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学特点,以及患者血清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与痰培养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78例,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于抗生素治疗前采集患者血清标本,检测cf-DNA/NETs水平,分析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78例SAP患者痰液标本共培养出9种病原菌,共1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8.85%,革兰阳性菌占19.23%,真菌占1.92%。SAP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53.85%。78例患者中细菌感染75例,真菌感染3例。SAP患者血清cf-DNA/NET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细菌感染组显著高于真菌感染组(P<0.05)。78例SAP患者中因感染控制不良死亡10例,死亡患者血清cf-DNA/NETs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5)。结论 SAP主要为细菌性感染,少数为真菌性感染。血清cf-DNA/NETs对鉴别致病菌类型和患者预后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近3年收治的老年SAP患者143例,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老年SAP患者痰标本中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8.6%,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白菌、鲍曼不动菌等;革兰阳性菌占20.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菌;真菌占20.7%,主要是白色念珠菌。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最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较高。真菌耐药率很低。结论老年SAP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和真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存在多重耐药性,临床应重视和加强患者的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水平(NETs)联合肺功能指标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预测意义。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疾病发病程度分为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56例为A组和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33例为B组。比较血清游离DNA/NETs(cf-DNA/NETs)水平、最大呼气量(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随访2年,统计A组患者的预后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定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变化的价值。 结果对比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A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B组高,A组PEF、FEV1比B组低(P<0.05)。死亡组有创通气治疗、合并肺心病、合并COPD例数占比对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血清cf-DNA/NETs水平比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PEF、FEV1比存活组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有创通气治疗均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f-DNA/NETs水平、PEF、FEV1及三者联合预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5、0.762、0.777、0.756(P<0.05)。 结论血清cf-DNA/NETs水平联合PEF、FEV1预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血病骨髓移植患者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Presepsin)水平与早期感染致病菌类型的关系,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早期感染的骨髓移植患者在不同时点进行血浆Presepsin检测,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34例,真菌感染组8例,非典型感染组4例及混合感染组11例。观察细菌感染组Presepsin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浆Presepsin水平高于真菌感染、非典型感染及混合感染组(均P0.05)。在细菌感染组中,血浆Presepsin水平在革兰阳性菌感染中最高,厌氧菌感染中最低(均P0.05)。混合型感染组血浆Presepsin水平高于真菌及非典型感染(均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浆Presepsin水平与其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39,P0.05)。在细菌感染组出现感染症状前3天血浆Presepsin水平出现升高,出现症状后第3天达峰值,然后逐渐下降。结论:根据血浆Presepsin水平可初步判断骨髓移植患者早期致病菌类型,对临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病房送检真菌病原学阳性的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临床特点及转归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2012年血液病房住院患者痰、血、拭子等各个部位标本真菌培养阳性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菌种分布、感染部位、致病真菌与定植真菌的区别。结果 送检病原学的真菌检出145例次,其中酵母菌78例(53.8%),霉菌61例(42.1%)。在真菌培养阳性标本中,致病菌67例次(46.2%),其中霉菌占致病菌的85.1%;定植菌78例次(53.8%),其中酵母菌占93.6%。常见的病原检出部位依次为痰、上呼吸道、外周血,分别占77.2%、8.3%、4.1%。无菌部位阳性真菌均为致病菌,而非无菌部位中,下呼吸道致病菌检出率最高(47.3%)。在所有非无菌部位中,烟曲霉菌作为致病菌的几率要显著高于定植菌,而白色念珠菌多为定植菌(P均<0.05)。在真菌阳性的感染患者中,急性白血病占35.8%、血液肿瘤进展占32.8%。本研究中45例(67.2%)真菌感染患者经目标治疗好转,22例死亡。死亡患者中16例(72.7%)为霉菌感染。结论 我院血液科住院患者真菌检出以酵母菌和曲霉菌为主,但主要致病菌是曲霉菌,主要定植菌为酵母菌。在非无菌部位中,下呼吸道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菌种为曲霉菌多为致病菌,而酵母菌多为定植菌。真菌感染的死亡患者以曲霉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痰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探讨SAP的病原学和耐药性。结果260例SAP中,有107例痰培养阳性,其中培养出1种病原菌的有70例(65.42%),2种以上病原菌的有37例(34.58%),痰培养分离得1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占32.43%,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3.24%,真菌占24.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5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纹带棒状杆菌检出率占12.84%。检出1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结论SAP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为多重耐药菌,临床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6,(4)
目的评估西吡氯铵含片含服及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后留痰对优化痰标本的效果。方法选取1 018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西吡氯铵组、氯己定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三种方法留取患者痰标本,比较三组痰标本的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结果西吡氯铵组痰标本合格率(75.28%)、复方氯己定组痰标本合格率(73.96%)高于对照组(6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吡氯铵组痰标本致病菌检出率(57.58%)、复方氯己定组痰标本致病菌检出率(57.99%)高于对照组(4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吡氯铵组与复方氯己定组痰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痰标本病原菌的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痰标本检出病原菌类似,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革兰阴性杆菌中病原菌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结论肺部感染患者含服西吡氯铵含片或含漱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后再留取痰标本,均能有效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和致病菌检出率,对临床检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志泉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10):1796-1798
