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7年1月因髋部骨折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225例患者,其中心衰组64例、非心衰组161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相关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管理因素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心衰组与非心衰组在年龄、收缩压、入院至手术时间、ASA分级、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手术方式、输血量≥400 ml、术中补液量大、每日液体出入量差值大、输注血白蛋白、术后电解质紊乱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χ2=19.861,χ2=7.075,χ2=8.732,χ2=25.504,χ2=29.226,χ2=45.825,χ2=14.362,χ2=6.662,χ2=8.190,χ2=7.216,χ2=30.086,χ2=10.122,χ2=12.079,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系统疾病数超过4种、合并心血管疾病、低血红蛋白量、电解质紊乱、围手术期液体"正平衡"、ASA分级Ⅱ级以上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769,95% CI:1.212~36.243;OR:9.576,95% CI:2.118~45.387;OR:3.686,95% CI:1.313~10.349;OR:6.584,95% CI:1.217~26.744;OR:14.114,95% CI:5.021~42.342;OR:6.012,95% CI:3.245~11.329)。 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发生心力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围手术期准确的风险评估、早期治疗合并症、减少手术创伤以及完善术后补液是减少此类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手术方式、基础疾病等。结果是否服药、骨折类型、手术方式、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因素,P0.05;骨折类型、伴高血压、伴糖尿病、伴冠心病及是否服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骨折类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且伴基础疾病者围手术期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而积极给予药物预防可有效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221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类型,分析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出血量、卧床时间、患者心理状态和疼痛程度等因素与感染的相关性。结果共发生感染17例,总感染率7.7%(17/221)。肺部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类型(7/17),其次是压疮、泌尿系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等。在合并慢性内科疾病的患者中,并发呼吸系统疾病的感染率最高(12%),其次是糖尿病(6%)。不同手术方式中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率最低(4%),空心钉内固定感染率最高(13%);出血量在800 m L以上感染率较高(18%);随着术后卧床时间的延长,感染率呈上升趋势。围手术期不同焦虑状态或疼痛程度的患者感染率各不相同,严重焦虑状态和严重疼痛患者感染率高达14%和1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感染类型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压疮;合并呼吸道原发病的患者感染率高,手术方式、出血量、卧床时间对感染率有一定影响,焦虑、疼痛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由于运动机能退化,反应迟钝,容易受伤,同时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骨质疏松症使得外伤后髋部骨折发生率大大增高.出于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等目的,老年髋部骨折首选手术治疗.目前,认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高死亡率可能是老年人生理状况、手术打击、术后康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真正死因可以提前对患者进行预测,尽早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期由于骨质萎缩、疏松、肢体活动不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跌倒或由床上跌下时,均易造成骨折,尤其是髋部的骨折最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发生二次骨折的相关风险因素,为预防对侧髋部再骨折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14年2月378例老年髋部初次骨折患者的资料,男175例,女203例;年龄60~90岁,平均(75.53±8.04)岁;股骨颈骨折12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3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9个月,32例患者发生对侧髋部再骨折,男13例,女19例;年龄72~95岁,平均(81.25±5.94)岁;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5例。根据患者术后有无对侧髋部再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初次骨折类型、内固定方式、卧床时间、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治疗的依从性、生活环境(农村/城市)和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对于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骨折组与无骨折组的年龄、骨质疏松情况、合并内科疾病情况、术后功能锻炼、医疗依从性及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6.793,P=0.001),高龄(OR=4.170,P=0.002),合并内科疾病(OR=3.828,P=0.005),术后功能锻炼(OR=0.297,P=0.005)以及医疗依从性(OR=0.295,P=0.007)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再骨折主要危险因素是高龄、骨质疏松、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功能锻炼和医疗依从性。术后需加强抗骨质疏松治疗、积极治疗内科疾病,坚持功能锻炼,以预防髋部再次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28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57例、股骨颈骨折132例),根据是否出现POD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部位、术前并存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危险因素,观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组间年龄(χ2=13.813,P=0.001)、术前并存病(χ2=19.281,P0.001)、受伤至手术时间(t=5.101,P=0.041)、麻醉方式(χ2=32.63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70~80岁和80岁组POD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组,OR值为3.427(95%CI:1.584,7.415)和6.247(95%CI:1.965,19.862);受伤至手术时间≥7 d组POD发生率高于1~3 d组,OR值为14.279(95%CI:5.391,37.819);术前并存病≥3种组POD的发生率高于≤2种组,OR值为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OD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值为3.988(95%CI:1.848,8.608);POD组和无PO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和42.0%。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多、受伤至手术时间长、全麻是老年髋部骨折发生PO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南京江北医院骨科中心346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股骨颈骨折1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64例,股骨粗隆下骨折22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再次骨折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或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治疗的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4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68例,女284例;年龄65~97(75.5±7.5)岁;股骨颈骨折19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261例;按照术后健侧髋部是否存在骨折,分为骨折组和无骨折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初次治疗方式、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是否短期谵妄、伤前是否并存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应用单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健侧骨折的危险因素,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o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52例患者中42例发生健侧髋部骨折,发生率为9.3%,两次骨折发生相隔时间平均(2.9±2.1)年。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骨密度、医疗依从性、术后短期谵妄、伤前合并内科疾病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OR=4.227)、骨密度(OR=4.313)、合并内科疾病(OR=5.616),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OR=3.891),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骨密度、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级低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健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术后3年内要加强内科疾病的治疗,抗骨质疏松,改善髋关节功能,以预防健侧髋部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手术治疗的17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年龄、性别、临床检验、AD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及生存情况等数据,按患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两组各项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谵妄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2015年8月—2019年8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髋关节骨折患者308例纳入本研究,依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项因素比较,以及以是否发生谵妄的二分变量为因变量,其他因素为自变量的多元逻辑回归,探索手术后发生谵妄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 308例患者中,谵妄发生62例,占20.13%。