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总结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4年10月对37例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平均年龄81.5岁),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结果37例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6例,其中1例死于ARDS。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是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处理,探讨其围手术期治疗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方法:68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男28例,女40例;年龄70~88岁,平均76.4岁。所有患者于关节置换术前采用有效的降糖,降压,营养心肌,保肝,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综合处理,控制合并症。患者全身情况、脏器功能状况可耐受手术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手术期,切口Ⅰ期愈合。1例术后早期出现腹泻并发症,经应用制霉菌素及金双岐调节肠道菌群,腹泻控制。按Harris标准评价疗效,优39例,良24例,可5例,优良率92.6%。结论:严格有效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是处理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参考患者意愿,将自2010年7月~2012年3月份收治符合研究标准拟行关节置换的高龄(年龄≥7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133例,分为A组(加速康复外科组)64人和B组(常规处理组)69人.围手术期分别应用快速康复理论和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术中出现假体周围骨折3例,围手术期死亡3例,快速康复组术后住院时间(7.0±2.0)d,明显低于普通处理组(9.6±2.9)d(P=0.000),快速康复组围手术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处理组(P=0.01,P=0.007).平均随访12.9个月(4.1~24.3个月),随访率为90.6%,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论在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可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手术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以提高高龄及超高龄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进行关节置换术78例,男33例,女45例。年龄80~89岁53例,90~99岁24例,100岁以上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5例。骨折前有并存症72例,其中二种并存症49例,三种29例,四种及以上并存症16例。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34.6%,死亡3例,按照Harris功能评分,优26例,良18例,优良率为78.6%,可7例,差5例。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及并存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安全性 ,以提高高龄及超高龄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进行关节置换术 78例 ,男 33例 ,女 4 5例。年龄 80~ 89岁 5 3例 ,90~ 99岁 2 4例 ,1 0 0岁以上 1例。全髋关节置换术 2 3例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5 5例。骨折前有并存症 72例 ,其中二种并存症 4 9例 ,三种 2 9例 ,四种及以上并存症 1 6例。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 2 7例 ,发生率为 34 6 % ,死亡 3例 ,按照Harris功能评分 ,优 2 6例 ,良 1 8例 ,优良率为 78 6 % ,可 7例 ,差 5例。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及并存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治疗观察,探讨围手术期安全性评估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2~2009年收治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1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80例进行了关节置换,男38例,女42例。年龄80~89岁55例,90~99岁2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2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3例。80例患者术前有69例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同时合并2种脏器基础性疾病患者41例,3种19例,4种及以上并存症9例。[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发生率为26.25%,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进行功能评分,优38例,良25例,优良率为78.75%,可13例,差4例。[结论]经过严密的术前评估,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积极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组在2004年至2007年共收治67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5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3个月~4年,平均3.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明显要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可以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大于80岁)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38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全部骨折为G ardenⅢ或Ⅳ型,其中36例合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部感染、脑部疾患等)。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60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摄X线片假体位置良好,无切口感染、关节脱位及围手术期死亡。临床疗效按H 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15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86.8%。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围手术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价值。方法 从 6 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病例中选择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均相仿的内固定 72例 (IF组 ) ,人工股骨头置换 98例 (FHA组 ) ,全髋关节置换 86例 (THR组 )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合并症、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早期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手术时间、失血量、下地时间、远期并发症方面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内固定及人工股骨头置换中远期并发症及再手术率高 ,而全髋关节置换早期并发症多 ,但随访功能优良率高。结论 内固定治疗适合GardenⅠ、Ⅱ、Ⅲ型的 6 5岁以下患者 ,治疗要点是骨折优良复位 ;人工股骨头置换适合 6 5岁以上、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适合 6 0~ 80岁、体质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8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治疗82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3.5岁。其中股骨颈骨折39例,粗隆间骨折43例;术前64例(78%)合并有各种并存症。围手术期完善各项检查,并控制各种并发症。结果 82例经术前准备后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住院15d,术后并发消化道症状7例,肺部感染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脑梗死1例。结论术前正确评估,充分准备,合理选择内固定,术后主动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点,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比较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高龄股骨颈患者14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和空心钉内固定组(内固定组)。其中关节置换组89例,男28例,女61例,平均年龄(84.10±3.10)岁;内固定组55例,男20例,女35例,平均年龄(86.80±2.88)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144例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骨折侧别、术前合并症、骨质疏松、ASA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转ICU人数、围手术期死亡人数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内固定组较关节置换组年龄更大(t=5.311,P0.05);关节置换组术前骨折移位程度高于内固定组(χ~2=6.894,P=0.0090.05);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人次上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关节置换组在术后Harris评分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颈患者,若骨折存在明显移位(GardenⅢ、Ⅳ型),首选人工髋关节置换,其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若骨折移位不明显(GardenⅠ、Ⅱ型)或患者合并较多内科疾病,身体条件较差,手术耐受差,术后预期寿命不高,首选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9例高龄(平均81.2岁)股骨颈骨折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10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8例。结果 133例获随访8~62个月,平均38个月,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80分者95例,占94.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80分者46例,占95.8%。结论在积极有效治疗内科并发症、严格麻醉监护和规范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强  陆菁 《实用骨科杂志》2007,13(10):623-624
