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补体C3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的关系。方法收集113例住院SLE患者为SLE组,另收集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检测结果差异,并运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NLR水平、血沉(ESR)、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相比水平升高。SLE活动期患者较静止期患者NLR升高而C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SLE患者NLR与SLEDAI(r=0.200,P0.05)、ESR(r=0.182,P0.01)、CRP(r=0.279,P0.01)呈正相关;C3与SLEDAI呈负相关(r=-0.292,P0.01),与C4(r=0.774,P0.01)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RDW、NLR、ESR、CRP、C3、C4与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NLR和C3与SLEDAI评分呈独立相关(P=0.022,P0.01)。结论 NLR与C3可以用来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特异性白细胞介素-21(IL-21)+CD_4~+T细胞及γ-干扰素(IFN-γ)+CD8+T细胞表达差异,为阐明HBV感染后T细胞功能衰竭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医院收治的HBV感染患者12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1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38例、急性乙型肝炎(AHB)患者31例、慢性HBV携带患者17例,再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受试者外周血中特异性IL-21+CD_4~+T细胞及IFN-γ+CD8+T细胞表达情况;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慢性HBV携带显著升高(P0.05);各组受试者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P0.05),急性乙型肝炎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及非特异性IFN-γ+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以及慢性HBV携带患者(P0.05);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比例在对照组及各HBV感染组中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特异性及非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水平较慢性HBV感染患者显著升高,且特异性IL-21+CD_4~+T细胞与IFN-γ+CD8+T细胞具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HBV慢性感染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周血CD_3CD_(38)~+T淋巴细胞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患者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9年10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51例HIV感染患者及同期于医院查体的100名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BV感染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纯HIV感染组(144例)及HBV/HIV共感染组(107例),根据CD_4~+水平将HBV/HIV共感染组分为无症状HIV感染期(38例)及艾滋病(AIDS)期(69例)两个亚组,测定HBV-DNA、HIV-RNA载量及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CD_3CD_(38)~+T淋巴细胞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HIV感染组及HBV/HIV共感染组患者CD_3CD_(38)~+、CD_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升高(P0.05),CD_3、CD_4~+、CD_4~+/CD_8~+降低(P0.05),HBV/HIV共感染组患者升高或降低幅度高于单纯HIV感染组患者(P0.05);HBV/HIV共感染组患者HIV-RNA载量高于单纯HIV感染组患者(P0.05);AIDS期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等指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组(P0.05),CD_8~+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CD_3CD_(3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HIV-RNA载量、HBV-DNA载量均高于无症状HIV感染期组(P0.05);在无症状HIV感染期亚组中,HIV-RNA载量与CD_4~+、CD_4~+/CD_8~+呈负相关,与CD_3CD_(38)~+呈正相关(P0.05);在AIDS期组亚组中,HBV-DNA载量、HIV-RNA载量与CD_4~+、CD_4~+/CD_8~+呈负相关(P0.05),与CD_3CD_(38)~+等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V/HBV共感染患者可存在T淋巴细胞活化,CD_3CD_(3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可一定程度反映HIV/HBV共感染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鉴别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发热中的意义.方法 将63例SLE伴发热的患者分为感染组(21例)和非感染组(42例),比较两组CRP水平,分析各组CRP水平与狼疮指标的关系,比较各组不同疾病活动度间CRP水平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1),两组CRP水平均与ESR、抗ds-DNA、ANA、尿24小时蛋白定量、淋巴细胞计数及C3无明显关系(P>0.05),各组不同疾病活动度间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RP水平在大部分合并感染的SLE患者中有所升高,对于鉴别诊断狼疮活动与合并感染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分析免疫功能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诊治HBV感染的450例患者,并将作为HBV感染组,同期门诊体检健康人群100名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TNF-α变化,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BV感染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低于健康对照组,HBV感染组IFN-γ、TNF-α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患者CD_3~+、CD4~+、CD_8~+、CD_4~+/CD_8~+低于阴性患者,IFN-γ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HBV感染患者CD_8~+、CD_4~+/CD_8~+比值低于慢性及隐匿性HBV感染患者,IFN-γ、TNF-α高于慢性及隐匿性HBV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c-IgM阳性患者单纯保肝降酶治疗患者治疗6个月后CD_3~+、CD_4~+、IFN-γ、TNF-α低于加用IFN-α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明显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FN-γ、TNF-α异常变化,而且对疾病转归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阿奇霉素对早期梅毒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皮肤性病科2015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梅毒