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神经内镜清除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6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人选择手术方法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行神经内镜清除术,对照组31例,行软通道引流术。结果 观察组留置引流管及住院时间更短,术后1周的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术后1周时,对照组患者的GSH-Px、SOD指标水平均小于观察组,而MDA水平略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81%)与对照组(16.13%)无明显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7631,P>0.05)。结论 神经内镜清除术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率高,留置引流管时间短,此术式也可减轻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结果。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采用单纯钻孔引流手术治疗。观察组26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年龄分布、血肿量及双侧血肿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内硬膜下血肿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操作相关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1~3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术后24小时内硬膜下血肿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106.32±31.76)分钟,对照组的手术时间(63.13±20.57)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8.11±1.92)天,对照组的(9.31±4.3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24小时内血肿完全清除率92.31%(24/26),对照组为66.67%(10/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观察组有1例术后血肿有残余,1例术后24小时内有少量新鲜出血,考虑与口服双抗有关。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1~3月,随访期间观察组的2例复发患者1例再次接受手术治疗,1例血肿量不多而接受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最终均得到治愈。对照组的3例复发患者均再次接受内镜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最终两组患者ADL分级1级。结论应用神经内镜辅助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安全、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的手术效果及对病人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HICH病人11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48例(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开颅组62例(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血肿清除率、ICU时间、住院总时间、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结果微创组和开颅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40.6±22.1)分钟和(179.4±29.5)分钟,手术出血量分别为(37.2±8.6)ml和(187.5±32.0)ml,ICU时间分别为(4.2±1.0)天和(5.9±1.5)天,住院总时间分别为(15.8±2.0)天和(19.4±2.8)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0.6±6.2)%,开颅组为(86.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病人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为13.9±3.7和6.8±1.8,开颅组对应时间点分别为15.5±4.1和8.2±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MMSE评分(24.8±2.8)高于开颅组(22.5±3.6)(P0.05);术后4周及术后3个月,微创组的ADL评分(49.8±6.2,71.3±5.8)均高于开颅组(46.3±5.7,67.5±6.2)(P0.05)。结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HICH较小骨窗开颅手术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尤其是血肿清除及术后病人神经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于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64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神经内镜组32例,侧脑室引流联合尿激酶组(简称侧脑室引流组)32例。观察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侧脑室引流组,为(122.03±24.53)min vs.(89.69±13.84)min,住院天数短于侧脑室引流组,为(12.81±3.68)d vs.(19.00±5.40)d,P=0.000。神经内镜组血肿清除率为78.31%±8.00%,高于侧脑室引流组的51.50%±11.63%,P=0.000。神经内镜组术后脑积水发生率较侧脑室引流组低,为12.5%(4/32)vs.34.4%(11/32),P=0.039。术后随访6个月,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电话回访,发现神经内镜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高于侧脑室引流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低于侧脑室引流组(P=0.000)。结论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临床效果更好,清除颅内血肿更全面,术后脑积水发生率低,能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病人80例,依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手术,实验组接受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观察并对比两组血肿清除率、NIHSS评分、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术后48小时血肿清除率、术后NIHSS评分、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小骨窗开颅内镜辅助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快捷、血肿清除率高、出血少、恢复快以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前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的HCH患者80例,依据治疗疗效分为无效组(n=10例)和有效组(n=70例),检测两组血清NSE、HMGB1水平。结果两组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无效组血清NSE、HMGB1水平和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SE、HMGB1下降值均与血肿量、NIHSS评分下降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HCH患者经微创穿刺引流术术后血清NSE、HMGB1水平变化与其病情转归有关,可作为评估患者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脑室出血病人8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内镜组和引流组,内镜组41例,采用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微创术,引流组41例,采用传统脑室外穿刺引流术,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48小时后血肿清除率、并发症、死亡情况、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与引流组对比,内镜组术后48小时后血肿清除率更高[(91.24±4.94)%vs(81.21±4.73)%],引流管留置时间[(3.54±0.93)天vs(4.27±1.06)天]、住院时间[(10.34±1.97)天vs(15.49±2.28)天]更少,术后并发症更少(4.88%vs 19.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定位下神经内镜术治疗脑室出血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精准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采用神经内镜微创精准定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人各31例,比较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GOS评分。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平均年龄、术前GCS评分及出血量等方面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①术后72小时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3.26±10.51)%、(92.57±15.38)%,P0.05;②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0、9.68%(3/31),P0.05;③术后随访3个月时GOS评分分别为(4.29±1.13)分、(3.06±1.04)分,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结合精准定位手术方式与显微镜下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者均能达到较好血肿清除效果,但前者在术后再出血率、术后GOS评分上更具有优势,且技术上并不增加额外费用,提示神经内镜结合精准定位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9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内镜组和微创穿刺组各48例,分别采取神经内镜和微创穿刺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长和术中出血量。术后1、3、7 d复查头部CT计算残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后7 d、1个月、3个月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评分)和生活能力(BI评分)。同时记录术后1个月内再出血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内镜组的手术时长较微创穿刺组显著增长(P=0.020),术中出血量未见显著差异。术后内镜组的残余血肿量明显低于微创穿刺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微创穿刺组(P=0.000)。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NIHSS、BI分别呈现下降和上升的趋势,且内镜组优于微创穿刺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微创穿刺组(P=0.026),内镜组的颅内感染为2.27%,微创穿刺组为11.3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4)。