疗开支,在2010年可能达到约934 000例患者[1].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重病医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胃肠道是人体的中心器官,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由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和全身性的强烈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障碍又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从而使脓毒症进一步发展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导致死亡。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一般表现为在急性严重感染状态下突然或逐渐出现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咖啡样物质或便血[1]。患者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则提示病情加重或预后不良,显著增加死亡率[2]。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重症多神经病变(CIP)患者最大吸气压(MIP)和气道闭合压(P0.1)的监测,探讨呼吸力学指标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以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患者入住ICU第1、3、5、7d的M IP和P0.1。研究组患者入住ICU第7d行肌电图检查1次,按肌电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IP组和非C IP组,比较CIP组和非CIP组之间MIP及P0.1的差异。结果 CIP组第7d的P0.1高于非CI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组第5、7d的MIP低于非CI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受累神经部位≥3的CIP患者第7d的P0.1水平高于受累神经部位≤2的C IP患者,受累神经部位≥3的CIP患者第7d的M IP水平低于受累神经部位≤2的CIP患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并发CIP的危重病患者呼吸肌力受到影响,动态监测M IP和P0.1可以作为评估CIP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sepsis)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严重脓毒症(severe sepsis)、脓毒症性休克(septic shock)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尽管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5.
<正>脓毒症是由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循环衰竭,是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2])。脓毒症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与炎症因子(如TNF-α、IL-6等)表达过量引起的细胞毒性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炎症细胞浸润及其炎症因子的分泌在脓毒症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后 C-反应蛋白(CRP)下降率对评估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选择确诊为严重脓毒症的103例患者,根据治疗3 d 后 CRP 下降率分为 A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30%)、B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30%~50%)、C 组(治疗3 d 后 CRP 较治疗前下降≥50%),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结果A 组患者与 B、C 组患者机械通气平均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患者机械通气平均带机时间、ICU 平均住院天数、平均 ICU 住院费用、平均总住院天数及28 d 病死率均高于 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判断脓毒症患者存活的治疗后3 d CRP 下降率的最佳界点值为31.48%,敏感性为86.54%,特异度为100%。结论严重脓毒症抗感染治疗3 d 后 CRP 下降率是一个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的用于判断患者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关元穴对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8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电针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电针足三里和关元穴。比较2组患者的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及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降钙素原(PCT)等炎症反应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电针组患者入住ICU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电针组的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反应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第7天电针组患者的各项炎症反应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关元穴可减轻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提高脓毒症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脓毒症(sepsis)是指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重病医学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胃肠道是人体的中心器官,在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由于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和全身性的强烈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功能障碍;而胃肠功能障碍又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从而使  相似文献   

9.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并发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PAE)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回顾性纳入该院2006 年1 月-2016 年12 月收治的SAP患者102 例。根据是否合并多重耐药性PAE 感染分为感染组(17 例)和对照组(85 例),分析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感染多重耐药性PAE的危险因素。结果SAP 合并多重耐药性PAE感染的比例为16.67%。两组患者性别、病因及合并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感染组年龄、CT 危重度评分(CTSI)及SAP 危重度分级高于对照组( <0.05);急性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休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入院时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更高;急性期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更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AE 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CTSI、SAP 危重度、急性期出现ARDS、入院APACHE Ⅱ评分过高及急性期过长的ICU暴露时间(p <0.05)。临床预后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感染组感染期休克和脓毒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ICU 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P 患者PAE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CTSI、SAP 危重度、急性期ARDS、过长的ICU暴露时间及入院APACHE Ⅱ评分过高。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是严重创伤、烧伤及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全身炎症反应(SIRS)可发展为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在对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研究中证实,不同的个体间表现出高度的差异,有些个体容易发生炎症反应并失控,  相似文献   

11.
儿科脓毒症早期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武桂  潘新年 《广西医学》2009,31(8):1186-1188
脓毒症是感染期间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严重脓毒症由于患病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昂贵,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感染、病损、机体炎症反应、休克、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是一个相互关联和不断加重的连续过程,据统计,  相似文献   

