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航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5):26-27
报告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通过头面部、四肢、会阴部皮损护理、口腔护理、心理护理,遵医嘱抗生素联合激素治疗,加强营养支持等措施,患儿皮损控制,未发生继发感染,住院15d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2.
郝亚胜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5,(12)
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014010)郝亚胜患儿,女,12天。于生后第6天发现颈部、面部皮肤潮红,并迅速向周围蔓延,出现水泡。2天后遍及全身,伴有大片皮肤剥脱,剥脱面湿润、鲜红。患儿与其母无用药史。体检:体温37... 相似文献
3.
1 病历资料患儿,男,3岁4月,因面部、躯干部皮疹3天,于2016年4月12日入院.患儿因口周皮肤片状红斑,在当地诊所诊断为“口周炎”,予“阿莫西林胶囊、利巴韦林颗粒”口服,次日皮疹增多,眼周、颈部、腋窝、躯干均出现红斑,伴疼痛.入院当日查血常规:白细胞10 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66%,淋巴细胞比率22.8%,嗜酸性粒细胞比率4 6%. 相似文献
4.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浅表性结痂性皮肤病,几乎总发生于<3个月的婴儿,尤其是卫生条件差的边远山区发病率高。及早治疗预后较好;若诊治不及时,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笔者曾遇到过1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 ET)所致。本病多发生于6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幼儿,成人较少见, 可能与成人肾脏代谢和排泄毒素能力较强有关,伴有免疫缺陷及肾衰等疾病的成人也较易发生本病[1]。SSSS按临床表现可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妇幼保健》2017,(2)
目的评价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收治的40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8月入住赣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所有SSSS患儿共40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用法用量、使用频次、使用疗程、联合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0例SSSS患儿年龄16 d~5岁,抗菌药物选择除1例因对青霉素过敏性休克选择阿奇霉素外,其他患儿均选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38例为单一用药,2例联合用药,平均用药疗程7 d,40例全部治愈,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治疗药物选择以β-内酰胺类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物为主,早期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细菌感染性皮肤病,由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表皮颗粒坏死,造成皮肤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起病急骤,病情重,若不及时治疗,易并发肺炎、肾炎、败血症等,危及生命[1].我科于2009年收治39例SSSS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例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3个月后出现发展迅速的全身皮肤广泛的水肿性红斑,及葡行性向四周扩散、中间结痂略凹陷的水疱,无合并肝功能损害;脓液培养见葡萄球菌生长。确诊后停用激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2周后治愈,皮损处无任何瘢痕。提示长期使用激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TCE药疹样皮炎并发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4S征)的直接原因。4S征的临床表现与TCE皮炎相似,临床鉴别困难,治疗方法迥异。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3)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医院于2010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创面分泌物或咽拭子细菌培养;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MRSA阳性组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多于无MRSA阳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阳性与无MRSA阳性睑结膜炎、褶皱部红斑糜烂、皮肤触痛和淋巴结肿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MRSA阳性组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高于无MRSA阳性,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MRSA药敏试验结果,对青霉素G、红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率。结论 MRSA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上以发热、口周放射状皲裂和松弛性水疱为主,且白细胞上升、心肌酶升高和血液培养阳性,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血清α1、α2球蛋白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MPP患儿119例并设为MPP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蛋白电泳法检测血清α1、α2、球蛋白区带各指标,包括α1酸性糖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脂蛋白,α2巨球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脂蛋白、补体C3以及f纤溶酶原。对比分析组间及不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MPP组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补体C3分别为(4.02±1.03)g/L、(2.01±0.47)g/L和(1.92±0.37)g/L均高于对照组(P0.05);MPP组和对照组α1酸性糖蛋白、α1脂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脂蛋白和f纤溶酶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P组CPIS≥6分患儿血清α1抗胰蛋白酶、结合珠蛋白、补体C3分别为(4.47±0.94)g/L、(2.42±0.28)g/L和(2.23±0.23)g/L高于CPIS评分6分患儿(P0.05);CPIS评分≥6分和CPIS评分6分患儿α1酸性糖蛋白、α1脂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脂蛋白和f纤溶酶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α1、α2球蛋白有所升高,可能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仅给予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体温正常时间、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门诊治疗天数分别为(2.1±0.5)、(3.0±0.5)、(3.2±0.6)、(6.5±1.2)d,对照组分别为(2.7±0.6)、(3.7±0.7)、(3.9±0.8)、(7.7±1.3)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多年来某院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病例42例,总结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并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一经确诊,需及时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同时本研究观察组27例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联合支持疗法进行治疗。患儿退热时间、红斑萎缩时间、表皮剥裸区干燥时间、触痛消退时间及痊愈出院治疗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对症足量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同时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支持疗法,加强患儿口腔、眼部的护理,对其及早痊愈出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CD_8、CD_(28)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CD_8、CD_(28)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50例大肠癌患者(大肠癌组)CD_8、CD_(28)进行测定,并与3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大肠癌组CD_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32.24±8.38)%比(22.18±7.55)%](P<0.01);而CD_(28)、CD_8~+,CDf的表达低于对照组[(52.03±10.94)%比(60.60±7.98)%,12.18-I-4.28比16.38±4.94](P<0.01).大肠癌组Dukes分期D期患者CD_8~+/CD_(28)~+的表达明显低于Dukes分期B期患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D_(28)、CD_8~+/CD_(28)~+的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1),已浸润浆膜层患者CD_(28)、CD_8~+/CD_(28)~+的表达则低于未浸润浆膜层患者(P<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CD_8、CD_(28)的表达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观察淋巴细胞表型CD_8、CD_(28)变化,对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态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4)
