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7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发热90.00%(81/90)、头晕头痛83.33%(75/90)和恶心呕吐58.89%(53/90);脑脊液中隐球菌抗原、墨汁染色及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92.59%(50/54)、78.89%(71/90)和51.11%(46/90);经系统抗真菌治疗后总病死率为25.56%(23/90);影响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12周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病死组患者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cART)、意识障碍、痫性发作、颈项强直、低CD_4~+T细胞计数患者例数及全身播散性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较生存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影响患者12周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常伴播散性感染,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及痫性发作是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对CD_4~+T细胞计数100个/μl的患者开始cART前应常规筛查隐球菌抗原,早诊断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用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肺结核感染患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伴肺结核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正常免疫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组织病理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表现及预后情况;分析两组患者病变类型和分布及范围;比较两组患者CT表现。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呼吸困难、乏力、纳差、体重下降、浅表淋巴结肿大、头痛、腹泻、视物模糊、口腔黏膜白斑、皮肤瘙痒、皮疹、尿频、尿痛、尿急、伴其他肺部感染、肺外结核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多位于中下肺,而对照组多位于上肺,观察组患者病变范围分布于3叶以上者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局限于1叶肺者明显少于对照组,Ⅰ、Ⅱ、Ⅳ及Ⅴ型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征象钙化、空洞和纤维化及支气管扩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粟粒结节及胸腔积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较多,且其肺内病灶主要位于其中下肺,并累及3叶及以下;但当采用CT检查提示患者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胸腔积液或粟粒结节征象时,则需考虑患者发生肺结核,从而可实施针对性诊治,为改善其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患者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63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2例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起病时无临床症状,31例有临床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在有创检查中,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病理阳性率为91.30%(21/23),经支气管镜肺活检阳性率为57.69%(15/26);血清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有较高的阳性率(93.44%)。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多样,伴随症状多为支气管充气征(31.03%),其次为毛刺(24.14%)和空洞(18.97%)。患者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多为正常(84.48%、87.76%)。47例患者完成治疗,其中30例氟康唑治疗有效,1例伊曲康唑治疗有效,6例伏立康唑治疗有效,10例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有效;31例治愈,16例好转。氟康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18例使用日剂量0.4g自始至终;5例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结论三唑类药物对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通常有效,三唑类耐药时可使用两性霉素B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免疫功能正常的肺隐球菌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肺隐球菌病的认知水平,减少误诊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4月-2014年6月40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40例患者分为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正常组,免疫抑制组21例、免疫正常组19例;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临床特点;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有临床症状33例,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其余7例无任何症状;胸部CT影像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外带24例,肺下叶19例;病变形态呈结节团块型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7例;病变表现为肺炎型的免疫正常组2例,免疫抑制组8例,混合型的免疫正常组3例,免疫抑制组6例;病变累及胸膜的免疫正常组14例,免疫抑制组17例。结论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病变多位于肺外带、肺下叶并累及胸膜,免疫正常CT表现多为局限的结节团块型,而免疫抑制宿主主要表现为肺炎型和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为临床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肺部感染症状分为感染组44例及对照组40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所有患者的血清IgA、IgG、C3、C4等,观察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等,观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并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感染组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均主要集中于颞顶额叶及枕颞叶,占25.00%,脑出血患者病灶主要集中于脑叶区,占27.27%;感染组患者IgA、IgG、C3、C4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蛋白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CD_3~+、CD_4~+、CD_8~+、CD_4~+/CD_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有2例死亡,对照组无死亡病例,感染组患者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为15.91%及65.9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97.50%及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的降低与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密切相关,对患者免疫功能的监测,有助于临床治疗及病情的转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维生素A水平对其临床转归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为维生素A临床用于治疗儿童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从临床诊断为重症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筛选出维生素A缺乏的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并辅以维生素A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患儿临床转归情况,并抽取静脉血复查维生素A水平、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入院时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维生素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十天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