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血清PCT、CRP和血WBC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 33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感染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统计分析导致糖尿病患者并发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观察比较感染患者和非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及血WBC等指标。结果 1 330例糖尿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2例,感染率为7.67%,其中泌尿系统感染39例占3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住院时间≥10d、病程≥6年、空腹血糖≥10mmol/L、Ca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升高、低蛋白血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患者的PCT、CRP及血WBC指标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应引起临床重视,患者感染后血清PCT、CRP及血WBC水平会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脑脊液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11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类型分成病毒感染亚组(病毒亚组)39例、化脓性感染亚组(化脓亚组)36例及结核感染亚组(结核亚组)42例,同时选取同期非感染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脑脊液SIL-2R、NSE以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差异性。结果感染组脑脊液SIL-2R、NSE、血清PCT、WBC、CRP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亚组脑脊液SIL-2R和NSE显著高于其他亚组(P<0.05),化脓亚组血清PCT、WBC、CRP显著高于其他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SIL-2R和NSE、血液炎性因子表达多存在明显异常,脑脊液细胞因子与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结果能够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与分型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ACI)恢复期并发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的评估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浙江省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20年3月收诊的258例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其中并发肺部感染设为感染组36例,无肺部感染设为未感染组222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人60名为对照组。监测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PCT、CRP、ALB,归纳ACI恢复期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甲状腺激素、PCT、CRP/ALB对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未感染组与感染组血清FT3、FT4、ALB水平降低,血清TSH、PCT、CRP、CRP/ALB升高(P<0.05);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上述指标降低或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侵入性操作、PCT和CRP/ALB水平升高是ACI恢复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甲状腺激素水平、PCT、CRP/ALB均有较高的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评估价值,其联合应用更高,AUC(0.95CI)为0.880(0.816~0.943)。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PCT、CRP/ALB对急性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评估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相关性,为提高该类患者的诊疗质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脑卒中患者共137例,其中脑梗死77例设为脑梗死组,脑出血60例设为脑出血组,同期纳入具有可比性的健康体检者共1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SIL-2R浓度水平,对比分析3组检测对象SIL-2R水平差异。结果脑梗死组、脑出血组患者的血清SIL-2R浓度平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的血清SIL-2R平均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肺部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IL-2R浓度水平与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对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肾病综合征(NS)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危险因素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47例NS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期间是否发生IFI感染,分为感染组46例和未感染组201例。无菌采集患儿感染部位样本进行真菌培养。分析两组患儿年龄、肾病类型、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A(IgA)、IgG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检测血白细胞(WBC)、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RP、PCT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WBC、IL-6、PCT和CRP预测IFI的价值,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IFI的危险因素。结果 247例NS患儿IFI感染率为18.62%,分离真菌为假丝酵母(91.30%)和曲霉菌(8.70%);年龄3岁(OR=1.881,P=0.027)、ALB20 g/L(OR=1.815,P=0.043)、住院时间≥30 d(OR=1.937,P=0.016)均为影响IF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WBC、IL-6、PCT和CRP预测IF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0、0.708、0.762、0.733(P0.05),联合检测预测IFI的AUC为0.909(P0.05);NS并发IFI患儿治疗后的血WBC、IL-6、PCT和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年龄3岁、血清ALB20 g/L和住院时间≥30 d是影响NS患儿并发IFI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根据血清PCT和CRP水平,评估IFI的发生发展,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变化,为减少患者医院感染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9例糖尿病患者,其中32例医院肺部感染,观察患者肺部感染后发生的免疫学变化及治疗后免疫学指标的改善。结果糖尿病肺部感染率为24.81%;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G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4)显著高于对照组,膜性白介素-2受体(MIL-2R)、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的SIL-2R、NK活性显著高于未感染组,C4、CH50显著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医院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肺部感染均得到控制11例占34.38%,糖尿病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后所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SIL-2R水平下降,MIL-2R、NK活性、CD4+/CD8+水平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肺部医院感染后免疫功能降低,通过对患者血糖的控制,能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相关血清标志物的早期预测价值,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收治的156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源性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PH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患者术后1 d的血清降钙素原(PLT)、C-反应蛋白(CRP)检测诊断感染的临床价值。