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采用DCS理念(简单快速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适应证和治愈率。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结论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为比较安全的救治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黄志明  周栋 《腹部外科》2011,24(6):372-372
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应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原则治疗严重腹部创伤1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外科治疗理念,尤其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1]。2012-02—2013-01,我院对4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急救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为(37.17±5.84)岁。闭合性创伤19例,开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并总结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情况并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结果 45例抢救成功,2例死亡。结论在严重腹部创伤院前急救中科学运用以损伤控制复苏理论为指导的综合急救措施是院前抢救患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按DCS原则进行救治和58例未按DCS原则进行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DCS救治分为简单快速手术、复苏治疗和再次确定性手术3个步骤实施。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DCS组和非DCS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15.2%(7/46)和34.5%(2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954,P=0.026);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包括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率分别为37.0%(17/46)和67.2%(3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9.468,P=0.002)。结论按照DCS理念对严重腹部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明显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损伤控制急救严重腹部创伤19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DC)急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损伤控制急救应用于192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192例患者均完成院前急救,186例完成损伤控制性手术(DCO)救治,184例进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复苏,177例接受不同方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疗。急救过程中,各项异常指标在DCO后72h内逐渐恢复正常。治愈出院174例(90.6%),其中再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4例(2.3%),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12例(6.2%),死亡原因与损伤控制急救技术无关。结论:符合指征的严重腹部创伤的患者,应积极选择适宜的损伤控制急救方式,并应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步骤治疗。  相似文献   

7.
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创伤救治是创伤外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严重的腹部创伤、出血,尤其是合并低温、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时,患者往往难以承受较长时间的手术,但患者又存在必须手术处理的情况,损伤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应运而生.近年来,DCS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的治疗中日益受到各国学者重视.本文就近年来DCS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9.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部多发性损伤急诊救治方案,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79例腹部创伤中多发性腹部损伤89例患者实施急诊救治,急诊手术35例,边抗休克边手术43例,入院监护下伤员病情进行性加重继而手术11例,观察伤情恢复情况。结果救治89例多发性腹部损伤,87例治愈,生存率达97.8%;死亡2例,病死率达2.2%,死亡原因MOF。结论腹部多发性损伤救治的关键是早期处理,核心是伤情准确诊断,重点是手术及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伴会阴部严重损伤的救治.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创伤外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腹部外伤伴会阴部严重损伤病人10例,其中合并骨盆骨折9例,年龄17~56岁,平均37岁.通过运用损伤控制,在救治腹部外伤的同时积极抗休克治疗,合理、及时地清创,加强生命支持等,预防阻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总结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技术在抢救严重多发伤中的治疗和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严重多发伤(ISS评分平均34.2分)患者采取DC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12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采用DCS技术后存活102例,死亡27例,死亡率20.93%(27/129)。死亡27例中,早期死于急性大出血11例,严重颅脑损伤5例,严重胸部损伤3例,颈椎骨折并高位截瘫2例,晚期2例死于ARDS,4例死于MOF。结论将DSC技术合理使用在严重多发伤的抢救中,能增加患者的"生理潜能",纠正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使安全度过创伤的急性反应期,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相当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诊救治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急诊科以腹部创伤为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80例患者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的阳性率分别为93.8%、91.7%,P0.05;B超、CT诊断腹部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83.3%、91.3%,P0.05。患者平均有效救治时间为(49.6±15.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7.6±5.2)d。80例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6.3%(69/80),好转率为12.5%(10/80),死亡率1.3%(1/80)。本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8%(3/80),肺部感染6.3%(5/80),肝内血肿3.8%(3/80),胃肠道粘连3.8%(3/80)。结论急诊救治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在院外急救时需及时处理致命创伤,院内急救时尽快确定合理的救治步骤,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4.
