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莉  许巧巧  夏维  罗放  万里 《骨科》2019,10(2):130-133
目的 观察丙泊酚和七氟烷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的小儿骨科手术中,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小儿骨科手术患儿80例,随机分成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患儿采用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the modified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 m-YPAS)评估后入手术室,常规静脉诱导后置入喉罩机械通气,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进行维持,随后局麻下行超声引导神经阻滞。所有患儿在恢复自主呼吸后氧饱和度均维持在95%以上,拔除喉罩送至苏醒室。观察比较两组患儿苏醒时的拔管时间、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 scale, PAED)评分及儿童疼痛行为量表(The face, legs, activity, cry, consolability behavioral tool, FLACC)评分和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and sedation scale, RASS)评分。结果 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患儿的m-YPAS评分分别为(26.94±11.07)分、(26.10±8.2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9)。丙泊酚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七氟烷组[(9.95±5.27) min vs. (5.30±2.94) min],急性躁动PAED评分明显低于七氟烷组[(7.15±2.30)分 vs. (9.50±2.44)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5% vs. 15%),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躁动患儿的FLACC评分为3~8分,RASS评分为-3~-2分,处于轻度至中度镇静状态。结论 小儿骨科手术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术后苏醒躁动仍有发生;丙泊酚维持麻醉术后躁动发生率较七氟烷低,患儿舒适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烷与丙泊酚麻醉对高龄患者苏醒质量和术后认知功能(MMS)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手术的86例高龄患者,根据不同麻醉用药分为2组,各43例。观察组应用丙泊酚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不同麻醉用药对患者苏醒质量和术后认知功能评分的影响。结果停药后观察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2 h的MMS评分均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但观察组术后1 h、6 h的MM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七氟烷比较,对高龄患者手术时应用丙泊酚麻醉,停药后患者苏醒质量高,对术后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对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扁桃体切除术的94例患儿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七氟烷麻醉,观察组采取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观察2组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不良反应、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等。结果 (1)观察组Watcha评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麻醉苏醒时间、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七氟烷麻醉有助于提升全麻下扁桃体切除术患儿镇静效果,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丙泊酚和七氟烷在患儿全身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180例择期手术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七氟烷麻醉组和丙泊酚麻醉组,每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以下指标进行连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深度(BIS)。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3分钟(T3)、手术完成(T4)、睁眼(T5)、完全清醒(T6)]的HR、SBP、DBP和BIS。随访24小时,并记录术后两组并发症。结果与T0相比,两组患者其余各时间段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T1之后,各时间点收缩压和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相比,七氟烷组诱导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程度不明显(P0.05),其余各时间点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相比,手术完成拔管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4小时不良反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均能维持相当的麻醉深度,稳定心率,有效降压,且苏醒质量七氟烷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一对一心理干预对七氟醚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学法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麻醉诱导方法均相同。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性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一对一心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拔管前发生躁动概率为32.00%,拔管后即刻发生躁动概率为22.00%,拔管后5分钟躁动发生概率为6.00%。可得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段发生躁动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对一心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七氟醚全麻腹腔镜手术苏醒期发生躁动,具有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间躁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在不同年龄和不同麻醉时的躁动情况.方法 选择学龄前儿童(3~5岁)及学龄儿童(6~9岁)各60例拟进行双侧扁桃体摘除术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患儿,分别均分为学龄前儿童静-吸复合组(A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A2组),学龄儿童静-吸复合组(B1组)及七氟醚吸入组(B2组).A1、B1纽静-吸复合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A2、B2组吸入麻醉诱导采用8%七氟醚吸入.维持吸人3%~5%七氟醚,调节氧浓度1~2 L/min,将肺泡最低有效浓度值控制在1.3~1.5 MAC.术毕记录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和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并记录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同一年龄不同麻醉方式组患儿:术后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A1组、B2组明显高于B1组(P<0.05).不同年龄同一麻醉方式组的患儿:术后轻、中度躁动发生率A1组明显高于B1组、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而重度躁动发生率A2组明显高于B2组(P<0.05)(表1).结论 学龄前儿童及吸入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胡斌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307-308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对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组(K组)(n=30)和对照组(C组)(n=30)。