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和会诊模式用于腹部创伤患者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60例腹部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0例)和研究组(80例),对照组实施会诊模式,研究组实施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急诊、转运和院内诊治阶段治疗指标。结果研究组明确主要诊断耗时和急诊室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研究组患者主要诊断准确率、急诊抢救成功率和急诊抢救过程死亡率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转运成功率、转运及院内救治过程死亡率和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且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创伤团队救治模式可增强腹部创伤患者急诊诊治的时效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院前及急诊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以10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限制性体液复苏,研究组患者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于急救前后分别取患者静脉血,检测Hb、BLAC和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测定PLT、PT、TT和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急救至手术前的输液总量,记录ARDS和MODS等创伤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死亡情况。结果急救后,研究组患者Hb、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而且BLA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患者PT、TT和APTT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患者术前平均输液量(1298.37±359.82)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1836.05±451.63)ml,且研究组患者血清CRP含量(35.92±6.28)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49.08±8.37)ng/ml(P0.05);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86.79%)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69.81%),而并发症总体发生率(20.75%)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41.51%)(P0.05)。结论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院前及急诊抢救阶段的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舒芬太尼疼痛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微循环状况,降低对凝血功能的影响,缓解应激反应程度,预防创伤后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组合评分机制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34例,将其按照治疗先后顺序分为不同的小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NISS评分和CRAMS评分相结合;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RTS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7.0%,抢救时间为121.3±21.0分钟;对照组患者为成功率为93.6%,抢救时间为181.4±26.2分钟;以上指标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救创伤患者采用合适的组合评分机制不仅能够及时治疗,而且还可以大大缩短抢救时间,使抢救成功率得到提高,减少患者的痛苦,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注射液用于老年髋关节创伤性骨折手术超前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16例老年髋关节创伤性骨折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全麻髋关节置换术,在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盐酸羟考酮超前镇痛。记录麻醉药物用量及麻醉恢复情况,比较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统计术后镇痛用药情况,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自控泵有效按压次数和吗啡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补救镇痛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用于老年髋关节创伤性骨折手术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反应,减少镇痛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评估在急诊创伤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06例为对照组,依靠生命体征和临床经验判断,无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11例次。将2013年7~12月在我科抢救室救治需要院内转运的创伤患者136例为观察组,采用校正院前指数结合创伤评估程序进行预警分级转运,共转运255例次。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相关科室对转运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创伤评估应用于急诊创伤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中,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运送质量,保证了转运过程及时、安全和通畅,提高了科室间合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胸部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以150例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5)和研究组(n=75),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记录机械通气和ICU停留时间,统计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EVLWI和氧合指数变化,观察治疗期间死亡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EVLWI和APACHEⅡ评分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氧合指数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病房停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死亡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8.00%)(χ~2=4.920,P=0.027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抑制胸部创伤后ARDS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肺部换气功能和肺部水肿症状,降低死亡率,缩短患者康复周期,提高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Australian Triage Scale,ATS)在急诊创伤患者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组织专业人员对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进行翻译,并结合我国临床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改进。将178例批量创伤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87例)和观察组(91例)。对照组应用AIS-ISS评分检伤分诊,观察组应用ATS系统评估分诊。比较两组在检伤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评估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而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患者/家属对分诊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改良澳大利亚预检系统能快速评估伤情,指导急诊抢救治疗工作,减少分诊盲目性、增强准确性,为急诊创伤患者及时救治、合理分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创伤患者院内转运的创伤评估方案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68例急诊创伤患者,其中在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使用传统院内转运方式的有8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在2015年5月至2016年8月采用改进院内转运方式的有88例,设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转运途中意外发生率、医生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转运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院内转运过程的意外发生率为30.0%,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为9.10%,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医生及患者家属满意度为96.59%、93.18%,对照组为81.25%、70.0%,两组相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转运死亡率是5.68%,明显低于对照组(18.75%),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采用改进院内转运方式安全性更高,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救麻醉处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本院接收的9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限制性体液复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急救麻醉处理。