结果 156例BPH患者中28例患者发生尿源性感染,感染率为17.95%;BPH患者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合并糖尿病、术前导尿及留置导尿管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PCT(1.81±0.94)ng/ml、CRP(34.07±11.58)mg/L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血清PCT、CRP水平预测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和0.719,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0、0.992和0.607、0.727。结论 BPH术后尿源性感染的发生与糖尿病及导尿相关操作有关,尿源性感染患者术后早期可出现PCT、CRP水平的升高,两指标可用于感染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28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7例,发生率为12.9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均多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和肽素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64)和未感染组(n=8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和肽素、PCT、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营养不良、使用抗菌药物例数高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血清和肽素、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全血CD3+、CD4+水平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P<0.05)。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PCT和CD4+/CD8+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敏感性高于其他指标,血清和肽素预测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特异性高于其他指标(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高水平血清和肽素、PCT和低水平全血CD3+、CD4+/CD8+,其中血清和肽素、PCT和CD4+/CD8+对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2月医院血液透析行静脉导管置管患者121例,将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4例患者为感染组,97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管后、感染组疑似感染及感染控制后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CRP水平。结果疑似感染时,感染组患者WBC、PCT、CRP水平高于导管置管后,感染控制后三者水平低于疑似感染时(P<0.05);PCT曲线下面积为0.870、截断值为10.30ng/mL,CRP曲线下面积为0.753,截断值为16.00mg/L;PCT、CRP敏感度分别为91.67%、79.17%,高于WBC的60.42%,PCT特异性为89.18%、阳性预测值为67.69%,高于WBC、CRP。结论 PCT联合CRP检测有助于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早期诊断且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优于传统感染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对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炎患者19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是否发生EB病毒感染进行分析分组,感染组65例,未感染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疾病情况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EB病毒检测情况、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治疗有效时间、转入重症监护室(ICU)比例。对比两组炎性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IL-17、IL-33]。分析两组的EB病毒DNA含量与各类炎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EB病毒感染率为34.21%(65/190)。未感染组动脉氧分压为(61.92±18.25)mmHg高于感染组,革兰阴性菌感染占比、治疗有效时间和转入ICU占比分别为45.60%(57/125)、(7.61±2.75)d、13.60%(17/125)均低(短)于感染组(P<0.05)。两组的二氧化碳分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CRP、PCT、WBC、IL-6、IL-17、IL-33分别为(53.25±5.31)mg/L、(0.78±0.10)μg/L、(14.32±0.67)×109/L、(151.58±11.25)ng/L、(116.28±12.33)ng/L、(61.56±3.65)ng/L高于未感染组(P<0.001)。EB病毒DNA含量与CRP、PCT、WBC、IL-6、IL-17、IL-33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EB病毒感染可使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间质性肺炎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在该种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需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监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感染组又分为好转亚组及未愈亚组。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各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感染组48例,非感染组32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及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感染组[(21.71±7.13)分比(15.32±6.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1天血清PCT高于非感染组[(2.15±1.79)ng/L比(0.56±0.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3天血清PCT、WBC、CRP、IL.6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入ICU第5天血清PCT为(3.09+1.98)ng/L,非感染组为(1.06+0.63)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38例)入ICU第5天WBC、CRP、IL-6分别为(15.13±6.32)×10^9/L、(103.56±40.62)mg/L、(230.41±121.83).g/L,未愈亚组(10例)分别为(18.62±8.89)×109/L、(134.38±34.16)mg/L、(268.73±138.12)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亚组入ICU第1、3、5天血清PCT均低于未愈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感染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情况,分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几种早期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并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41例新生儿作为败血症组,同时选取非感染新生儿60例作为非感染组,并对两组的危险因素、病原学、感染指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41例新生儿血培养均阳性,以革兰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占41.5%).败血症组C-反应蛋白(CRP)、PCT、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t值分别为4.70、3.71、2.71、4.66,均P<0.05),败血症组血小板(PLT)水平显著低于非感染组(t=-6.95,P<0.05).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PLT、CRP、PCT、hsCRP、SA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异常阳性率在败血症组明显高于非感染组(χ2值分别为32.25、17.62、27.86、49.77、55.23、54.21、30.16、7.18,均P<0.05).