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2019年1月—2021年12月温州地区ICU病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的主动筛查方法,并进行CRE定植情况分析、流行病特征汇总分析,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ICU病区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麦康凯培养基涂布接种,同时贴10μɡ美罗培南纸片(K-B法)进行筛查试验。用布鲁克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菌种,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菌种统计分析。结果 入院48 h内主动筛查率为97.48%(464/476),粪便CRE筛查阳性为34株,定植率为7.33%(34/464)。CRE定植分布以肺炎克雷伯为主。侵入性操作是CRE定植或感染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病区CRE定植严重,菌种分布以肺炎克雷伯为主,临床应加强监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原因,查找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ICU2018年1—2月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ICU环境卫生学监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暴发流行。结果该院ICU短时间内10例患者发生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其中B08、C08、A02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一疑似克隆株;C09、B09、A03床患者标本检出的AB药敏结果相同,为另一疑似克隆株。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分别从输液泵、床头桌、床栏、输液塔、护理桌、监护仪、手消架、设备塔、床尾手摇、医务人员随身用品的标本中检出了类似的AB克隆株,采取综合控制措施后,未再出现新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病例,于3月5日从环境及医务人员手的标本中未再分离出耐药AB。结论 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差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的方法调查2015年4月1日—26日入住某院ICU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分析各种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先后共发生15例泛耐药AB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15例患者共分离AB15株。1、3、4、5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6、7、8、9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10、11号患者检出AB药敏结果相同;时间均相对集中。共采集43份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标本,床头柜AB检出率为100.00%(1/1),监护仪按钮为75.00%(6/8)、医务人员手为66.67%(4/6),治疗桌、输液泵按钮、医生鼻拭子均未检出AB。至2015年5月下旬综合ICU内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此次AB医院感染可能通过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播散,患者检出的AB呈广泛耐药性,积极治疗患者和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可有效控制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4.
郯城县2000~2001年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郯城县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方法:标本直接接种mEC肉汤增菌液,先用免疫金标法筛选,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山梨醇麦康凯、麦康凯琼脂平板,点种CHROM 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纯化菌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检测。结果:入户采集牛、驴、羊、猪、鸡等新鲜粪便,2000年共采集275份,检出4株O157∶H7,6株O157∶H-,2株O157∶H38,1株O157∶H19,1株O157∶H45,共计14株(5.09%);2001年共采集629份,检出4株O157∶H7,1株O157∶H-,1株O157∶H8,共计6株(0.95%)。结论:2000~2001年调查的动物宿主带菌率为2.21%。2001年调查的动物粪便带菌率比2000年明显下降(2χ=13.29,P<0.01)。  相似文献   

5.
孙丽  宋雨水  徐艳丽  李爱林  伏广金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353-2353,2356
[目的]了解郯城县O157大肠杆菌动物宿主带菌情况。[方法]标本直接接种mEC肉汤增菌液,先用免疫金标法筛选,后用免疫磁珠富集分离山梨醇麦康凯、麦康凯琼脂平板,点种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纯化菌进行生化反应、血清学等检测。[结果]入户采集牛、驴、羊、猪、鸡等新鲜粪便275份,共检出4株O157:H7,6株O157:H-,2株O157:H38,1株O157:H19,1株O157:H45,共计14株。[结论]2000年调查的动物粪便带菌率为5.09%。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发生的CRKP感染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9例,罹患率为6.82%(9/132),与2018年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行曲线疑似"间歇传播";病例分布在两个病区但床位相对集中;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环境物表CRKP检出率为4.69%(3/64),分别从19床治疗车,6床床头柜和6床床周地面检出,纤支镜CRKP检出率为100.00%;9株患者检出的CRKP菌株和5株环境检出的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病区大清洁、规范纤支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纤支镜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等针对性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ICU内纤支镜清洗消毒不到位以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消化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21—31日某院消化ICU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患者与环境分离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3例患者痰及血标本均检出CRKP,均为男性,床位相邻,均位于同一间病房内,且由同一医生经管。病区2018年1月CRKP检出数及感染率较其他月份升高,且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102份,仅其中1份(护理人员工作服)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有A、B两种基因型,护理人员工作服、07床患者腹腔积液与血标本、08床血标本、09床痰与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A型,而07床痰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B型,09床腹腔积液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未能分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3例患者未再检出CRKP,且病区内无新发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可能是此次CRKP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三亚地区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为降低该地区ICU医院感染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3月三亚地区4所综合性医院ICU患者临床资料,共收集标本3 251份,对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及细菌鉴定,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 251份标本中有1 893份标本检出病原菌,以呼吸道标本为主占88.80%;检出病原菌共1 893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81.25%,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29株占33.23%,不动杆菌属284株占15.00%;革兰阳性球菌占13.15%,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5株占4.49%;检出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91株占4.81%。结论三亚地区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严格规范医院对标本培养结果报告后再选择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使用指征,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定植及其耐药基因分布,为实时监控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12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各ICU住院患者直肠拭子标本共45份,对送检直肠拭子使用ChromID ESBLs显色培养基进行多药耐药菌的筛选,对多药耐药菌进行改良Hodge试验和检测blaNDM、blaKPC、blaIMP、blaVIM耐药基因。结果 45份直肠拭子有28份筛检出多药耐药菌,阳性率为62.22%,其中有21份标本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占46.67%,有7份样本培养出肺炎克雷伯菌,占15.56%,有3份标本同时培养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31株菌有2株肺炎克雷伯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同时从这2株菌中扩增出KPC-2基因。结论 医院ICU多药耐药菌定植率较高,并且存在KPC-2型的肺炎克雷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医院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污染情况及感染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ICU患者CRAB医院感染提供环境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对ICU环境进行大面积卫生学采样监测,并随机抽取10株菌与临床分离的23株CRAB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采集的环境标本共145份,检出CRAB73份,检出率50.3%,其中患者床单位及周围物品,检出率为100.0%;所有检测出的CRAB均为泛耐药菌株;DNA图谱显示与患者医院感染的CRAB为同一克隆菌株.