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调查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预后演变,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拟诊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观察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效力,观察其MSCT特征,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治愈好转组与恶化死亡组,观察并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及治疗6周时患者胸部MSCT演变;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CT对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80.0%、阳性预测率93.3%、阴性预测率80.0%、正确率73.3%、误诊率20.0%、漏诊率6.7%及诊断符合率90.0%;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病灶以双肺多发为主,上叶多见,外周带比例最高;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肺部CT征象包括斑片影、实变影、团块影、结节灶、空洞、星月征、枝桠征及晕轮征;血液病与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征象中,血液病患者实变占25.9%及团块影占59.3%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血液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病变的比例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治愈好转组渗出、结节及空洞病灶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恶化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MSCT图像具有特征性,并可以评估病情演变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及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肺曲霉菌病患者29例为肺曲霉菌病组,以及同期住院的老年单纯细菌性肺炎患者42例为细菌性肺炎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CT征象;以最终确诊结果为"金标准",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CT鉴别诊断肺曲霉菌感染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闷或胸痛、咯血、气促和呼吸困难,其中肺曲霉菌病组患者发热症状发生例数少于细菌性肺炎组患者(P0.05),其余症状发生例数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CT征象中,肺曲霉菌病组出现大结节、肿块、树芽征、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的比例高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出现实变、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低于细菌性肺炎组(P0.05);CT鉴别诊断肺曲霉菌病与确诊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543),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9.31%、76.19%和77.46%;胸部CT检查、痰真菌培养及血液培养诊断肺曲霉菌病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肺曲霉菌病CT影像表现多样,树芽征、晕轮征、空气新月征、空洞等CT征象有助于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多层螺旋CT(MSCT)图像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师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82例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MSCT检查、诊断,所有患者均采用伏立康唑针剂静脉滴注,首日6mg/kg,每12小时1次;之后4mg/kg,每12小时1次;序贯伏立康唑片口服,4mg/kg,每12小时1次治疗;疗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等决定;根据患者预后将其分为无效组(20例)与有效组(6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6周时采用MSCT检查其胸部影像变化,计算MS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MS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的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49%、81.25%、80.00%、86.96%、72.22%;血液患者MSCT影像中,实变、团块影比率明显高于非血液病患者(P<0.05);患者感染病灶主要以双肺多发为主,且以上叶多见,外周带比率较高;CT征象:结节灶、实变影、团块影、斑片影、空洞、晕轮征等;经治疗3周后,有效组渗出病变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经治疗6周后,有效组渗出和结节及空洞病灶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采用MSCT诊断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可为患者临床预后、病情评估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深对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认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痰检或临床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影像表现。结果: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表现多样:本组病例中结节或肿块影13例(其中7例出现坏死空洞);曲菌球7例;一侧或两侧肺的单个或多个支气管肺炎样阴影6例;混合型6例。结论:本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CT检查可明确肺霉菌病和肺部基础性病变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充分显示空洞(腔)和曲菌球等,病变周围伴有的"晕征"是早期特征性的改变,病程中出现的"空气半月征"和空洞强烈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苏婧 《中国保健营养》2012,(12):1765-1766
目的分析与探讨孤立性肺空洞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通过临床表现与病理检查证实为孤立性肺空洞病变患者共68例的CT资料,其中肺脓肿共10例,原发性肺癌共23例,转移性肺癌共5例,肺结核共24例,肺霉菌病共3例。对每一例患者的病灶形态、密度、边缘与大小进行分析,并测量空洞区域的CT值变化。对比不同类型的病变其空洞壁厚度的差异与CT强化状态的差异。结果通过对不同病变的空洞壁进行分析可得,空洞壁的形态与是否内容物并无显著性差异,肺癌患者其CT显示多为偏心性空洞,且肺癌空洞壁厚度较其他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空洞壁强化程度较其他疾病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孤立性肺空洞病变,鉴别其是否存在偏心,观察其空洞壁的增强程度,对于鉴别良性与恶性空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菌感染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8月于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88例,依据泛大西洋学会联盟(TASC)分级(A~D)将患者分为A组24例、B组25例、C组20例、D组19例。比较四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白细胞计数等;收集患者足部溃疡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结果从A组到D组,患者年龄、病程、中性粒细胞比例逐渐增加(P<0.05),ABI和TBI逐渐降低(P<0.05),重度感染比例、混合感染比例逐渐上升(P<0.05);细菌培养共检出病原菌1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占52.31%,革兰阳性菌79株占40.51%,真菌14株占7.18%;药敏结果显示,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均对达福普丁和万古霉素等较敏感。