目的总结并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22例75岁以上高龄髋部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68例。术前常见的合并症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所有患者均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结果所有病例经处理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住院时间20 d,无一例死亡,也未发生褥疮、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和预防合并症及并发症,可以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龄(≥80岁)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198例行手术治疗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5例,女143例;年龄80~98岁,平均85.2岁。股骨颈骨折93例,其中Garden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52例、Ⅳ型2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05例,其中EvanⅠ型3例、Ⅱ型37例、Ⅲ型39例、Ⅳ型26例。麻醉采用局麻加基础麻醉2例、全麻3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58例。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包括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骨水泥型)77例、全髋关节置换(混合型)13例、加压空心螺钉固定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滑动式鹅头钉固定。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110ml;全髋关节置换平均手术时间94min,平均出血165ml;螺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35min,平均出血30ml;滑动式鹅头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40min,平均出血60ml。17例行关节置换者术中应用骨水泥时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全部患者平均住院18.6d,住院期间死亡2例。术后36例(18.2%)出现并发症,其中中枢神经系统(13例)和心血管系统(13例)并发症最为高发。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入院至手术时间平均6d,其中7d以上者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9.6%);7d及以内者152例,出现并发症27例(17.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62,P>0.05)。结论高龄髋部骨折应尽量采用创伤小、快速的麻醉及手术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5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8.6岁,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手术切口长度12~16 cm,平均14 cm,平均住院24.6d,髋关节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的(31±4)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89±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均能顺利通过围术期。结论老年高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6例,其中半髋置换32例,全髋置换24例。骨折按Garden分型,型26例,型30例。结果56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发生并发症7例,行翻修术1例,入院期间患者无死亡。随访12~28个月,按Harris标准评分:优39例,良12例,中4例,差1例。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适宜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缜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8例7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按美国Harris评分标准从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及畸形四个方面进行临床评定。本组28例中,优lO例,良11例,中6例,差1例,其优良率达到78.6%。结论在认真做好围术期工作前提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Shen J  Sun CT  Huang GY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3):1409-1411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为今后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 对1995年2月~2001年2月北京医院骨科进行的5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作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80~95岁,平均年龄84.2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24例,骨折均为GardenⅢ、Ⅳ型,均行国产单极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大部分患者术前有内科合并症。随访术后1年时的症状、日常活动能力,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不包括关节活动范围和髋关节畸形情况)及不同时期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进行评估。结果 无任何髋部疼痛46例(88.46%),隐痛或轻微疼痛6例(11.54%)。能独立行走24例(46.2%);需要用辅助器行走者24例(46.2%),卧床或坐轮椅4例(7.7%)。神经内科合并症术后多有复发、加重,一般内科合并症术后多较平稳。38例随访时有术后X线片,时间从术后3个月至术后5年6个月,平均54.2个月。仅有3位假体柄周围出现硬化线,无股骨头中心性脱位及骨性关节炎改变。结论 没有明显手术禁忌证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可以积极采取手术治疗,以期尽快恢复老年人的活动功能,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和螺钉内固定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本中心手术治疗80岁以上高龄有移位股骨颈骨折53例,男18例,女35例,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36例,螺钉内固定术17例.平均随访26.72个月(12~60个月),并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患者平均83.69岁,螺钉内固定组手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3例发生关节脱位,均通过闭合复位成功.随访期间,螺钉内固定组有9例8-12个月x线显示骨折愈合,3例发生骨折不愈合,再移位及螺钉松动,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坏死率29.4%),6例因不同原因行2次关节置换.平均Harris评分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组为87.11±7.34,螺钉内固定组为79.71±19.93.组间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股骨头双极假体置换术是治疗80岁以上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应注意病例的选择及并存症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评价假体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方法:作者于1990~1997年收治61例股骨颈骨折合并其他脏器病变的老年患者,对各种合并症处理后达到我们预先拟定可行手术的标准时,方行手术,结果与同期无合并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相比。结果:发现2组均能顺利度过手术关,手术创伤相仿,早期并发症均较低。结论:假体置换术治疗合并其他脏器病变的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是安全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适用于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