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疾病分期分为Ⅰ期梅毒组(n=45)及Ⅱ期梅毒组(n=45),采用阿奇霉素对其分别进行治疗并对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评价;血清IL-10、IL-18、TNF-β的检测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阿奇霉素对I期梅毒患者皮损改善时间、皮损痊愈时间、血清固定人数、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转阴人数、RPR平均转阴时间均优于Ⅱ期梅毒患者(P0.05);治疗前,Ⅰ期梅毒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4~+/CD_8~+高于、CD_8~+低于Ⅱ期梅毒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_4~+、CD_4~+/CD_8~+均升高,CD_8~+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期梅毒组患者CD_4~+、CD_4~+/CD_8~+高于、CD_8~+低于Ⅱ期梅毒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Ⅰ期梅毒组患者血清IL-10、IL-18、TNF-β水平低于Ⅱ期梅毒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0、IL-18、TNF-β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期梅毒组患者IL-10、IL-18、TNF-β水平低于Ⅱ期梅毒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作为一种廉价、高效的驱梅药物对梅毒患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阿奇霉素可能通过降低IL-10、IL-18、TNF-β的表达来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哮喘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德阳市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哮喘伴肺部感染者86例,为感染组;同期再选取哮喘未伴肺部感染者90例设为未感染组;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比较感染组患者疑似感染时(T0)、感染24 h(T1)、感染72 h(T2)和感染控制后(T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血清TGF-β1、CRP、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及未感染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 T0时,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TGF-β1、CRP、CD_8~+(%)分别为(15.40±5.20)分、(104.50±16.20)pg/ml、(12.30±1.90)mg/L、(29.00±3.04)%均高于未感染组(6.80±3.60)分、(63.00±12.50)pg/ml、(7.80±1.76)mg/L、(28.50±2.95)%和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CD_4~+(%)为(35.00±4.20)%低于未感染组(37.50±3.24)%和对照组,未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T1、T2、T3时,感染组患者APACHEⅡ评分、TGF-β1、CRP、CD_8~+(%)先升高、后下降,CD_4~+(%)水平先下降、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0、T1、T2、T3时,中重度感染患者APACHEⅡ评分、TGF-β1、CRP、CD_8~+(%)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患者,CD_4~+(%)分别为(31.70±3.20)%、(27.10±2.90)%、(29.30±3.00)%、(30.00±3.14)%低于轻度感染患者(P<0.05)。血清TGF-β1、CRP、T淋巴细胞水平及其联合水平变化早期评定哮喘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93、0.581、0.827,TGF-β1+CRP+T淋巴细胞水平同步变化早期评定哮喘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敏感度81.40%、特异性94.44%。TGF-β1、CRP、CD_8~+(%)水平分别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CD_4~+(%)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TGF-β1、CRP、T淋巴细胞水平变化与哮喘伴肺部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相关性,加强三者水平联合检测,利于准确、及时把握病情变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肺部感染(SPI)患者T细胞亚群和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蛋白表达变化及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治的178例老年SPI患者为研究组,同期178例老年非肺部感染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表达,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并分析上述指标与老年SP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T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WBC、CRP、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4蛋白、NF-κB蛋白和p-IκB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 178例老年SPI患者住院治疗后死亡52例、存活126例,入院第7天,死亡组T细胞亚群CD_3~+、CD_4~+、CD_4~+/CD_8~+水平低于存活组(P0.05),WBC、CRP、TNF-α和IL-6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外周血TLR4蛋白、NF-κB蛋白和p-IκB蛋白表达均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老年SPI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TLR4/NF-κB蛋白表达升高,且其水平变化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与干扰素(IFN)联合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HBV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医院进行治疗的HBV感染患者64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再选用IFN与LAM联合进行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后HBeAg转阴情况以及HBV-DNA转阴情况,并在患者停药6个月后检测HBV-DNA反跳现象;患者治疗前、后各抽取空腹静脉血2ml,选择SAP法对患者CD_4~+、CD_8~+以及CD3+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经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转氨酶以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试验组HBeAg及HBV-DNA转阴率比对照组高,试验组患者6个月后HBV-DNA反跳率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_8~+、CD_4~+及CD_4~+/CD_8~+平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_8~+、CD_4~+及CD_4~+/CD_8~+平均值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采用LAM联合IFN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凝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未合并肺部感染的肺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时间(TT)]、免疫指标(CD_3~+、CD_4~+、CD_4~+/CD_