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Wnt/β-catenin通路、尿白细胞酯酶(LEU)及内毒素(ET)对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10月日照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肾结石术后患者237例纳入研究,根据尿路感染情况纳入尿路感染组(n=89)、非尿路感染组(n=148),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两组一般资料,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比较两组Wnt、β-catenin信使核糖核苷酸(mRNA)、LEU、ET水平,将尿路感染纳入阳性,非尿路感染纳入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nt mRNA、β-catenin mRNA、LEU、E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肾结石术后尿路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237例肾结石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89例,发生率为37.55%,共分离病原菌10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66株,占比为64.71%;尿路感染组Wnt mRNA、β-catenin mRNA、ET水平高于非尿路感染组,LEU阳性比例高于非尿路感染组(P<0.05);绘制ROC曲线分析Wnt mRNA、β-catenin mRNA、LEU、E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肾结石术后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病原菌定植情况及Wnt/β-连环蛋白(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489例妇科门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生殖道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77例和非感染组412例;统计妇科门诊患者发生生殖道感染的现状、病原菌定植情况,归纳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Wnt-7a、β-catenin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BMC中Wnt-7a、β-catenin水平单一及联合检测对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妇科门诊生殖道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28.4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占32.95%,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2株占13.64%;支原体14株占15.91%;衣原体5株占5.68%;滴虫3株占3.41%;年龄、性行为、无避孕方式、流产史、既往生殖道感染史、文化程度是妇科门诊患者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感染组PBMC中Wnt-7a、β-caten...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水平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漯河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60例EMS患者,按是否存在UU感染分为UU感染组(n=69)、非感染组(n=19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Wnt-7a、β-catenin、Frizzled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表达;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UU感染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关系。结果 UU感染组患者年龄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力指数(EFI)评分、输卵管最低功能(LF)评分、美国生育学会修订的EMT分期标准(r-AFS)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UU感染组Wnt-7a、β-catenin、Frizzled7、MMP-9 mRNA表达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 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rizzled7 mRNA、Wnt-7a mRNA与EFI评分、LF评分均是EMS患者UU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EMS合并UU感染患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水平较单纯EMS患者明显上调,其中Frizzled7 mRNA、Wnt-7a mRNA是EMS患者UU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c B virus,HBV)感染对患者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2018年8月初治HBV感染患者30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肝脏穿刺活检,取得的标本进行石蜡包埋,此为试验组。另外选取100名健康志愿者肝脏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nt以及β-catenin的表达水平。300例HBV感染患者中,有156例患者合并肝硬化为肝硬化组,144例患者未合并肝硬化为非肝硬化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Wnt、β-catenin的表达水平,评估HBV对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Wnt-1以及β-catenin的蛋白质、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试验组患者肝脏组织的Wnt-1以及β-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6.0%和25.3%,较对照组的9.0%和8.0%高(P<0.05);与非肝硬化组相比,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组织的Wnt-1以及β-catenin的蛋白质、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肝硬化组患者肝脏组织的Wnt-1以及β-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4.0%和32.1%,较非肝硬化组的15.3%和13.2%高(P<0.05)。结论HBV患者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素Wnt-1以及β-catenin的表达升高,且Wnt以及β-catenin的表达与HBV感染后肝脏病变进展程度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诊断膀胱癌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于成都上锦南府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50例膀胱癌术后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分析大肠埃希菌尿液标本分离株的耐药性,另选取同期未发生术后感染的50例膀胱癌患者为非感染组,比较两组巨噬细胞极化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干扰素-γ(IFN-γ)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1β、IL-10、IFN-γ和iNOS对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术后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呋喃妥因、亚胺培南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较低;感染组患者IL-1β、IL-10、IFN-γ和iNOS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 IL-1β、IL-10、IFN-γ、iNOS及联合诊断膀胱癌术后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2、0.800、0.814、0.789和0.925。结论 膀胱癌患者术后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引起巨噬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检测结果、耐药性及CYP1A2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19年1月-2022年5月山东省泰山医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术后患者2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3例)和未感染组(14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点、CYP1A2基因多态性,统计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结果 感染组合并糖尿病患者占比高于未感染组,住院时间长于未感染组(P<0.05);感染组等位基因A占比和基因型AA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63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路感染患者共分离出7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检出41株,占比为56.94%,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比为27.78%;革兰阳性菌检出31株,占比为43.06%,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为屎肠球菌,占比为18.06%;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较高,耐药株数为17株,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呋喃妥因、头孢哌酮、亚胺培南较敏感;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性较高,耐药株数为11株,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较敏感。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尿...  相似文献   

7.
8.
