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有上尿路感染病史的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有上尿路感染病史的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两种手术方式的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感染并发症情况,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81例,输尿管镜手术组患者10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无统计学差异。腹腔镜手术组患者的结石直径[(16.1±1.4)mmvs.(10.4±1.6)mm]、手术时间[(78.5±12.6)min vs.(37.3±14.7)min,P0.05]、住院时间[(7.6±1.5)d vs.(4.7±1.8)d,P0.05)]均明显大于输尿管镜手术组患者(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1月时的结石清除率为98.8%,输尿管镜组为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术后高热(38.5℃)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输尿管镜手术组(4.9%vs.11.1%,P0.05)。结论对于有明确上尿路感染病史的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腹腔镜切开取石术较输尿管镜手术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感染并发症少,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和分析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效果,总结临床治疗经验、降低结石残留率。方法将75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予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Ⅰ期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75例中Ⅰ期结石取净71例(94.67%),4例(5.33%)存在残留结石。Ⅰ期结石取净者手术时间(45.40±10.00)min,术中失血量(80.00±15.00)m 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5.30±1.20)d,住院时间(12.00±1.00)d。71例Ⅰ期结石取净者出现5例并发症,其中发热4例,血尿1例,无肠管及血管损伤情况发生。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扬一次性清除率高、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不同大小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1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石大小分为A组(结石长径≤20 mm)94例、B组(20 mm<结石长径≤30 mm)27例,比较其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率、并发症及清石率等,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1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B两组在手术时间[(46±13)min vs(68±20)min]、术后住院天数[(4.4±1.3)d vs(5.6±1.7)d]及术后选择ESWL率[10.64%(10/94)vs 25.93%(7/27)]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总并发症(包括术后腰痛、发热、尿脓毒血症等)发生率[12.77%(12/94)vs 18.52%(5/27)]、总清石率[89.36%(84/94)vs 81.48%(22/27)]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长径20~30 mm的上尿路结石,在积极防治并发症、术后辅以ESWL等综合治疗下,能取得与结石长径≤20 mm相似的碎石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自制冲吸装置联合输尿管导引鞘在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试制冲吸装置(专利号ZL 2017 2 0650573.8),2017年9月~2019年2月搜集120例肾结石≤20 m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均先行一期置管。其中实验组:术中使用自制冲吸装置联合COOK输尿管导引鞘;对照组:常规仅使用COOK输尿管导引鞘。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d血白细胞升高率、术后1 d血肌酐升高率、术后1月结石残留率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3.8±14.9)min和(87.5±20.1)min、术后住院时间(5.8±0.9)d和(6.6±1.6)d、术后1 d血白细胞升高率21.67%(13/60)和48.33%(29/6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0%(0/60)和6.67%(4/60)、术后1月2~4 mm结石残留率为6.67%(4/60)和21.67%(13/60),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1 d血肌酐升高率1.67%(1/60)和5%(3/60)、术后1月≥4 mm结石残留率为5%(3/60)和15%(9/60),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使用自制冲吸装置联合输尿管导引鞘在软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是有效且安全的,可明显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提高输尿管通道鞘(ureteral access sheath,UAS)放置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尝试利用输尿管硬镜辅助实现置鞘过程的可视化,并与国内常用的徒手置鞘法进行对比,比较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采用输尿管硬镜辅助的可视化置鞘法:将14/12Fr 35cm UAS套在9.5Fr 43cm输尿管硬镜上,在直视下进镜并将UAS放置到输尿管合适位置,退出硬镜再进行软镜碎石术。B组患者采用无X线监视的徒手置鞘法。UAS置入后两组采用相同的技术进行碎石。记录术中UAS放置情况和时间、输尿管损伤情况,随访4~12周,了解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UAS放置所需时间更短[(35.69±6.54)s vs.(55.71±10.58)s,P0.05]。在术前预先留置双J管的患者中两组置鞘成功率均为100%,在术前未预先留置双J管的患者中B组置鞘成功率高于A组(83.33%vs.66.67%,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31±24.45)min vs.(67.42±21.34)min,P0.05]。A组在术中发生输尿管1级损伤1例;B组在术中发生输尿管1级损伤4例,2级损伤1例;3级损伤1例,输尿管损伤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2.08%vs.13.04%,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8±1.45)d vs.(4.16±1.37)d,P0.05]。两组一期结石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7%vs.89.13%,P0.05)。结论:输尿管硬镜辅助的可视化置鞘法安全可行,可控性好,与徒手置鞘法相比能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局限性在于对于术前未预先留置双J管的患者,输尿管硬镜辅助的可视化置鞘法置鞘成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疗效的比较,探讨fURL治疗输尿管上段大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8月随机采用fURL(fURL组)与PCNL(PCNL组)治疗的85例输尿管上段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发热、血红蛋白降低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具有可比性。