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感染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留痰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同时选择100例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合并感染的患者预后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在观察组100例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28株,革兰阴性菌70株占54.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及头孢噻肟有较高敏感性;革兰阳性菌38株占29.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对利奈唑胺及万古霉素有较高敏感性;真菌20株占15.6%,主要为白念珠菌,对伏立康唑有较高敏感性;观察组患者生存率37.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医院感染严重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为感染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的202例急性AMI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从同期AMI患者中选择非感染患者20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17.0软件对研究中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AMI患者感染类型为呼吸道感染153例占75.74%、泌尿道感染23例占11.39%、胃肠道感染21例占10.40%、皮肤感染5例占2.48%;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住院时间、心力衰竭、应用抗菌药物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吸烟、意识模糊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较大、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住院时间较长、出现心力衰竭、应用抗菌药物等是急性AMI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合并感染时一定做好预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外周血微小RNA-19b(miR-19b)、白细胞介素-37(IL-37)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月盐城师范学院校医院诊治的VMC患者236例为VMC组,另选择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2名作为健康组。采集两组外周血,检测miR-19b、IL-37表达情况及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比较两组及VMC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并根据入组时VMC组患者miR-19b、IL-37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不同miR-19b、IL-37表达患者转归情况。结果 VMC组外周血miR-19b、IL-37、CK-MB、cTnI、HBDH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VMC患者治疗后miR-19b、IL-37、CK-MB、cTnI、HBDH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miR-19b高表达患者痊愈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恢复迁延、心律失常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IL-37高表达患者痊愈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恢复迁延、心律失常率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miR-19b、IL-37的表达显著升高,且高表达miR-19b、IL-37患者的转归情况较差,提示外周血miR-19b、IL-37的检测对于VMC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调查2013年12月-2015年9月317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医院感染率以及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根据感染的特点,对多项可能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3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发生感染37例、4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11.6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共发生25例次,占60.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是影响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天数≥7d、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等级Ⅲ~Ⅵ等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危险因素有高龄、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差等,针对这些人群应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合并医院感染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126-5p、miR-133a表达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青岛市中医医院治疗的76例心律失常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感染前后心电图特点、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外周血miR-126-5p、miR-133a水平的变化。结果 感染后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和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感染前(P<0.05),感染前后束支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窦性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后患者血清CK、CK-MB、CRP、IL-6、TNF-α、外周血miR-126-5p及miR-133a水平高于感染前(P<0.05),感染前后AST和LD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miR-126-5p、miR-133a及联合对心律失常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及分析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例,感染率为11.67%;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分别占42.86%、21.43%、21.43%;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就诊时间、心脏左室功能不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结论 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并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避免侵入性操作等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年1月-2010年6月入住心血管内科的42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合并其他疾病、心功能情况、有否入住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介入手术、心肌梗死部位、抗菌药物应用等。结果共发生医院感染62例,总发生率14.8%;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为常见,占59.7%,其次是泌尿道12.9%,胃肠道11.3%,口腔9.7%,穿刺部位6.4%;单部位感染46例,2个部位感染12例,≥3个部位感染4例;病原学送检查,标本阳性率为68.6%,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4.3%,革兰阳性球菌占20.0%,真菌占5.7%;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包括高龄,住院时间较长,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脑血管病变、肾功能不全,入住CCU,心功能情况、多壁心肌梗死。结论 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制定和完善医院感染防止规范、加强基础护理、保护易感染人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ruickshank等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ction,AMI)患者IL-6明显升高,其水平与AMI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而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存在于心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上,它可与IL-6直接反应,诱导心肌合成诱生型一氧化氮,导致心肌内产生高浓度的一氧化氮,促进心肌凋亡00,从而促使AMI恶化。本文测定36例AMI患者血清中IL-6和IL-6R水平,旨在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Wan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中建库至2017年12月发表的关于AMI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共13 812例AMI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2个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为年龄(OR=3.45,95%CI:1.02~7.95)、住院天数(OR=4.84,95%CI:2.47~7.14)、气管插管(OR=7.74,95%CI:3.73~9.0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OR=6.79,95%CI:2.38~9.45)、机械通气(OR=2.98,95%CI:1.05~4.78)、留置导尿管(OR=3.56,95%CI:1.24~4.49)、心力衰竭(OR=3.82,95%CI:2.53~5.74)、心律失常(OR=2.47,95%CI:1.28~4.63)、糖尿病(OR=2.23,95%CI:1.62~3.2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4,95%CI:1.83~3.91)、使用H2阻滞剂(OR=2.61,95%CI:1.87~4.36)、左心室射血分数30%(OR=2.98,95%CI:1.35~4.26)。对各危险因素发表偏倚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不明显。结论医护人员应及时识别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把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的应用指征,规范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无菌操作技术的过程管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AMI患者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1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医院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其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81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93例,医院感染率为11.4%,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8例、泌尿道22例、消化道17例、上呼吸道9例及皮肤及黏膜7例,分别占40.9%、23.6%、18.3%、9.7%及7.5%;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5%,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占23.5%和真菌占3.