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和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76足)按治疗方法分为A组(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40例42足)和B组(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32例34足)。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疼痛VAS评分、治疗前后B9hler角及Gissane角变化、术后并发症、疗效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40个月。与A组比较,B组术中失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住院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B9hler角、Gissane角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皮瓣坏死、B9hler角丢失及内置物外露。并发症:A组7例,B组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疗效:A组优32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90.48%;B组优26足,良5足,可3足,优良率91.18%;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与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均满意,但后者具有出血少、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王亮  叶如卿  王猛 《中国骨伤》2019,32(4):314-320
目的:比较单纯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与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8例(98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骨折分型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组(A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2.6±6.7)岁;SandersⅡ-Ⅲ型30例,SandersⅣ型20例。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组(B组)48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31.9±7.2)岁;SandersⅡ-Ⅲ型28例,SandersⅣ型2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4(14.6±6.3)个月。术后两组B觟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对于SandersⅡ-Ⅲ型患者,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1年B觟hler角、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SandersⅣ型患者,B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35.40±1.85)°、(35.15±1.90)°]和Gissane角[(127.80±5.49)°、(127.00±3.06)°]高于A组B觟hler角[(27.85±3.42)°、(27.25±1.80)°]和Gissane角[(118.00±4.13)°、(117.50±5.04)°](P0.05);两组术后1个月、1年时B觟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提高(P0.05); B组术后1年AOFAS评分91.00±5.46高于A组84.50±4.64(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中度跟骨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相当;但对于SandersⅣ型重度跟骨骨折,与撬拨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相比,小切口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可获得更好的复位和可靠固定,改善患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跟骨骨折(SandersⅢ型)患者共87例,治疗医师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A组44例,行常规外侧L型入路切口治疗;B组患者43例,行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结果 A组患者骨折至手术时间长于B组患者,手术时间略少于B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及AOFOS踝-后足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组内比较,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B觟hler角、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A组与B组患者于术前、术后的B觟hler角、Gissane角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口治疗可以获得与外侧L型入路切口相似的治疗效果,且前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辅助的内侧入路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内侧入路辅助扩大的外侧入路完成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3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男27例,女6例;年龄18 ~62岁,平均36岁.左足15例,右足18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27例,Ⅳ型6例,其中伴有腰椎骨折4例,pilon骨折1例,髋臼骨折1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测量跟骨Bǒhler角和Gissane角,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2个月)随访.切口均获期一期愈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Bǒhler角与Gissane角均得到矫正,AOFAS评分提高,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的内侧入路是扩大外侧入路的有益补充,可以在直视下对骨折跟骨内侧壁进行满意的复位并提高内固定置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89例,按手术入路分为两组:A组45例,采用微创切口入路;B组44例,采用传统延长"L"形切口。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B?hler角、 Gissane角、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比较,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B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踝关节AOFAS评分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12个月(平均9.6个月)复查X线片,两组患者跟骨长、宽、高、B?hler角、 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入路行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且可坚强固定跟骨骨折,改善足踝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Essex-LoprestiⅡ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1例跟骨Essex-LoprestiⅡ型患者,21例行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A组),20例行撬拨复位斯氏针内固定管型石膏外固定术(B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跟骨Bhler角及Gissane角的变化,评估跟骨复位情况;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B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功能:A组优11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20/21;B组优2例,良11例,可7例,优良率13/20;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无皮肤坏死,无切口及针道感染。结论采用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Essex-LoprestiⅡ型骨折,近期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9例(58足)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Ⅱ、Ⅲ、Ⅳ型)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锁定接骨板。手术前后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28个月。患者切口均无严重感染和广泛的皮肤坏死;骨折均愈合,时间3.5~4.5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Bhler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3°±6.1°和125.7°±8.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按Maryland足部评价系统评分:优40足,良14足,差4足,优良率93.1%。结论 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与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5例(37足)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临床资料。其中,19例(20足)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组),16例(17足)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克氏针组)。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侧别及类型、受伤至入院时间以及术前跟骨Gissane角、B?hler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情况,跟骨Gissane角及B?hler角,以及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 术后钢板组1足发生切口皮肤坏死,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儿切口均Ⅰ期愈合。两组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19个月。X线片复查示两组骨折均愈合;钢板组愈合时间为(2.65±0.71)个月,克氏针组为(2.24±1.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253);末次随访时跟骨Gissane角、B?hler角均恢复正常,组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测量手术前后跟骨X线片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按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足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6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功能评价:优32例,良4例,可4例.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和AOFAS评分比较:术后3d、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斯氏针撬拨复位、小切口钢板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跟骨的B(o)hler角、Gissane角及宽度,具有微创、易于取出、并发症少的优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82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摔伤高度、体重、Sanders分型、摔伤距手术时间、术前Bhler角、术前Gissane角、术后中药熏洗是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临床因素(P〈0.01或P〈0.05)。