8~+、CD_8~+及NK细胞),应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IL-1β、IL-6及TNF-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IB、APTT、PT及T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均分别低于对照组,CD_8~+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IL-1β、IL-6及TNF-α分别与PT、CD_8~+呈正相关(P<0.05),与CD_3~+、CD_4~+、CD_4~+/CD_8~+及NK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均处于较高水平,免疫功能相对减弱,而炎性因子又与PT和细胞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4例MP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与对照组57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有效率、免疫功能指标及有关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CD_4~+、CD_8~+、CD_4~+/CD_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显著增高,CD_8~+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CD_4~+、CD_4~+/CD_8~+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D_8~+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_4~+、CD_4~+/CD_8~+显著高于对照组,CD_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儿有关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IL-4、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L-4、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匹多莫德用于小儿MPP的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CHB)和梅毒螺旋体(TP)混合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3份HIV及合并HBV、TP感染患者血清和全血,进行T淋巴细胞、血常规、肝功能等检测,分析组间实验室检测指标的差别。结果 HIV+TP组、HIV+HBV组单核细胞(Mono)数均显著低于HIV组(P0.05);HIV+HBV+TP组淋巴细胞(LYM)数显著低于HIV+HBV组(P0.05);HIV+HBV+TP组CD_3细胞数和CD_8细胞数均显著高于HIV+HBV组(P0.05);HIV+HBV+TP组CD_4/CD_8比值显著低于HIV组和HIV+HBV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ALT、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HBV+TP合并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随合并感染状态显著改变,联合测定HIV+HBV+TP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变化有助于评价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衰弱指数(modified Frailty Index,mFI)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高炎症状态和免疫功能失调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205例,依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0例、未感染组145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mFI、肺功能指标[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M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_3~+、CD_4~+、CD_8~+、CD_4~+/CD_8~+)水平,比较感染组中不同感染程度、衰弱与否患者的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感染组患者mFI高于未感染组,FEV1、MVV、MMEF、FRC低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T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入院时血清CRP、PCT、IL-6、TNF-α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 CD_3~+、CD_4~+、CD_4~+/CD_8~+高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CD_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DM并发肺部感染患者中,衰弱患者FEV1、MVV、MMEF低于无衰弱患者,血清CRP、PCT、TNF-α、CD_3~+、CD_4~+高于无衰弱患者(P0.05); 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T2DM并发肺部感染患者mFI与FEV1、MVV呈负相关,与血清CRP、PCT、CD_3~+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并发肺部感染患者mFI与其高炎症状态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应加强对T2DM患者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疾病诊治和判断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收集89例确诊为RA的患者(RA组),收集同期体检的92例健康者(对照组),并根据DAS28进一步分活动期和缓解期,分别检测各组血清铁蛋白、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C-反应蛋白(CRP)和ESR,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的血清铁蛋白也显著高于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e与DAS28呈正相关(r=0.485,P0.05),而与CRP、ESR和抗CCP抗体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铁蛋白不仅可作为RA诊断指标之一,而且是评价RA患者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试验组入院后早期48h内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入院48h后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7d后细胞免疫功能(CD_3~+、CD_4~+、CD_4~+/CD_8~+)与感染指标,热休克蛋白(HSP6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入院后7d后,试验组患者早期48h内给予肠内营养细胞免疫指标CD_3~+、CD_4~+、CD_4~+/CD_8~+分别为(73.11±9.58)%、(44.97±9.15)%、(1.81±0.32)高于对照组,CD_8~+为(22.54±5.07)%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SP60、IL-6、TNF-α、CRP分别为(28.34±9.43)pg/ml、(1.11±1.03)pg/L、(27.52±15.58)pg/ml、(21.38±11.59)mg/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过度激活,减少感染发生率,改善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肠外营养对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炎症反应与感染的影响,旨在提高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180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肠内营养,研究组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疗程的血浆蛋白含量、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感染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两组白蛋白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4~+/CD_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CD_8~+和IgM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_3~+、CD_4~+、CD_4~+/CD_8~+以及免疫球蛋白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CD_8~+和IgM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2、TNF-α、CRP明显低于同组治疗前,其中研究组IL-2高于对照组,而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感染率为21.11%(19/90)高于对照组(P=0.025)。