结论神经内镜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优于微创穿刺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02—2018-05间内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每组49例。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及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术后3个月的ADL评分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体定向软通道微创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围术期口服阿托伐他汀对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硬通道联合尿激酶(UK)冲洗引流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60例CSDH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硬通道联合UK冲洗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差异;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以及血清神经功能指标[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硫化氢(H2S)]、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MBI、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NSE、NGF、H2S、IL-6、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SDH患者经硬通道联合UK冲洗引流术治疗后口服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并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组实施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入住ICU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CSS评分和ADL评分均少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恢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血肿清除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3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小骨窗血肿清除组(显微手术组,n=15)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组(微创手术组,n=15)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血肿量、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肿量均显著低于术前血肿量(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前血肿量差异不显著(P0.05),微创手术组患者的术后血肿量显著低于显微手术组(P0.05),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显微手术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0%(3/15)、26.7%(4/15)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的临床效果较小骨窗血肿清除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与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71例丘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案分组,观察组36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5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血肿清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前,两组GCS、NIHS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更高、NIHSS评分更低(P<0.05);术前两组hs-CRP、TNF-α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更低(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8.57%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在减少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炎性反应方面更有优势,利于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选取4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阶段和手术方式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使用钻双孔冲洗引流手术,观察组)应用YL-1型微创穿刺针穿刺引流手术。比较2组一次治愈率、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2组患者一次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YL-1型微创穿刺针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与传统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连续收集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病例60例,分成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手术组(以下简称开颅组)、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组(以下简称穿刺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组(以下简称内镜组),每组各20例病人。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GCS、ICU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GOS,详细比较三组病人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时间大于6月,内镜微创手术组与传统开颅手术组和血肿穿刺手术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内镜组为(1.5±0.3)小时,开颅组(3±0.5)小时,穿刺组(1±0.3)小时(P0.01);术中出血量内镜组为100±50ml,开颅组为500±200ml,穿刺组为30±10ml(P0.01);血肿清除率内镜组为92±3%,开颅组为87±5%,穿刺组为30±10%(P0.01);术后第1、3、7天GCS评分内镜组为:10(6,12),12(8,13),13(10,13),开颅组为分别为6(5,9),7(5,11),8(8,12),穿刺组分别为6(5,9),7(5,11),8(6,12)(P均0.01);ICU住院天数其中内镜组为4.5±3.9天,开颅组为10.2±5.3天,穿刺组为10.4±8.9天(P0.01);术后并发症其中内镜组无颅内感染,有坠积性肺炎3例,开颅组有3例颅内感染,8例坠积性肺炎,穿刺组有4例颅内感染,7例坠积性肺炎,内镜组优于开颅组及穿刺组(P0.05);术后6个月GOS评分,其中内镜组为3(3,4),开颅组为2(2,3),穿刺组为2(2,3)(P均0.01)。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快速精准、安全高效清除血肿的优势,大大降低了医疗成本,改善了患者预后的特点,是神经外科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0例(神经内镜组)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2例(常规手术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神经内镜组平均手术时间[(2.1±1.2)小时],明显短于常规手术组[(4.1±2.1)小时](P0.01)。平均失血量神经内镜组为(52.5±11.3)ml,常规手术组为(458.2±18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5,P0.01)。神经内镜组颅内血肿平均清除率[(94.8±5.2)%]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81.2±18.8)%](P0.05)。依据ADL分级法,神经内镜组预后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导航联合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切口小,骨窗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01月01日至2018年08月31日期间我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性匹配原则分为开颅组和内镜组,分别为49例和53例,以保证两组患者病情的可比性。开颅组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内镜组进行完全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相关信息、术后并发症差异、临床预后差异,以评价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弊。结果开颅组患者和内镜组患者在手术用时、血肿清楚率、再出血发生率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内镜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低于开颅组,术后2周、3个月时GCS评分要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和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静脉血栓、消化道出血、术口感染、术后癫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脑水肿的发生率上内镜组低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的GOS评分、ADL评分平均秩次均高于开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脑出血的手术治疗,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优于传统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采用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厚度、单双侧出血、凝血功能、Markwalder’s评分、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是否口服阿托伐他汀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治愈163例,复发23例,效果较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血肿量大、双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Markwalder’s评分较高、血肿清除率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和血肿厚度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好,术后血肿复发与年龄、血肿量、和血肿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6—2018-12间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每组61例。对照组行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应用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肿清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颅显微镜治疗相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微创、并发症少,且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