目的 分析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学及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10例为实验组,同期收治的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210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的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分析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37.14%,革兰阳性菌占56.67%,其它病原体占6.19%,且其致病菌耐药性均明显高于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且其致病菌耐药性明显低于高龄医院获得性肺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其与炎症因子、肺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98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2型糖尿病患者(非感染组)92例,健康志愿者100例(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的痰液标本,检测肺部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分布特征,并进行药敏试验。采集所有受试者血液标本,采用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指标。结果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0株(54.69%),革兰阳性菌46株(35.94%),真菌12株(9.66%)。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占比均>1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80%,肺炎克雷伯菌对9种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80%。4组受试者比较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真菌感染组hs-CRP高于其他3组(P<0.05);细菌感染组与真菌感染组比较IL-1β、IL-6、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P<0.05)。4组受试者的FEV1百分率、FEV1/FVC值及PE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感染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感染组(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各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肺部病原菌感染可加重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学与肺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老年患者的痰细菌学特征、细菌感染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对 6 7例住院COPD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行痰细菌定量培养、X线胸片和肺功能检查。  结果  检测痰样 5 6 8份 ,共分离出 2 3种 36 0株病原菌。 48例痰培养出致病菌 ,阳性分离率 71 6 %。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占6 5 8% (2 37/5 6 8)。其次为念珠菌 ,占 2 0 6 % (74/5 6 8)。革兰阳性球菌仅占 13 6 % (49/5 6 8)。肺功能FEV1%预计值<35 %时 ,其人均细菌感染株数为 9 46 ,而FEV1%预计值为 35 %~ 49%时 ,其人均细菌的感染株数为 6 5 3。FEV1%预计值为 5 0 %~ 75 %时 ,其人均细菌感染株数为 3 2 3(P <0 0 1)。  结论  肺功能减退程度与感染致病菌株机会呈正比 ,肺功能越差越易引起致病菌的感染 ,痰细菌培养阳性率越高。提示COPD患者急性感染加重时 ,细菌病因学、肺功能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降钙素原(PCT)水平,以期为AECOPD的抗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2014年10月-2015年9月在我科住院的129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AECOPD患者入院时即刻采血测血清PCT,留痰行病原学检查,并对相关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9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69例,阳性率为53.48%,其中革兰阴性菌(G~-)43例,占62.32%,革兰阳性菌(G~+)26例,占37.68%,首位是流感嗜血杆菌(17.39%),对应PCT为0.64(0.41-1.50)。G~-感染组血清PCT水平较G~+组明显升高(Z=-6.447,P0.05)。随着血清PCT水平的升高,痰液细菌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升高(χ~2=18.94,P0.05)。结论 AECOPD患者以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G-菌感染为主,且G~-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临床上应在细菌培养和PCT指导下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100例,其中化脓性脑膜炎患者50例为化脓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50例为病毒组。同一时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组。采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析病原菌分布特点;采集3组受检者血清中Delta-like 1(DLL-1)、干扰素-γ(INF-γ)、降钙素原(PCT)、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0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占41.2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61株(占55.96%),以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3株(占2.7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DLL-1、INF-γ、PCT及SIL-2R、NSE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化脓组患者血清中DLL-1、PCT、SIL-2R、NSE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毒组患者(P0.05),INF-γ水平显著低于病毒组患者(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患者血清DLL-1、INF-γ、PCT、SIL-2R及NSE水平升高,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及区分化脓性与病毒性感染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基层医院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13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32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痰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革兰阴性杆菌占63.9%,革兰阳性菌占30.6%,真菌占5.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一舒巴坦钠、环丙沙星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较敏感。结论基层医院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以条件致病菌为主,对临床常用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游离DNA/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cf-DNA/NETs)水平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收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ICU住院30 d预后结局分为两组:存活组(91例)、死亡组(59例)。采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系统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病情;采用PicoGreen荧光染料法检测血浆cf-DNA/NETs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之间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吸烟史、重症肺炎获得环境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浆cf-DNA/NETs水平均较高(P0.05);Spearman结果显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医院获得性、cf-DNA/NETs、APACHEⅡ评分均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血浆cf-DNA/NETs水平可能成为评估预后效果的生物学指标,也为重症肺炎的治疗靶点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肺部病原菌感染情况及患者血清中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感染组),同期入院的无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80例(为对照组)。