观察比较急救前、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术前,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乳酸(BLAC)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救麻醉处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功能,从而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按治疗时间分为观察组20例,实施急诊手术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及内脏再出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关节创伤患者合理实施急诊手术,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呼吸道并发症及后期再出血等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采用损伤控制性外科(DCS)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对此类患者的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可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技术治疗,35例研究组给予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4%、51.43%;研究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43%、14.29%,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PACHEⅡ(总)、APS评分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YS、C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S技术治疗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抢救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对58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4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院内再PCI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有效时机.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阶段性救护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阶段性救护流程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将142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方法抢救.观察组72例实施阶段性救护流程,启动急诊绿色通道,将抢救过程分成相互联系的3个阶段,合理组合与安排每一阶段救护操作的顺序,与医生诊断、治疗同步,并进行阶段性救护的时间量化管理.结果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实施阶段性救护流程可以减少心肌梗死患者在诊断、治疗、转运过程中的时间浪费,使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救绿色通道对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水平的效果。方法对2012-10-2013-10间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观察组)实施通过急救绿色通道快速救治,并与2008-01-2009-01间实施传统救治方式的30例严重创伤的急救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室逗留时间、特殊检查时间、急诊至手术室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救绿色通道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救治,可缩短救治时间及提高救治成功率,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急诊绿色通道的建立和完善,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显著降低了病死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保证了创伤急救的时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诊救治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急诊科以腹部创伤为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80例患者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统计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诊断性腹腔穿刺、胸腔穿刺的阳性率分别为93.8%、91.7%,P0.05;B超、CT诊断腹部损伤的阳性率分别为83.3%、91.3%,P0.05。患者平均有效救治时间为(49.6±15.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17.6±5.2)d。80例患者救治成功率为86.3%(69/80),好转率为12.5%(10/80),死亡率1.3%(1/80)。本组患者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3.8%(3/80),肺部感染6.3%(5/80),肝内血肿3.8%(3/80),胃肠道粘连3.8%(3/80)。结论急诊救治以腹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在院外急救时需及时处理致命创伤,院内急救时尽快确定合理的救治步骤,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每组4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液体复苏处理,观察组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处理,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剩余碱(BE)水平、血乳酸(BLA)、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b)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液量、血红蛋白浓度(HG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反应综合征(SIRS)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PTT、PT、PLT和Hb均显著增加,BLA、BE显著降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APTT、PT、BLA、BE、PLT、输液量、HGB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5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抢救措施,患者的血流灌注和氧供明显改善,出血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后期的死亡率减少,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6排螺旋CT扫描用于胸腹部进合性创伤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2例胸腹部闭合性创伤患者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磁共振诊断,研究组采用16排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成像质量以及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研究组(94.4%)总诊断率高于对照组(79.4%)(P0.05);研究组Ⅰ级成像质量好于对照组,而Ⅲ级成像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而漏诊以及误诊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用于诊断胸腹部闭合性的成像质量好,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急救中的体温保护。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临床急救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n=40)和常规护理联合体温保护组(体温保护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体温、寒战、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体温保护组患者护理后的体温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但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体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体温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体温保护组患者的体温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寒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但护理前后的心率时长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寒战、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护理后体温保护组患者的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临床急救中的体温保护能够有效提升患者体温,降低患者的寒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阔肌肌皮瓣在颌面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5例颌面部创伤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颈阔肌肌皮瓣修复的63例患者设为研究组,62例进行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供区创面愈合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颌面部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供区创面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住院时间、受区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颌面部功能总分为(58.47±9.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1±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皮瓣坏死率为3.1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9%;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颈阔肌肌皮瓣对颌面部创伤进行修复,能够显著降低术中风险,提高颌面部预后功能,减少并发症,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实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5例)和观察组(n=55例)。对照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MRI进行诊断,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类型的诊断结果、满意度、图像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影像学诊断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后总结出,MRI联合CT检查能够提高诊断价值。结论MRI联合CT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较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并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度,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多的创伤性骨折的信息,协助医师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患者恢复,获得良好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