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四城市鼠类动物体内寄生虫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珠江三角洲广州市、中山市、江门市和深圳市鼠类动物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方法笼捕后,乙醚麻醉处死后解剖检查体内寄生虫的感染情况。结果共检出寄生虫4种,链尾蚴(感染率为12.5%)、缩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为8.7%)、微小膜壳绦虫(感染率为2.7%)和管状线虫(感染率为8.2%)。其中深圳市和广州市的褐家鼠的寄生虫感染率比较高。结论珠江三角洲城市中鼠类动物普遍存在寄生虫的感染,其中深圳市和广州市等大都市的鼠类感染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小白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以及寄生关系。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白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4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弟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贾弟鞭毛虫与其它3种寄生虫之间共生;微小膜壳绦虫与管状线虫之间竞争;微小膜壳绦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竞争;管状线虫与四翼无刺线虫之间共栖。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沈阳市普通级昆明小鼠寄生虫感染情况,对市内不同区5个单位的小鼠肠道内寄生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短膜壳绦虫(小肠及结肠),隐藏管状线虫(盲肠)及四翼无刺线虫(结肠)。感染率在95%~100%,而三种分别的感染率为30%~70%、53%~100%及40%~100%。  相似文献   

4.
1989~1990年度实验动物寄生虫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检测内部和外部送检动物3大类22个品系,2020只,查出寄生虫34种,恒河猴寄生虫感染率平均为37.75%,主要虫种为富氏类圆线虫、结囊线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阿米巴原虫等15种;犬平均为47.53%,主要为耳痒螨、钩口线虫、跳蚤、复孔绦虫、蠕形螨等9种:啮齿类平均为13.01%,主要为鼠癣螨、肉螨、蠕形螨、痒螨、虱、滴虫、膜壳绦虫、蛲虫、球虫等10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在1985年6月至1988年6月上间,检查了广州地区8个实验动物机构中昆明种、ICR、NIH和BALB/c系小鼠在开放饲养条件下感染寄生虫的状况。从小鼠体表、血液、肠粘膜、肠内容物及粪便中发现了分属于4门、5纲、5目、9科12属之寄生虫14种。它们是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四翼无刺线虫、复盖管状线虫、柏氏禽刺螨、鼠肉螨、拟拉德弗螨、鼠蝇疥螨、罗氏住毛螨、温带臭虫、鼠三鞭毛滴虫、鼠六鞭毛虫、鼠贾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西安市实验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解剖法取小鼠肠道内容物于光镜下检测。结果共检出肠道寄生虫四种:微小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鼠贾第鞭毛虫,并且以混合性感染为主。结论西安市Ⅰ级封闭群ICR小白鼠肠道寄生虫感染严重且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在河南省各地人群中调查肠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计有蠕虫10种,包括蛔虫、钩虫、鞭虫、蛲虫、东方毛园线虫、颌口虫、肝吸虫、带绦虫、短毛壳绦虫、长膜壳绦虫;原虫5种,包括溶组织阿米巴、结肠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兰氏贾第鞭毛虫、梅氏唇形鞭毛虫。其中以蛔虫的感染率最高,钩虫次之,长膜壳绦虫和颌口虫虫各1例,在河南省系首次发现。7~15岁年龄组的感染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建议防治肠寄生虫病应以学龄儿童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武汉市中山公园动物园观赏动物体内寄生虫调查结果。检查动物49种195只,获体内寄生虫39种,隶属26科31属。其中,原虫10种、吸虫10种(包括鹿阔盘吸虫1新种)、绦虫4种、线虫15种;感染率88.21%(172/195);人兽互通寄生虫占53.85%(21/39)。  相似文献   

9.
1984年报道,患腹泻的金黄仓鼠小肠中检获的矮小膜壳绦虫数,明显高于成年健康仓鼠,同时还查见短小膜壳绦虫、滴虫和盲肠蛲虫等多种寄生虫。矮小膜壳绦虫与短小膜壳绦虫均系人、鼠共患寄生虫。前者对人、鼠的危害较后者为甚,在医学卫生与实验动物寄生虫病防治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野生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感染肠道蠕虫的主要种类并进行鉴定,为今后树鼩寄生虫检测提供形态学参考,为实验树鼩寄生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3只野外来源的树鼩新鲜粪便,虫卵采用常规粪便直接涂片以及孵化后显微镜观察;绦虫采用压片、固定染色,以及线虫经透明后体视镜观察,虫卵与成虫相对应鉴定。结果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总感染率为75.86%,主要感染种类有3种,经鉴定为长膜壳绦虫、奇口线虫和粪类圆线虫,感染率分别为27.67%,30.06%和51.52%。三种蠕虫的混合感染率为4.55%。两种线虫虫卵在树鼩粪便中多为含胚胎形态。结论野生树鼩肠道蠕虫的感染率较高。对野外引入的新种源必须隔离检疫,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温州地区鼠体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广州管圆线虫终宿主感染情况,为本地区广州管圆线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剖析温州各地捕获之鼠2069只。结果:鼠平均感染率为15.3%,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感染率分别为20.4%、6.0%、4.6%。结论:温州地区鼠类广泛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其中褐家鼠是最主要的终末宿主,其感染率高于国内其它地区鼠体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县人间疫情及鼠间疫情动态,为EHF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调查表,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获得发病率、病死率、人群及年龄分布、季节分布、血清学检测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行政自然村,对其野外和室内进行鼠密度监测、鼠种及鼠带毒调查。结果1982-2008年,全县共发生EHF病例5973例,以20-40岁年龄段较高,男性占68.21%,女性占31.79%,男女之比2.15∶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6.6%。本病形成春冬两个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恢复期病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95.2%。室内以褐家鼠为主,其次是小家鼠,野外以大仓鼠为主,其次为黑线姬鼠。野外大仓鼠带毒率最高(11.59%),室内褐家鼠带毒率最高(11.18%),经统计学检验,野外和室内鼠带毒率无统计学意义(x2=0.0026;P>0.05)。结论通过鼠种及鼠带毒调查及该病两个发病高峰,春峰高于冬峰,提示我县流行性出血热是以家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大仓鼠为野外优势鼠种,褐家鼠为室内优势鼠种,且带毒率高,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13.
