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未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2018年7月~2019年7月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结果:与实施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护理质量及病区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程质量控制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第九九O医院未行全程质量控制期间的住院患者52,700例为对照组,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行全程质量控制期间本院的53,240例住院患者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主动上报情况和不良事件级别、处置时间.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药物外渗、非计划性拔管、用药错误、坠床/跌倒、标本类错误上报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和其他上报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级别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处置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管理中,使用全程质量控制可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减轻护理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缩短不良事件处理时间,提高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我院3年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根本原因,确立防范措施。方法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委员会成员进行根原因分析法相关知识的培训,应用该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三年来我院发生的57起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并确立根原因。结果通过采用该方法对3年来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57起中31起是由系统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54.4%;26起是由个人原因造成的,占总数的45.6%。结论应用根原因分析法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订相应的改进计划并落实,能有效规避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不同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接受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分析安全预警护理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88例患者,采用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安全预警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44例。其护理方法分别为安全预警护理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8%,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预警护理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97.7%,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为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过程中应用安全预警护理的不仅降低多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比较本院激励上报制度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构成。结果 实施后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高于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人员配合因素;实施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构成中前三位分别为患者因素、意外因素、环境因素。结论 激励上报制度在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提升主动上报率,降低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减少护理人员因素所致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归因分析,寻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薄弱环节,为护理风险管理和保证患者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眉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0月护理系统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共67例进行分类统计,并作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按发生例数依次为:难免压疮21例,占31%,投诉10例,占15%,跌倒8例,占12%,输液不良反应8例,占12%,管道事件7例,占10%,采血错误7例,占10%,药物外渗3例,占4.5%,患者走失2例,占3%,用药错误1例,占1.5%。结论: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跌倒、输液反应、投诉事件、管道脱落的发生,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7月起开展的PDCA循环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包括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检查阶段、处理阶段等4个阶段.结果 活动开展后与活动前比较,护理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结论 采用PDCA循环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爽 《现代保健》2013,(2):93-94
对2010年2-11月住院的150例老年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包括患者安全管理、健全护理工作制度、加强护士评估和沟通技巧、进行护理质量控制等。有效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解决了患者的安全与舒适问题,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刘荃珍  王瑞 《现代保健》2012,(23):70-71
目的:剖析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频发原因,制订相应对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回顾统计某医院近3年上报、投诉的护理不良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3年共受理护理不良事件59例,主要发生在药物错误使用、漏用、违规操作等方面。结论:提高临聘护士待遇,逐步落实同工同酬稳定护理队伍,加强三基培训,完善后勤保障供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综合三甲医院内科病区护理不良事件现况的分析,了解内科病区好发的护理不良事件及相关因素,探寻护理不良事件好发因素,为避免护理风险,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提供可借鉴的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7~2017年7月牡丹江市某综合三甲医院内科病区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类别、数量、时间及人群(护理人员及...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加强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实行方法下,分析避免牙周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牙周科治疗且接受护理的患者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机制的护理管理模式,各25例。对两组患者发生的意外风险及护理人员的护理过失行为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意外风险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常规组36.00%(P<0.05),实验组过失行为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常规组32.00%(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0%(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牙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减少自身过失行为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室不良事件护理缺陷报告单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该院所完成手术,共1030台,对比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所进行的1109例手术出现的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出现不良事件32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5例,发生率为0.5%,两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比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责任心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自我保护意识缺陷.结论通过护理缺陷报告单的使用,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SHEL模型围绕护理不良事件中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从护理人员与设备、护理人员与程序、护理人员与环境、护医患人员之间4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减少人为差错的措施和建议,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90例急诊科患者分析,其中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这一阶段为实施后,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整改,观察实施根因分析法前后急诊不良事件率和上报率,同时比较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0.2%,上报率为80%,护理工作总满意度为93.55%,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根因分析法对急诊科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有利于减小不良事件发生,提升上报率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措施及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的2016年度上报的102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取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Ⅲ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82例,发生率最高,Ⅰ级护理不良事件发生0例,发生率最低;低年资护士(N1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最多,高年资护士(N4护士)最低。结论: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应构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注重培养安全护理的信念和态度,关注职业压力,同时应抓紧抓实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鼓励患者参与安全目标的管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的措施,为提高患者安全管理,制定相应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普外科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发生的64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及与不同工作年限护士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前三位分别是管路滑脱、给药错误、漏执行医嘱;主要原因分别是查对制度执行不严、安全管理不到位、临床带教工作不严谨。1周之内周三、周四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而在1d之内,A班和N班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护士资历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关。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鼓励护士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中,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电子上报系统,明确事件定义、分类及分级标准,严格按要求进行事件上报、分析与审核,实施护士—护士长—护理部的扁平化管理及主动上报零惩罚策略,使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方便了管理者对不良事件的实时监控,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同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精神科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原因.结果:常见的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包括跌倒、伤人、自伤、外走等;不良事件发生后,无伤害患者24例,占比24.00%;轻度伤害58例,占比58.00%;中度伤害10例,占比20.00%;重度伤害8例,占比8.00%;护理不当23件,占比23.00%;环境因素11例,占比11.00%;设施设备缺陷9例,占比9.00%;执行医嘱错误8件,占比8.00%;沟通不足5件,占比5.00%;操作不当4例,占比4.00%;40.00%;初级职称的护士因素所引发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由于护理人员因素所导致的不良事件为23例,占比23.00%.结论:精神科比较容易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这些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影响、护理操作问题等,针对此,需要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同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总结,加强预防工作,对这种不良事件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19.
李雪丽  汤盛兴  陈妙琴 《现代医院》2022,(11):1752-1754+1758
目的 探究信息化管理在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信息化管理实施前2020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对照组,信息化管理实施后2021年的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为研究组,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事件处置时效和事件发生率来验证信息化管理的效果。结果 实施信息化管理后患者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例数有所提高,事件处置时效缩短,事件发生率出现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实时收集、动态监控、信息双向互动反馈及统计分析,促进院科联动,有效提升员工主动上报不良事件依从性,及早发现隐患事件,提升事件处置时效,营造医患安全文化环境。而在事件发生率管控方面,有待引进质量管理工具,持续改进,共促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田春香 《智慧健康》2022,(32):256-259
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防范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9月在本院精神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比组和实验组,各40例。参比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参比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参比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认知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 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可以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精神科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