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评价超细肾镜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1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1~2 cm肾下盏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超细肾镜组37例和输尿管软镜组30例。比较两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 h血红蛋白下降量和术后12 h不同疼痛程度例数。结果:超细肾镜组和输尿管软镜组术后3 d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1.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细肾镜组和输尿管软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2%和26.7%,手术时间分别为(54.43±12.02) min和(59.23±12.00) 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6.51±1.26) d和(6.30±1.53) d,术后1 h血红蛋白下降量分别为(10.95±3.64) mL和(11.40±3.31) mL,术后不同程度疼痛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细肾镜治疗1~2 cm肾下盏结石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直径10~20mm肾下盏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以45例直径10~20mm肾下盏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5例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针对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输尿管软镜碎石组和经皮肾镜碎石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2.5±18.2)分钟和(40.8±9.6)分钟,碎石成功率分别为85%和100%。结论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相比较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直径10~20mm肾下盏结石效果显著,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及微创经皮肾镜(mini-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盏结石的疗效.方法 分别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和微创经皮肾取石术治疗单发肾盏结石患者55例和83例,统计2种方法治疗各个肾盏结石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结果 上盏直径≥2 cm的结石,输尿管软镜碎石和MPCNL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6±7.0) min 和(52±9.2)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66.7%和87.5%;直径<2 cm的结石,手术时间分别为(42±9.0) min 和(44±9.9)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1.7%和100%.中盏直径≥2 cm的结石,2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9±7.9) min 和(48±10.3)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66.7%和95.2%;直径<2 cm的结石,手术时间分别为(38±8.4) min 和(43±10.5)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都为100%.下盏直径≥2 cm的结石,2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8±9.3) min 和(44±10.2)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51.7%和92.6%;直径<2 cm的结石,手术时间分别为(56±5.3) min 和(40±10.1) min,碎石成功率分别为66.7%和100%;2组均无重要并发症.PCNL组的术后住院天数显著高于输尿管软镜组.结论 对于有手术指征的肾盏结石,若直径≥2 cm,不论其位置,推荐行MPCNL;若直径 <2 cm ,如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推荐首选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如位于下盏,可以考虑选择MPCN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盏憩室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7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治疗的20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及输尿管软镜治疗的18例肾盏憩室结石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碎石成功率及憩室改善情况等。 结果输尿管软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经皮肾镜组(P<0.05);而在手术并发症、碎石成功率及完全清石率方面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两组肾盏憩室融合或是明显减小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在肾盏憩室结石治疗方面均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视针状经皮肾镜辅助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脏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于上海市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肾脏下盏结石患者,术前通过CT测量结石长径1~2 cm、通过CT重建影像测量IPA≤30°,共纳入符合以上标准的肾下盏结石患者47例。逆行置入电子输尿管软镜。超声引导下F4.8可视穿刺针穿刺至患侧肾脏下盏,顺行针状肾镜和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碎石。结果:超声引导下针状可视经皮肾镜顺利建立下盏通道,其中18例为下盏可移动结石,针状肾镜将结石推至肾盂,再进一步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另29例为嵌顿性结石,扩张至F8通道,针状肾镜与逆行输尿管软镜联合碎石。手术时间63~94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6.4~10.3 g/L。2例患者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Ⅰ~Ⅱ级的并发症,包括1例患者肾绞痛、1例患者发热。术后1个月复查清石率为95.7%(45/47)。结论:联合使用可视针状经皮肾镜和逆行输尿管软镜治疗IPA≤30°的肾下盏结石,其清石率与常规经皮肾镜类似,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输尿管软镜类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7.5Fr一次性超细输尿管软镜与9.2Fr一次性输尿管软镜对肾内压及肾内灌注流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颗利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3D打印的硅胶肾脏模型[肾盂漏斗夹角(infundibulopelvic angle, IPA)分别>90°和≤90°],在100 cmH2O的悬挂式生理盐水灌注下,分别置入10/12F、12/14F和14/16F输尿管鞘,使用生物信号采集装置分别测量肾脏模型上盏、中盏、下盏以及肾盂部分的肾内压,并计算分钟灌流率。结果:使用7.5Fr软镜相较于9.2Fr软镜可以显著降低肾内压。使用10/12F、12/14F和14/16F输尿管鞘时,7.5Fr和9.2Fr软镜产生的肾盂内压分别为[(9.29±0.02) mmHg vs (25.11±0.35) mmHg]、[(0.80±0.03) mmHg vs (4.27±0.33) mmHg]和[(0.33±0.02) mmHg vs (0.06±0.06) mmHg]。在使用10/12F输尿管鞘的肾模型下盏,9.2Fr软镜在IPA≤90°和IPA>90°的模型中的肾内压分别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2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n=46)行经皮肾镜取石术,B组(n=46)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较B组短,住院费用较B组低,B组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57%,B组为4.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5.65%,B组为89.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下盏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效果相近,但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创伤较小,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收治肾下盏结石患者107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硕通镜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者53例,为观察组;采取经皮肾镜碎石者5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  相似文献   

9.
