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随着近年加速康复外科的快速发展,LC术后镇痛也越来越被重视,临床医生已意识到完善有效的镇痛对LC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性。目前LC术后镇痛方法较多,如药物镇痛、神经阻滞镇痛等,而多模式镇痛逐渐成为LC术后镇痛的研究方向。目前尚缺乏LC术后镇痛共识,本文现就LC术后疼痛原因、镇痛方式及镇痛药物的选择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超前镇痛,即在伤害性刺激作用于身体之前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化,从而消除或减轻术后疼痛[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是脂微球制剂,可以靶向聚集在手术切口和炎症部位,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乌甲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乌甲素为国内首创的非成瘾性镇痛新药,具有镇痛、镇静、解热、消肿、神经阻滞和抗炎等作用,镇痛强度是氨基比林的七倍,与哌替啶相当。起效时间稍慢,而维持时间较长。其安全性高,无成瘾性,无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对免疫系统也无蓄积、刺激、变态反应以及毒性作用。本研究拟比较0.15mg/kg高乌甲素与0.10mg/kg高乌甲素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在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术中血浆肾上腺素(E)和 腺素(NE)R 变化。方法将30例拟行腹腔镜胆切除(LC)2,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15例)和硬膜外麻醉组(EA组,15例)监测麻醉前、气腹前、气腹时及术毕各时相点血浆NE及E浓度。结果EA组术中香相点NE水平均无明显变化,气腹前及气腹时E明显增高,术毕基本恢复;GA组气腹前NE及E无明显变化,气腹时NE和E均明显增高,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CO2气腹电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变化规律。并与全麻开腹胆囊切除术(OC)作对比分析。方法 对LC与OC共60例患者术前、全麻诱导期、术中、术后4、16、24h以及术后第2、3、5d血浆甲状腺激素(TT3、TT4、FT3、FT4、TSH、rT3)进行检测。结果 术前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LC术中TT3、TT4、TSH升高(P〈0.01),术后开始下降,至术后24h降到最低,术后2~3d恢复术前水平。OC术中TT3开始下降,术后继续下降,至术后第2d降至最低水平(P〈0.01),术后3~4d渐渐上升,少数第5d仍于术前水平。结论 LC和OC均可导致正常甲状腺功能病态综合征,但LC术中甲状腺功能增强,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呈一过性改变,而OC术中T3下降,且持续时间较LC长。从客观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行地佐辛联合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疗效及机体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20例,治疗医师根据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QM组60例,术后行曲马多联合吗啡自控静脉镇痛;DF组60例,术后行地佐辛联合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4、8、24、48小时的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并评分后两组患者术后不同镇痛泵方的不良反应情况;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检测两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指标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 QM组、DF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4、8、24、48小时的VAS评分、Ramsay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QM组、DF组患者手术结束时、术后12、24、72小时的CD3~+、CD4~+、CD8~+、NK细胞指标水平均较各组在麻醉前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下降(P0.05);QM组在手术结束后、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的CD3~+、CD4~+、CD8~+、NK细胞指标水平均略低于DF组患者(P0.05);QM组与DF组患者行不同镇痛泵方药物应用后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应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另外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药物对机体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不同处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肩部疼痛的影响。选取2013年1月—2015年9月行LC患者135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A、B、C 3组,每组各45例。其中A组术毕送入苏醒室,B组右膈下置管引流2h,C组术中右膈下温热生理盐水冲洗。比较3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和住院时间,统计术后3d内肩部疼痛发生率,比较术后1h、术后1、3d视觉模拟评分(VAS)。3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气腹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肩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且C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术后1h、1d及3d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且C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C术中通过温热生理盐水冲洗右膈下能够有效预防并改善患者术后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组(A组)、氯诺昔康超前镇痛组(B组)和氟比洛酚酯术后镇痛组(C组)。A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B组于气管插管前静注氯诺昔康8mg;C组于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酚酯50mg。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术后0、1、4、8和12h的疼痛程度及术后24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患者追加镇痛药和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除12h外术后VAS各时点C组均高于A、B组,术后0hVAS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术后24h总体VASC组高于A、B组(P〈0.05),A与B组差异无统计意义。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观察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选择择期行LC老年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A组和B组。A组(低气腹压)维持气腹压力在1.3 k Pa,B组(标准气腹压组)维持气腹压力在1.6 k Pa。麻醉前1 d及拔管后1、3 h和术后1 d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法(MMSE)评分。两组患者麻醉前1 d及术后1 d MMSE评分均≥23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3 h两组患者MMSE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较低的气腹压力对LC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采用胃肠测压法记录胃肠移行性动力复合波(MMC),对2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10例)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早期MMC活动均消失,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远较传统认为的快。术后0.5~2小时小肠MMC重新出现,胃MMC在术后5.5~14小时恢复,术后22~43小时MMC完全恢复正常。进食能使术后早期MMC转变为消化期活动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各项指标发现,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其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过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吸烟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布托啡诺镇痛镇静的影响。方法 2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男性患者,分为吸烟组(S组,n=100)和非吸烟组(NS组,n=100),术后均采用静脉布托啡诺镇痛。