目的探讨CD_(64)指数、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C-反应蛋白/白蛋白(CRP/Alb)比值检测及三者联合检测在结肠癌术后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分为感染组、非感染组、对照组,检测三组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及三者联合检测对结肠癌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水平显著升高(P<0.05);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水平均是影响结肠癌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预测结肠癌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9(敏感度为88.7%,特异性为86.8%)、0.906(敏感度为92.5%,特异性为89.5%)、0.894(敏感度为88.7%,特异性为92.1%);三者联合检测预测结肠癌术后感染曲线下面积为0.978(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96.2%)。结论 CD_(64)指数、sTREM-1、CRP/Alb比值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5)
目的探讨母血细胞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和CD_(64)对新生儿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7年7月之间在医院产科分娩的773名产妇及新生儿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新生儿在出生1周内是否发生感染分组,分析感染新生儿与未感染新生儿的各类指标,对母血TREM和CD_(64)的变化对胎膜早破时早期新生儿感染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感染新生儿对应的母血C-反应蛋白(CRP)[(4.26±1.06)mg/l]VS[(5.04±0.88)mg/l],白细胞介素-6(IL-6)[(316.98±28.51)ng/l]VS[(345.50±36.73)ng/l],TREM[(5.19±1.32)MFI]VS[(7.89±1.54)MFI]和CD_(64)[(3.64±1.12)MFI]VS[(5.05±1.36)MFI]的浓度数据均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对应的母血(P <0.05),CRP,IL-6,TREM和CD_(64)对于新生儿感染的曲线AUC分别为0.713,0.735,0.900和0.797,TREM和CD_(64)的诊断价值高于CRP和IL-6,利用CRP,IL-6,TREM和CD_(64)进行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的判别函数计算,交叉验证判别正确率为91.85%。结论母血TREM与CD_(64)对于胎膜早破时新生儿发生感染的预测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9)
目的观察CD_(64)指数、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在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诊断及感染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义乌復元私立医院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100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出现感染患者100例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和感染组组内不同感染程度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7 d CD_(64)指数、PCT、IL-1β表达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D_(64)指数、PCT、IL-1β单一与联合检测对结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探讨CD_(64)指数、PCT、IL-1β表达与感染程度的关系。结果感染组术后1 d、3 d、7 d CD_(64)指数[(3.09±1.16)、(5.46±1.42)、(2.87±0.84)],PCT[(12.34±2.67)、(18.89±3.15)、(10.86±2.09)]μg/L,IL-1β[(22.46±3.46)、(29.17±4.62)、(20.25±2.87)]ng/ml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 d CD_(64)指数、PCT、IL-1β联合检测预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价值最高,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67,敏感度为72.00%、特异性为87.00%; CD_(64)指数、血清PCT、IL-1β表达与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D_(64)指数、PCT、IL-1β在结肠癌术后感染患者中过度表达,且与感染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三者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预测结肠癌术后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2)
目的探究乳酸脱氧酶(LDH)、中性粒细胞CD_(64)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CSFβ2-MG)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不同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30例,选择同期30例无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儿中性粒细胞CD_(64)、乳酸脱氢酶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及阳性率。结果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患者LDH、中性粒细胞CD_(64)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细菌感染组患者LDH(281.3±45.6)U/L、中性粒细胞CD_(64)(1.63±0.52)mg/L和脑脊液β2微球蛋白含量(3.03±1.02)mg/L高于病毒感染组患者(53.3±8.5)U/L、(1.05±0.35)mg/L、(2.45±0.61)mg/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LDH阳性率10.00%,细菌感染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中性粒细胞CD_(64)阳性率10.00%,细菌感染组患者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感染组患者CSFβ2-MG阳性率6.67%,细菌感染组患者8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H+中性粒细胞CD_(64)+CSFβ2-MG敏感度为99%、准确度为97%高于LDH及中性粒细胞CD_(64)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结论乳酸脱氢酶、中性粒细胞CD_(64)以及脑脊液β2微球蛋白检测可作为鉴别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重要指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及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本院2009.02-2013.02期间79例乳腺癌、68例癌旁正常组织及42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Smo和Gli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4%、77.2%),与癌旁正常组织(21.4%、19.0%)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6%、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45)。Smo和Gli1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分期(P=0.041,P=0.034)及是否腋窝淋巴结转移(P=0.003,P=0.006)有关,而与年龄(P=0.109,P=0.107)及病理类型无关(P=0.078,P=0.083);相关分析显示Smo和Gli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7,P=0.038)。结论Hedgehog信号通路中Smo与Gli1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