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病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研究能否通过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istologic chorioamnionitis,HCA)的预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9年6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55例(绒毛膜羊膜炎组),另抽取2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但未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组成非绒毛膜羊膜炎组,比较其临床特征与妊娠结局,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心率加速占比最大(69. 09%),产前发热次之(65. 45%);绒毛膜羊膜炎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胎膜早破孕周、羊水过少、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比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绒毛膜羊膜炎组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白细胞计数(WBC)(>15×10~9/L)、C-反应蛋白(CRP)(>8 mg/L)占比均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潜伏时间(>48 h)、WBC (>15×10~9/L)、CRP (>8 mg/L)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影响因素(OR>1,P<0. 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心率加速、产前发热等,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增加,临床应密切关注,注意监测胎膜早破潜伏时间、WBC、CRP水平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汤鸿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247-4248
目的对胎膜早破时间同绒毛膜羊膜炎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胎膜早破临床患者病例84例,将其按照胎膜早破时间进行分组,对这组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得知,不同早破时间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严重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研究发现,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以及严重程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破膜时间延长则会使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增加,且病情也会随之加重,值得临床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发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危险因素,评价不同指标对PPROM孕妇发生HCA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6月本院产科住院分娩的480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后胎盘病理检查结果分为HCA组(326例)和非HCA组(154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PROM孕妇发生HCA的高危因素,并以ROC曲线预测不同指标对PPROM孕妇合并HCA的诊断预测能力。结果 480例POM孕妇发生HCA 326例,HCA发生率为67.92%;潜伏期、破膜孕周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水平增高是PPROM孕妇发生HC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联合血清MCP-1、SSA和pro-ADM3项指标预测发生HCA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敏感度为80.98%,特异度为81.82%,诊断效率优于单一指标。结论 PPROM孕妇发生HCA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早期预防,减少PPROM孕妇HCA的发生概率,降低孕妇...  相似文献   

5.
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6例胎膜早破并在分娩后病检胎盘胎膜的患者,按胎膜早破时间、临产前是否给予预防感染治疗进行分组,分析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的组间差别。结果:破膜时间延长时各组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P<0.01);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均高,但两组间无差异(P>0.05);有症状的绒毛膜羊膜炎在治疗组的比例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破膜时间延长致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增加、病情加重。积极预防感染治疗可减轻绒毛膜羊膜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但不能减少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组织绒毛膜羊膜炎(CMA)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于PPROM孕妇(PPROM组)及正常孕妇(对照组)终止妊娠时采集静脉血测定CRP及IL-6含量,并收集胎盘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PPROM组组织CMA发病率为100%(34/34,对照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PROM组CMAⅠ级者与对照组比较,母血CRP及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而与组内CMAⅡ、Ⅲ级者比较,两指标含量明显下降(P均<0.05).[3]PPROM组母血CRP及IL-6水平与组织CMA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和0.79(P均<0.05).[结论]PPROM组组织CMA可导致母血CRP及IL-6升高,且2指标水平与CMA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胎膜早破时间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出现胎膜早破的患者63例,其中不同破膜时间段的患者各有21例,分别为A组、B组以及C组.对三组患者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以及其严重程度进行了解,并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38.09%;而B组中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66.67%;而C组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85.71%.