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应用地西他滨(DAC)治疗以及非DAC化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的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对含量,探讨Treg在MDS及AML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及DAC对其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MDS患者15例,AML患者49例,对照组14例(标本来自确诊的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经系统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采集入组患者的骨髓液及外周血进行流式检测Treg的相对含量,同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在初诊时MDS及AML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相对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43)。经DAC治疗的AML患者外周血中Treg相对含量较初诊组及非DAC化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DAC治疗缓解组骨髓及外周血中Treg含量较未缓解组降低(P<0.05)。DAC治疗组与对照组Treg含量无差异。结论:DAC可能通过消耗体内Treg含量,减少对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及杀伤,从而促进患者疾...  相似文献   

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早期又称为难治性贫血,病情随发展可转化为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本院治疗的1例患儿,在短期内血小板减少,由MDS最终发展为白血病,本文对该患儿的实验室检查、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中高危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化为AML的高危因素。结果: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总有效率(ORR)为65.0%(39/60),其中达完全缓解(CR)患者17例(28.3%),骨髓缓解(m CR)患者5例(8.3%);部分缓解(PR)患者4例(6.7%);血液学缓解(HI)患者13例(21.7%)。60例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的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 21例(35.0%),中位转化时间为10.0(1.5月-32.0)个月。χ^2或Fisher精确检验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地西他滨用药间隔延长相关(χ^2=9.878,P=0.031;χ^2=4.319,P=0.038;χ^2=6.406,P=0.011);Kaplan-Meier检验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高危MDS转化为AML与2016年WHO诊断分型、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地西他滨疗程间隔延长相关(P=0.015,P=0.008,P=0.012,P=0.03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为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2,P=0.018)。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数、骨髓病态造血系数是以地西他滨为主治疗中高危MDS患者转化为AML的独立危险因素;地西他滨用药间隔规律有利于维持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病态造血特点、免疫表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87例AML患者骨髓细胞学特点、免疫分型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7例AML患者中发现12例(13.8%)伴有三系病态造血(AML-TMD),且属于M3以外的法、美、英协作组诊断标准的各亚型。AML-TMD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表达异常:主要为跨系CD33与CD19/CD7/CD38共表达(37.1%)与跨阶段CD34与CD11b共表达(43.2%),与无TMD的AML组异常表达(12.1%、1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ML-TMD首次完全缓解率低于无TMD的AML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TMD治疗后各系的病态造血并不消失,对化疗不敏感,首次完全缓解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含10天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含10天地西他滨(20 mg·m^(-2)·d^(-1),-13 d~-4 d)预处理方案allo-HSCT的31例AML/MD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31例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中位年龄41(20~55)岁;AML 10例,MDS转变AML(MDS-AML)6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变AML(CMML-AML)1例,MDS 14例。②31例(100%)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2(9~30)d、14(9~42)d。③预处理期间16例(51.6%)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Ⅰ/Ⅱ级15例(48.4%),Ⅲ级1例(3.2%);移植后13例(41.9%)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19.4%)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12.9%)患者发生局部感染。④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3(12~111)d,移植后100 d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41.9%(95%CI 26.9%~61.0%),Ⅲ/Ⅳ级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22.9%(95%CI 13.5%~47.7%);轻、中度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23.5%(95%CI 12.1%~43.6%),未发生重度慢性GVHD。⑤1例患者死于复发,未发生非复发死亡;移植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3.2%(95%CI 0.5%~20.7%);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9%(95%CI 80.3%~100.0%)、96.8%(95%CI 90.8%~100.0%)。结论含10天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AML/MDS可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4):564-566
目的探究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4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能有效改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疗效较好,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陈颖颖 《全科护理》2012,10(10):881-882
