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0)
目的探讨超声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观察特征指标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3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术前依据超声BI-RADS评估各项特征指标,回顾性分析各项观察指标在乳腺肿块分级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超声BI-RADS分级为3级1例,4A级3例,4B级16例,4C级10例,5级3例。形态规则9例,不规则24例;边界清晰14例,不清晰19例;边缘光整7例,不光整26例;内部回声中等2例,低回声31例;后方回声增强4例,无明显变化9例,衰减20例;无钙化19例,钙化14例;无血供7例,血供26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19例,腋窝淋巴结转移14例;肿块活动度可15例,差18例。阳性预测值为93.8%(30/32),敏感度为90.9%(30/33),特异度为33.3%(1/3)。结论依据BI-RADS各项观察指标,对客观评估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导临床采取不同处理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超声征象,探讨无创的超声检查与乳腺癌分子分型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超声诊断资料和术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术前超声检查征象采用BI-RADS术语进行描述和评估分类,按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对肿瘤进行分子分型,对比分析肿瘤的超声BI-RADS征象与其分子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各型乳腺癌中,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后方回声衰减所占比例最高,HER2过表达型癌组织边缘有毛刺征的比例最低、出现微钙化的比例最高,三阴性型肿块边缘光整、后方回声增强比例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的BI-RADS超声征象对判断其分子分型有一定诊断价值,了解乳腺癌各分子分型的典型超声征象,有助于超声医师更早、更准确的诊断乳腺癌,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肿瘤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在超声检查可扪及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可扪及乳腺肿块、经超声检查并行手术活检的女性患者337例,比较其超声影像与病理检查结果。计算超声检查BI-RADS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用χ2检验比较良、恶性征象乳腺肿块的恶性肿瘤百分率,并分析不同年龄段2级和3级病例良、恶性病变的分布特点。结果超声检查BI-RADS分级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PPV、NPV分别为95.7%、82.4%、84.3%、46.9%、99.2%,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分别为5.44、0.05、0.78。在337例患者中,2~5级病变者恶性肿瘤百分率分别为0(0/145)、2.1%(2/96)、26.6%(17/64)、87.5%(28/32)。不同超声征象乳腺肿块的恶性肿瘤百分率如下:肿块形态不规则者中,占57.1%(36/63);肿块走向与皮肤不平行者中,占63.6%(14/22);肿块边界不清者中,占61.4%(43/70);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中,占63.3%(19/30);肿块有细小钙化者中,占75.0%(9/12);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者中,占47.6%(40/84)。在不同肿块形态、走向、边界、后方回声、细小钙化及内部回声的患者间,恶性肿瘤百分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级和3级病例中,不同年龄段患者良、恶性病变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BI-RADS分级评估可扪及乳腺肿块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便于规范诊断与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4.
5.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38岁。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腋前线区2.0cm×1.5cm×1.0cm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略压痛,皮肤无红肿,未做治疗。3个周后肿物略有增大,疼痛较前明显,于2001年5月21日来我院就诊。B超检查发现左乳外上方腋前线近腋窝外见乳腺腺体样回声,约4.0cm×4.3cm,与正常左乳腺腺体无连接。内探及一约2.8cm×1.8cm×1.0cm低回声肿块,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质,后方有衰减。CDFI示:肿块内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图1、2)。超声诊断:左侧副乳腺内实性占位,考虑副乳腺癌。于2001年5月22日收住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经常规超声诊断为乳腺BI-RADS 4类的76例患者共76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诊断试验分析。结果:最终病理证实良性病变53例(良性组),恶性病变23例(恶性组)。超声造影特点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有穿入或扭曲血管、对比剂不均匀性增强、内部有充盈缺损及造影后面积较二维增大在恶性组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诊断乳腺BI-RADS 4类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96%、85%和88%。结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超声造影特征明显不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类乳腺病灶的良恶性,有望提高穿刺活检的恶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总结45例三阴性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并与7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对比。[结果]微钙化、肿瘤后方回声衰减、周边高回声晕的超声表现在三阴性乳腺癌中分别占13.33%(6/45)、13.33%(6/45)、6.67%(3/45),在非三阴性乳腺癌中分别占56.58%(43/76)、52.63%(40/76)、42.11%(32/7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纵横比≥1、肿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毛刺(蟹足)征及血流分布状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20mm的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非三阴性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在超声图像上无特征性表现,特别是当肿瘤〈20mm时难与良性肿瘤鉴别,应结合腋窝淋巴结情况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成像技术的外科意义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乳腺癌、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病等共831例,包括871个病灶。全数字化平板乳腺x线检查的诊断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并将Ⅳ级及Ⅴ级初步认定为恶性诊断,将Ⅰ级、Ⅱ级及Ⅲ级初步认定为良性诊断。结果FFDM对本组乳腺疾病病灶性质诊断的敏感度80.9%,特异度90.0%,阳性预测值88.4%,阴性预测值83.3%及准确度85.5%。影像诊断为Ⅴ级时乳腺癌占97.7%(260/266),在Ⅳ级的诊断中乳腺癌占67.8%(82/121),在Ⅰ、Ⅱ及Ⅲ级中尚有16.7%(81/484)为乳腺癌。结论乳腺x线诊断为Ⅴ级时手术活检是唯一的治疗方案,Ⅳ级时应积极建议手术活检。要慎重对待Ⅰ、Ⅱ及Ⅲ级的诊断,应由临床医师根据其他临床证据及有关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18岁。