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后通过鼻-胃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于伤后24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30例,按传统的方法于伤后72 h开始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病人与营养有关的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病人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结果 两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实验组26.6%,对照组23.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实验组院内感染发生率、ICU病死率、存活率及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2例,实验组在伤后24h即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则先行肠外营养支持,待伤后6-8d后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观察患者营养状况、血生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通过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能较快纠正负氮平衡,营养状况改善明显,消化道出血及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汤九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4):33-33,3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入院后或术后4-6h进行肠内营养;B组48例,人院后或术后24-72h进行肠内营养。并对胃出血及时治疗观察。结果:A组上消化道出血、院内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及早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对维持机体代谢、保持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减轻继发性损伤有重要意义。早期肠内营养能明显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诊疗标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按AGI分级诊疗标准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和48 h肠内营养喂养率、7d内热量达标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24 h和48 h喂养率、7d内热量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7d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诊疗标准可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后更好的接受肠内营养,从而降低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规范化实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秦唤兰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44-354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资料。结果 3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有15例出现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14例。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胃肠道功能,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24--48h)及延迟肠内营养组(〉48h)组,比较肠内营养后7,14d各组血浆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及4周时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肠内营养支持7,14d时两组患者ALB、PA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延迟组(P〈0.01或P〈0.05);肠内营养支持4周,两组肺部感染并发率比较,早期组低于延迟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早期组优于延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入本院治疗的8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作为观察组,另外44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传统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从早期的肠内营养途径中获得比较充分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治疗14 d和28 d观察组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4~5天)和晚期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9—10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7例在ICU行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呼吸机治疗时间〉48小时,且插管前无肺部感染,均预期行气管切开,入ICU即行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将这些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予早期气管切开,对照组予晚期气管切开,观察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7天、14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的差异;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和28天病死率的差异。结果:2组病人建立人工气道3天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立人工气道7天、14天观察组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呼吸机治疗时间、住ICU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8天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予早期气管切开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及住ICU时间,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但不能降低病死率,对远期预后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0例,均不能经口正常进食。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应用传统的胃肠营养)和实验组(40例,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糖值及胃肠道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2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道起到保护的作用,促时患者内环境的稳定的及早恢复,减少胃肠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组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入院后第8天治疗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预后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结论 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伤后24~48h行肠内营养,对照组先行全肠外营养,7d后予以肠内营养,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14d后血清白蛋白均有所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同时,治疗组负氮平衡及GCS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实行早期行肠内营养后治疗组消化道出血和胃肠道并发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预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ICU内5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 肠外营养(PN)组(28例)和PN组(28例),EN PN组伤后即实施PN,入院后早期(24h)开始应用EN,并逐渐加量,不足部分以PN补充,PN组伤后即实施PN,期间监测两组病人的上臂肌围、血糖、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EN PN组在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方面优于PN组(P<0.05),EN PN组病例营养状态明显好于PN组(P<0.01),并发症减少,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EN PN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患者并发症及营养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15例。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体内白蛋白含量和总蛋白含量。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1%,观察组为13.4%,且观察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有显著营养支持效果,并且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选择合适恰当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法,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在我院ICU进行肠内营养超过5 d的78例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鼻胃管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方法,比较两组相关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加温少量泵入肠内营养液,可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行胃大切除手术的65倒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34倒和对照组31倒,对照组按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留置胃管、禁食、输液、肠外营养等治疗护理,实验组在实施对照组措施外,同时于术后16~20h给予肠道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病人术后8d的营养指标较对照组好(均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提高胃大部分切除病人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元姝 《吉林医学》2013,34(7):1214-12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4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积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B及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第8天时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用于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早期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实验组28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第3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观察血浆清蛋白、血糖、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对照组常规治疗的30例GCS〈8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果:实验组血浆清蛋白及外周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尤以第7d明显(P〈0.05)。两组血糖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实验组呕吐发生率(7.1%)与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使肌肉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有效防治胃肠功能衰竭,同时还降低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死率,并且肠内营养的花费也比肠外营养便宜,肠内营养(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索的营养支持方式[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的效果。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乳剂治疗,对照组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分析两组病人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生化指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肠内营养方便、经济、并发症少;绝大多数病人能顺利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各60例,在手术治疗基础上,肠外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在入院12 h内给予全肠内营养治疗,观察患者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均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3天,也都明显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两组营养支持第3天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营养支持第1天,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营养支持第1天(P<0.05);同时肠内营养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与营养支持第3天和肠外营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营养支持7 d内腹泻、消化道出血、吸入性肺炎、反流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分别为10.0%和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进行电话随访6个月,经过调查,肠内营养组伤后3个月与6个月的病死率分别为1.7%和5.0%,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10.0%和16.7%,肠内营养组的远期病死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能能改善机体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减少其总体远期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