<正>肾下盏结石是较为常见的肾结石,占肾结石的36%。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输尿管软镜碎石(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镜皮肾镜取石(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均可作为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方法。三种方法中ESWL的并发症和损伤相对较少,输尿管软镜逆行肾内手术(retrograde renal surgery,RIRS)次之,PNL相对较多,但随着结石体积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融合肾、异位肾、旋转不良、萎缩肾和肾盂肾盏畸形等异常肾脏中的复杂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9年在汉川市人民医院行PCNL治疗的48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存在肾脏旋转不良,12例有重复肾盂伴有完全或不完全性重复输尿管,10例为马蹄肾,8例单侧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联合应用排石颗粒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本科室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92例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的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1例).结石最大直径约<25 mm,术前均行泌尿系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对照组60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41例位于下盏或多个肾盏,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观察组60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31例位于下盏或者多个肾盏.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联合排石颗粒治疗.术后4周KUB平片或者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清除率.结果 全部患者进镜顺利并成功碎石.观察组4周后总排石成功率为97.0% (98/101) ,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为97.6%(40/41),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为96.7%(58/60);对照组4周后总排石成功率为90.1% (82/91),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为80.6%(25/31),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为95.0%(57/60) .两组相比总排石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下盏及多盏结石排净率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的排石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尤其是肾下盏结石术后联用排石颗粒可明显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一期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残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使用电子软性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一期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石41例,男22例,女19例,平均年龄(44±12)岁。术前结石均为复杂性鹿角形肾结石,术后残石3例位于上盏,6例结石位于中盏,7例位于下盏,25例为多个肾盏残石,单枚结石9例,结石直径15~25mm;其余均为多枚结石,结石直径4-25mm。再次手术时间为PCNL术后1-4周,软性输尿管镜碎石前,造瘘管已拔除23例,仍保留肾造瘘管18例。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地置入电子输尿管软镜,平均手术时间(83±31)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1)d。均无肾盂输尿管严重损伤、大出血、急性肾功能不全、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超声或CT提示,有意义结石残留(≥4mm)5例:2例为下盏残石,3例为多盏残石。中上盏碎石成功率100%(9/9),下盏为85.7%(6/7),多盏为84.0%(21/25)。保留肾造瘘管及拔除肾造瘘管患者再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术后发热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一期单通道PCNL减轻肾结石负荷的情况下,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能有效清除残余结石,并发症少,可选择性地作为单通道一期PCNL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33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和FREDDY激光处理不同部位肾结石的有效性,评价影响输尿管软镜碎石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7年5月338例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结石最大直径均〈20mm。288例结石位于上盏、中盏或肾盂内,37例位于下盏,13例位于多个肾盏内。术前均行泌尿系平片(KUB)+静脉尿路造影(IVU)。放置Terumo导丝后,首先使用F8/9.8Wolf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顺利进镜的患者放置输尿管软镜鞘并改用OlympusP3F6.9输尿管软镜。若输尿管硬镜无法顺利进镜,则在放置导丝后留置双J管,2周后行二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使用WOMU-100FREDDY激光或Lumenis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7双J管2周。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常规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2天。2周后拔除双J管,4周后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一次进镜成功率91.7%(310/338),余28例进镜失败者在成功留置导丝的前提下放置双J管,2周后成功进镜。329例软镜成功进镜后寻及结石(329/338,97.3%),其中306例成功碎石(306/329,93.0%),下盏结石碎石成功率78.0%(32/41),低于中上盏肾盂内结石的碎石成功率95.1%(274/288)(χ2=13.601,P=0.000)。4周后总结石排净率为87.6%(296/338),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术后排净率为90.1%(264/293),肾下盏结石术后结石排净率为71.1%(32/4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12.929,P=0.000)。无输尿管穿孔和出血。平均手术时间为35min(12~55min)。术后肾绞痛11例。无菌血症及急性肾功能不全。术后肉眼血尿1~2天内消失。结论输尿管软镜结合FREDDY激光或钬激光是处理〈20mm肾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手段。肾中上盏及肾盂内结石较肾下盏结石寻及率高,碎石成功率高,结石排净率高。一期输尿管镜进镜困难的患者可在成功留置双J管2周后二期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处理上尿路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5月,治疗上尿路结石57例.中上组肾盏结石24例,下组肾盏结石14例,肾盂结石1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硬镜碎石术中结石或碎片上移至肾盂7例.其中3例肾上盏结石及2例中盏结石为经皮肾镜术后残余结石.合并脊柱侧弯畸形2例.结石直径9~24 mm,平均16 mm.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截石位.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输尿管导引鞘,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沿鞘上行至肾盂、肾盏寻找结石,使用钬激光碎石.术后常规留置F5双J管4~5周,留置导尿管2~7天.术后2~3天常规复查KUB或B超,了解结石粉碎情况及双J管位置.结果 本组57例中,50例(87.7%)顺利寻及结石并一次碎石成功.碎石成功率,中上组肾盏95.8%(23/24),下组肾盏64.3%(9/14),肾盂结石91.7%(11/12),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100%(7/7).5例经皮肾镜术后残余结石全部碎石成功.手术时间40~120 min,平均75 min.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高热7例,体温38.5~39.6 ℃,经抗感染治疗3~5天体温恢复正常.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5 d.术后4周复查KUB或B超并拔除双J管,7例残石碎片3~4 mm,均位于肾下盏,予随诊观察.