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0月医院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50例患者,分为卡泊芬净及伊曲康唑两组,每组25例,卡泊芬净组给予卡泊芬净经验性治疗,伊曲康唑组给予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持续至体温恢复正常后5d或疗程达14 d或连续痰涂片阴性后3d;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卡泊芬净和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中,总有效率分别为88.0%和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后发现,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结论 在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卡泊芬净较伊曲康唑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耐受性更好,是治疗白血病并发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预防儿童急性白血病及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中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效果及安全性;寻求安全高效的真菌预防药物,提高儿童急性白血病及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9月医院接受泊沙康唑预防肺部真菌治疗的20例患儿临床资料,与同期接受氟康唑预防肺部真菌治疗的25例患儿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采用泊沙康唑预防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明显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康唑组中既往发生过肺部IFI的患儿,继续选择氟康唑预防治疗的患儿6例,3例患儿在粒缺期再次出现肺部真菌感染复燃,1例患儿因肺部严重曲霉菌感染放弃治疗死亡,2例患儿未再发生肺部IFI;预防有效率仅为33.3%;泊沙康唑组中11例患儿既往发生过肺部IFI,改用泊沙康唑预防肺部真菌感染后,均未再次发生肺部IFI,预防有效率为100%,两组患儿预防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泊沙康唑能更有效预防高危血液恶性病患儿的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安全性与氟康唑相当,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218例白血病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感染预防方案对其进行感染预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完成化疗疗程后的中性粒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真菌感染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完成后,中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hs-CRP、PCT、IL-6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中性粒细胞计数、hs-CRP、PCT及IL-6分别为(40.22±4.56)%、(14.53±2.46)mg/L、(1.28±0.20)mg/L、(7.26±1.22)ng/ml,对照组以上指标分别为(32.61±4.15)%、(63.65±6.47)mg/L、(3.14±0.31)mg/L、(16.79±2.3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感染率为0.92%,显著低于对照组8.26%(P<0.05);对照组死亡率为2.75%显著高于观察组0.92%(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给予包含伊曲康唑的抗菌药物方案预防患者真菌感染可明显降低真菌感染率,伊曲康唑治疗对大部分真菌感染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所致真菌感染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11年6月在某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既往化疗时曾经有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病史。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的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于Allo-HSCT预处理后中性粒细胞﹤0.5×109/L时或移植0d时开始序贯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和口服液预防真菌感染;对照组为历史对照,2007年1月~2009年6月间的35例患者,于Allo-HSCT前1周开始给予氟康唑片预防真菌感染,两组均预防应用至Allo-HSCT后180d。比较两组患者移植期间各阶段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死亡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5.7%(2/35),对照组为22.9%(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1例死于真菌感染,对照组真菌感染死亡率为17.1%(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3/35),观察组为17.2%(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曲康唑能显著减少既往有IFI的恶性血液病患者HSCT所致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安全性、耐受性好,值得在二级预防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用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2月,医院收治的36例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真菌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组(n=28)的早期真菌感染率为10.7%,优于非伊曲康唑注射液预防组(n=8)的25.0%,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少。结论静脉注射伊曲康唑预防儿童重型β-地中海贫血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早期真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恶性肿瘤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采用伊曲康唑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抗真菌治疗的有效率研究组为81.25%、对照组为56.25%,研究组患者抗真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为12.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采用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伊曲康唑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真菌感染,目前国内外对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重症监护室中治疗危重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研究报道极少.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ICU中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伊曲康唑注射液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泊沙康唑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预防及补救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化疗后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泊沙康唑预防侵袭性真菌病,以及确诊或临床诊断侵袭性真菌病,使用泊沙康唑进行补救治疗的患者共14例,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9例预防患者均未发生突破性感染;5例侵袭性真菌病患者,2例确诊毛霉菌属感染,使用泊沙康唑联合治疗,30d评价,3例(60.0%)获得部分缓解,90d评价,3例(60.0%)获得完全缓解;1例(20.0%)患者发生Ⅱ度肝功能损伤。