体重越重、摔伤高度、Sanders分型越高、摔伤距手术时间越长、术前Bhler角和术前Gissane角越小患者预后越差。结论摔伤高度、体重、Sanders分型、摔伤距手术时间、术前Bhler角、术前Gissane角、术后中药熏洗是影响临床疗效评价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疗效。方法选取我院9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采取跗骨窦入路,对照组采取外侧扩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月、6月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度、美国足踝外科医生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变化,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术前、术后7d 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术后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扩大入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均良好,可实现Bohler角、Gissane角、后足功能的恢复,但跗骨窦入路更具微创性,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不同内固定钢板对患者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轴锁定钢板治疗,观察组多轴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Gissane角、B?hler角、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90.5%,优于对照组(57.1%);观察组术后3个月Gissane角、B?hler角分别为(109.1±7.13)°、(31.58±4.46)°,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97.62±4.12)°、(27.83±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轴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效果确切,可较好的维持骨折复位,促进足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4月-2014年11月采用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21例患者资料(微创组),并与2012年6月-2014年9月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治疗的3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组)进行对照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伤后至手术时间及术前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并发症及骨愈合时间。手术前后采用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VAS评分评价疗效。于X线片上测量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内翻角,并计算手术前后改善值。结果术后共39例患者获随访,微创组16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1.5个月;切开组23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9,P=0.796)。微创组术后未出现伤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切开组3例患者出现伤口周围皮缘坏死,经换药3周后治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或复位丢失。微创组1例出现距下关节活动僵硬,切开组4例出现不同程度距下关节活动僵硬、1例出现内固定不适,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获骨性愈合,微创组及切开组愈合时间分别为(9.9±0.8)周和(10.1±0.7)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3,P=0.84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内翻角改善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撑开技术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有效降低手术伤口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助于纠正跟骨内翻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改良切口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我科自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75侧,其中41侧使用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34侧使用改良切口。用SPSS17.0对两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B 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者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B hler角、Gissane角、AOFAS评分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切口不但在恢复跟骨解剖结构(B hler角及Gissane角)及关节功能(AOFAS评分)上可以取得和传统切口相同的临床效果,而且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形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的86例(9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45例(47足)采用跗骨窦入路(观察组),41例(45足)采用外侧L形入路(对照组)。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结果 观察组在骨折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B?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AOFAS评分为(88.3±6.9)分,优34足,良11足,可2足;对照组的AOFAS评分为(87.4±4.7)分,优29足,良10足,可2足。结论 跗骨窦入路钢板...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4):1274-127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30例采用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经皮复位困难的辅助行跗骨窦小切口直视下复位,常规组30例采用外侧"L"形切口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以及VAS和AOFAS评分,影像测量B?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微创组在手术及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并发症上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均一期愈合,而常规组有7例发生手术切口皮缘坏死,经相应处理后愈合。随访12个月以上,微创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常规组,而AOFAS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B?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撬拨复位结合跗骨窦切口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内侧框架式外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2月~2013年5月,采用内侧框架式外支架(A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47例(50足),男28例,女19例,年龄19~64岁,平均38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 h~6 d。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B组)治疗43例(45足),男30例,女13例,年龄18~66岁,平均37.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5 h~15 d。术前均行跟骨侧轴位片及CT平扫。对比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像学评估包括: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末次随访的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功能评估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结果]随访1年以上,平均14.5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宽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A组平均85.34分,B组85.0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并发症发生率A组(4%),B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框架式外支架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取得与钢板内固定相似的临床效果,但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1足)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根据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6~16(10.3±2.1)个月。Bhler角术前为-9°~17°(5.6°±11.4°),术后恢复至15°~40°(27.5°±11.3°);Gissane角术前为75°~97°(85.6°±11.4°),术后恢复至110°~140°(127°±13.0°)。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皮瓣边缘坏死1例。结论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时机,掌握骨折复位技巧,采用跟骨外侧延长L形切口,跟骨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复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3月至2013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68例76足,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骨盆复位钳和顶锥挤压移位的骨块复位,C型臂进行Brden位及跟骨轴位和侧位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对比手术前后Bld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宽度;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本组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4个月,跟骨高度、宽度、Bhler角和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优38足,良30足,可8足,优良率89.4%。术后皮肤边缘坏死2足,经换药愈合,1例出现足背外侧感觉减退,3个月后恢复。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要掌握好手术时机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器械对影响关节的移位骨块进行精准复位,采用跟骨锁定钢板进行跟骨的前突、载距突及结节三点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