结论 组合式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微创、疗效确实、并发症少的优点,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上移及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的处理可作为很好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孤立肾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39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0例,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0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1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孔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J管2周,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本组39例患者34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7.2%,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3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3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1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所有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孤立肾肾结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孤立肾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39例孤立肾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0例,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0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1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 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 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孔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J管2周,术后第1d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 本组39例患者34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7.2%,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3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3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1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 输尿管软镜对比经皮肾镜,具有微创安全、手术并发症少的特点,而且几乎可以达到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孤立肾肾结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治疗复杂肾结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使用奥林巴斯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处理的45例复杂肾结石患者,其中肾盂肾盏多发性结石23例(含10例孤立肾结石),孤立肾感染性结石4例,肾盏憩室内结石11例,肾盏嵌顿结石4例,多发性肾乳头黏膜下钙化3例。术中先行输尿管硬镜镜检,留置斑马导丝并放置F12~14输尿管扩张鞘后经鞘或直接沿斑马导丝入镜。软镜进入肾盂后首先镜下观察肾盂及上、中、下各盏并定位结石,根据结石位置选用365,μm或200μm光纤,功率选择在0.5~1J、15~30Hz范围,以表面蚕蚀、周缘穿孔、中央穿孑L等方法将结石完全粉碎至2mm以内,若患者留置输尿管鞘,则以冲水引流、套石蓝取石等方法将结石取出或部分取出。所有患者常规留置double-J管2周,术后第1天拔除导尿管,术后2周拔除double-J管,术后4周常规复查泌尿系平片(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结石排净率。残留结石≥4mm为有临床意义的结石残留。结果本组45例患者39例成功置放输尿管鞘,输尿管镜鞘放置成功率86.7%,进镜成功率100%,术中寻找结石成功率100%。一期手术成功碎石38例,结石均排尽或残余结石〈4mm,无需进一步处理。另2例下盏憩室内结石,2例下盏结石,3例肾乳头黏膜下钙化结石/残石均≥4mm,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或2期输尿管软镜手术。结论输尿管软镜特别是最新一代的电子输尿管软镜,视野清晰、微创安全,几乎可以达到所有肾内集合系统所有位置,结合钬激光适合治疗各类复杂肾结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2月对96例上尿路结石行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其中输尿管结石24例,肾结石60例(多发16例),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结石12例。肾结石长径0.5~3.2 cm,平均1.5 cm,上盏22例,中盏或肾盂38例,下盏53例;输尿管结石长径0.6~2.4 cm,平均1.2 cm,中段1例,其余均位于上段。术前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使用F 8 Stroz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粉碎结石,较大碎石块用套石网篮取出。结果95例软镜鞘(F 10/12或F 12/14)置入成功,1例置入F 10/12软镜鞘失败;95例一次碎石成功,1例输尿管结石碎石后发现肾盂积脓,二期处理肾结石。术中肾实质损伤1例,无输尿管穿孔、撕脱、出血等需处理的并发症。术后发热11例,无尿源性脓毒血症。术后1、3个月结石清除率分别为84.4%(81/96)和88.5%(85/96)。结论一期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期组合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双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采用德国铂立组合式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一期治疗双肾结石患者20例,结石大小0.7~2.0cm,平均1.3cm。含有大于1cm肾结石12例。20例均为双肾结石,含结石68枚,位于肾上盏13枚,中盏17枚,下盏18枚,肾盂20枚。结果:本组20例双肾结石均顺利完成一期双侧手术。一次手术结石清除率为80.0%(32/40)。本组总结石寻及率95.6%(65/68)。其中上、中盏及肾盂结石寻及率100%,单次碎石成功率92.0%(46/50);下盏结石寻及率83.3%(15/18),单次碎石成功率72.2%(13/18)。一期双侧手术总时间70~120min,平均90min。术中无输尿管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7d,平均4.2d。术后随访3~6个月,KUB或CT未见结石复发。结论:双肾结石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安全、有效。尤其对于肾结石体积较小患者,可实施一期治疗双肾结石,以缩短治疗周期,减少费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自然通道硬通道输尿管软硬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术在肾结石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90例肾结石患者,并取得所有研究对象本人同意。根据随机分组法将90例患者分为两组,B组为参照组45例,其中男性占35例,女性占10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0.34±6.26)岁;结石位于左侧18例,右侧27例;肾盂结石22例,肾中、上盏结石15例,肾下盏结石8例。A组为研究组45例,其中男性占32例,女性占13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26±7.28)岁;左侧20例,右侧25例。肾盂结石20例,肾中、上盏结石18例,肾下盏结石7例。B组采用传统的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疗法,A组采用硬通道输尿管软硬镜结合钬激光碎石疗法。结果:A组手术时间指标比B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A组出血量指标比B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住院时间指标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A组手术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指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A组患者肾结石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碎石术后不良反应和B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输尿管软硬镜结合钬激光碎石疗法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