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成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在该病的发生中已被证实,使免疫抑制剂成为不可缺少的治疗药物。大多数免疫抑制剂被证实有一定的疗效,但临床上IMN的治疗方案仍存在争议。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临床实践指南给临床治疗IMN提供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如何选择个性化治疗方案一直是临床上的难题,该文对免疫抑制剂治疗IMN的相关分析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根据临床和病理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目前,关于IMN的最佳治疗方案一直存在争议,糖皮质激素和烷化剂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s)联合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由于长期应用烷化剂的毒性不良反应,以及CNIs存在肾毒性和高复发的风险,抗CD20生物治疗及利妥昔单抗(RTX)作为一线治疗方法在临床逐步普及。在临床工作中需密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现将1例IMN患者经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的资料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联疗法强的松、环磷酰胺、抗血小板粘附剂潘生丁、抗凝剂肝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IMN)的效果. 方法四联疗法治疗28例IMN,观察治疗前后血生化、24h尿蛋白定量、病理分期、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疗效的关系. 结果治疗后,IMN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P<0.01),CH、TG显著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85.7%,其中缓解39.3%,改善46.4%. 结论四联疗法治疗IMN的疗效与病理分期及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明显相关.病理分期Ⅰ~Ⅱ期伴或不伴轻度小管间质病变者,疗效最佳.四联疗法是治疗IMN的首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集群免疫方案和常规免疫方案用于标准化尘螨变应原治疗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以安脱达屋尘螨疫苗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其中28例患者接受集群免疫治疗,32例患者接受常规免疫治疗,通过两组鼻结膜症状与体征总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集群免疫治疗在6周左右达到维持剂量,剂量累加阶段疗程较常规治疗组缩短60%以上,在观察6周后,临床疗效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在剂量累加阶段和剂量维持阶段与常规免疫治疗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中重度持续性螨过敏变应性鼻炎而言,集群免疫治疗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又叫原发性膜性肾病,是排除继发因素(如风湿类疾病、病毒性肝炎、恶性肿瘤等)后的膜性肾病。近些年多地流行病学调查提示IMN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甚至有年轻化趋势[1-2]。2012年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为临床治疗IMN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其中他克莫司方案由于其具有仅需口服用药使用方便,患者医从性好的优点在临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该方案也存在复发率和治疗费用均较高的不足[3],国内医生一直为解决这个难题寻找解决方案。由于近几十年雷公藤治疗各类型肾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积累了大量的临床数据,所以雷公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成为国内医生的试探性选择。本研究对雷公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IMN的临床报道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环孢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 Database、Cochrane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检索环孢素治疗IMN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入选国内外3个RCT,纳入12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环孢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IMN的完全缓解率(RR=0.35,95%,CI 0.20-0.62)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环孢素治疗IMN与传统的治疗方案相比具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肝癌大国,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发生在中国.生物免疫治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在某些实体恶性肿瘤中发挥了显著的疗效,而针对肝癌的免疫治疗也已取得了一些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进展.肝癌免疫治疗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过继性免疫治疗、间接免疫性治疗、间接非免疫性治疗.尽管肝癌免疫治疗有望最终彻底消灭肝癌,但目前仍存在许多难题和挑战,如肝脏所特有的免疫抑制状态以及缺乏较理想的抗原靶标等.因此,要将生物免疫治疗真正应用到肝癌的临床实践中,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生物标志指导下恶性肿瘤的个体化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的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已经进入了肿瘤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时代,而肿瘤免疫治疗也是目前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主动性免疫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新思路.根据患者的基因类型或蛋白表达的不同,选择个体化的疫苗或免疫治疗方法、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是免疫治疗的趋势,免疫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时代似乎已经到来.本文就目前个体化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前列的恶性肿瘤.目前对于肺癌的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免疫治疗时代的开启,给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当前对于免疫治疗的研究日新月异.本文概述了现阶段临床中免疫治疗的现状,包括免疫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预测反应的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也将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精准性,期望为以后优化临床免疫治疗策略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肾组织磷酯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的检测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经临床和肾脏病理确诊为IMN并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在本单位肾活检前均未接受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13例临床和病理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Ⅴ型、乙型肝炎、干燥综合征相关等继发性膜性肾病及20例非膜性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肾组织PLA2R及IgG分型的结果,并分析PLA2R阳性及阴性IMN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  86.14% IMN患者肾组织PLA2R阳性,而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组织PLA2R阳性率仅为23.08%(vs.IMN组,P<0.001)。83.75%IMN患者肾组织PLA2R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继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无一例肾组织PLA2R阳性同时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vs.IMN组,P<0.01)。47例肾组织PLA2R阳性的IMN患者予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6个月以上,85.11%患者尿蛋白缓解,而9例肾组织PLA2R阴性的IMN患者尿蛋白缓解率只有30.0%(vs.IMN PLA2R阳性组,P<0.01)。  结论  IMN患者肾组织PLA2R阳性率高。肾组织PLA2R阳性伴IgG4中度以上阳性是鉴别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的重要指标。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肾组织 PLA2R阳性IMN患者的蛋白尿。肾组织 PLA2R阳性可能可以作为预测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与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则是肺癌中恶性程度和占比相对较高的亚型。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治疗成为热点方向,涌现出大量的免疫单药及联合治疗方案,这些方案的开展亟需临床前验证。