K组手术切皮前15min缓慢静脉推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ml),C组手术切皮前15min给予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的RSS躁动评分、拔管后5min的镇静评分(Ramsay)、VAS评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K组的VAS评分、躁动评分和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拔管后5min的镇静评分高于C组(P<0.01),术后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或减少七氟烷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给予单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行腹腔镜下疝修补术、ASA为Ⅰ-Ⅱ级、年龄为1~3岁的小儿。分为3组:在麻醉诱导后,D1组(n=20)静脉注射0.3 μg/kg右美托咪定;D2组(n=20)静脉注射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C组(n=20)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时间均为10 min。麻醉诱导使用2000~4000 μg/kg异丙酚及150~200 μg/kg顺式阿曲库铵,1~1.5 MAC七氟醚和0.2 μg·kg-1·min-1瑞芬太尼用于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后所有小儿均静注2000 μg/kg曲马多用于防治术后镇痛。结果〓D2组术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D1组与对照组无差别。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其术后追加药物以加强镇静镇痛的需求也较低。三组的术后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发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给予单剂量0.5 μg/kg的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减少行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布啡在预防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苏醒期躁动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整形外科就诊的100例小儿唇腭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纳布啡组(N组)和对照组(C组)。其中,N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时按公斤体重0.2mg推注纳布啡,而C组患者则给予同等剂量且含0.9%氯化钠的注射液。在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和术后30min(T2)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应激反应指标(如:血糖、皮质醇和去甲肾上腺素),术毕记录苏醒指标(如: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苏醒时间),并利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标准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T0时两组患者体内各项应激指标所呈现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体内各项应激指标含量在T1和T2时明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应时刻相比,N组患者体内各项应激指标数值在T1和T2时期明显降低,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两组患者在术毕时苏醒指标差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患者相比,N组患者在苏醒期的躁动发生率显著降低,且Riker镇静-躁动评分值也明显降低,其数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唇腭裂手术中,纳布啡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能够降低患者在苏醒期躁动的程度及其发生频率,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且不会影响患者苏醒期的恢复情况,值得在小儿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于公安县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疝修补术的86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编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进行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麻醉相关指标、苏醒质量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率。 结果2组患者麻醉诱导时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即刻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均升高,SpO2均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波动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指令反应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拔管后苏醒质量评分的组间效应及苏醒质量评分的时间效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苏醒质量评分的麻醉方法与时间因素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1.63%显著低于对照组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老年腹腔镜疝修补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更快,拔管时间更短,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预防小儿七氟烷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单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90例,年龄1~7岁,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30例。丙泊酚诱导后带入手术间,分别经双侧鼻孔滴入0.9%氯化钠注射液(S组),右美托咪定0.5μg/kg(D0.5组)和1μg/kg(Dl.0组)各0.5ml,七氟烷吸入麻醉下插入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并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手术结束时停用七氟烷。记录入手术间时(T_0)、插入喉罩时(T_1)、切皮时(T_2)、手术结束时(T_3)、拔出喉罩时(T_4)、苏醒时(T_5)、出PACU时(T_6)各时点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并记录手术时间、拔喉罩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等。结果与S组比较,D0.5组和D1.0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PAED评分显著降低(P0.05),D1.0组苏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3组PACU停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和1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均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小儿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1μg/kg效果优于0.5μg/kg,但苏醒时间会延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七氟醚与地氟醚对成人骨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 EA)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男79例,女41例,年龄18~60岁,BMI 19.2~23.8 kg/m~2,ASAⅠ或Ⅱ级。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地氟醚组(D组),每组60例。在拔管前按照改良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估EA程度,术后按照数字评价量表(nmeric rating scales, NRS)对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分析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ASA分级和手术种类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舒芬太尼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患者改良PAED评分明显高于S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5),两组患者入恢复室15 min NRS评分、拔管时间、寒战、恶心呕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强行体动、切口裂开、出血增多、自行拔除导管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地氟醚麻醉的成人骨科患者术后尽管从全身麻醉中苏醒更快,但苏醒期躁动发生程度较七氟醚麻醉更为严重。