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泊沙康唑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预防以及补救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好,尤其可用于毛霉菌属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2月住院的8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并发真菌感染资料,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学监测、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抗真菌药物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诱导化疗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50例,感染率为56.8%,应用抗细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30例,占34.1%;30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拟诊患者24例,占80.0%,临床诊断6例患者,占20.0%,无确诊病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28例,占93.3%;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5 d,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均是真菌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共送检20份痰标本,5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菌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各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株,痰培养阳性率为25.0%;抗真菌药物使用伏立康唑16例,单用卡泊芬净1例,单用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各2例、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7例,3种药物联用2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26例患者好转后出院,但仍有4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存在各种易感因素,诱导化疗期间极易发生感染,其中合并真菌感染发生率高,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则病死率明显增加,病原学培养阳性率极低,需多次行血培养及痰培养以提高诊断率,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医院临床收治并确诊的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的病例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治疗组采用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伏立康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真菌清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好转的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2(IL-1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检测出真菌67株,经过治疗后,58株菌株被消除,真菌清除率为86.57%;对照组患者检测出真菌68株,经过治疗后,42株菌株被消除,真菌清除率为61.76%(χ2=10.810,P=0.00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高热、咳嗽、咳痰、恶心、感染性休克及呼吸衰竭好转的时间缩短(P0.01);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例数为56例(88.89%),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2的含量均有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12的含量更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L-10的含量增加(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中IL-4和IL-10的含量更高(P0.01);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9.52%),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7例(11.11%)。结论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继发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耐受性良好,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失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病原真菌构成及其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5年3—10月南昌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血标本分离的假丝酵母菌属真菌,扩增真菌的转录间隔间区(ITS区)和核糖体大亚基(26rRNA、D1/D2区)对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检测菌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收集血培养阳性标本1 332份,真菌阳性标本74份,占5.56%,其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52株,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17株,占32.69%),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均为16株,各占30.77%)。ITS区和D1/D2区的鉴定结果相同。52株假丝酵母菌对米卡芬净、卡泊芬净均敏感,两性霉素B的流行病学折点(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9.41%、17.64%,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82.35%、94.12%;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3.75%、81.25%,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显示,野生型分别占75.00%、81.25%;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均敏感,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均为野生型;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均为中介,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的ECV结果显示,野生型分别占66.67%、100.00%、100.00%。结论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江西南昌市假丝酵母菌血症最常见的病原真菌,其次是白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复合体,唑类和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和两性霉素B仍是一线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医院乳腺癌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184例住院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84例乳腺癌患者中共有26例发生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14.1%;致病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65.4%;单因素检验显示,肿瘤分期、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是影响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伊曲康唑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76.9%.结论 肿瘤分期差、白细胞计数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长是乳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伊曲康唑是治疗乳腺癌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晚期肺癌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并予以抗菌药物治疗,以期提高对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诊治水平,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1月-2013年2月的135例中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伴有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感染组,分析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35例患者中有29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感染率为21.5%,感染真菌种类中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25株占86.2%,在假丝酵母菌属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3株占44.8%;影响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临床分期(Ⅲ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Ⅳ期)、住院时间长(≥2周)、白细胞降低程度高(≥Ⅲ度)、存在侵入性操作及合并症(P<0.05);光滑假丝酵母菌对所有抗真菌药物耐药率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30.77%、23.08%、15.38%;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对所有药物的耐药率在033.33%。