报告本省钩体病在各地理区划中发病率差别较大,同海拔高度无关,而与降雨量密切相关。每年6─11月为发病高峰;患者多系青壮年,皆因接触疫水而罹患。有哨齿类1科2属9种,黄毛鼠为优质种,带菌率26.6%,是主要传染源。病人分离菌株与鼠类携带菌群相符。发现90年代健康人感染菌群与70年代有所不同,且感染率甚高。对流行形式、疫源地类型、水体污染等流行病学意义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的情况。方法 在野外采用日夹方法捕获鼠类动物, 所捕鼠送到实验室鉴定种类,解剖后取其病变肝脏压片用显微镜观察肝毛细线虫虫卵形态结构。结果 红河流域共捕获鼠类4目5科12属19种377只,捕获率(总密度)为15.26%。其中,元阳县、金平县和河口县捕获率分别为16.79%、9.37%、7.12%,黄胸鼠,短尾鼩和斯氏家鼠为优势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为10.34%,河口、金平和元阳县感染率分别为22.83%、12.75%、2.73%,各县之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胸鼠、斯氏家鼠、板齿鼠、白腹巨鼠、针毛鼠、黄胸鼠、大足鼠和短尾鼩感染率分别为40.00%、37.04%、33.33%、25.00%、22.22%、18.56%、14.29%和3.57%,各种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红河流域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存在人或动物间传播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以及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的种类和生态,同时探明深圳市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在深圳12个不同生态环境地调查广州管圆线虫不同宿主分布和感染情况,采用匀浆沉淀镜检法对各调查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率和感染度。用鼠笼捕获鼠类,解剖鼠体,在鼠心脏和肺动脉血管寻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从野生螺体内分离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进行实验室广州管圆线虫生活史的循环,完成实验室生活史的循环来证实现场调查的结论。结果在12个调查点中有4个区域发现褐云玛瑙螺阳性,分布在深圳西南部,感染率平均为31%,螺的感染度与体重相关,螺体重大于55g个体平均感染度显著性的高于小于55g的个体(P〈0.05);阳性螺区域终末宿主褐家鼠和黄胸鼠均有感染,感染率平均为12%,雌鼠的感染率显著性的高于雄鼠(P〈0.01)。结论深圳市存在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深圳存在散发广州管圆线虫病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无锡市肾综合症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结果表明:鼠类携带HFRS病毒阳性率5.77%。检出带病毒鼠4种,即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其带病毒率分别为8.82%(3/34)、1.64%(1/61)、6.67%(2/30)、9.68%(3/31)。另外,经统计学分析,郊区带病毒鼠阳性明显高于市区(P<0.01)。加强灭鼠,严格控制疫区鼠密度是降低人群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云南省兰坪县人、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感染情况,为HFRS预防控制提供指导。方法 鼠类肺脏组织中汉坦病毒抗原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人和鼠血清中汉坦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 兰坪县3个乡镇共捕获5属158只啮齿动物,其中居民区中褐家鼠的构成比为91.09%,为优势种;野外高山姬鼠的构成比为63.16%,为优势种。3个乡镇中仅见中排乡捕获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泌)汉坦病毒抗原的感染率为7.69%(5/65),臭蛊向鼠青(Suncus murinus)为25.00%(1/4),其他捕获的动物中未查出汉坦病毒抗原;宿主动物血清中汉坦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12.20%(5/41),其中褐家鼠的阳性率为12,50%(5/40);人群中汉坦病毒IgG抗体阳性率为7.00%(3/43)。结论 从兰坪县人群血清中查到汉坦病毒抗体,在宿主动物肺脏组织检测出汉坦病毒抗原,血清中查出汉坦病毒抗体,首次证实云南省兰坪县存在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在该地区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鼠、蚤分布情况及其感染自然疫源性疾病状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T)检测HFRS抗原,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FRS抗体,用显微凝集试验检测钩端螺旋体抗体。结果广州地区鼠类优势种是褐家鼠,占70.97%,其次是黄胸鼠。鼠类染蚤率为12.45%,鼠体表寄生蚤优势种为印鼠客蚤,占98.20%,主要宿主是黄胸鼠。未查出鼠疫F1抗体;鼠类HV带毒率为5.4%,褐家鼠带毒率较高,为6.1%;鼠血清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0.97%。结论广州未发现鼠间鼠疫,但自然疫源性疾病的流行因素仍广泛存在。应加强监测,灭鼠灭蚤,防止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部分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情况。方法 2009-2010年在连州、佛冈和清新的居民区(自然村)内外环境捕捉鼠形动物,取鼠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共检查鼠形动物238只,路氏锥虫总感染率为13.87%。连州、佛冈和清新的路氏锥虫感染率分别为18.18%、7.04%、14.71%。共捕获褐家鼠(85.71%)、黄胸鼠(3.78%)、黄毛鼠(7.98%)、板齿鼠(0.84%)、臭鼩鼱(1.68%)5种鼠形动物,褐家鼠的自然感染率为12.75%。不同地区、不同鼠种、不同生态环境的鼠数路氏锥虫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4.352、0.916、3.356,P均>0.05)。结论清远地区鼠类路氏锥虫自然感染较普遍,褐家鼠是带虫优势鼠种,人群中是否存在可疑病例或隐性感染情况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