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单节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以及2组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6个月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可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08—2018-08间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观察组行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术后矢状位Cobb角与矢状位指数均较术前降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肌肉剥离长度短于对照组,术后出血量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放性手术与微创小切口减压联合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害,均有相同的效果。但后者微创性好,患者痛苦程度轻,术后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MMA和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在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16例老年胸腰椎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研究组使用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填充,对照组使用PMMA骨水泥填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生活质量水平、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3.36±14.83)min、(25.82±6.15)ml、(6.82±2.17)d,与对照组的(78.12±15.19)min、(28.10±6.39)ml、(7.08±2.09)d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术后10 d、术后30 d,研究组VAS评分分别为(3.06±0.53)分、(1.87±0.42)分、(1.04±0.2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6±0.57)分、(2.33±0.51)分、(1.80±0.31)分(P0.05)。研究组手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对照组的为优(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onfidence高粘度骨水泥用于老年胸腰椎骨折椎体成形术效果好,在减轻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比PMMA骨水泥更优,二者在改善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方面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6—2019-06采用PKP治疗的55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35例术前糖尿病控制良好(观察组),20例术前糖尿病控制不佳(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2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矢状位后凸Cobb角、疼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5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水泥渗漏进入椎管、肺栓塞等并发症。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注入骨水泥量、下地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大,矢状位后凸Cobb角较术前小,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矢状位Cobb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前缘角度、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术式,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应积极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并控制好血糖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植骨与非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回顾性分析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试验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47.3±12.3)岁;采用经皮椎弓根置钉联合微创经椎弓根自体骨植骨术。对照组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0.2±11.2)岁;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12个月伤椎的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评分及术后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及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VAS及前缘高度百分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术前两组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6);术后1周及术后3、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Cobb角均有显著降低(P<0.001)。根据MacNab评分,术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研究组行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观察指标情况、影像学参数评价结果、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自体血回输、术后止痛药应用、住院时间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Visual Analogue Score)评分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以及椎管容积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χ_1~2=20.852,P0.001;χ_2~2=11.785,P=0.019),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置钉后通道入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伴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显著,且在出血量、住院时间、创伤等方面较传统开放术式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式的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整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PKP治疗OVCF患者资料,根据手术穿刺入路不同分为单侧穿刺组,双侧穿刺组,每组各33例,共66例。各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比较,P>0.05。比较术后VA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Cobb角变化、术后ODI评分、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单侧组少于双侧组,P<0.05;术后Cobb’s角、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透率和骨水泥用量比较,单侧组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 单侧穿刺入路较双侧穿刺入路在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方面具有优势,且能够良好地改善术前症状、纠正椎体畸形。但应在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确切的穿刺角度和位置,并积累相应的手术经验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4例单节段Kümmell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30例,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B组34例,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骨水泥注射剂量及渗漏情况、手术费用及并发症;分析两组术后第1天、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影像学比较两组上述3个随访时间点的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顺利,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A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手术费用低于B组(P <0.05)。两组骨水泥注射剂量、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渗漏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超过2年的随访发现,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各随访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影像学方面,两组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 <0.05);随时间推移,伤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的矫正程度逐渐降低,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不同黏度骨水泥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OVCF病人6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与实验组(32例)。对照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低黏度骨水泥,实验组病人在PKP术中注入高黏度骨水泥。统计围术期相关指标,并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变化,计算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随访3个月,比较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60例病人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8.25±5.24)分钟,骨水泥用量平均(2.58±0.35)ml,实验组骨水泥总渗漏率较对照组低(P0.05),所有病人术中均无神经损伤;术后7天及术后3个月椎体前缘压缩高度及后凸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7天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及后凸矫正率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7天两组VAS、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组间VAS及ODI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OVCF病人PKP术中使用高黏度与低黏度骨水泥均疗效显著,二者对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作用相当,高黏度骨水泥可更好地恢复及矫正椎体结构,且水泥渗漏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单球囊组(30例)和双球囊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椎体高度,评价其疗效.结果 单个椎体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VAS评分、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中央高度及后缘高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中央高度均较术前提高(P〈0.05),但后缘高度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单球囊交替扩张与双球囊同时扩张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患者经济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双球囊扩张术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2—2019-04间在西平县人民医院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资料。