两组8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碎石成功,术中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16)min vs.(47±22)min]。术后PCNL组结石清除率达100%,而fURL组为97%,其中1例结石回流至肾脏下盏,3个月后仍有部分碎石未排出。术后fURL组出现1例发热。术后PCNL组血红蛋白降低值较fURL组明显高[(1.6±0.4)g/L vs.(0.5±0.2)g/L],且PCNL组较fURL组需要更长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更多的住院费用。结论:f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可达到PCNL相同的治疗效果,且手术出血、住院时间及费用更少,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末端可弯曲输尿管吸引鞘(FTS-UAS)和负压吸引鞘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2 cm肾结石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阳江医院2022年11月—2023年8月收治的68例肾结石(结石<2 cm)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可弯鞘组和负压吸引鞘组各34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参数及结石清除率(SFR)等指标。结果 可弯鞘组术后第1天SFR明显高于负压吸引鞘组[85.3%(29/34)vs.61.8%(21/34),P=0.028],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负压吸引鞘组[(65.85±13.16)min vs.(75.59±20.21)min,P=0.022],肾下盏结石患者术后第1天SFR较负压吸引鞘组高[82.4%(14/17)vs. 43.8%(7/16),P=0.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可弯鞘组和负压吸引鞘组的术后第1个月SFR[94.1%(32/34)vs. 85.3%(29/34),P=0.452]、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血清肌酐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8月采用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75例上尿路结石的资料。肾结石5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肾结石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6例。左侧31例,右侧36例,双侧8例。结石长径(18.7±5.2)mm, CT值(1052.4±288.6)HU。结果 75例手术均顺利,术中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58.6±13.6)min,术后住院时间(2.9±1.0)d。术后第1天结石清除率86.7%(65/75),术后30天结石清除率93.3%(70/75)。术后并发症5例,包括感染性休克1例,发热3例,血尿1例,均治愈。结论 末端可弯输尿管吸引鞘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输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治疗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1例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微创经皮输尿管镜(44例)和逆行输尿管镜(47例)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结石横径均1cm。纳入研究的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定义为结石位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至第四腰椎横突下缘水平之间且静脉肾盂造影片中造影剂不能到达结石以下部位。分析比较术后次日和术后1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失败率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组术后次日和术后1月的结石清除率均明显高于逆行输尿管镜组,分别为(95.3%和79.5%,P=0.027)以及(100%和86.4%,P=0.026)。微创经皮输尿管镜组平均手术时间[(75.4±11.8)和(30.6±7.8)分钟,P0.001]、平均住院时间[(6.3±0.5)和(2.1±0.4)天,P0.001]均明显高于逆行输尿管镜组。手术失败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结石横径1cm的梗阻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微创经皮尿管镜与逆行输尿管镜比较,前者更易取净结石,但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与分期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FURL)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2年9月~2015年5月一期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29例(一期手术组),分期输尿管软镜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20例(分期手术组),比较2组总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组总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分期手术组[(71.0±19.0)min vs.(112.6±26.8)min,t=-6.366,P=0.000],2组总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6.9±3.6)d vs.(8.4±2.1)d,t=-1.674,P=0.101]。2组患者术后4周结石清除率分别为79.3%(23/29)、80.0%(16/20),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0.7%(6/29)vs.15.0%(3/20),χ~2=0.017,P=0.896]。结论一期双侧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可有效、安全治疗双侧上尿路结石,但仍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与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优势。方法:2013年5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单侧单发输尿管上段结石(长径10~20mm)患者78例,其中30例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48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从48例中随机抽取30例作为PNL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盂积水程度、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依据clavien系统分级〔1〕)、结石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肾盂积水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结石大小为(14.6±2.6)和(14.1±2.4)mm(P=0.408),手术时间为(75.1±10.2)和(41.5±6.4)min(P0.001),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和26.67%(P=0.197),一期术后无石率(残留结石≤3mm)为76.67%和93.33%(P=0.071),术后3个月无石率为90%和100%(P=0.236),术后住院时间为(2.7±0.7)和(5.1±0.7)d(P0.001),住院费用为(37 089.1±1 325.5)和(26 549.5±854.9)元(P0.001)。