结论中晚期肺癌伴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引起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样,临床上要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泊沙康唑作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侵袭性真菌病(IFD)预防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某院2014—2015年18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粒细胞缺乏期应用泊沙康唑单药预防IFD的病历,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8例患者中,预防用药期间无1例出现临床诊断或确诊IFD,无1例因严重不良反应停用泊沙康唑。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因肺部感染死亡,其中1例在预防用药第12天痰培养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另1例在预防用药第14天痰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其余患者均坚持预防用药至粒细胞计数恢复,随访至预防用药100 d后无死亡。预防用药期间最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00~0.27)×109/L,中位数为0.02×109/L;泊沙康唑预防用药持续时间为8~27 d,中位数为16 d;无IFD突破以及合并全身性使用其他抗真菌药者,100日内全因死亡2例(11.1%);未出现2级及以上肝功能异常、2级及以上肾功能异常以及QTc延长等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泊沙康唑预防该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期IFD有效,也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肺癌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96例肺癌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肺癌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数据均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6例肺癌真菌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居多占63.55%,6种抗真菌药物中耐药率最高的为伊曲康唑27.10%,影响肺癌患者罹患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有75岁以上高龄、吸烟史、功能状态不佳、化疗后联合放疗、化疗周期2次以上及白细胞减少。结论肺癌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率较小的分别为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药敏情况,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186例肺结核患者行常规真菌检测,根据真菌感染分为继发真菌感染组67例和非真菌感染组119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真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结果 继发真菌感染组患者复治、年龄>50岁、长期应用激素、抗菌药物及合并糖尿病患者例数显著高于非真菌感染组(P<0.05);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以假丝酵母菌居多,共59株占88.06%;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耐药率较低,仅6株对氟胞嘧啶耐药;光滑假丝酵母菌除对伊曲康唑无耐药,对其他4种药物均产生耐药性;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产生耐药性,其耐药率为28.56%.结论 肺结核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长期应用激素、抗菌药物及合并糖尿病是其危险因素,入院时应行常规药敏检测,早期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92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伏立康唑组(31例)、两性霉素B组(31例)和氟康唑组(30例),对三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92例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感染部位主要为单纯肺部72.83%(67/92)和胃肠道15.22%(14/92).伏立康唑组、两性霉素B组和氟康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87%(26/31)、87.10%(27/31)和66.67%(20/30),伏立康唑组和两性霉素B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氟康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广谱抗生素使用超过7 d(x^2=18.342,P=0.000)、持续粒细胞缺乏5d以上(x2^=17.452,P=0.000)、治疗期间使用糖皮质激素(x^2=16.537,P=0.000)、住院时间超过20 d(x^2=10.324,P=0.001)是导致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存在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伏立康唑是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肺癌患者化疗期间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危险因素及细胞色素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放化疗期间是否发生IFI分为IFI组(n=26)及非IFI组(n=57)。通过电子病历调查收集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化疗期间IFI危险因素。采用DNA测序法检测CY2C19*2和CY2C1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IFI发生与抗菌药物应用种类、糖皮质激素应用、住院时间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放化疗方式、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无关。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应用种类≥3种、糖皮质激素应用、住院时间≥21 d是肺癌患者发生IF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IFI组患者快代谢型、中代谢型、慢代谢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77%、57.69%、11.54%,三型患者游离型药物浓度分别为(1.87±0.66)mg/ml、(2.49±0.68)mg/ml、(3.33±0.78)m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根据危险因素加强对肺癌患者IFI的针对性预防,CYP2C19多态性对于患者伏立康唑药物浓度有一定影响,可用于抗真菌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预防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1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应用伏立康唑预防真菌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进食即开始口服伏立康唑,平均应用时间(30±2)d.结果 全组病例在术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真菌感染.6例在开始应用伏立康唑时有轻微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均于用药3 d后缓解或消失.仅4例出现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给予减量后维持于适当水平.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未出现真菌感染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结论 伏立康唑用于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预防,患者耐受性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耐伊曲康唑烟曲霉菌对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探讨cyp51A基因突变对其敏感性的影响,提高对耐伊曲康唑烟曲霉菌的认识。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2月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菌,参照欧洲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CAST)E.DEF 9.2方法,测定其对泊沙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烟曲霉菌cyp51A基因提取、扩增、测序,将所得序列同GenBank中烟曲霉菌标准株AF.338659的cyp51A序列进行比对,查看有无突变序列。结果 3株耐伊曲康唑烟曲霉菌对泊沙康唑的MIC分别为0.03、0.06、0.03mg/L,均判定为对泊沙康唑敏感;其均存在cyp51A基因突变,突变位点分别为M220I、TR/L98H和TR/L98H。结论泊沙康唑对耐伊曲康唑烟曲霉菌在体外表现为较好的敏感性,且其敏感性与烟曲霉菌cyp51A基因突变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