依据不同术式分为经皮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各38例。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微创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前2组患者的矢状面指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2组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均有理想效果。但前者切口小、出血量少、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椎体造影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与单纯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6—2019-06诊治的52例Kümmell病,26例采用椎体造影联合PKP治疗(观察组),26例单纯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以及术后2 d、6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两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伤椎Cobb角。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d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 d、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较对照组低,伤椎Cobb角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逆向设计单侧入路与弯角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V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0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穿刺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154例,使用逆向设计单侧入路穿刺)与对照组(154例,使用弯角单侧穿刺)。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射线暴露、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状况、骨水泥弥散状况及术前与术后2 d、6个月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射线暴露、骨水泥注入量明显低/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状况及骨水泥弥散状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2 d、6个月,两组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DI及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及6个月,两组伤椎相对高度、Cobb角、ODI及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逆向设计单侧入路与弯角单侧穿刺PVP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围绝经期胸腰椎骨折两种不同伤椎重建术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伤椎置钉联合可注射硫酸钙椎体增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2年3月内在本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A组,28例)或伤椎置钉联合硫酸钙椎体增强术(B组,19例)治疗的围绝经期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填充物注射量、术前、术后2周和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末次随访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结果]A组较B组患者卧床时间短,填充物注射量多(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2周相比,cobb角变化与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体高度压缩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前、术后2周、末次随访时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A组患者VAS评分较B组低(P0.05),而术前、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5例骨水泥渗漏,B组发生2例填充物渗漏,两组发生渗漏的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结论]PKP手术与伤椎置钉联合硫酸钙椎体增强术均为治疗围绝经期妇女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外科医师应根据两种手术方式各自特点及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探讨2010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0例胸腰椎单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男12例,女28例,年龄为58~75岁,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2种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照组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术后对伤椎椎体的容积变化、矢状面Cobb角、疼痛程度视觉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射量、骨水泥渗漏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成功地对40个椎体注射骨水泥,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未出现脊髓神经损伤症状,无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及肺栓塞发生,无术中死亡。术后椎体容积改变较术前有显著增加(P0.05),且增加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降低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与术前的VAS评分改善度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个椎体注射骨水泥的量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的骨水泥渗漏率较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结合经椎弓根体外复位器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复位性能,能有效恢复并维持脊柱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克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高度恢复不足的缺陷,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5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伴后凸畸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患者。其中,PVP组44例、PKP组61例。于术前和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Cobb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和再发骨折例数。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各时间点Cobb角、ODI指数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PKP组术后各时间点Cobb角和ODI指数均低于PVP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高于PVP组(P0.05),术后1 d时的VAS评分低于PVP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骨水泥注射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继发性椎体骨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PKP组(P0.05)。结论 PKP组患者Cobb's角、ODI指数、伤椎前缘高度和VA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PVP组,且未增加手术创伤和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25例,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以前,手术治疗胸腰椎不稳定型骨折,获得完整随访资料者25例,手术方式均为后路长节段跨伤椎8钉内固定联合椎板横突间植骨术,设定为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3型,单一椎体骨折。比较两组术前、术后腰背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和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例随访12~16个月,平均(14.5±2.9)个月。两组组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位Cobb角、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伤椎椎体内空壳现象的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断钉、断棒的发生,而对照组有一例在术后1年发生断棒现象。结论后路短节段联合伤椎单侧置钉对侧经椎弓根植骨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安全有效,同时可有效恢复伤椎前柱高度,促进伤椎椎体一期愈合,减少伤椎内空壳现象的发生,重建脊柱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3例;年龄18~60岁,平均33岁。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组24例和传统开放组27例。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随访时间为8~16个月,平均12个月。微创组较传统开放组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两组Cobb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微创组术后VAS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无神经症状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老年新鲜OVCF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双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组行单侧穿刺入路PKP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骨水泥注射量及骨水泥渗漏、临近椎体再骨折、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术前1 d、术后1 d、术后半年及1年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骨水泥注入量均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术后,两组VAS、ODI评分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水泥总渗漏率为8.0%,与对照组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中,观察组临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P0.05)。结论与双侧入路比较,单侧入路PKP术治疗老年新鲜OVCF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骨水泥用量更少,再骨折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