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药性理论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理论新课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药性是中药性质与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中药理论的基础与核心。针对目前中药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轻理论、重功效的现象,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成为必要。本文就开设中药药性理论课程的背景、教学内容及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及学科特性的原因,临床许多中药的药性和分类界定不清,甚至有的相互抵触。通过对临床中药进行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功效4个层面的逐层分类,可使中药与中医理论形成有机结合,使中医药理论融为一体,更好地促进临床中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药的药性理论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中药临床实践中体现的不同性质和治疗作用加以总结。与此同时,药性理论具有广泛的实践价值,为方剂学中的配伍提供了理论依据,是研究中药药性的形成机制及运动规律的理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历史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5.
通过中医系统论基本原理与中药药性理论,结合临床配伍用药经验,深入分析二者的内在联系.并将两者对临床配伍用药的指导作用归纳为以下四点:即注重整体、强调联系;把握功能、还原有序;发挥自主、调整机体;整体大于、优于部分.这不仅为中药药性理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临床医者组方配伍多元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李峰 《西北药学杂志》2011,26(4):303-305
目的分析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关于其物质基础研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存在相应问题。结论提出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相关的现代科学方法来阐释物质基础与药性之间的相关性,最终揭示中药药性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研究的新途径,为中医药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通过综述分析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中医药学与热力学的共性和特性,提出运用生物热力学的方法研究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构建中医药研究与评价的新的方法体系。结果与结论:运用生物热力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炮制对中药药性影响的方法体系从基础理论及实践操作方面均具有可行性,可望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面提供新的视角与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信息,国家973计划“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项目已在山东启动。该项目将通过对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及其性效发生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以现代科学技术诏言科学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其研究成果不仅可为临床用药和实验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而且将促进中药新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保持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黄金分割律的提示,我认为正常人体的寒热平衡基点是处于“微温”的状态水平。以帮助病人最终回复到这个平衡点作为中药药性应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化瘀止痛胶囊的主要药效学进行观察,为该药的临床应用提供药效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蛋清致大鼠足肿胀试验,考察受试药对蛋清引起大鼠足肿胀的影响;采用葡聚糖致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小鼠耳廓微循环试验,考察受试药物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采用小鼠扭体法试验,考察受试药对化学刺激冰醋酸引起疼痛的影响;采用小鼠扭体法试验,对热刺激引起疼痛的影响。结果化瘀止痛胶囊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对抗蛋清引起的炎症,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高、中剂量组具有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作用;化瘀止痛胶囊高、中剂量组能减少醋酸致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并可提高小鼠因热引起疼痛的痛阈值,有一定的镇痛作用。结论化瘀止痛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炮制是依照中药理论,并结合药物自身的特性以及工艺的要求进行制药的技术。中药炮制的不同方式可以对药物的药性有着一定影响,并且提高药物的疗效。中药炮制对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以及补泻、毒性五个方面的影响,进而对药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增强药物药效的同时,可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浅谈止痛中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珍 《安徽医药》2000,4(4):39-39
“疼痛”是临床一个症状,但随着时代发展,研究治疗疼痛在我国已成立了专门研究机构和治疗专科,取得了丰硕成果。我从事中药工作已30多年,在日常工作中对中药的止痛效果有一定了解和体会。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效团药性假说"的提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爱秀 《天津药学》2007,19(2):41-44
中药已有数千年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当今国际医药市场上,我国的中药并不占优势。据统计,2000年我国中药出口4.6亿美元,仅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的2%,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低下是制约其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因素。在医药市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中药生产企业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的竞争已是大势所趋。中药要实现国际化,首先要实现现代化,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首先要在中药理论上有所突破。我国的中医药理论,以传统的阴阳、脏腑、经络、治则等理论体系为基础,其中有许多非自然科学的阐述,难以用现代科技语言准确地“翻译”和表达。因此,传统中医药理论急需与现代科学理论相互渗透与融合,逐步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本文就中药药性理论提出新的假说——“药效团药性假说”,试图运用现代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概念诠释经典的中药药性理论,构建现代中药理论体系,为改造原有传统方剂,创制新中药复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分析中药药性与其功能主治间的关系规律。方法以中国药典、《中药学》、《中华本草精选本》、《中药药理学》和《新编中药志》等书籍记载为数据来源,结合临床用药经验及相关规范用语,创建了中药药性理论及其功能主治等相关属性的中药数据库,首先建立相关的数据模型,然后针对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功能及主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再进行关联挖掘。结果建立了中药药性-药味-归经、药性-药味-归经-功能以及药性-药味-归经-功能-主治间较密切的频繁项目集,并计算出相关支持度及支持率。结论开展中药药性间相关性研究,为中医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归纳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各种方法,分析其优越性和局限性,总结出中药归经在理论研究方面既要整理古代文献,还应整理归经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的现代文献;实验研究应该利用高科技手段,从系统的药效学研究入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形成现代中药归经理论。  相似文献   

18.
西药药性中药化的模糊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把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西药药性中药化.认为模糊数学方法对于认别和分类西药的中药特性既有效而且方便。  相似文献   

19.
<正>中药药性是中药基本理论的核心,而升降浮沉为中药药性内容之一,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现今不同教材及一些中药学专著,对其内涵、外延却有不同的解释。目前这一理论一些地方还存在不规范性,有待于改善。现就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材所收载中药的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和中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中药材和饮片,了解药典记载的中药材和饮片四气五味等,归纳其药性特点。结果药典一部所收载的683味中药,温性药有25.84%,苦味药有43.47%,入肝经有51.40%,有毒药物有14.35%。结论本文结合现代中药药理学和药效学等研究,提出用统计学方法系统分析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概括中药药性理论的共性,促进中药药性理论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