即相对于A组,B组、C组中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率较高,P<0.05;而相对于B组,C组中患者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病率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破膜时间的延长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提高以及疾病情况的加重,应进行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胎膜早破及其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在永州市双牌县中医医院住院分娩的600例产妇,根据是否胎膜早破将其分为观察组288例、对照组312例,对比分析其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及羊水中IL-6水平;根据是否患有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将观察组分为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151例、非绒毛膜羊膜炎组137例,对比分析其WBC、CRP、IL-6血清炎性因子及羊水IL-6水平;根据潜伏期长短将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产妇分为潜伏短期组45例、潜伏中期组55例、潜伏长期组51例,对比分析其WBC、CRP、IL-6血清炎性因子及羊水IL-6水平。结果观察组WBC、CRP、IL-6及羊水IL-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组WBC、CRP、IL-6及羊水IL-6显著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潜伏短期组潜伏中期组潜伏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WBC、CRP、IL-6血清炎性因子及羊水IL-6水平是评估是否胎膜早破重要的标记物,也可用于诊断是否患有合并绒毛膜羊膜炎,且水平越高,产妇潜伏期越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关系,并探讨绒毛膜羊膜炎致病菌群分布特点。方法本文研究中不同研究对象纳入时间均为2017年3月-2019年1月,其中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足月胎膜早破组和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各50例);未胎膜早破组产妇100例(含:早产产妇组和未胎膜早破足月组各50例)。分析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指标方面: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组;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早产组;足月胎膜早破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足月产组,上述不同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培养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主要致病菌,且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较足月产妇对应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及绒毛膜羊膜炎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2015年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和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98例作为胎膜早破组,未胎膜早破足月产孕妇98例和早产孕妇98例作为未胎膜早破组,收集孕妇的临床资料、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结果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低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胎膜早破组患者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未胎膜早破组;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足月产患者;未足月胎膜早破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的发生率高于早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培养出病原菌24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株占54.2%。结论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升高,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高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CMA)双胎妊娠的围生结局及其围生期管理。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44例MCMA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应临床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其围生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MCMA双胎妊娠发生率为0.07%(44/61 607)。对44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的研究结果如下。(1)诊断MCMA双胎妊娠时间:2例直至产时才被诊断为MCMA双胎妊娠,其余42例于孕龄为8~(+3)~33~(+1)孕周时,被诊断为MCMA双胎妊娠。(2)妊娠结局:2例孕妇自然流产终止妊娠;13例因死胎或合并胎儿畸形进行引产终止妊娠;10例仅一胎活产分娩,分娩孕龄为31~39~(+5)孕周;19例双胎均活产分娩,分娩孕龄为30~36~(+1)孕周。(3)胎儿畸形发生情况:这44例MCMA双胎孕妇妊娠的88例胎儿中,胎儿畸形率为19.3%(17/88)。其中,2对(4例)胎儿为联体双胎,6例为无心畸形,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6例为其他畸形。(4)非畸形胎儿的存活情况:71例非畸形胎儿中,孕期死胎发生率为19.7%(14/71);46例活产儿的出生体重为(1 962.6±474.6)g;新生儿死亡率为4.3%(2/46),随访存活新生儿迄今生长发育状况均良好。(5)胎盘及脐带检查:临床对44例MCMA双胎妊娠孕妇,于产后检查胎盘,均证实了MCMA的诊断。结论MCMA双胎妊娠围生儿患病率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MCMA双胎、规范化产前检查、严密监护胎儿情况及适时终止妊娠十分重要。临床加强对MCMA双胎的围生期管理,有助于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胎膜早破为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约占分娩总数的2.7%~17%[1]。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及胎儿宫内感染的可能性也增大,故应十分重视预防绒毛膜羊膜炎。国内外一般采用高效抗生素,但长期应用可使病菌耐药,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近年来,我们利用10%碘伏溶液  相似文献   

13.
