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记忆与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医疗成本的特点,成为当今公共卫生的一大难题。本研究立足于“通督启神”针法治疗AD的基础研究,对近5年“通督启神”针法治疗AD的动物实验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从提高脑能量代谢和脑血流量、抑制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炎症反应、良性调节Aβ生成与清除、抗衰老与抗氧化4个方面总结“通督启神”针法的实验效应及作用机制。最后指出未来可结合胆碱能神经、胰岛素信号转导、线粒体结构和功能以及手针、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的异同深入研究,为今后“通督启神”针法治疗AD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督养神针法为赖新生教授所独创,该法取穴以督脉为主,以调神为治疗目的。本研究从神、脑、督脉、五脏4个方面阐述通督养神立意,将其与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之病因病机相切合,进而剖析治疗该病的组穴处方。病案举例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督养神针法有效治疗该病,提示此针法值得在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针灸技术在中医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针灸治疗神经内科疾病具有明显的优势,李志刚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基础上总结出“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坚持以“通督”为手段,以“启神”为目的,通过实验室研究证明其可在一定程度改善AD模型实验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近年来本课题组从脑部海马神经元保护、PI3K/Akt信号、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海马脑血流量等方面进行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本团队用“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AD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文章旨在介绍许能贵教授提出的"督脉为脑脉、主治脑腑疾病"的学术思想,阐发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基础、临床研究及机制研究。笔者认为通督调神针刺法在临床上治疗中风病及其后遗症疗效显著,应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通督交泰针法联合电针与电针治疗卒中后踝关节背屈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卒中后踝背屈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治疗组给予通督交泰针法联合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踝关节最大主动背屈角度、Fugl-Meyer量表、歩态分析系统及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对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Aβ淀粉样沉积、炎症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4月龄APP/PS1小鼠共16只,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模型组8只,电针组8只。同龄野生型小鼠8只为对照组,以“百会”“印堂”“人中”三穴进行电针干预,每次30min,每天1次,共4周。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干预前的学习记忆功能情况,干预后,新物体识别实验的偏好指数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表现,Western blot法测定海马区淀粉样蛋白(Aβ)、核因子激活的B细胞的κ-轻链增强(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TNF-α)表达水平。结果: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在训练的第三、四天,模型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加(P<0.01, P<0.05),穿越第三象限次数减少(P<0.01);各组小鼠的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第三、四天时,干预前电针组逃避潜伏期明显增长(P<0.01, P<0.01),穿越第三象限次数减少(P<0.01)。而模型组与电针组之间没有差异。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对新物体偏好指数增加(P<0.05, P<0.05),脑内海马Aβ表达水平降低(P<0.01),海马中TNF-α和NF-κB分别显著降低(P<0.01, 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减少炎症因子TNF-α蛋白表达,减少Aβ沉积,提高学习记忆,从而延缓AD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效果。方法:9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唇舌功能训练,观察组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语言功能均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唇舌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失语能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两种电针干预对AD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大脑皮层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阐释两种电针治疗AD的机理及疗效差异。方法:40只AD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D)、药物组(M)、脉冲电针组(EA)、音乐电针组(MEA),同背景C57BL/6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每组10只; EA组、MEA组束缚后针刺印堂、百会20 min,水沟点刺不留针,M组灌胃给药(盐酸多奈哌齐0. 92 mg/kg)后同等条件束缚,AD组和N组同等条件束缚; Morris水迷宫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大脑皮层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EA组、MEA组的逃避潜伏期较AD组均下降(P 0. 01),目标象限游泳时间/总时间、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 0. 05或P 0. 01); EA组、MEA组大脑皮层COX-2、TGF-β1的表达较AD组均下降(P 0. 01)。结论:"通督启神"法两种电针干预均能改善AD模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理可能与抑制MG活化、降低大脑皮层COX-2、TGF-β1的表达有关,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理、法、方、术”四个方面对“通督启神”针法进行系统总结。五脏功能调达是脑府得以充盈的根本,而督脉作为沟通“脑”与“五脏”联系的桥梁在治疗神志病中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脑神-督脉-五脏神之间的密切关联 ,以通调督脉、调理五脏为手段,“启神”为目的,将“治神”理念贯彻神志病诊察、治疗、调养全过程。“督脉”经气顺畅,“五脏”功能调和,髓海得养,神机得启。通过对李志刚教授治疗神志病的学术思想再探讨,为针刺治疗神志病提供理论参考,以餮同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督脉结合口服氟西汀组(治疗组)和口服氟西汀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分值评定。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33%,对照组为60.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督启神"法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7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和电针组,以8只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DAB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含量。结果:药物组和电针组在隐蔽平台试验中逃避潜伏时间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目标象限游泳时间占比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免疫组化DAB染色结果表明,药物组和电针组COX-2、TGF-β_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药物组和电针组COX-2、TGF-β_1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通督启神"法电针治疗能够提高APP/PS1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抑制海马区COX-2、TGF-β_1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言语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语气功能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13.
