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永生  苏龙 《医学动物防制》1992,8(2):103-106,102
本文报告了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的虻类103种,分属于虻科的3个亚科11个属,其中斑虻属17种、林虻属1种、直虻属1种、黄虻属12种、麻虻属8种、瘤虻属35种和原虻属29种。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虻种与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甘肃省虻科2亚科5属76种,即斑虻属11种,黄虻属5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4种和原虻属29种。并阐述了甘肃省虻类与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 河北省的虻类,已往调查研究不多,资料有限,过去记载的仅十余种,远不能反映河北虻类的面貌。我们对张家口地区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组织了河北省驻军进行标本采集,经过鉴定整理,共收集到虻类30种,其中斑虻属6种,黄虻属5种,瘤虻属4种,麻虻属5种,原虻属10种。现列名录如下: 一、斑虻亚科 Chrysopinae (一)斑虻属Chrysops Meigen,1803。 1、端小斑斑虻C.mlokosiewiczi Bigot,1880。分布:乐亭、兴隆、怀安、承德。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甘肃省虻科名录进行了校正,对原名录减去误定3种;增加省内新记录1属和1种;记述甘肃省虻科6属84种,即斑虻属10种、黄虻属7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8种、虻属31种和指虻属1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977—1987年阿勒泰地区虻类调查结果,对所获3912只虻虫进行了分类鉴定,计5属35种,包括中国新记录种黄斑黄虻1种。对种类组成,季节消长,日活动周环进行了观察。整个虻类于5月上旬开始出现,7月中旬达最高峰,9月中旬开始匿迹。订正瘤虻和秋季虻日活动周环出现两个明显高峰,第一高峰在13—16时,第二高峰在日落前2小时(20叶),都为白天活动种类。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的虻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的虻种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集虻。结果:黑龙江的虻科已知有5属60种,其中斑虻属11种,麻虻属4种.瘤虻属25种,黄虻属9种,虻属11种。记述了该省已知虻60种的县区分布。结论:为黑龙江省虻科昆虫的区系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虻科区系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告作者整理研究了我国医学昆虫标本馆和兰州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昆虫标本室收藏的虻科标本,并综合国内外自1934年以来有关甘肃省虻科的研究资料,作了甘肃省虻科区系研究与地理区划。记述了虻科5属80种,即斑虻属11种、麻虻属7种、黄虻属6种、瘤虻属27种和虻属29种。阐述了甘肃省虻科的区系属性,属古北界成分54种,占全省已知虻数的67.50%,东洋界成分8种,占10%,广布种成分18种,占23.50%。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吉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采获虻,收集相关文献。结果:吉林省的吸血虻已知有5属68种类,其中斑虻属12种,麻虻属7种,瘤虻属23种,黄虻属9种,虻属17种。记述了吉林省已知虻种的县市区分布。结论:为吉林省虻科昆虫的区系分布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伟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3):325+328-325,328
目的调查海南省吸血虻的种类分布,种类组成。方法采用人工捕捉法和牛帐法进行虻类采集,以琼中县、五指山市和三亚市为基础,建立调查网络,确定种类后进行专家鉴定。结果共采集调查到海南省虻类4属31种。其中斑虻属4种,麻虻属4种,指虻属1种,虻属22种。优势种为断纹虻和长鞭虻。结论记述其市县区分布,为海南省吸血虻类区系研究和吸血虻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虻类及其地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至1986年为止,在陕西省共采到虻标本2亚科5属76种。其中矩虻亚科仅斑虻1属11种;虻亚科计有黄虻属6种;麻虻属12种,瘤虻属16种、虻属31种。其中,榆林地区5属19种,延安地区5属26种,关中地区5属18种,秦岭山区5属42种,汉中地区5属46种,安康地区5属21种。  相似文献   

11.
邵武市吸血虻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4~1996年在闽北邵武市林区开展吸血虻类调查,共查获各种虻类4属50种。范氏斑虻和浙江虻是当地优势虻种。夏季虻类白昼吸血活动以清晨和傍晚为高峰,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昭通地区的吸血虻类调查结果,昭通地区过去未作虻类的采集调查,为了解虻害,提供防制资料,根据我区医学昆虫调查防治计划。我们于1992—1994年在昭通历时3年的采集调查,计发现6个属55个虻种,其中发现2个新种。(新种作单独描述),省新记录一个属(指虻属)和28个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3.
三明市区吸血红类资料空缺,为此作者于1990~1991年在市区进行吸血虻类调查,发现有4属33种,定点观察一周年,虻类以中华斑虻、范氏斑虻、江苏原虻、华广原虻和骚扰黄虻为优势种;虻类活动自3月上旬出现、11月下旬消失,活动期长达26旬,以5月中旬至6月下旬和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活动高峰期;虻类日活动有2个高峰即清晨的6~8时和黄昏的16~18时;不同种虻喜叮牛体的部位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虻类是人和家畜一些疾病的传播媒介。作者近年来在内蒙古各地采集的虻类标本进行了整理和鉴定,共2亚科5属53种。凡注明“*”的种类为内蒙古地区首次记录。虻科 Tabanjdae Loew,1860一、斑虻亚科 ChrysopsinaeLutz,1905(一)斑虻属 ChrysopsMeigen,18001、联瘤斑虻 Ch.angaricusOlsufjev,1937~*分布: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国内:黑龙江。2、分点斑虻 Ch.dissectusLoew,1858分布:呼伦贝尔盟阿荣旗(那吉镇),喜桂图旗(博克图)。国内: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3、暗缘斑虻 Ch.makeroviPleske,1910~*分布: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国内:黑龙江、吉林  相似文献   

15.
1990年至1992年,在云南省五个地、州,市进行了吸血虻类的调查采集,发现1新纪录属和35新纪录种。使该省已知虻类达6属113种。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发现江苏地区虻类5属19种。骚扰黄虻、四列斑虻和华广原虻为江苏地区的优势种群,6月份出现次峰,7、8月份为高峰,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完全消失,其季节消长与虻类传染的疾病密切相关,为防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东南部虻类区系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集吉林省东南部地区虻类,共采得52种,隶属5属2亚科,其中省首次记录14种,Chrysops属8种、Atylotus属8种、Haematopota属7种,Hybomitra属19种、Tabanus属10种。我省曾零星记载47种中,未采到9种,我省如今已知虻类共有61种。吉林省东南部Hybimitra属、Tabanus属较多,两属占全区虻类的约60%。  相似文献   

18.
<正> 虻类为双翅目短角亚目中的重要经济昆虫。吸血虻类可以传播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原虫病、线虫病等一些人畜共患病。多年来,我们一直对河南的吸血虻类进行着调查,部分标本经许荣满研究员核实,共发现河南吸血虻类有五属39种,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斑虻属、黄虻属和麻虻属(双翅目: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甘肃省斑虻属Chrysopsll种、黄虻属Atylotus6种和麻虻属Haematopota7种;记述了虻科分亚科、分属及斑虻属、黄虻属和麻虻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西北部的虻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云南滇西地区过去虻类的采集调查不多,为了解虻害,提供防制资料。我们于1991年6—9月份,在丽江地区:华坪县、永胜县、宁浪县;迪庆州:中甸县、德钦县、白芒雪山,尼古山牛场,维西县。下关、大理等地进行虻类的采集调查,捕获大批虻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共发现5属37种,其中发现3个新种(新种另文作单独描述),省新记录16种,代号为新种,为省新记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