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三十年间,在世界范围对于直肠癌的外科治疗,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全直肠系膜切除等手术理念和新辅助放化疗综合治疗的广泛发展和应用,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改善。而我国结直肠外科同道们在顺应世界潮流的同时,积极开展了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相关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基于我国国情的直肠癌临床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直肠癌外科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现今,我国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已进入个体化精准微创医疗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对我国腹腔镜直肠癌发展的28年做了系统的回顾,并对今后中国直肠癌外科治疗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张钧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4):298-301
目的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87例,其中22例患者采用最新的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无辅助切口组)、采用传统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数据分析采用SAS 10.0软件处理,围手术期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总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无辅助切口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的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率、排便习惯改变率、2年生存率、2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无辅助切口完全腹腔镜下经肛门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效果无差异,但是具有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经肛门切除标本吻合器腹壁结肠造口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低位或超低位直肠癌施行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吻合器腹部结肠造口术106例(含外院9例)临床资料,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龄34~87岁,平均(60.7±19.8)岁。肿瘤距肛缘2~5 cm。术前评估T1-2N0M065例,T2N1-2M041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活动渐进4步活动法。结果本组106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经过顺利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时间为(149±17.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16.9)ml,术后2~3 d肠蠕动恢复,腹部结肠造口排气,3~4 d下床活动,术后平均12 d患者出院.。术后病理为T1-2N0M027例,T2-3N1-3M079例。会阴部切口愈合良好。腹部结肠造口无肠管坏死、回缩等并发症,早期病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1.8%),给予胃肠减压、中药等保守治疗梗阻解除。术后随访3~73个月,有3例(2.8%)结肠造口狭窄,行再次造口修复手术。术后3年局部肿瘤复发4例(3.7%)。结论腹部无切口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经肛切除吻合器腹壁结肠造口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最佳效果,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间路入,用超声刀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并清扫淋巴结,于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施夹并切断;游离乙状结肠与左侧腹壁的生理粘连处;按TME原则向下游离直肠达肿瘤远端3~5 cm。肛门采用挂钩牵开器,显露齿状线上2.0 cm,用超声刀环行切开黏膜下向上潜行剥离直肠黏膜长2~4 cm切断直肠,将直肠肿瘤及乙状结肠从肛门拖出体外,距肿瘤约10 cm近心端切断乙状结肠,距齿状线上2 cm处将套入远端结肠浆肌层与直肠肌鞘缝合4针固定,近端结肠全层与齿状线上直肠黏膜及肠黏膜层行间断缝合,取下挂钩肛门牵开器,将吻合口还纳肛门内复位。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发展迅猛,其应用和可行性也得到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腹腔镜下可以严格遵守肿瘤根治原则和保肛要求,保证了保肛手术的肿瘤安全性。腹腔镜的放大作用使得在肛门括约肌保留和神经保护等方面可能较开腹更有优势,能尽可能保留患者的排便控制功能以及膀胱功能和性功能。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肯定了腹腔镜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显示了乐观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套入式吻合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从2010年3月至2017年12月对102例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下根治经肛门切除行套入式吻合保肛术,男43例,女59例。年龄36~81岁(平均59.6岁)。肿瘤距肛缘5~7 cm 85例,4 cm 17例,术前评估T1N0M0 79例,T2N0M0 23例。采用中间入路用超声刀沿乙状结肠系膜根部游离并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后,施夹并切断。按TME原则,游离直肠至肛管直肠环达肿瘤远端3~5 cm。会阴部手术距齿状线上2 cm处环型切开,沿黏膜下锐性向上剥离至提肛肌平面切断直肠,将直肠及远端乙状结肠一并从肛门移出体外切除,行套入式近端结肠全层与直肠黏膜及肠黏膜下吻合。
结果本组102例,手术平均时间为179 min,平均检出淋巴结13枚,术后发生吻合口漏3例(2.9%)行临时结肠造口,3个月后还纳愈合。吻合口狭窄2例(1.9%),经扩张后狭窄解除。术后病理为T1~T2N0M0 49例,T2N1M0 53例。术后12个月肛门功能,Kirwan分级1级占94.1%,肛门功能基本恢复到正常。术后随访6~84月,平均45个月,局部肿瘤复发4例(3.9%),生存满3年以上67例。
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腹部无切口经肛门切除套入式吻合保肛术,是安全可行,真正达到腹部无手术切口、无瘢痕、美容美观、完全微创的最佳效果,其远期疗效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7.
郑民华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1,10(3)
In comparison with open surgery,laparoscopic surgery is more beneficial for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in serveral aspects,including better preserv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and pulmonary function,less immunosuppression,shorter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d postoperative recovery.However,this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s more technically complex and hasn't got enough consent by patients.To improve the long-term outcomes,the laparoscopic techniques need to be standardized and carried out by skilled surgeons.Based on the reviewed advancement in this field and our own experience,we believe that laparoscopic surgery would be increasingly adopted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ms when its efficacy has been proved by adequate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第1例腹腔镜胃癌手术成功实施距今已有20余年时间,在此期间,腹腔镜胃癌手术在全国各个医疗中心广泛开展,已成为胃癌外科治疗的常规治疗选择之一。经20余年的发展,我国腹腔镜胃癌手术已有最初的手术技术探索与模仿,发展至现在重视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数据产出与证据支撑,并登上国际学术舞台,展示中国学术力量。在未来,基于临床证据决策的个体化、微创化胃癌外科治疗将是胃癌微创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在进一步改善胃癌患者外科治疗结局的同时,也将提高我国胃癌微创外科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是目前在普外科领域中最为成熟的微创技术之一,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并且获得较为广泛的接受与推广。我们需要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更要发现问题。当微创技术进入高位平台期,而时代仍在飞速发展时,我们唯有坚守质量为本的初心,并保持创新思维,才能在新时代中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11.