总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相对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IgA、IgM和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A干预治疗可通过提高重症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从而有效改善患儿临床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于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ICU住院的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90例,根据患者入住ICU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吸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感染程度及治疗后7d的临床疗效;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研究组为93.33%,对照组为82.22%,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感染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7d研究组患者感染程度显著改善,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后1h的PaO_2、PaCO_2、SaO_2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灌洗应用于机械通气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伴发病对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327例非HIV非器官移植的患者基于入院时是否存在伴发病分为研究组(隐脑+伴发病172例)和对照组(隐脑无伴发病15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入院后首次脑脊液特征等)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伴发病的数量及种类对隐脑+伴发病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10周的抗真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疗效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1,P=0.033);研究组中临床治疗成功与治疗失败患者在伴发病数量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伴有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患者,治疗失败的人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有伴发病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治疗失败率更高,不良的预后结果与入院时伴发病数量无关,而与合并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本宁肺方对接受吸入激素治疗的慢阻肺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对临床治疗慢阻肺患者的效率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诊的慢阻肺患者160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用固本宁肺治疗的为观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CD_3、CD_4水平均有上升,观察组上升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_8水平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1例,咽部真菌感染1例,发生率为2.5%,对照组发生上呼吸道感染4例,下呼吸道感染3例,咽部真菌感染2例,发生率为11.25%,观察组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固本宁肺方对接受吸入激素治疗的慢阻肺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的疗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rrjk》2017,(16)
目的 :讨论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笔者医院进行隐球菌脑膜炎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实验,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进行高剂量(800mg)氟康唑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低剂量(400mg)氟康唑治疗,同时两组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复发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2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实验组复发率为13.3%,对照组复发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性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应用高剂量氟康唑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降低治疗后的复发率,使治疗效果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支气管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血清β-防御素-2(HBD-2)的水平及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免疫低下组(大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及感染组(大鼠白色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色念珠菌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血清HBD-2水平。结果感染组第3天及第7天血清HBD-2水平明显高于免疫低下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感染组第7天HBD-2水平明显高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第7天HBD-2水平与第3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支气管肺白色念珠菌感染后血清HBD-2水平升高,且随着感染的加重而持续升高,HBD-2可能参与了白色念珠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沈斌  邱佳 《中国妇幼保健》2023,(9):1664-1668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2年9月湖州及周边地区医院的28例免疫功能基本正常儿童肺隐球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情况。结果在入组的28例患儿中,男孩19例(67.9%),女孩9例(32.1%);年龄1~3岁7例(25.0%),3~6岁8例(28.6%),>6岁13例(46.4%)。临床症状表现以咳嗽为主,有14例(50.0%),其次为恶心呕吐8例(28.6%)、高热6例(21.4%),无症状的患者有8例(28.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形态特征分析显示,入组的28例患儿中,病灶形态为单发型13例(46.4%)、多发型8例(28.6%)、混合型2例(7.1%)、肺炎型5例(17.9%)。单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边缘平直征(13例,100.0%)、晕轮征(11例,84.6%)、胸膜凹陷征(7例,53.8%)为主,多发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蘑菇兄弟征(6例,75.0%)、晕轮征(5例,62.5%)及边缘平直征(4例,50.0%)为主,肺炎型病灶影像学征象以支气管充气征(5例,100.0%)为主。不同形态特征病灶的边缘平直征、晕轮征、蘑菇兄弟征、支气管充气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隐球菌病患儿可疑环境接触史以鸽子(10例,35.7%)、宠物或家禽(6例,21.4%)为主,其次为可疑土壤(3例,10.7%)和鸟禽类粪便(2例,7.1%)。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功能基本正常的肺隐球菌病患儿存在明显的CRP升高(20例,71.4%)和血沉异常(11例,39.3%)。25例均完成治疗,有14例接受氟康唑治疗,8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3例接受两性B霉素+氟胞嘧啶+氟康唑序贯治疗,3例患者未接受治疗,仅随访观察。不同治疗方式对肺隐球菌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生于免疫功能基本正常、无可疑环境接触史的儿童,但临床症状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进行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免疫功能正常的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诊断为肺隐球菌病且免疫功能正常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血沉和生化指标等]、诊断方法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免疫功能正常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免疫状态下细菌性肝脓肿(PLA)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11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104例PL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基础免疫状态分为免疫低下组和免疫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结果、并发症、治疗方案及疾病转归的差异;再根据治疗结果将104例PLA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104例,其中免疫功能正常患者70例,免疫低下患者34例。