手术处理腹部外伤,传统强调实施一期治疗原则,手术操作包括选择切口,剖腹探查,控制出血以及切除和修复损伤脏器等步骤.这种处理在多数情况下,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应用于严重腹部外伤,有时手术成功而病人却死于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凝血病等,因而面临着挑战.1983年,Stone首先指出,外伤病人伴凝血机制障碍是严重生理紊乱的征兆,对其处理不能沿用传统的原则,应更新观念,采用控制损伤(damage control)处理原则进行救治.控制损伤处理,可概括为三个连续性阶段:首次手术;ICU继续复苏;再次手术.文献上也有将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期剖腹术或计划性再手术”(staged celiotomy or planning reopera-tion);“简化性剖腹术”(abbreviated celiotomy)以及“控制损伤性剖腹术”(damage control celiotomy)等.1.控制损伤处理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0岁,因车祸伤30 min入院.查体: 患者神志恍惚,面色苍白,全身湿冷,血压0/0,脉搏极细、160~180次/min,腹部膨隆,腹腔穿刺抽出大量不凝固血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验证修正创伤评分(RTS)用于躯干伤救治时的效能,针对效能不足之处进行改良,以提高RTS用于躯干伤救治时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急诊外科手术治疗躯干伤2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1例、女47例,年龄1~75 (33.7±14.1)岁.计算伤员的RTS,新增伤员入急诊时的血红蛋白(Hb)浓度以衡量失血程度,分析RTS与救治过程和结局的相关性,比较RTS评分正常组与评分异常组两组伤员在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方面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提示的对救治结局有影响的变量进一步做多因素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改良的RTS. 结果 RTS与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各指标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TS与受伤到手术时间(r=0.249,P<0.001)、胸腹腔出血(r=-0.255,P<0.001)、扩容总量(r=-0.244,P<0.001)和住ICU时间(r=-0.202,P=0.001)有关,不同RTS伤员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RTS评分效能不足主要表现在RTS评分正常组中仍发生伤员死亡(5.1%).单因素分析显示:RTS和急诊时Hb均与救治结局有关,将上述两变量带人回归拟合模型后得到了计算改良RTS评分的新公式:Logit(P死亡)=6.450-0.769×RTS-0.029×急诊Hb. 结论 改良RTS用于评估躯干伤时针对性更强,同时保持了简易、快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性损伤的救治经验,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33例以腹部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死于失血性休克、MODS。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多发伤和休克,选择好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肝脏是腹内最大的实质脏器,肝外伤约占腹部外伤的15%~20%[1-2],是腹外伤中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脏器损伤之一.近年来随着创伤治疗、重症监护以及各种生命支持治疗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肝外伤的治疗原则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对严重和复杂肝外伤的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这一新理念日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学在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中应用的必要性.方法 将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制作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和复苏模型;A组兔骨折行扩髓髓内钉固定(ETC组),B组兔骨折行外固定架固定(DCO组),C组为对照组(CON组).分析比较3组兔骨折治疗后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心率 (HR)、炎性因子浓度[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主要器官(肺、肝、肾、心)组织学表现的变化.结果 3组动物骨折治疗后出现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炎性因子浓度的升高在ETC组最明显(P<0.05).ETC组和DCO组肺组织学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脏,ETC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CO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和心脏,3组动物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股骨干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骨折治疗,早期扩髓髓内钉固定会引起更强烈的生命体征变化和炎性反应,以及对肺脏和肝脏产生更多的组织学损害.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 in managing a model of bilateral femoral fractures associated or complicated with shock. Methods Thirty-six male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model of bilateral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associated with shock was made. A 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ixation was performed in group A (ETC group), an external fixation device was applied in group B (DCO group), and group C served as the control group (CON group). Changes of the mean arterial pressures (MAP), respiratory rate (RR), heart rate (HR),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terleukin (IL)-6, IL-10,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concentrations, and histological changes of main organs after the procedur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tween the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to group B and CON group, the extent of vital signs changes and the exaggerated levels of the inflammatory mediators in ETC group were most significant (P<0.05). As to histological appearances, there was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TC group or DCO group and CON group as far as lungs were concerned (P<0.01). As to the liver,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ETC group and CON group (P<0.01), 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DCO group and CON group (P>0.05). In terms of the kidney and hea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n early reamed intramedullary nailing fixation procedure resulted in more adverse effects on vital signs,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the injuries also cause histological damages to the lungs and liver.  相似文献   

20.
严重腹部创伤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水平。方法4年来我院收治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248例,男186例,女62例,伤因主要为车祸、打架斗殴、坠落伤等,ISS>16,最高64,平均32.6。闭合伤176例。剖腹手术202例,腹内主要脏器损伤依次为肝、脾、小肠、胃、胰、十二指肠、肾、膈、结肠。结果存活238例,入院时心跳呼吸骤停6例,抢救成功2例,血压测不到被抢救成功28例,由于首次手术处理不当再手术5例,死亡10例,总病死率4%,多死于失血性休克。结论诊断腹部严重多脏器损伤时,不允许耗时过多,生命体征稳定者可作必要的检查,应用现代诊断技术,避免遗漏多脏器伤。最根本抗休克措施为手术止血。腹部多脏器损伤的手术原则坚持"保全生命第一、保全脏器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