采集感染组患者痰标本,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病原菌种类及分布情况;采集患者血标本,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分析其与肺癌癌症类型及分期的关系。结果 80例肺癌伴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1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71株(占60.17%)、革兰阳性菌35株(占29.67%)、真菌12株(占10.17%)。感染组患者血清中CA153、CA199及CEA水平分别为(73.39±7.68) U/mL、(128.66±13.59) U/mL和(16.61±1.72) ng/mL,对照组分别为(7.24±0.63) U/mL、(8.62±1.07) U/mL和(2.12±0.24) ng/mL(t_1=76.782;t_2=78.761;t_3=74.627,P0.05)。按组织类型分组,腺癌组患者血清中CA153、CA199及CEA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癌组及鳞癌组(t_(1小)=16.344;t_(2小)=9.392;t_(3小)=19.855;t_(1鳞)=10.698;t_(2鳞)=6.306;t_(3鳞)=12.501,P0.05)。对肺癌患者进行TNM分期,Ⅲ-Ⅳ期患者血清CA153、CA199及CEA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t_1=26.085;t_2=12.905;t_3=23.775,P0.05)。结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占多数;患者血清中CA153、CA199及CEA水平升高,可作为肺癌的诊断指标,且对肺癌类型及癌细胞扩散、转移程度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内毒素(endotoxin,ET)检测在小儿感染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感染性肺炎患儿100例,其中衣原体肺炎8例,支原体肺炎14例,病毒性肺炎23例,细菌性肺炎55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PCT和ET水平,对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液标本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PCT和ET分别为(10.93±3.07)ng/ml和(0.26±0.07)EU/ml,与健康对照组(0.23±0.14)ng/ml和(0.04±0.02E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衣原体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病毒性肺炎组PCT(0.24±0.12)ng/ml~(0.29±0.18)ng/ml和ET(0.04±0.02)EU/ml~(0.05±0.03)EU/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革兰阴性菌组血清ET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组(P0.05);衣原体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病毒性肺炎组血清PCT和ET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5例细菌性肺炎患儿痰标本中分离出7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1.64%。革兰阴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在90%以上,对头孢呋辛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在30%以上。革兰阳性菌28株,占38.36%,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在77%以上,对红霉素耐药率在58%以上。结论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PCT和ET升高,因此可通过血清PCT和ET检测鉴别儿童感染性肺炎的致病菌种类。临床医师应根据病原菌的耐药状况及时选用敏感性药物治疗,以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156株头颈部晚期肿瘤患者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肿瘤患者送检各类标本中分离病原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药敏结果。结果 330例头颈晚期肿瘤患者共分离病原菌156株,感染率47.27%;其中革兰阴性菌感染71株(占45.51%),真菌54株(占34.62%),革兰阳性菌31株(占19.87%);痰液和咽拭子标本共检出95株病原菌,占病原菌总数的60.90%;住院时间超过30d的患者,病原菌感染率为94.55%,住院超过40d的患者感染率为100%。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氯霉素敏感。结论引起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常为多重耐药;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50例其中合并肺部感染390例,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增加肺部感染的因素有年龄较大、住院时间长、使用呼吸机、气管切开、创伤前有休克、多发损伤以及合并基础疾病(P0.05)。调查390例患者共送检痰标本320次,分离出细菌19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占71.0%;革兰阳性菌30株,占15.8%;真菌25株,占13.2%。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经治疗,治愈294例,死亡60例,中途放弃治疗36例。结论导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住院时间、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变等,其主要致病菌为革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针对上述危险闪素采取有效措施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变化。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感染病科诊治的179例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常规培养分离病原菌,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和sICAM-1水平。结果 在治疗3月内,本组患者发生感染115例(64.2%),未感染64例,其中单部位感染占67.8%,双部位感染占27.0%,三部位感染占5.2%。115例并发感染患者共有感染部位158个,其中腹部感染占61.7%,呼吸系统感染占32.2%,胆道感染占25.2%,败血症占3.5%;在115例感染患者中,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9株(58.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5%),革兰阳性菌55株(26.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12.7%),真菌31株(15.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8.8%);感染患者腹水发生率为7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9.7%,P<0.05),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7.4%,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8.8%,P<0.05),低钠血症发生率为59.1%,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6.6%,P<0.05),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3.9%,显著高于未感染组(3.1%,P<0.05);感染组血清肌酐水平为(93.7±31.7)μmol/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81.0±26.6)μmol/L,P<0.05】,HMGB1水平为(13.1±2.6)ng/ml,显著高于未感染组【(10.2±2.0)ng/ml,P<0.05】,MELD评分为(28.2±5.0)分,显著高于未感染组【(20.3±3.8)分,P<0.05】,而血清sICAM-1水平为(804.3±134.7)ng/m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1152.7±263.5)ng/ml,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腹部最多,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发感染的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血清HMGB1水平升高,sICAM-1水平降低,了解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可能有助于临床判断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定量检测在细菌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发生医院细菌感染者131例,比较血清PCT水平在不同年龄、不同感染严重程度患者之间以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131例患者血清PCT水平均高于正常值;年龄<60岁组与年龄≥60岁组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脓毒症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P <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P <0.05)。结论 PCT可以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并能够对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