谵妄发生时间为术后1~7 d,平均发生时间(4.56±1.53) d。单项因素比较表明:谵妄组年龄、Ⅱ型糖尿病比率、ASA分级、全麻比率、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均显著大于非谵妄组(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表明:高龄(OR=1.254,P<0.05)、Ⅱ型糖尿病(OR=4.602,P<0.05)、ASA分级高(OR=5.407,P<0.05)、全身麻醉(OR=4.766,P<0.05)及手术时间长(OR=1.129,P<0.05)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谵妄风险因素是高龄、Ⅱ型糖尿病、ASA分级高、全身麻醉和手术时间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荟萃分析探讨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 Database、Embase Database等外文医学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8年3月国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危险因素的英文文献,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并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英文文献,对侧髋部再骨折患者2 542例,单侧髋部骨折对照患者27 949例。影响髋部再骨折的危险因素有患者性别(OR=1.55,95%CI 1.39~1.73,P0.01)、心脏病(OR=1.34,95%CI 1.03~1.75,P=0.03)、老年痴呆(OR=1.67,95%CI 1.29~2.15,P0.01)、呼吸系统疾病(OR=1.86,95%CI 1.06~3.27,P=0.03)、视觉障碍(OR=1.90,95%CI 1.27~2.84,P=0.002),而与年龄、BMI、ASA评分、初次髋部骨折类型、手术方案、Singh指数、BMD、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病、脑卒中、骨骼系统疾病、酗酒嗜好无关。[结论]女性、心脏病、老年痴呆、呼吸系统疾病、视觉障碍是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再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8例,其中男性182例(43.5%),女性236例(56.5%),年龄75~99岁,平均(82±6)岁,根据是否出现PPC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并存病、待术时间、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年龄x^2=12.473,P=0.001)、麻醉方式x^2=36.721,P<0.001)、术前并存病x^2=16.724,P<0.001)、待术时间(t=4.872,P=0.041)、血气分析x^2=26.341,P<0.001)、肺通气功能x^2=35.4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85岁组PPC发生率高于年龄<85岁组,OR值为3.673(95%CI:1.684,7.615);待术3~4 d组和5~7 d组和PPC发生率高于1~2 d组(OR:13.349,95%CI:5.391~23.819;OR:16.579,95%CI:6.324~37.324);术前并存病≥3组PPC的发生率高于≤2组(OR: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PC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3.579,95%CI:1.848~8.608);血气分析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血气分析正常组(OR:9.842,95%CI:2.338~7.421);肺通气功能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OR:11.384,95%CI:3.652~9.352)。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3种、待术时间长、全身麻醉以及血气分析异常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PC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指导临床预判DVT发生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共384例患者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血栓,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得出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对模型效能进行评定。[结果] 384例患者中,围术期共发生下肢DVT 67例(17.5%)。单项因素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构成、骨折类型、骨折侧别、ASA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是否口服抗凝、抗栓药物、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以及入院时Hb、HCT、WBC、PLT、Alb、纤维蛋白原、D-D、PT、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DVT组相比,DVT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更长、合并症数量≥3种、输血比例及合并骨折占比更高、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APTT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OR=2.565,P<0.001)、合并症数量≥3种(OR=1.88...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所致老年骨折中髋部骨折常见。国内医生非常重视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技术,但缺乏对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够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果、最大程度恢复患者功能,科学的多学科协作康复计划和出院后指导亦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功能。该文就近年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作一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控制基层医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176例70岁以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诊治资料,均行手术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结果 176例患者中,术后并发症率为55.11%(97/176);术后死亡率为2.84%(5/176)。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期间存在较大风险,尤其是伴基础疾病者,因此要重点关注和救治。通过加强多科室的协作,甚至参与整个围手术期的治疗,预防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从而降低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使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9.
背景: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围手术期精神障碍(perioperative delirium, POD)近年来逐渐得到国内骨科医师的重视。预防POD发生,是摆在骨科医生面前的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患者中POD的发病率,以及其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84例老年髋部周围骨折行大型手术的患者,女206例,男178例;年龄65-95岁,平均78.3岁。以性别、年龄、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输血、药物治疗及合并症为自变量,POD的发病率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84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8 d(7-35 d),其中79例发生POD,发生率为20.6%。经分析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因素是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式、合并症、输血、药物治疗(P〈0.05)。其中高龄、手术时间过长、全身麻醉、合并症(尤其脑血管病变)是POD的危险因素,输血和药物治疗是保护因素。性别及手术方式对发生PO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髋部周围骨折易并发POD。围手术期仔细评估POD形成的相关因素,避免全身麻醉和手术时间过长,积极治疗合并症。高危患者必要时应输血并采用药物预防以降低P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693例,男257例,女436例,年龄65~103岁,BMI 16.5~33.1 kg/m2,ASAⅡ~Ⅳ级,分别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术前合并症、卧床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46例患者(6.64%)在住院期间发生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心绞痛25例(3.61%)、心律失常19例(2.74%)、心力衰竭5例(0.72%)、心肌梗死4例(0.58%)和心源性猝死2例(0.2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和全麻方式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95%CI 1.06~1.17,P0.001)、心脏疾病(OR=1.98,95%CI 1.02~3.85,P=0.045)、脑血管疾病(OR=2.14,95%CI 1.06~4.32,P=0.033)、高血压(OR=2.61,95%CI 1.23~5.51,P=0.012)、糖尿病(OR=2.06,95%CI 1.04~4.09,P=0.039)和肾功能不全(OR=17.42,95%CI 3.69~82.80,P0.001)是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术后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住院期间新发心血管并发症的预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