结论肠外营养配合肠内营养应用于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治疗过程中,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缓解炎症反应,但感染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食管癌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干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医院收治的行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91例、PCIA组68例。所有患者均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干预,PCIA组行自控静脉镇痛干预,PCEA组患者行自控硬膜外镇痛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前0.5 h(T1)、切皮后1 h(T2)、术后4 h(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时间点机体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应激激素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_3~+、CD_4~+、CD_8~+水平及CD_4~+/CD_8~+比值及IL-10、TNF-α水平变化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情况,统计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与T1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T2时间点GH、Cor、PRL、IL-10、TNF-α水平均升高,T3、T4、T5时间点GH、Cor、PRL、IL-10、TNF-α水平逐渐降低,且PCEA组GH、Cor、PRL、IL-10、TNF-α水平低于PCIA组(P0.05)。与T1时间点相比,两组患者T2时间点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均降低,T3、T4、T5时间点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逐渐升高,且PCEA组CD_3~+、CD_4~+水平、CD_4~+/CD_8~+值高于PCIA组(P0.05)。与PCIA组相比,PCEA组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降低(P0.05)。PCEA组肺部感染发生率3.30%低于PCIA组14.71%(P0.05)。结论与PCIA相比,PCEA用于食管癌手术患者,可明显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及IL-10、TNF-α异常变化,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对老年性肺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嘉定区迎园医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接诊的96例老年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住院ID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亚胺培南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0天后总有效率(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79.16%),P0.05。治疗10天后,两组患者的CD_3~+、CD_4~+和CD_4~+/CD_8~+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CD_3~+、CD_4~+和CD_4~+/CD_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胺培南治疗老年性肺炎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探讨血清CRP与免疫功能检测在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儿童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70例川崎病患儿为川崎病组,同期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其他疾病患儿为非川崎病组,同期在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84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全部入组儿童均接受血清CRP水平检测及免疫功能检测,免疫功能检测包括T细胞亚群(CD_3~+、CD_4~+、CD_8~+)、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G(Ig G)、Ig A、Ig M]水平,对比3组儿童各指标水平;其中川崎病组患儿分别于急性期、亚急性期接受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川崎病组患儿血清CRP、CD_4~+、Ig G、Ig M、Ig A水平最高,CD_3~+、CD_8~+水平最低,然后依次为非川崎病组、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血清CRP、CD_4~+、Ig G、Ig M、Ig A水平高于亚急性期,CD_3~+、CD_8~+水平低于亚急性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较其他非川崎病患儿及健康儿童存在较严重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异常,血清CRP可用于疾病急性期诊断,其他免疫功能检测则可作为川崎病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与体内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4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48例无肺部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及CD_3~+、CD_4~+、CD_8~+ 、CD_4~+/CD_8~+ ,并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CRP)与IgG、IgA、IgM及CD_3~+、CD_4~+、CD_8~+ 、CD_4~+/CD_8~+ 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患者IgG为(11.62±3.11)g/L,显著低于未感染组的(13.93±3.20)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IgA、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CD_3~+、CD_4~+、CD_4~+/CD_8~+ 分别为(61.33±8.90)%、(33.42±7.29)%、(1.13±0.28)%,显著低于未感染组的(67.43±8.76)%、(37.31±7.26)%、(1.33±0.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_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RP与IgG、CD_3~+、CD_4~+、CD_4~+/CD_8~+ 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肺部感染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且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均受损,受损程度随着肺部感染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