《家庭医生》2012,(18):45-45
柯大夫:我刚怀孕13周,超声显示我是单卵双胎,可医生又说我是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把我搞糊涂了,究竞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与足月胎膜早破(PROM)合并绒毛膜羊膜炎(HCA)的关系,为其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分娩的足月RPOM孕妇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合并HCA分为观察组(合并HCA,39例)和对照组(未合并HCA,65例)。采集所有患者血清和胎膜组织,检测血清中白细胞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8,并分析胎膜组织中Nrf2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WBC、CRP、IL-6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阳性切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结果显示,观察组Nrf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表达水平降低、血清IL-6和IL-18水平升高与PROM合并HCA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胎膜早破对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8例双胎妊娠中合并胎膜早破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与75例非胎膜早破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双胎妊娠合并胎膜早破组剖宫产率及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胎妊娠合并胎膜早破者孕产期并发症及围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增高;预防胎膜早破、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对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PROM)孕产妇胎膜组织中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通路相关蛋白影响绒毛膜羊膜炎(CA)感染的机制。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产科2018年6月-2021年6月分娩的PROM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合并CA为CA组,未合并CA产妇62例为非CA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胎膜组织中NAMPT、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MMP-8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水平。结果 CA组产妇胎膜组织NAMPT、MMP-1、MMP-3和MMP-8 mRNA及血清IL-6、IL-10水平均高于非CA组(P<0.05);晚期CA组高于早期CA组和中期CA组(P<0.05),中期CA组高于早期CA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显示,胎膜组织NAMPT、MMP-1、MMP-3和MMP-8及血清IL-6、IL-10诊断PROM合并C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3、0.755、0.735、0.762、0.758、0.744。结论 NAMP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通路相关蛋白在胎膜早破(PROM)孕妇胎膜组织中的表达改变及其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CA)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妇产科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PROM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CA从中随机选取孕妇各80例,分别纳入CA组和非CA组,选择同期医院进行产检的健康足月分娩孕妇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NLRP3、Casepase-1基因在mRNA上的相对表达;抽取脐带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脐血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结果 CA组外周血NLRP3、Casepase-1 mRNA及脐血IL-1β、IL-18水平高于非CA组及对照组(P0.05),非CA组外周血NLRP3、Casepase-1 mRNA及脐血IL-1β、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未足月PROM组孕妇外周血NLRP3、Casepase-1 mRNA及脐血IL-1β、IL-18水平高于足月PROM孕妇(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NLRP3、Casepase-1 mRNA及脐血IL-1β、IL-18水平对PROM合并CA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1、0.735、0.744、0.786,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结局不良组NLRP3、Casepase-1 mRNA及脐血IL-1β、IL-18水平高于新生儿无结局不良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LRP3 mRNA表达与Casepase-1 mRNA、IL-1β、IL-18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LRP3通路蛋白在PROM合并CA中显著上调,参与炎症进展,且与新生儿不良结局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与辅助生殖技术(ART)相关的单卵双胎(MZT)的发生率不断升高。双胎妊娠绒毛膜性的判定可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围生期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其各种减胎方法各有利弊。传统的阴道超声引导下的胚胎组织穿刺抽吸术具有局限性,现主要采用血管闭塞技术用于对MCDA双胎进行选择性减胎,比如脐带双极电凝术和射频消融术等。减胎术的并发症主要有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和早产,但有关MCDA的各种减胎方法的时机、适应证及预后等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故对于减胎术后的新生儿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汪丛敏  石清蒲  李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5888-5889
目的:探讨近足月胎膜早破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以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5例近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分成3组,<8 h 35例,8~12 h 41例,>12 h 39例。其中,<8 h 35例又分成服药组18例,未服药组17例;8~12 h 41例又分成服药组21例,未服药组20例;>12 h 39例均服药。产后(包括剖宫产术后)胎盘送病理检查,检测各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和CRP水平。结果:近足月胎膜早破<8 h服药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11.0%,未服药组11.7%,两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2 h服药组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57.1%,未服药组70.0%,未服药组明显高于8~12 h服药组(P<0.05)。>12 h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率为84.6%,而且程度较重,与前两者服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足月胎膜早破>8 h均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监测C反应蛋白,适时终止妊娠,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双胎妊娠患者行减胎手术的必要性及其对妊娠结局是否有利。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就诊的DCDA双胎妊娠患者共248例,其中经腹部减胎者(减胎组)59例,未减胎者(未减胎组)189例,统计分析2组间早产率、妊娠中期流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孕周的差异。结果:与DCDA双胎妊娠未减胎组比较,减胎组早产率降低(13.56% vs. 36.51%)[孕34~36+6周早产率(10.17% vs. 29.10%)、孕28~33+6周早产率(3.39% vs. 7.41%)],低出生体质量率降低(14.55% vs. 53.63%),平均孕周延长[(38.29±2.55)周 vs. (36.60±1.85)周],新生儿体质量增加[(2.92±0.58)kg vs.(2.40±0.42)kg]。结论:经腹双胎妊娠减胎术有助于改善IVF-ET后DCDA双胎妊娠的新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