直肠癌根治手术从最初提出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理念到腹腔镜广泛应用于直肠癌根治,经过30多年的迅猛发展,腹腔镜直肠癌TME手术现已成为直肠癌患者的首选术式,但是该手术用于取出肿瘤标本的腹壁辅助切口与当今微创手术理念相悖,避免腹壁切口成为胃肠外科医生和直肠癌患者共同诉求。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全腔镜下完成直肠癌根治及消化道的重建,标本经自然腔道(直肠或者阴道)取出,无腹壁辅助切口,更符合微创实际,操作更简便。研究NOSES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进展,旨在为该术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中低位直肠癌患者8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每组均为41例患者,开腹组给予开腹治疗,微创组给予腹腔镜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状况的差异。本研究所有数据由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外周镇痛时间、正常进食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术中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的长于开腹组(t=3.154,P=0.010),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开腹组(t=42.341,P=0.000),微创组术中输血1例明显低于开腹组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3,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总数5例(12.20%)明显低于开腹组20例(4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4,P=0.001)。微创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43±1.10)d明显少于开腹组(2.86±1.48)d(t=6.341,P=0.000);微创组住院时间(8.17±2.94)d明显低于开腹组(14.25±3.42)d(t=16.41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微创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以及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肥胖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205例行根治性手术的肥胖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以及体质指数进行分组:腹腔镜组95例(Ⅰ度肥胖60例、Ⅱ度肥胖35例),开腹组110例(Ⅰ度肥胖65例、Ⅱ度肥胖45例).对比分析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及近期生存情况.患者采用邮件和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2年6月.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 检验分析生存情况.结果 Ⅰ度肥胖患者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5±25) min和(241±23)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9±6)枚和(19±6)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6,0.100,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77) ml、(1.7±0.6)d、(10.9±2.3)d、21.7%(13/60)和(393±170)ml、(3.8±1.1)d、(15.2±2.6)d、38.5%(25/6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29,-12.192,-12.002,x2=4.159,P<0.05).Ⅱ度肥胖患者中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42 ±24) min和(250±23)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7±5)枚和(18±7)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6,-0.397,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3±96)ml、(1.8±0.7)d、(11.2 ±2.5)d、17.1% (6/35)和(443±180)nl、(4.2±1.2)d、(16.2±2.4)d、37.8% (17/4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34,-11.205,-8.824,x2=4.092,P<0.05).本组185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03,P>0.05).结论 肥胖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满足肿瘤根治的需要,不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1991年,第一例腹腔镜手术在中国大陆实施以来,微创手术在全国蓬勃兴起,技术及设备的量级提升使得微创、精准医学理念得到了实现。30年来,从2D,3D,HD到4K,成像设备不断升级,从经典的“五孔法”到“单孔法”腹壁创伤不断减少,从经腹入路到经肛门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手段不断丰富,腹腔镜手术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治疗直肠癌的成熟模式。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的优势明显,从根治性切除到功能保护,微创理念一以贯之,治愈率和保肛率均显著提高。在中国外科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近年来我国学者提出的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NOSES),在严格的指征把握下,该类手术将微创做到了极致,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取得了满意的近期、远期临床效果,使患者无论在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得到了最大程度获益。在手术机器人逐渐普及的时代,相信在术中立体影像技术的导航下,未来的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将更为精准且模式化,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效果.方法 总结2006年4月至2009年8月接受TEM的110例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患者病灶直径0.5~5.5 cm,平均直径为(1.7±0.8)cm.病灶距肛缘4~20 cm,平均距离为(7.4±2.6)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40例,后壁29例,左侧壁22例,右侧壁19例.手术方式:肠壁全层切除98例,黏膜下及肌层部分切除12例.手术时间25~180 min,平均(73.5 ±31.0)min;术中失血3~60 ml,平均失血(10.8±7.8)ml.术后病理学检查:直肠腺瘤41例,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35例(其中Tis期21例,T1期6例,T2期8例),直肠类癌14例,直肠间质瘤1例,直肠平滑肌瘤1例,炎性息肉等18例.所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并发肛门出血2例,肺部和泌尿系感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110).术后住院日2~8 d,平均住院日(3.4±1. 3)d.术后平均随访12.5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直肠局限性肿瘤局部切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器(TST)手术对比传统经肛局部切除术,在直肠良性肿瘤治疗上的优势性.方法 将2007年3月至2010年月5月80例诊断为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的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TST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肛肿物局部切除术,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大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住院相关费用,评价TST手术的优势性.结果 两组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上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在术后大出血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T手术在直肠良性肿瘤的治疗上有较大的优势性及发展性,为低位直肠良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医疗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