在术后1、2、6、12、18、24、48h分别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和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评估镇痛和镇静程度。结果 S组术后1、2、6hNRS评分高于NS组,术后1、2hMAAS评分高于NS组(P<0.05)。结论吸烟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后,布托啡诺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弱于非吸烟患者。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胆囊切除术患者2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12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和PETC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达12mmHg)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浆皮质醇(Cor)。结果Ⅱ组在T3时MAP、HR、Glu和Cor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T3时PETCO2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全麻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丙泊酚、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ASA I-II级需行LC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并维持,B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每组30例。记录两组麻醉前(T0)、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30min(T3)及术毕(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于T0、T2、T3及术后2h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糖、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结果:T1和T2A组MAP、HR显著低于B组(P〈0.01)。两组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T2和T3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P〈0.05),A组患者上升幅度明显低于B组(P〈0.01,P〈0.05)。血糖于T3至T4两组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全凭静脉麻醉,较以异氟醚和芬太尼为主的传统麻醉用于LC,能够更有效的抑制气管插管和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羟考酮术后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全麻下接受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男57例,女63例,年龄70~8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40例,术后分别使用芬太尼2.0mg、舒芬太尼150μg和羟考酮40mg行PCIA。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估术后48h内镇痛效果,记录患者术后48h内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羟考酮使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后7d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判断是否发生POCD。结果术后48h内三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考酮组术后恶心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术后7dMMSE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术后7dPOCD分别有15例(37.5%)、13例(32.5%)和7例(17.5%),羟考酮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比较,羟考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可降低POCD的发生率,减少恶心呕吐和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不同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头高脚低体位(rT位)和CO2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5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GA组,11例)和硬膜外组(EA组,14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rT体位、气腹及术毕等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1)EA组rT后CVP明显下降;气腹时SV、CO、MAP和HR均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正常低限水平,SVR增加幅度明显小于  相似文献   

16.
为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LC术后进行O2气置换对胃肠动力的影响。笔者对15例腹腔O2气体置换行LC的患者(O2置换组)与同期15例仅行LC的患者(常规LC组)进行对照,于术前、术后行胃电图检查及胃肠激素检测。结果示,O2置换组LC术后3d内全部病例气腹均未完全吸收,占100%;常规LC组LC术后3d内均完全吸收。O2置换组术后胃肠动力恢复慢;O2置换组LC术后气腹存留时限明显长于常规LC组(P<0.01)。提示术后腹腔气体存留可能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不同镇痛方法对胆囊切除术病人糖代谢和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比较多途径和单一方式镇痛方法对胆囊切除手术病人糖代谢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在硬膜外阻滞下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 ,随机分为多途径组 1(M1)、多途径组 2 (M2 )、对照组 1(C1)和对照组 2 (C2 )。C1组于术前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 1mg +新斯的明 1mg。C2 组术后仅肌注哌替啶镇痛。M1和M2 组在C1基础上于术前至术后 2天口服双氯芬酸 ,M2 组于术毕在切口处采用 0 5 %布比卡因喷洒。结果 M1和M2 组血糖 (Glu)变化平稳。C1组血糖于术后第 1天上升 (P <0 0 5 ) ,C2 组血糖值则从术中至术后第 3天均明显上升 (P <0 0 5或P <0 0 1)。术后第 1天 ,四组胰岛素 (Ins)水平均明显上升 (P <0 0 5或P <0 0 1)。C1和C2 组胰岛素上升幅度明显高于M1和M2 组 (P <0 0 5 )。至术后第 3天 ,M1和M2 组胰岛素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 (P >0 0 5 ) ,而C1和C2 组胰岛素值仍高于麻醉前值 (P <0 0 5或P <0 0 1)。血浆皮质醇 (Cor)浓度均于术中 6 0分钟时明显上升 (P <0 0 1) ,与M1和M2 组相比 ,升高幅度以C1和C2 组显著 (P <0 0 5 )。IL 6水平在各组未见显著性改变 (P >0 0 5 )。结论 多途径镇痛方法对术后糖代谢和康复的影响小于单一途径镇痛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使用和不使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监测157例预防性使用药物和110例使用抗菌药物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2天内的体温、浅部切151感染、深部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征象。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组的感染率为1_2%,未使用组的感染率为0.9%,组间比较校正x2值0.01,术后第1天发热组间比较,x2值0.75,第2天发热组间比较,校正x2值0.09,P〉0.05。结论在不伴有急性感染的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可以不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9.
<正> 我们的研究发现,LC术后第1天,患者ALT、AST较术前升高达42倍,有极显著的差异,TBA和Un/Cre较术前下降,也有显著的差异。这些结果与国内外其他报道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随机选择60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在全麻下施行LC和OC及硬膜外麻醉下行OC。于术前、术后3h、术后次日展采取静脉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总T3、T4、TSH浓度。结果:总T3、T4在3组间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而TSH在LC组术后无变化,在OC两组则显著降低,提示LC在一定程度上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较OC小,反映LC对机体的创伤应激反应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