结论糖尿病足患者下肢感染与血管病变明显相关,随着下肢血管病变发展,混合感染比例随之升高,感染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建议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CT检查结果,寻找早期可靠诊断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恶性血液病患者123例,其中60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为试验组,63例合并其他肺部并发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部CT检查结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合并晕征与空气新月征分别为71.67%和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68%和3.17%,而合并肺叶段实变与支气管血管束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霉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类真菌,其中曲霉菌感染主要表现为空气新月征,而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感染主要表现为晕征和空气新月征。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IPFI患者早期进行CT检查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其表现和诸多的肺内疾病CT表现具有交叉和重叠,因此仍然需要与临床资料以及其他检查配合共同进行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对细菌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影响,为糖尿病足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139例,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4组,A级组32例,B级组37例,C级组40例,D级组30例,对4组患者溃疡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分析下肢血管病变分级与感染的关系。结果随着下肢血管病变加重,深部感染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85株,革兰阳性菌占40.54%,革兰阴性菌占56.22%,真菌占3.24%;C级组、D级组革兰阴性菌比例分别为69.64%、72.73%,高于A级组、B级组的33.33%、43.48%(P0.05);139例患者中单一感染占61.15%,混合感染占38.85%,随着下肢血管病变加重,混合感染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耐药率高达100.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高达10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A~D级组检出多药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17.95%、26.09%、33.93%、36.36%。结论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的加重,深部感染、混合感染及多药耐药菌株的比例提高,临床应加大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感染监测,以减少截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肾移植患者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不同CT表现特点,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肺曲霉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肾移植手术后肺曲霉菌感染的4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同CT表现,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真菌感染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伏立康唑治疗,分别观察两组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CT结果表现为结节、空气新月征、晕症分布率,对照组患者分别为80.95%、42.86%、33.33%,试验组分别为76.19%、52.38%、33.33%,两组患者的CT特征相同,主要以结节、空气新月征为主;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半乳甘露聚糖阴性占66.67%、阳性占33.33%,试验组患者曲霉菌属感染半乳甘露聚糖阴性占90.48%、阳性占9.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5.71%、试验组为95.2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表现主要以结节、空气新月征和晕症等;使用伏立康唑抗真菌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曲霉菌病疗效确切,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以其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5例经临床确诊的肺隐球菌病(PC)患者,HIV抗体检查均为阳性,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128层容积CT扫描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结节或肿块病变9例。(2)浸润实变病变5例。(3)弥漫性小结节影3例。(4)间质性肺炎1例。(5)弥漫混合性病变7例。(6)形成空洞4例。(7)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8)并发胸腔积液3例。结论艾滋病(AIDS)并肺隐球菌病(PC)的胸部CT表现多种多样,有一定的影像征象,当AIDS合并肺内结节或肿块、浸润实变、弥漫性小结节影、弥漫混合性病变除外肺癌、肺结核等其他感染时,应考虑本病可能。多层螺旋CT比X线胸片提供更多信息,确诊有赖于痰液、肺灌洗液培养,纤维支气管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肺良恶性肿块的超声图像特点及其超声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5例CT检查发现肺肿块并行超声引导穿刺肺活检患者的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星点征等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肺肿块活检病理诊断为恶性病变47例(肺鳞癌27例、肺腺癌20例)、良性病变18例(肺炎13例、肺结核5例).65例患者超声图像分析显示:炎性与结核性肿块在形态、内部回声及星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和肺腺癌肿块在部位、边界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肺肿块内部出现星点征(13/18)明显多于恶性肺肿块(2/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星点征可作为超声鉴别肺良恶性病变的一个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痰涂片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薄层CT表现,根据痰涂片结果,将其分成涂阳(n=145)、涂阴(n=202)两组。分别评价其薄层CT表现,包括微结节、结节、肿块、实变、空洞、磨玻璃样影、支气管异常以及病变数量和空洞腔的最大直径。结果:结节、肿块、微结节呈随机分布、小叶中心分布和反晕征、磨玻璃样影、薄壁空洞、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不规则线状影、肺实质束带影、瘢痕周围肺气肿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发病率,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微结节呈结节病星系征和结节病丛征,实变、厚壁和虫蚀样空洞以及不均匀的支气管壁增厚伴管腔狭窄的发病率在涂阳者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2,x2=3.228,x2=6.041,x2=1.687;P<0.05)。结论:活动性肺结核薄层CT表现与涂阳性和涂阴性的活动性肺结核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肺曲菌病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探讨肺曲霉菌病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和临床资料16例,动态观察各型X射线、CT表现并进行诊断性治疗。结果 16例肺曲霉菌病各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X射线改变,表现为条索状、柱状、蜂窝状阴影(23.0%);单发或多发结节或小斑片状影(44.0%);空气半月征(19.5%);肺实变(13.5%);其中4例CT出现典型的"空气新月征";结节影5例;边缘有"晕环",呈现毛玻璃状改变;经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的病例痊愈。