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乳肿块,阵发性胀痛半个月,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无发热及乳头溢液。在当地医院就诊,行B超检查示“右乳肿块”,未行任何治疗。为明确诊断,特来我院。外科检查:右乳房增大,表浅静脉曲张,右乳头无回缩,无“橘皮样变”,皮肤温度增高。肿块累及整个乳房,约12.4 cin× 11.3 cn大小,质硬,边界较清晰,表现不光滑,活动度欠佳。右腋窝触及融合成团淋巴结,质硬(直径2.0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18F-FDG PET/CT)在超声BI-RADS 3~5类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76例乳腺超声诊断为BI-RADS 3~5类病变(77个病变)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均行乳腺超声BI-RADS分类及18F-FDG PET/CT检查[评价指标为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效能。2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SUVmax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amhane法。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Medcalc软件对2种方法的AUC进行比较。2种方法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正确率等的比较,采用配对χ2检验或χ2检验。结果在超声BI-RADS 3~5类病变中,恶性病变SUVmax明显大于良性病变(7.6±4.5比1.8±0.8,t=8.30,P<0.001),并且在超声BI-RADS 4类病变中,恶性病变SUVmax也大于良性病变(6.9±4.5比1.6±0.7,t=-5.552,P<0.001)。超声BI-RADS 3、4、5类病变SUVmax分别为2.2±1.3、5.2±4.2和10.1±5.5,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68,P<0.001),并且,随着超声BI-RADS分类程度的增加,SUVmax呈递增趋势。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BI-RADS 3~5类病变中,SUVmax的AUC值为0.931(95%CI:0.877~0.984),而超声BI-RADS分类的AUC值为0.789(95%CI:0.684~0.8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44,P=0.002)。以约登指数最大值确定的SUVmax临界值为3.3,SUVmax诊断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23/23)和100%(44/44),超声BI-RADS分类诊断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3.5%(10/23)和79.7%(51/6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χ2=10.161,P=0.001),而SUVmax的敏感度与超声BI-RADS分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5%(44/54)比94.4%(51/54),P=0.065]。结论在BI-RADS 3~5类病变中,18F-FDG PET/CT诊断效能高于超声BI-RADS分类,在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方面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在超声BI-RADS 4类病变中,SUVmax有助于补充判别部分超声亚分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超声检查是乳腺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主要介绍各种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及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钼靶、超声和磁共振检查评估乳腺癌大小的准确性。方法选择4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分别行乳腺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检查,并且与术后切除的病理标本进行对比,分析其对预测乳腺癌大小的准确性。结果磁共振检查对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检查对肿瘤大小的诊断准确性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钼靶、超声及磁共振回归系数分别为-0.113、0.289和0.238,其中磁共振评估乳腺癌大小诊断标准误最低,为0.087。结论磁共振对乳腺癌检出率高,并且对肿瘤大小测量的准确度明显优于超声及乳腺钼靶,可以作为患者手术评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死亡率为第2位。常规超声和钼靶X线是乳腺肿瘤最常见的影像检查手段,但由于各自方法的局限性,其临床效果不甚理想。目前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使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明显提高。本文就近年来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术前肿瘤大小是决定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重要因素.以肿瘤病理大小作为对照,超声成像、钼靶X成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方法在测量乳腺癌大小方面显示不同程度的准确率.乳腺组织密度、肿瘤大小及病理类型等因素影响影像学测量乳腺癌大小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治疗方法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40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偏晚,病程长,最常见的症状是无痛性的乳晕下肿块,确诊时腋淋巴结转移率为57.5%。ER(+)占85.7%,PR(+)占71.4%。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或)化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0.6%和65.0%,与未行辅助治疗者5年生存率(22.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腋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43.5%和73.3%,二者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男性乳腺癌易发生腋淋巴结转移,预后差;且较女性患者的激素受体水平表达高。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辅以内分泌治疗、放疗和(或)化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腋淋巴结转移和术后积极的辅助治疗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HBOC)患者所患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1例HBOC患者的发病年龄、两癌发病间隔、病理类型、分期、家族史和生存期等进行分析。观察患者2,5年生存率,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91例HBO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7个月,2,5年生存率分别为71.2%和33.5%。卵巢癌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2岁,55岁前发病者占60.4%。在39例双原发癌中.两癌发病间隔≥60个月的患者20例,占51.3%。在91例卵巢癌中,浆液性腺癌最常见,有54例(59.3%):Ⅲ、Ⅳ期患者70例(76.9%);低分化者54例(59.3%)。结论HBOC患者的卵巢癌发病年龄比散发者早,多数为晚期低分化,病理类型以浆液性腺癌为主,肿瘤分期和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对于乳腺卵巢双原发癌患者,卵巢癌的临床特点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HBOC患者患卵巢癌后的中位生存期与散发性卵巢癌相似。 相似文献
18.
19.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特殊亚型,细胞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H)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同于其他类型乳腺癌,是近年来乳腺癌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