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参与偏头痛发病机制的一种重要神经肽。针灸作为临床治疗偏头痛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针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多。本文总结针刺通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介导通路在偏头痛发作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明确针刺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提供更完善的理论支撑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
笔者以针刺和偏头痛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对筛选出的针刺治疗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调控偏头痛发病相关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方面,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等,并进一步对研究涉及的神经递质/神经调质进行分类综述。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Migraine)作为一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疾病不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社会医疗经济产生巨大影响。针刺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在预防和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方面被众多临床及动物实验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然而,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围绕偏头痛的发生机制有3种较为主流的学说,分别是血管源性学说、神经源学说和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近10年来相关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表明,针刺可能通过减轻神经炎症、降低神经元致敏与调节脑功能网络连接等方式缓解疼痛,故探讨相关可能机制从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充实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宁饮对风痰瘀阻型偏头痛患者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探讨天宁饮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方法:将80例风痰瘀阻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天宁饮,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以15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同时对药物疗效及安全性等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降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及头痛持续时间、减轻疼痛程度及头痛伴随症状;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天宁饮治疗偏头痛能显著改善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偏头痛大鼠抑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效果,但其作用机理尚未明了。新近实验与临床研究均证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偏头痛发作中起重要作用。基于针刺能影响神经递质释放,本研究用偏头痛大鼠模型,探讨针刺对脑内 CGRP 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 动物雄性 SD 大鼠35只,体重252~281g,由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动物中心提供。2 主要试剂与仪器 CGRP 药盒由北京医科大学心肺内分泌研究所提供:FJ-2008γ7免疫计数器由西安262厂生产。3 动物造模及分组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以搏动性头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研究证实,针刺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但起效机制仍然不明确。研究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机制,有助于推广针刺治疗偏头痛的适用。过去几年里,神经影像学的发展能够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同时,越来越多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机制研究促进了对针刺起效机制的理解。总的来说,24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神经影像学机制研究发现,针刺可以通过影响脑结构、脑代谢、以及脑功能起到治疗效果。因此,大脑功能结构的改变可能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中枢机制。在这个综述中,我们对当前偏头痛发病的神经影像学机制和针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讨论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神经影像学机制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针刺风池穴对偏头痛模型大鼠脑膜中动脉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myos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电刺激诱发法复制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肌浆球蛋白轻链激酶的结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经统计分析,空白对照组MLCK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针刺风池组与风池预防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针刺风池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风池预防组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偏头痛急性发作可能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itde,CGRP)信号系统中的MLCK表达减少有关,针刺风池穴对脑膜中动脉MLCK的表达有干预增多作用,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PR)的影响。方法:选择前庭性偏头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氟桂利嗪和普萘洛尔治疗,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连续治疗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PR)数据变化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实验组效果显著,且其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PR)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慢性偏头痛是致残率高但关注度不足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针刺疗法是一种疗效高、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通过对1981年至2017年中国知网及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和偏头痛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探索针刺对慢性偏头痛神经可塑性影响机制。认为慢性偏头痛的进展涉及神经可塑性在神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从电生理、分子生化和影像学3个方面论证偏头痛慢性化过程中与神经敏化有关的神经可塑性;针刺亦通过其神经可塑性机制治疗和预防慢性偏头痛,但目前并没有相关的文献总结,阻碍了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进展。CGRP与针刺的神经保护、抗缺血、调节血压、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免疫调节、镇痛作用均有密切联系,在针刺效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指出从局部CGRP入手开展针刺作用原理研究,对揭示针刺效应始动机制以及进一步阐明针灸作用的普遍规律和共性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207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针刺肝胆经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及对照组,按各组方案针刺或服药,并在治疗前后检测颈静脉血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含量。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针刺组治疗前偏头痛患者颈静脉血中CGRP及S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针刺治疗后CGRP及SP含量较治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刺肝胆经穴不仅对偏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CGRP及SP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为主要表现,发病机制复杂,研究发现电针治疗偏头痛具有独特优势。笔者通过查阅近10年相关文献,对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发现电针可以通过调节神经胶质细胞,动态调整脑功能区,调控血管活性物质,激活内源性阿片肽系统等机制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偏头痛多为一侧或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作前可伴视觉、体觉先兆,常伴呕吐。目前本病致病机理尚不明确,但人们多认为其是由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强,以及脑干中三叉神经核中的神经元痛感控制异常所致。偏头痛发作启动是由于三叉神经节中枢被激活,引起三叉神经纤维相应脑膜支配区膜血管、静脉窦、硬脑膜和软脑膜感觉纤维等部位血管活性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为中医治疗疾病的常用方法,能够刺激腧穴、经络,使气血通畅、阴阳调和,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以其双向调节的特殊功效,可影响机体释放一种能够舒张血管、增强血管张力的活性多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从而发挥其治疗作用。兹对CGRP的来源、分型及作用机制,以及CGRP对不同靶器官的影响、针刺在治疗不同疾病中对CGRP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包括神经、胃肠道和自主行为的异常,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或生活.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笔者采用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满意,同时与口服药物治疗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偏头痛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Deng ZQ  Zhao L  Li Y 《针刺研究》2010,35(4):315-318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学者们对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制进行了许多深入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本文从对神经源性炎性反应的抑制、改善脑微循环、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等方面综述了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关机制,并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从针刺对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影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2例,中药组口服通经活络方,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疗程均为21 d。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观察两组偏头痛患者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P 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中药组患者血浆ET和CGRP水平下降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 0.05)。结论通经活络方治疗发作期偏头痛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浆ET和CG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脑肠肽与针刺镇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振海 《中医药导报》2008,14(5):113-115
文章综述了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生长抑素(SS)、神经降压素(NT)几种脑肠肽与针刺镇痛相关的研究进展。指出参与镇痛的脑肠肽在针刺镇痛中如何定量定位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以发凉及疼痛评分、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臂血压指数(ABPI)为指标,探讨针刺治疗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的效果和适应范围,并以热像仪测量下肢皮肤温度的变化和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探讨针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是门诊常见病,以反复发作的双侧或偏侧头痛为特征,为发作性神经一血管功能障碍。西医目前尚无效特疗法,主要靠口服麦角铵咖啡因、去痛片等药物来控制头痛的发作。针刺在临床已取得一定疗效,但病情往往反复,为探索一种简易可靠的治疗方法,笔者自2000年开始采用针刺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方法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