[目的]总结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护理。[方法]对1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不良反应的护理。[结果]完全缓解(CR)8例和部分缓解(PR)3例,未缓解5例;发生不良反应中感染6例,胃肠道反应4例,出血2例。[结论]加强心理护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人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方案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改变。方法用瑞氏-姬姆萨混合染色法进行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学分析。结果粒、红、巨核细胞三系均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表现:粒系(29例)主要以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中性粒细胞Pelger-Huet畸形或细胞核不能分叶或核分叶过多,中性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如为主;红系(30例)主要以双核、多核、核形不规则及巨幼样改变为主;巨核系(10例)主要以单圆核、多圆核及淋巴样小巨核为主。结论 MDS有不同程度的三系病态造血改变。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由于不成熟细胞呈克隆性扩张,被阻滞在一定的分化阶段而发生的。多年来,白血病的诊断采用法国、美国、英国(French—American—British,FAB)协作组以形态学和细胞化学染色检查为基础的方案。由于其方法简便实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为世界各地血液学工作者提供了统一的诊断标准,促进了血液专业成果的交流。近1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加入了免疫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WHO经多位专家反复讨论取得了共识,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Morphologic,Immunologic,Cytogenetic,and Molecular biologic,MICM)的分型诊断体系。这一分型诊断标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我院近2年来,推行了WHO的分型方案,对2004--2005年确诊的30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老年AML患者6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HAG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西他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H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6例AML患者,分为对照组7例和观察组9例。观察组采用用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对照组单用地西他滨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个疗程后,两组ORR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均达到Ⅲ~Ⅳ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西他滨联合半量CAG治疗方案对AML有一定疗效,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CD34(+)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系或多系细胞质和量的异常,骨髓有病态造血表现,临床治疗反应差,高风险,并向急性白血病转化。巨幼细胞性贫血(MA)是由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为体内缺乏维生素B12或叶酸所致,亦可因遗传性或药物等获得性DNA合成障碍引起。MDS的诊断依据是骨髓病态造血,但病态造血并非MDS所特有,所以在诊断前要排除其他伴有病态造血以及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MA、HA(溶血性贫血),特别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L)、骨髓纤维化等。本文就MDS血液常规三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量的变化与MA作分析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骨髓坏死是以骨痛、发热和进行性贫血为主要表现,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组织的大片坏死为特征,并具有独特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起病急,预后差,及早诊断、确定原发病可以为治疗提供时机.现报道以骨髓坏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a 1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患者女,60岁.因“发热、骨痛11d,加重伴皮肤淤斑1周”于2013年12月4日入我院.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观察低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本科于2006-2012年收治2例80岁以上老年AML患者(M4型和M6型),均继发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对这2例患者先后采取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地西他滨或(和)自体CIK细胞方案治疗,系统观察了2例CIK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临床相关指标(血液学反应、输血频率、白血病相关基因表达、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用自体CIK细胞输注和单用地西他滨治疗相比,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方案可减轻骨髓抑制程度,降低输血频率及输血量,延长部分缓解持续时间,同时表达的白血病相关基因减少,生存期显著延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地西他滨联合自体CIK细胞治疗老年AML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aCML)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造血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提出的,划分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D/MPN),临床较为少见,易引起误诊。本文报道1例aCML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期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发生急性白血病的概率逐年增加,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根据白血病的细胞系列,可以将急性白血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是指在分化的初期,造血干细胞出现凋亡、阻滞或者是恶性增殖的情况,容易在造血系统中引发恶性肿瘤。本文主要回顾与分析80位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象检验分型与血象进行对比观察,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索地西他滨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分析它对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AML细胞系THP?1和U937,根据预实验结果,地西他滨1μmol/L分别作用于AML细胞系THP?1和U937,于药物作用后24 h,48 h,72 h及96 ...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对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12例MDS及AML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2例中1例MDS-RA,2例MDS-RAEB-Ⅰ,3例MDS-RAEB-Ⅱ,2例AML.M4,2例AML-M5,1例AML-M6,1例AML-M0。8例应用地西他滨化疗5d方案:地西他滨20mg/(m2·d)×5d,4周为1个周期;3例用3d方案:地西他滨15mg/m2,1;L/8h×3d,6周为1个周期;另2例用地西他滨20mg/m2,隔日1次×5次。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CR)检测1例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治疗前后ID4基因甲基化表达水平,进一步验证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结果显示,12例患者中CR2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5例、病情进展1例、死亡3例。疾病控制率66.67%(8/12),有效率25%(3/12)。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11.5±2.1)个月、1年总体生存(OS)率为40%、2年OS率为16.7%。MS-PCR检测显示,地西他滨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地西他滨能够使MDS患者病情稳定,减轻输血依赖,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能够使部分MDS向白血病转化的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地西他滨能够使ID4基因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感染,需输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部分患者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可以耐受。本研究中的疗效及生存期与国内研究相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