在地氟醚麻醉中认识到苏醒期躁动的风险性并预防重大并发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苏醒期HR、MAP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行扁桃体切除术的96例患儿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行七氟烷麻醉诱导与维持,观察组实施七氟烷麻醉诱导、丙泊酚麻醉维持。比较2组的HR、MAP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HR、MAP水平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观察组变化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实施丙泊酚复合七氟烷麻醉,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缓解术后苏醒期躁动,安全且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术前干预对七氟烷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EA)及PACU滞留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分为3组,各25例。对照组术前予以安慰剂,观察Ⅰ组、Ⅱ组术前分别予以高、低剂量的咪达唑仑。比较3组入室时镇静满意率、EA发生率、PACU滞留时间、手术时间、FLACC疼痛评分。结果观察Ⅰ组、Ⅱ组入室时镇静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但观察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3组EA发生率、手术时间及入PACU后前30 min FLACC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I组PACU滞留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和对照组(P 0. 05),但观察Ⅱ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咪达唑仑术前干预能有效减轻入室时患儿的焦虑情绪,但无法降低七氟烷的EA率。高剂量咪达唑仑可增加PACU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5.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17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176例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1年3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根据其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均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是小儿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会对小儿的生理功能及术后恢复产生不良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必须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60~85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经皮穴位电刺激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躁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上腹部手术患者210例,分为低、中及高剂量组,每组70人。观察记录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HR、MAP及Riker镇静躁动评分(SAS)变化及围术期相关参数。结果 T3及T4时高剂量组较其他两组的HR显著降低(P0.05);T5低剂量组患者的MAP显著低于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P0.05);T3及T4时高剂量组的SAS得分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中剂量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显著短于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则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P0.05)。结论 0.7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烷吸入麻醉能够有效降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躁动期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七氟醚因其具有无刺激味、诱导迅速及对呼吸循环影响小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但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发生率远高于成年人,对术后管理非常不利. 目的 提高小儿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的质量. 内容 系统回顾近年来小儿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研究,综述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 趋向 七氟醚麻醉后躁动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基础研究还需深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对七氟烷麻醉腹股沟疝患儿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175例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简单随机抽样分为A组(57例)、B组(61例)、C组(57例),分别予以1.0、1.5、2.0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比较各组患儿苏醒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A组苏醒时间少于B组及C组,且B组苏醒时间少于C组(P<0.05)。手术开始即刻、拔喉罩即刻3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较滴鼻前上升,A组HR、MAP高于B组及C组(P<0.05),手术开始即刻,3组应激反应指标均较术前上升,且A组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HR、MAP、应激反应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即刻、苏醒后5 min及苏醒后15 min A组躁动评分均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和C组躁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躁动、呛咳发生率高于B组及C组,A、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 结论1.5 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更适合小儿七氟烷麻醉腹股沟疝手术,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和苏醒期躁动,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措施对斜视患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 选择3~12岁全身麻醉下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6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2组各232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于患儿结膜囊内滴入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滴,手术眼无敷料覆盖送入麻醉恢复室,待患儿苏醒后与其沟通将敷料粘贴于眼部上方;对照1组手术结束时于患儿结膜囊内滴入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1滴,手术眼覆盖送入麻醉恢复室;对照2组在手术结束时直接将手术眼覆盖送入麻醉恢复室.观察并记录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情况,评估发生躁动的程度.结果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8.6%,对照1组躁动发生率13.8%,对照2组躁动发生率为35.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手术眼滴0.4%盐酸奥布卡因联合苏醒后覆盖术眼对斜视患儿术后躁动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