免疫低下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住院日数高于免疫正常组,且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免疫正常组(均P<0.05)。两组患者中检出病原菌居前2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免疫低下组和正常组预后不良(治疗无效包括死亡)率分别为2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案、住院病死率等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病(OR=8.041,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芎、参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祛痰、止咳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参芎、参麦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改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和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矽肺合并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参麦联合治疗,能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各类脑膜炎患者脑脊液检查结果,探讨隐球菌乳胶凝集实验(LAT)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神经内科诊治的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患者各4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脑脊液相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分析,比较LAT、墨汁染色涂片、真菌培养3种检测方法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检出率,分析隐球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三组患者脑脊液IgA、IgG、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隐脑组蛋白水平低于结脑组及化脑组;隐脑组LAT检测阳性例数为40,阳性率为100.00%,结脑组阳性例数为2例,阳性率为5.00%,化脑组未检出阳性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发现,LAT检测在首次及终末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墨汁染色涂片及真菌培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培养共培养出34株隐球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是95.79%、91.23%、100.00%。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蛋白水平较低,隐球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乳胶凝集实验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乳糖酸红霉素及其他常规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有效率、免疫学指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哮鸣音、咳嗽、肺部湿啰音改善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分别为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PaO_2、PaCO_2、TcSaO_2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51,P0.05);观察组治疗后IgG、IgG2、IgG4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效果好,利于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免疫力,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5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114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治疗7d后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住院相关指标、治疗后不同时间的体征指标,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74%,对照组为8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的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11例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同时血氧饱和度降低,5例患者发生严重紫绀同时血氧饱和度降低。结论利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对发生重症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意识状况对医院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5例,按照脑卒中患者意识状态分为昏迷组33例和清醒组52例,根据患者脑卒中类型,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并对符合医院感染的患者及时给予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昏迷组33例患者中有2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6.67%,清醒组5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23%,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昏迷组感染患者中病原菌分布率高于清醒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受感染患者CSS评分差距较小,治疗后,两组受感染患者CSS评分均能得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清醒感染组患者降低的幅度优于昏迷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组感染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昏迷感染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昏迷组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均达(31.20±5.60)d,住院费用也相应提高为(2.30±0.80)万元,较清醒组感染患者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昏迷的脑卒中患者更易发生医院感染,经有效治疗后,预后较差,是临床急需解决的一大医疗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蛋白失活之间的相关性,为乳腺癌预防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医院2009年3月-2012年3月行外科手术治疗乳腺癌患者74例及纤维腺瘤患者70例,分别采集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纤维腺瘤组织及纤维腺瘤旁正常组织,进行HPVDNA分子原位杂交以及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比较不同组织HPV感染阳性率,HPV感染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性,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率以及乳腺癌组织HPV感染阳性与P16蛋白表达相关性等.结果 HPV感染阳性率乳腺癌组织为83.8%、癌旁组织为54.1%、纤维腺瘤组织为18.6%及纤维腺瘤旁正常组织为1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阳性率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P16蛋白免疫组化阳性率为29.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51.4%、纤维腺瘤组织的68.6%及纤维腺瘤旁正常组织的8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癌组织HPV感染阳性率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HPV感染率高,且与抑癌基因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其感染与否亦可作为评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