老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 方法 529例老年尿路感染患者按照有无留置导尿分为导尿组和对照组,分析中段尿培养结果.结果 导尿组清洁中段尿细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导尿组病原菌的构成不同于对照组,导尿组尿路感染病原菌占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5.9%,铜绿假单胞菌16.6%,奇异变形菌11.6%;对照组尿路感染病原菌占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42.4%,奇异变形菌22.4%,肺炎克雷伯菌12.9%;导尿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导尿组革兰阴性杆菌及大肠埃希菌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高于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是仅次于碳青酶烯类外最敏感的抗菌药物. 结论 老年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菌群构成不同于普通老年尿路感染,其感染病原菌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此类尿路感染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病原学、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优选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4月入院诊治的孤立肾肾结石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患者150例,筛选出感染性休克的患者55例,并对其进行血、尿培养,对阳性结果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检测。结果 5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共分离出7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占70.42%,革兰阳性菌18株占25.36%,真菌3株占4.22%;尿培养分离出5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株占26.00%,铜绿假单胞菌9株占18.00%,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占12.0%;血培养分离出2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株占33.34%;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较低,<23.08%;革兰阳性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均为0。结论孤立肾肾结石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血标本与尿标本病原菌结果相似,对革兰阴性菌优选抗菌药物为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对革兰阳性菌优选抗菌药物为替考拉宁、替加环素、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随着广谱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导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感染也不断增加.为了解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对患者中段尿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7株,进行耐药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金春梅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75-6376
目的 观察泌尿系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药敏分析.方法 对某院473例尿路感染患者尿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清洁中断尿培养阳性率为33.6%,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所有病原菌感染的59.1%,大肠埃希菌感染占革兰阴性菌58.5%.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的感染占全部病原菌的28.9%,其中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占阳性球菌的58.7%.真菌占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和大肠埃希菌不产ESBLs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没有耐药性;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在泌尿系感染中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合理应用抗生素应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复杂性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复杂尿路感染的住院患者186例,收集其清洁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并将分离出的200株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总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结果 200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杆菌138株占69.0%,其中大肠埃希菌占40.0%,革兰阳性球菌感染55株占27.5%,真菌感染7株占3.5%;耐药率<30.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结论 复杂性耐药菌的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为主,并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13.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近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尿培养分离出的338株病原菌进行分析及其药物敏感趋势监测。结果 尿路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40.24%;其次为链球菌属、表皮葡萄球菌;2002-2005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0%、42.9%、38.6%、34.9%,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率逐年增加;ESBLs确证试验结果:90株大肠埃希菌中有24株产ESBLs酶,产酶率26.67%;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30.0%,对碳青酶烯类、氨曲南、呋喃妥因的敏感率〉90.0%;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敏感率较高,〉80.0%。结论 大肠埃希菌仍为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有增加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氨曲南是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观察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RURP)后尿路感染的疗效,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自2012年8月-2015年8月,选择接受RURP术治疗136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硬膜外麻醉后,在放置电切镜之前5min为观察组从患者的尿道口注进0.25%的聚维酮碘20ml,对照组注进生理盐水20ml,而后行RURP术,术后拔除尿管当日进行中段尿的细菌培养,对比两组术后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感染病原菌分布,对比术前留置尿管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共有3例患者发生术后尿路感染,占4.41%,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83,P=0.008);观察组术后白细胞升高及尿细菌培养阳性者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共16例术后感染患者共检测出28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12株,占42.86%,肺炎克雷伯菌8株,占28.57%;观察组术前留置尿管并发生术后尿路感染者的白细胞升高、发热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URP术后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利用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感染的疗效明显,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感染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合并革兰阴性杆菌性败血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大肠埃希菌所致的革兰阴性杆菌性败血症主要标本来源.方法 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方法采集尿培养、血培养;血培养用美国BD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仪.结果 2010年7月-2011年7月322份血培养阳性,其中90株大肠埃希菌有60株来自尿路感染,占66.7%.结论 尿路感染是革兰阴性杆菌侵入血流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血培养、尿培养同时做,有利于查找败血症感染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494例行肾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率,分析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性,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94例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4.98%,7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0.69%,革兰阴性菌63株,占62.38%,真菌7株,占6.93%;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等的敏感性较高,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及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年龄≥60岁、术前尿WBC≥2个/高倍视野及住院时间≥10d是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尿WBC及住院时间为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具有肾结石危险因素患者,加强术后防治措施,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494例行肾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率,分析感染病原学特点及致病菌耐药性,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94例肾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统感染74例,感染率为14.98%,7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30.69%,革兰阴性菌63株,占62.38%,真菌7株,占6.93%;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及阿米卡星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对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芐啶等的敏感性较高,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及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年龄≥60岁、术前尿WBC≥2个/高倍视野及住院时间≥10d是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尿WBC及住院时间为肾结石患者术后发生泌尿系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针对具有肾结石危险因素患者,加强术后防治措施,以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肾内科302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1.43%,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78%和19.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18.18%,以粪肠球菌为主占9.74%,真菌16株占10.3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14%;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3.33%,粪肠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为20.00%。结论肾内科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探讨诊治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62例膀胱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方法均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取尿液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诊治方法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2例TURBT术后尿路感染患者中段尿培养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0株占70.4%,革兰阳性球菌17株占24.0%,真菌4株占5.6%;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33.8%、15.5%、9.9%;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安培南耐药率较低,均<10.0%,革兰阳性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所有患者在经验用药基础上调整,感染均得到控制,无1例患者死亡。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是治疗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血液科2007-2010年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55株病原菌,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6.4%,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菌,占20.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流和尿路感染为主,痰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为鲍氏不动杆菌,血和尿培养中居首位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分别为61.1%和38.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0.4%和86.8%.结论 应针对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及病原菌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