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心功能Ⅲ和Ⅳ分级、介入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大多数感染由革兰阴性菌引起,感染相关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感染监测,并制定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2年7月-2012年6月心内科收治的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14.9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38例占55.07%,其余依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口腔、穿刺部位、血液,分别占14.49%、11.59%、8.70%、8.70%、1.45%;共检出病原菌5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73.68%,革兰阳性菌13株占22.81%,真菌2株占3.51%;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大面积梗死、住院天数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率高,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多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为复杂,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合理干预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吴静霞  刘惠玲 《现代医院》2011,11(12):74-7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影响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康复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AMI患者近期(1个月)病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就诊时间、梗死部位、治疗方法、危险因子等的相关性,及时有效地制定个体化康复护理程序。结果女性、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就诊时间>6 h患者近期病死率更高,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病死率较溶栓治疗组低,吸烟、高脂血症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及时实施康复护理程序,有效预防AMI复发、降低近期病死率效果确切。结论 AMI近期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可通过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控制危险因素、加强康复期护理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且危重,常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易并发心力衰竭,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一般患者低。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易合并各种感染,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医院感染致AMI患者病情恢复过程延缓、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ATB)、潜伏结核感染(LTBI)患者外周血白介素-6(IL-6)、白介素-35(IL-35)、白介素-37(IL-3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4月-8月收治的ATB患者43例,设为ATB组,43例LTBI患者,设为LTBI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3名设为对照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IL-6、IL-35、IL-37、TNF-α水平,比较不同病情、有无胸水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组治疗后患者血清指标,并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IL-6、IL-35、IL-37、TNF-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TB组、LTBI组血清IL-6、IL-35、IL-37、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ATB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LTBI组(P<0.05);伴空洞ATB患者血清IL-35、IL-37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空洞患者(P<0.05);伴胸水ATB患者血清IL-6、IL-35水平均明显著高于无胸水患者(P<0.05);ATB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35、IL-37、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TB患者血清IL-6水平与IL-35、IL-37分别正相关(P<0.05),与TNF-α无关,IL-35与IL-37、TNF-α分别正相关(P<0.05),IL-37与TNF-α正相关(P<0.05)。结论 IL-6、IL-35、IL-37及TNF-α对结核感染状态有一定的鉴别判断作用,IL-35等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对ATB病情程度、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糖尿病已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被列为冠心病等危症。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近期和远期病死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癌合并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患者外周血微小RNA(miR)-20a、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9医院诊治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痰液MTB培养结果分为MTB感染组(56例)和未感染组(64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miR-20a、CCND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分析miR-20a、CCND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内随访,记录患者生存状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miR-20a、CCND1与MTB感染肺癌患者及非MTB感染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感染组肺癌患者外周血miR-20a、CCND1、TGF-β1、TLR4表达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外周血miR-20a、CCND1表达均与TGF-β1、TLR4表达呈正相关(P<0.05)。外周血miR-20a、CCND1表达与MTB感染、临床分期、组织学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干预对策,为降低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 0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率,对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医院感染相关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1 00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0例,感染率为3.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53.33%;共分离出病原菌48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08%,革兰阳性菌占16.67%、真菌占6.3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留置导尿、气管插管、应用H2阻滞剂、住院时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存在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ic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气管插管、留置导尿、住院时间长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对应的干预措施,以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多采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疗效显著,但老年患者PCI术后易发生各类心脏事件,本研究分析老年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01-2017-08-31凤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3例行PCI手术治疗的老年AMI患者病史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15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女性(χ~2=5.426,P=0.034)、年龄(χ~2=4.318,P=0.046)、吸烟史(χ~2=4.654,P=0.045)、糖尿病(χ~2=4.631,P=0.047)、高血压(χ~2=8.236,P=0.004)、血清肌酐(χ~2=4.478,P=0.044)和心肌梗死面积≥2支(χ~2=12.873,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214)、高血压病史(OR=1.241)、糖尿病史(OR=1.511)、高血清肌酐(OR=1.291)及心肌梗死面积大(OR=1.429)可使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性增加。结论高龄、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清肌酐和心肌梗死面积≥2支均会增加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预防和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年龄、患者营养状况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关系,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9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为16.50%,其中肺部感染75例,感染率为8.09%,肺部感染占所有感染的49.02%;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占27.71%,克雷伯菌属16株占19.28%,大肠埃希菌13株占15.66%,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13.25%,表皮葡萄球菌10株占12.05%,鲍氏不动杆菌8株占9.63%,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占2.42%;预防性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或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P<0.05);高年龄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血清总蛋白<60 g/L或白蛋白<25 g/L的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患者年龄、自身营养状况等,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肺部感染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132例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佳组,筛选出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32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有24例(18.2%)患者预后不佳,包括死亡7例(5.3%),108例(81.8%)预后良好;出院时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预后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类型、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年龄及卧床时间与患者预后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存在意识障碍、既往糖尿病史及高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存在意识障碍、既往糖尿病史及高龄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需早期预防,不仅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且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