结论:FURS与PNL均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方法,FURS更具微创性,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更短,而PNL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更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采用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12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结石最长径6~40(17.2±7.5)mm,其中小结石组(≤20mm)和大结石组(20mm)患者分别为97例和28例,分别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SFR)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石大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25例患者手术时间(73.3±34.5)min,术后住院时间(2.5±0.9)d。单次碎石术后SFR为89.6%。小结石组和大结石组手术时间分别为(63.7±28.5)min和(106.4±33.3)min,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3±0.7)d和(3.4±1.3)d,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小结石组均优于大结石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6%(7/125),小结石组术后尿脓毒血症1例,腰痛3例;大结石组术后发热1例,腰痛2例,均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后缓解,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复查腹部X线平片(KUB)或CT:小结石组5例结石残留,其中2例再次软镜碎石手术、1例体外冲击波碎石术、2例保守排石治疗;大结石组有6例结石残留,其中5例再次软镜下碎石、1例石街形成2周后行输尿管硬镜碎石术。一次碎石术后小结石组的结石消除率(SFR)(94.8%)明显高于大结石组(78.6%,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安全、高效、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是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可靠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直径≤20mm上尿路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膨宫机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处理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的处理技巧.方法 回顾我科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术中发现结石合并息肉的5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中下段结石34例,25例采用膨宫机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扩张法行弹道碎石取石术(膨宫机辅助组),27例采用挂高水袋配合人工注水扩张法行弹道碎石取石术(传统碎石组);两组术中均常规留置双J管;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碎石时间、结石清除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2例患者均全部成功碎石,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组均无输尿管断裂、撕脱并发症发生,传统碎石组1例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膨宫机辅助组与传统碎石组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1.2±5.1 VS 37.0±6.2 min (t=-3.68,P=0.0006<0.05),碎石时间分别为6.5±1.4 VS 9.4±1.5 min(t=-7.19,p=0.0000<0.05);传统碎石组有1例上段结石术中上移至肾盂,术后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清除结石.两组患者术后均得到3个月~1年随访,超声复查均未见结石残留及输尿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中应用膨宫机持续灌注生理盐水扩张输尿管结合一定的弹道碎石技巧能使术野保持清晰,可明显减少总手术时间、碎石及清石时间,疗效确切,在输尿管镜处理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在逆行肾内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8—9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6例, 女5例。平均年龄48(32~72)岁。平均结石长径15.5(11~20)mm。平均结石体积1 958(1 108~4 036)mm3。肾结石10例, 输尿管上段结石1例。2例存在多个肾盏结石。2例术前预先留置输尿管支架管。肾积水Grignon分级Ⅰ级9例, Ⅱ级2例。所有患者均行逆行肾内碎石术, 术中均使用F12/14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 放置方法同传统输尿管导引鞘。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能随输尿管软镜的弯曲而被动弯曲(弯曲角度>90°), 同时具有连接负压吸引的功能。术中应用可弯曲的输尿管导引鞘最大限度地跟随输尿管软镜接近目标结石。术后常规留置F6双J管2~4周。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石体积清除率等。术后第1天复查低剂量CT测量结石体积。结石体积清除率=(1-残留结石体积/术前结石体积)×100%。结果所有手术均一期顺利完成, 术中均顺利应用可弯曲的真空辅助输尿管导引鞘。平均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联合输尿管软镜与经皮肾镜处理复杂性肾结石的优劣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东莞市厚街医院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资料,根据结石大小1:1倾向性匹配后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行负压组合式输尿管镜治疗,对照组行经皮肾镜治疗。比较两组结石大小、术后结石清除率、手术前后肾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结石大小分别为[(23.9±2.9) mm vs (24.4±3.0)mm,P=0.399];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5.83%vs81.25%,P=0.025;术中出血量[(10.4±3.0)ml vs (61.2±10.1)ml,P<0.001];术后CRP两组分别为[(13.1±1.4)mg/Lvs (16.5±1.5)mg/L,P<0.001];术后PCT为[(0.586±0.145) ng/ml vs (0.855±0.149)ng/ml,P<0.001];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发生率4.17%vs 22.92%,P=0.025,但研究组有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放置输尿管支架管痊愈。