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CRP、hsCRP、PCT对于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有较高的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822,0.978)、0.919(0.851,0.986)、0.945(0.891,0.999).结论 WBC、NEUT%、PLT、CRP、PCT、hsCRP、SAA、FIB对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均有意义,其中PCT、hsCRP、CRP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检验结果易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产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感染的诊治及其预后判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产科ICU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对照组,检测其血清PCT、CRP水平。结果: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CT、CRP值均有显著增高(P<0.01);重症感染组与一般感染组比较,其PCT阳性率有显著增高(P<0.05),但CRP阳性率无显著增高(P>0.05);重症感染组、一般感染组中,PCT阳性率均较hs-CRP阳性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浓度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一般感染组较重症感染组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血清PCT值对产科危重患者感染诊断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及感染相关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5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及其他市级医院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急诊ICU住院DKA患者和本院同期住院糖尿病(DM)患者(无DKA、无感染)50例(记为DM对照组)为对象,根据DKA患者有无感染分为DKA感染组(n=100)和DKA无感染组(n=100),观察DKA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同时比较各组感染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评估感染相关指标在DKA合并感染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DKA感染患者100例,共培养分离病原菌121株,革兰阴性菌77株占63.64%、革兰阳性菌42株占34.71%、真菌2株占1.65%;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较高,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7.50%,链球菌对红霉素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最高达50.0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DKA感染组和DKA无感染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13.26±1.45)×109/L、(83.65±8.40)%、(3.15±0.22)mg/L、(0.83±0.08)μg/L、(226.15±32.65)ng/ml、(106.42±10.64)ng/L和(12.65±1.39)×109/L、(77.46±7.49)%、(1.30±0.13)mg/L、(0.32±0.03)μg/L、(123.75±12.38)ng/ml、(81.04±8.11)ng/L均高于DM对照组,且DKA感染组高于DKA无感染组(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PCT、IL-6、TNF-α联合检测预测DKA感染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分别为0.998、95.01%、96.07%优于单独检测。结论 DKA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而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菌药物敏感,此外中性粒细胞、CRP、PCT、IL-6、TNF-α联合检测对DKA感染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多态性和血清表达与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化疗期间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57)及非感染组(n=61)。采用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PCR)对两组患者外周血HMGB1 rs1412125(T>C)、HMGB1 rs2249825(C>G)进行基因分型,分析感染组HMGB1不同基因型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及肺部感染严重程度评分(Pneumonia severity index,PSI)。结果感染组HMGB1 rs1412125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 rs2249825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校正性别、年龄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HMGB1 rs1412125位点CC基因型、C等位基因,rs2249825位点GG基因型、G等位基因是本地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组患者HMGB1 rs1412125位点CC型血清HMGB1、CRP、PCT水平及PSI评分均高于TT型及TC型(P<0.05),感染组患者HMGB1 rs2249825位点GG型血清HMGB1、CRP、PCT水平及PSI评分高于CG型及CC型(P<0.05)。结论 HMGB1 rs1412125位点、HMGB1 rs2249825位点多态性与本地区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易感性及严重程度有关,HMGB1 rs1412125位点CC型、HMGB1 rs2249825位点GG型为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及可溶性CD14亚型(sCD14-ST)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20年3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行PTCD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胆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80)及未感染组(n=112)。检测所有患者术前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sCD14-S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三指标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诊断价值,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患者整体sCD14-ST、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且随着感染严重程度的加重,sCD14-ST、CRP、PCT水平逐渐升高;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CD14-ST、CRP、PCT对于PTCD术后胆道感染诊断价值的Cut-off值分别为33.57 ng/ml、11.38 mg/L、0.57 ng/ml,其中sCD14-ST曲线下面积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术前CONUT评分≥2、有胆道手术史、术前三指标(CRP、PCT和sCD14-ST)水平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术前CONUT评分≥2、既往胆道手术史、术前CRP、PCT和sCD14-ST指标水平等,应进行针对性预防,sCD14-ST对于判断感染严重程度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重症感染新生儿(重症感染组),58例局部感染新生儿(局部感染组),32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非感染组)及46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PCT、CRP检测,观察各组检测结果的差异,并研究重症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及中性粒细胞(NEUT)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PCT血清浓度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RP血清浓度重症感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重症感染组PCT、CRP阳性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症感染组治疗前后PCT、CRP、中性粒细胞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T与NEUT(r=0.609,P<0.05),CRP与NEUT(r=0.481,P<0.05),PCT与CRP(r=0.559,P<0.05)三指标均呈正相关性。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