结论 肺曲霉菌病的胸部X射线、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动态观察和结合临床全面分析有利于提高对本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2021年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AECOPD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分为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组(n=52)和未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组(n=58);统计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现况和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及CT表现,分析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10例AECOPD患者中并发肺部曲霉菌感染为52例,发生率为47.27%,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及胸痛,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晕轮征、斑片渗出影;吸烟史、机械通气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是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影响因素(OR=2.804,2.578,2.228,2.136,2.208,P均<0.05)。结论 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食欲减退及胸痛,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晕轮征、斑片渗出影;临床可根据影响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及干预措施,以降低AECOPD患者肺部曲霉菌感染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肺部真菌感染CT影像学表现的特征,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医院收治的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行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和胸部CT平扫,观察患者肺内病灶的形态影像学特征,并比较分析其与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 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中通过X线检查的阳性率为10.26%,CT检出率为74.36%,CT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出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原菌检查结果分别为肺隐球酵母菌病9例,占23.08%,肺曲霉菌病16例,占41.03%,假丝酵母菌病11例,占28.21%,胸部CT影像学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14例占35.90%;晕征9例占23.08%,空洞13例占33.33%,其中洞内球征4例占10.26%,新月征7例占17.95%,渗出性病变8例占20.51%,肺气腔实变4例占10.26%.结论 肺真菌感染表现多种多样,CT检查的特征性表现对提示和尽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曲菌病影像学方面的改变。方法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肺曲菌病患者9例,均行X线平片及CT常规扫描3例,2个月后X线CT复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肿块样改变炎症样病变,粟粒样、肉芽肿或莽菌球,多发结节。其中5例CT出现“晕轮征”。结论肺曲菌病的早期影像学改变有肿块,多发结节,实变。CT影像学的“晕轮征”是肺曲菌病的特征性改变。CT可清晰显示特征性病变,可明确部位及范围,是该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热带地区肺隐球菌病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肺隐球菌病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9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符合确诊标准的肺隐球菌病病例。结果入选病例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79(29~77)岁。起病症状多样,包括胸痛(5/14,35.71%),胸闷(3/14,21.43%),咳嗽、咳痰(2/14,14.29%),咯血(2/14,14.29%)等,4例(28.57%)无明显症状。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初诊误诊率100%,易误诊为肺癌、细菌感染、结核,平均确诊时间32.36(5~233)天。肺CT影像学特点:病灶分布于左肺7例(50.00%),右肺4例(28.57%),双肺3例(21.43%);病灶可表现为大结节型(7/14,50.00%),小结节型(5/14,35.71%),实变/混合型(1/14,7.14%),空洞型(1/14,7.14%);可有分叶/毛刺、晕征、胸膜增厚/牵拉、纵隔淋巴结肿大等伴随表现。本研究中5例(35.71%)经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治愈,9例(64.29%)接受药物治疗,其中8例(57.14%)接受氟康唑单药治疗,7例(87.50%)治愈,1例(12.50%)好转;1例接受两性霉素B强化氟康唑序贯治疗后治愈。结论肺隐球菌病可发病于热带地区非免疫抑制宿主,且多无鸽子接触史,起病症状多样,肺CT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手术治疗可治愈,药物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总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肺韦格纳肉芽肿的胸部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64排容积CT行胸部平扫加增强扫描,分析病变的CT征象.结果 18例肺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病理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伴有炎细胞浸润的坏死性肉芽肿、多核巨细胞、肺内小血管炎、肺实质坏死、肺泡出血、微脓肿等.胸部CT主要表现为肺部多发结节7例,多发肿块4例,空洞形成10例,楔形病灶2例,毛玻璃样改变和实变影2例,支气管袖口征2例,单发结节或肿块3例,胸腔积液5例.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环形强化,其内坏死区无强化.部分患者多种病灶混合存在,并相互转化,病灶增多或减少.结论 肺韦格纳肉芽肿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决定了其胸部CT表现的多样性.两肺多发结节或肿块、坏死性空洞是肺韦格纳肉芽肿的常见胸部CT表现,“供养血管征”、环形空洞对诊断肺韦格纳肉芽肿具有相对特异性.掌握这些病灶的特殊变化规律以及病理有助于正确诊断肺韦格纳肉芽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细菌感染的细胞外基质重构机制进行研究,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5月-2014年5月诊治的390例COPD患者,将其中合并细菌感染患者200例设为感染组,无细菌感染患者190例设为COPD组,以同期健康体检者90名为对照组;鉴定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9和TIMP1/2表达变化;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例COPD合并细菌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8株占47.8%,以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07株占52.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ɑ)及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0)和Connexin43水平均明显升高,MMP2、9、TIMP1和TIMP2水平明显上升,与对照组和COP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细菌感染引起炎症因子水平的异常和细胞外基质的重构。  相似文献   

20.
李桢 《智慧健康》2022,(23):9-12
目的 评估肺结核空洞和肺真菌病空洞鉴别诊断中使用多层螺旋CT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55例肺结核空洞患者和55例肺真菌病空洞患者,两组均接受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空洞和肺真菌病空洞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肺结核空洞患者的结节(23.64%)、毛刺(29.09%)、分叶(34.55%)、气液平面(32.73%)、内壁光滑(29.09%)、外壁毛糙(29.09%)比例小于肺真菌病空洞患者(54.55%、58.18%、67.27%、63.64%、63.64%、69.09%),肺结核空洞患者的钙化(60.00%)、卫星灶比例(72.73%)高于肺真菌病空洞患者(23.64%、30.91%),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患者炎症(52.73%)、纵膈淋巴结钙化(36.36%)、纵膈淋巴结肿大(29.09%)、胸膜凹陷比例(40.00%)高于肺真菌病空洞患者(18.18%、12.73%、7.27%、1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空洞患者和肺真菌病空洞患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