因此,提供可靠的临床前实验动物模型以评估治疗效果、探索最佳用药方案以及推动个体化医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免疫系统人源化的异种移植小鼠模型由于同时具有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能够高度模拟人体内肿瘤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从人源化模型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为各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方案的临床前实验提供指导,以期推进这些方案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FIB)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功能进展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为IMN的221例患者,依据肾活检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下降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资料,对差异有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依据FIB水平将患者分为FIB正常组和FIB升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肾功能下降组年龄、高血压患病率、血浆FIB、D-二聚体、尿素、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较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FIB水平与eGFR呈负相关(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年龄、高尿酸血症、血浆FIB、Hb、UREA、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为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IMN患者肾活检时血浆FIB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浆FIB水平是IMN患者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FIB水平可为IMN患者预后评估及治疗方案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膜性肾病预后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 86例特发性膜性肾病 (IMN)患者早期临床及病理资料特点 ,分析肾脏存活率 ,探讨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83- 2 0 0 1年我院经肾活检证实的 8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特点 ,对其中获得随访的 4 4例 ,以进展至终末期肾衰 (ESRF)或血肌酐浓度 (Scr)增加 1倍 (肾功能恶化 )作为终点判断标准 ,采用Kaplan Meier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86例IMN患者中 ,蛋白尿 >3.5 g/ 2 4h占 5 4 .7%,肾病综合征占 4 4 .2 %,血尿 2 9.1 %(肉眼血尿仅 1例 ) ,高血压 2 3.3%,肾静脉血栓 3.5 %。病理分期以Ⅰ、Ⅱ期为主 ,占 96 .5 %,小管 间质病变程度较轻。病理改变与肾活检前病程、Scr正相关 ,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以发病日为随访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 96 %,1 0年 6 1 .8%;以肾穿刺日为起点 ,5年肾脏存活率84 .5 %,1 0年 5 5 .6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与IMN预后相关。结论 肾活检时的Scr和血胆固醇浓度可能是预测IMN预后的有用指标。IMN患者应早就诊 ,早穿刺 ,以了解病情指导治疗 ,从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IMN病因不明且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在IMN的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抗原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生成膜攻击复合物引起相应的足细胞损伤是膜性肾病(MN)的关键发病机制.现就补体系统在IMN发病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旨在研究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经皮肾脏穿刺活检术诊断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1102例患者资料,利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单纯IMN组(单纯IMN 953例)和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组(IMN+OPI 149例)病理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IMN+OPI患者男性比例更高,年龄更大,BUN、Scr、24h尿蛋白水平以及PLA2R-Ab效价均显著增高(P<0.05),而Hb、Alb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染色IgA的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单纯IMN组(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血管病变积分显著高于单纯IMN组(P<0.05);两组之间采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0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单纯IMN组占86.48%;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IMN+RTI)组占6.72%;合并缺血性肾损伤(IMN+IRI)组占2.81%;合并IgA肾病(IMN+IgAN)组占2.36%;合并糖尿病肾病(IMN+DN)组占1.63%。合并不同类型肾脏病理损害的IMN患者与单纯IMN患者比较,多数类型的BUN、Scr、24h尿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血管病变较重(P<0.05),但使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中,IM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最常见;与单纯IMN比较,IMN合并其他肾脏病理损害患者病情更重,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更多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的初始水平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免疫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9例经肾活检穿刺诊断为IMN的患者,根据治疗前血清PLA2R抗体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采用足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12个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肌酐、血总胆固醇及血尿酸的水平,每2个月重复检测,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后评价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PLA2R抗体低浓度组疗效分布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下降,血清白蛋白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低浓度组24 h尿蛋白下降程度和时间及血清白蛋白上升程度和时间均优于高浓度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N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LA2R抗体的初始浓度与治疗疗效呈负相关,对预测患者临床缓解时间及缓解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年人肾病综合征常见原因,其预后差异较大,但目前对中国IMN患者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仍较少,尤其缺乏肾组织病理的预测作用的研究。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肾活检诊断为IMN的患者,选取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收集临床、肾组织病理指标,分析肾组织病理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总计137例IMN患者入选,至随访终点,e GFR<30 m L/min的患者18例,占13.14%。起病时的年龄较大、平均动脉压较高、肾功能较差,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病变程度严重的IMN患者,其肾功能预后较差。结论肾活检时的组织病理变化与IMN肾功能预后有关,病变程度严重的肾脏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血管硬化是IMN患者肾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肾组织M型磷脂酶A_2受体(PLA_2R)及其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是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特异性标志物,其可以将IMN与继发性膜性肾病和其他肾小球疾病区分开。目前,尚缺乏诊断及指导IMN治疗的有效标志物,而肾组织PLA_2R抗原及血清中的PLA_2R抗体和Ig G4抗体与IMN的发病密切相关,三者不仅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有关,还易于检测。未来,三者联合应用可能对IMN的诊断、疾病进程判断、预测疾病预后及指导IMN的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目前研究认为,IMN的发病与足细胞密切相关,在其免疫发病机制中,足细胞既是靶细胞又是主动参与者。足细胞结构复杂且功能特殊,其表达的CD2相关蛋白、CXC趋化因子配体16、新生儿Fc受体参与了IMN足细胞免疫损伤的过程。探索及阐释其发生机制可为临床有效防治IMN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N)最常见的病原是EB病毒(EBV),其次是巨细胞病毒(CMV),大约占8%,在嗜异性抗体阴性的IMN中,几乎半数与CMV有关。为了解儿童传单患儿的病原学性特性,我们对796例拟诊为IMN患儿作了特异性血清抗体,EBV~IgM和CMV~IgM检测,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12月~2000年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和住院患儿79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末稍血象检测异型淋巴细胞>10%,疑诊为IMN分布0~3岁293例,4~6岁246例,7~12岁257例。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