结论 ICU环境中CRAB污染情况严重,加强ICU环境的清洁、消毒和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是防止CRAB在ICU暴发流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和控制,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5月-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ICU的6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6例;其中5例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为同一人;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KP检出率为3.13%(2/64),分别从呼吸机和保洁人员手检出;患者检出的6株CRKP菌株和环境检出的2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ICU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并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20931份住院病历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7月-2010年6月所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在20 931例住院患者中,共发生医院感染632例,医院感染率为3.0%;ICU、心胸外科和神经内科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各科室间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3.7%;医院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26.0%)、铜绿假单胞菌(19.4%);>60岁和<12岁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提高,各年龄段医院感染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的医院感染监控,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一所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和病原菌抗菌谱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9年7月-2010年6月医院感染患者的原发病、基础病、感染部位,以及各项危险因素;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CLSI 2008年版为判断标准.结果 患者原发疾病是肿瘤时,发生医院感染率最高,为13.0%;344株临床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85株,占24.7%,革兰阴性杆菌180株,占52.3%,真菌79株,占23.0%;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前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9.2%和75.0%,后者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3.9%和50.0%.结论 南京地区需重视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肠杆菌科病原菌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危险因素、预防措施,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方法 采取目标性监测方法,对医院2005年11月-2009年6月ICU住院患者发牛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调查,用ASA法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833例ICU住院>48 h的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04%,患者日感染率为5.73%,根据病情的平均严重程度经ASA法调整后的医院感染患者日感染率为4.43%.检出病原菌145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56.55%),鲍氏不动杆菌占VAP致病菌的百分率逐年上升.结论 ICU患者是医院感染易感人群,医院感染菌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且有多药耐药性,目标性监测町以有效地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医院心脏手术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医院感染状况和耐药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0年6月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发生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105例,其中MDRAB医院感染69例,占65.7%;MDRAB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34.8%,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为46.4%,其他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而心外术后非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和MDRAB医院感染患者院内死亡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是心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MDRAB医院感染严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注重检测和预防控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常见部位及病原体分布情况,以制定有效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09年6月入住ICU 405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共有10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4.69%,医院感染165例次,例次感染率40.7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高;检出病原菌161株,常见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29.19%,白色假丝酵母菌11.80%,铜绿假单胞菌8.7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6.83%,金黄色葡萄球菌6.83%;多重感染、多部位感染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多重感染、多部位感染增加了患者病死率;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预防ICU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实施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7月-2010年6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48 h的全部住院患儿1480例,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对转出患儿随访48 h.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51%,其中主要感染为呼吸道感染占44.23%,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占38.46%;呼吸机的利用率1.66%,呼吸机使用日的感染率为0.13‰.结论 加强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监测,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谭行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65-1866
目的调查医院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方法随机对护理人员手卫生前采样,要求护理人员采用六步洗手法洗手后再次采样,配对比较分析洗手前后病原菌的分布和洗手效果。结果护理人员手卫生前共培养出病原菌2726株,手卫生后共培养出612株,手卫生前后的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手卫生后一些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污染被有效控制。结论加强护理人员手卫生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65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间,出院的656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79例,21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7.29%,例次感染率32.47%;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下呼吸道感染最多为126例(59.15%),其次为泌尿道36例(16.90%);病原学检查为条件致病菌;侵袭性操作、意识障碍、糖尿病、年龄、慢性支气管炎、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住院天数、血浆总蛋白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积极重视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现状及易感因素,加强感染的防治.方法 回顾调查ICU 2005年7月-2007年6月7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真菌的种类、耐药性及防治对策.结果 79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深部真菌感染137例,占17.2%,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72.3%,其后依次为泌尿道(7.3%)、肠道(4.4%)和血液(3.6%)等;各种感染性标本共分离真菌180株,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43.3%)、热带假丝酵母菌(25.6%)和光滑假丝酵母菌(23.3%),对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性霉素B均保持良好敏感性(耐药率均≤2.4%);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及侵入性操作是ICU患者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深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