姜婧  李志刚 《环球中医药》2014,(10):776-778
脑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针灸治疗对于脑病具有独特优势与满意疗效。基于"脑为元神之府"与"督脉者,交巅上入络脑"的理论,本课题组提出运用"通督启神"法。本法以"通督"为手段,"启神"为目的,用于治疗临床上与精神情志相关的脑病。本文从文献学角度入手,按照中国医学史发展的时代脉络,分别从中医学的萌芽时期(战国至三国)、医药学的全面发展时期(两晋至五代十国)、医药学各流派的形成时期(宋金元)以及医药学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发展时期(明清)对"脑"与督脉的生理功能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阐释了"通督启神"法的理论内涵,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脑病。  相似文献   

14.
肌张力障碍是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多以西药和手术治疗为主。李平教授以"通督调神"立论,提出以"通督调神"盘龙针法为主治疗肌张力障碍,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神志病是以精神和心理状态异常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包括但不限于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强迫症、癫狂病、痴呆等,其致病因素复杂,涉及脏腑繁多,临床表现各具。中医针刺治疗神志病具有独特优势,且临床疗效明确。通督疏肝调神针法是以“督-肝-神”为核心,并结合西医学模式提出的一种针刺方法。在整体观的指导下,此针法基于通督启神与疏肝调神理论,结合通督调神与疏肝调神针法,以中医学形神一体观为指导,形神共治,制定通督防御、情志调畅、经络导引及针刺等综合预防方案,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梳理督脉、肝、神与神志病的生理关系,同时阐述督脉-肝-神之间的密切关联,以通调督脉、疏通气机为手段,以安神为目的,探讨以督-肝-神为核心的针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针刺治疗神志疾病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电针对SAMP8小鼠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及相关凋亡蛋白的影响,从保护线粒体、抑制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以SAMP8小鼠为研究对象,依据"补肾通督,醒神益智"的治疗原则,电针"百会"、"涌泉",每日1次,共治疗21天.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评价电针对AD的治疗效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不完整,线粒体面密度和体密度减少;模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模针组小鼠治疗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延长,学习记忆能力有所提高,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线粒体面密度和体密度增加.结论 电针对AD治疗效应的发挥可能与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进而改善能量代谢和脑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曹忠耀  徐菁菁  易玮 《新中医》2019,51(7):235-23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胺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8例脑卒中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训练和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AB)评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MoCA评分、FAB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上述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认知训练和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通督调神针法能改善脑卒中执行功能障碍患者的执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对语言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言语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语言理解、自发说话、命名、复述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可显著提高语言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通督启神”理论在改善AD患者临床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临床常用的针刺治疗AD的方式分为手针、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疗法等。不同针刺方法针对不同AD患者均具有不同优势。目前,药物治疗AD现状并不乐观,大量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中均发现针刺治疗AD具有疗效高、安全、便捷和经济的优势。因此,本文通过总结归纳现有针刺治疗AD的疗效及机制,以期找到治疗AD更加完善的针刺方式及理论体系,为临床治疗AD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李平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经验,李平教授针对痉挛性斜颈阴虚阳亢、风气内动、督脉瘀阻的基本病机,提出了"通督调神通络、祛风补虚"为主的"通督调神"针法,强调了督脉和调神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