术后随访1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RPLU)与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 URSL)在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8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收治的116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RPLU组(67例)及URSL组(49例)。男64例、女52例,平均年龄为(39.2±7.8)岁。分别对2组患者术前的结石负荷、结石CT值、尿白细胞计数及细菌计数、患侧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手术并发症、结石清除率等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2组患者在术前结石负荷[(1.7±0.3) cm vs (1.8±0.4) cm,P=0.214]、结石CT值[(549.7±37.2) HU vs (554.6±43.7) HU,P=0.183]、术前尿细菌计数[(103.4±13.6)个/μL vs (112.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与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差异,探讨不同病情下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7月本院33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和30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手术成功率、结石清除率及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与后腹腔镜组相比,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较短[(62.4±21.7)min vs(81.6±26.5) min],术后住院天数较短[(4.5±0.8)d vs(9.5±2.0)d],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少[(1.6±0.2)次 vs(2.5±0.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相比于输尿管镜组,后腹腔镜组手术成功率较高(100.0% vs 90.0%),结石清除率较高(100.0%vs 92.6%),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0% vs 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与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上各有优势,前者治愈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对于包裹嵌顿的结石或其他治疗失败时更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式;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创伤更小且恢复快,但手术成功率及结石清除率不及后腹腔镜手术,有时需其他治疗辅助。临床中应对不同情况的输尿管上段结石需综合考虑后采取相应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路径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10月47例输尿管上段单发嵌顿性结石资料,结石长径1.5 cm。22例行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LU),25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ureterolithotomy,RLU),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 LU组22例手术均获成功;RLU组手术成功21例,1例术中结石迁移到肾盂,后腹腔镜下肾盂切开取出,3例输尿管周围炎导致严重粘连无法找到输尿管而中转开腹手术。与RLU组相比,LU组手术时间短[(74.5±8.1)min vs.(87.3±9.9)min,t=-4.636,P=0.000],但术后排气晚[(2.4±1.2)d vs.(1.6±0.9)d,t=2.394,P=0.021]。2组出血量、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LU和RLU都是安全有效的,LU相对RLU手术时间更短,对于位置偏低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更有优势,二者均是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纯球囊扩张与钬激光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术后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60例嵌顿性输尿管结石术后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扩张组),25例行钬激光内切联合球囊扩张术(联合组),通过比较治疗有效率、肾集合系统分离程度、输尿管宽度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间基线资料无差异,60例手术施行顺利。扩张组与联合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54.3%和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张组术前、术后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和输尿管宽度分别为(3.8±0.5)cm vs(2.5±0.5)cm,(2.5±0.9)mm vs(3.8±0.4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的输尿管狭窄长度分别为(1.2±0.3)cm vs(0.9±0.5)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前、术后肾集合系统分离值、输尿管宽度及输尿管长度分别为(3.7±0.6)cm vs(2.0±0.8)cm,(2.3±0.7)cm vs(19.5±0.8)mm,(1.1±0.5)cm vs(0.5±0.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间输尿管狭窄宽度、长度,肾集合系统分离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内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输尿管嵌顿性结石术后狭窄较单存球囊扩张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应用输尿管软镜联合硬镜(flexible ureteroscope combined with rigid ureteroscope,FRURS)与微创经皮肾镜(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87例,依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及对照组(42例)。观察组接受F-RURS治疗,对照组接受mPCNL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一期碎石成功率、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明显少于对照组[(8.42±4.32)g/L vs.(21.50±9.38)g/L,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5±1.5)d vs.(8.5±2.5)d,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65.1±10.9)min vs.(48.7±9.5)min,P0.05],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低于对照组(68.89%vs.97.6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一期碎石成功率(95.56%vs.100.00%)、术后3个月结石清除率(93.33%vs.100.00%)、术后感染率(6.67%vs.4.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URS与mPCNL是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F-RURS完全经自然腔道碎石,出血更少,住院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