12.
陈科   《中国医学工程》2014,(8):88-89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头孢噻肟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及APACHEII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炎症指标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用于重症脓毒症感染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经验性抗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配对分成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0)和常规治疗组(n=20)。于入院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连续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监测C反应蛋白(CRP)变化。同时记录两组呼吸机使用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呼吸机与抗生素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病死率、MODS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且TNFα-、IL-6、CRP IL-10水平各组均存在时间效应。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脓毒症病情,降低病死率,其机制除降血糖、促进合成代谢作用外还可能与其抗炎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综合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金 《安徽医学》2009,30(8):910-912
目的分析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状况,探讨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尤其伴含深部真菌感染与死亡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2008年ICU出院的75例院内感染患者,以单一感染(A组),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B组),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伴含深部真菌感染(C组)的发生率、病死率、住院天数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的发生率为45.33%,病死率为23.53%,平均住院天数20.41;B组的发生率为54.66%,病死率为39.02%,与A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55.15,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为26.67%,病死率达55%,平均住院天数33,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与住院周期延长互为因果,而混合感染/或多部位感染伴含深部真菌感染可导致病死率增高。重视院内感染的全面监测,及时防治深部真菌感染对降低危重患者院内感染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失调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先天免疫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脓毒症多器官损伤的进程中,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可导致全身炎症水平加重。因此,阐明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机制及其在脓毒症多器官损伤中的致病作用至关重要。该文将综述上述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从NLRP3炎症小体的角度阐述中医药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为脓毒症多器官损伤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脓毒症是由感染或可疑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进一步发展可引起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尽管近年来对脓毒症的研究和认识越来越深入,重症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发病率仍然在上升,2010年的一项研究数据提示在全球每年约有1 800万脓毒症患者[2],全世界每天有近2万名患者死于脓毒症[3],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脓毒症的部分存活者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脓毒症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17.
杨晓军  冯涛  丁欢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0):914-916,908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可溶性P-选择素(sP-选择素)预测重症患者脓毒症(Sepsis)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脓毒症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诊断标准,将104例重症患者分成三组,即A组(Sepsis组)44例,B组(SIRS组)36例,C组(非SIRS组)24例。检测患者转入ICU后2h内血清MMP-9、sP-选择素浓度及临床指标。结果①A、B、C组患者MMP-9平均水平依次为(6.46±0.58)mg/L、(6.01±0.71)mg/L、(5.22±0.73)m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B组患者血清sP-选择素水平(2.40±1.98)mg/L、(2.11±1.50)mg/L显著高于C组患者(1.25±0.8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对影响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MMP-9指标进入回归方程(P〈0.01)。④ROC曲线分析显示早期测定MMP-9水平对判定重症患者脓毒症发生与否的曲线下面积达0.780(P〈0.01)。结论 MMP-9、sP-选择素参与重症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启动和脓毒症的发生,早期MMP-9水平测定对于脓毒症发生的识别、病情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重症多神经病变(CIP)高危人群血清抗GM1 IgG抗体的测定,探讨其对CIP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综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时间≥7d的患者于第7天行肌电图检查,按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CIP组和非CIP组。肌电图检查当日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抗GM1 IgG抗体,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分析与肌电图神经损伤的关系。结果CIP组抗GM1 IgG抗体水平高于非CIP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受累神经部位〉t3的CIP患者抗GM1抗体水平高于受累神经部位≤2的CIP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GM1 IgG抗体可以作为CIP诊断的血清学参考指标,其抗体水平与肌电图显示的神经损伤数目有关联,损伤程度越重抗GM1 IgG抗体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徐秋萍 《现代实用医学》2013,(12):1323-1325
脓毒症是由感染因素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临床危重患者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机体凝血功能失衡、凝血系统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全身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纤溶系统的严重紊乱及多个器官内微血栓形成等为特征,最终可因出现广泛出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邹琪  何先弟 《中华全科医学》2012,(4):612-613,642
正脓毒症(Sepsis)是感染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发展成脓毒症休克(Septic)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导致患者死亡。虽然在ICU中的脓毒症患者可以得到较好的抗生素治疗和先进设备的生命支持,但在过去20年中死亡率一直高达20%~30%[1]。2002年,欧洲危重病医学学会(ES-ICM)、美国危重病医学学会(SCCM)和国际"脓毒症"基金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