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213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与术后病理分期,通过T分期与N分期统计量的一致性分析,比较两种分期的符合率。结果: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一致性比较,Kappa值为0.581,两者的一致性基本满意,将病例分层后,T4期的符合率最低(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N分期的一致性比较,Kappa值为0.289,两者的一致性不够理想。将病例分层后,N1和N2期的符合率均较低(P〈0.01)。结论:胃癌术前TNM分期存在高估或低估的情况,尤其是N分期较为突出,找到能够识别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方法是提高胃癌患者术前TNM分期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临床TNM分期与术后病理TNM分期的一致性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者64例,参照日本胃癌学会(JGCA)(2010年第14版)拟定的胃癌TNM分期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病理分期,并与术前临床分期进行对比.应用统计软件SPSS 18.0分析T、N、M分期统计量的一致性.结果 术前临床T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的Kappa值为0.729,两者一致性较好;N分期的Kappa值为0.216,一致性较差;M分期的Kappa值为0.743,两者一致性较好.结论 新版《胃癌处理规约》应用临床后,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TNM分期,有利于指导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但仍存在高估或者低估的情况,尤其是N分期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术前综合各种资料,正确判断N分期是提高术前临床TNM分期准确率,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判断超声内镜(EUS)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方法回顾分析28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前EUS检查结果和术后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将EUS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进行比较。结果 EUS T分期的灵敏度为87.76%,N分期的灵敏度为89.16%,T分期的准确率为87.76%,N分期的准确率为89.16%,T分期Kappa值为0.575,TN分期Kappa值为0.606,一致性为基本满意。N分期Kappa值为0.78,一致性为相当满意,P0.01。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选择食管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超声内镜和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和CT检查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于2002年7月至2004年1月对51例食管癌手术患者行术前EUS和CT及术后病理检查,将EUS和CT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EUS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2.4%(42/51)和88.0%(45/51);CT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2.9%(27/51)和51.0%(26/51);EUS与CT联合检查T、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6.3%(44/51)和90.2%(46/51)。(2)3种检查方式分期结果与病理分期结果的一致性统计结果:EUS检查T、N分期的Kappa分别为0.700(P〈0.001)和0.763(P〈0.001);CT分别为0.275(P=0.002)和0.006(P=0.964);EUS加CT则分别为0.769(P〈0.001)和0.801(P〈0.001)。(3)各组间差异的统计结果:EUS与CT比较,PT=0.001(X^2=10.079),PN〈0.001(X^2=16.730);EUS加CT与EUS比较,PT=0.586(X^2=0.297),PN=0.750(X^2=0.102)。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诊断价值优于CT;EUS与CT联合应用未能显著提高食管癌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直肠癌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及多排螺旋CT术前分期诊断,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33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行TRUS及MDCT检查.术后对照病理学分期,评价单独依据TRUS、MDCT及二者联合影像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TRUS的T分期准确度为75.76%,Kappa值为0.555(P<0.01) N 分期准确度为57.58%,Kappa值为0.334(P<0.01) 术前MDCT的T分期准确度为75.76%,Kappa值为0.549(P<0.01) N分期准确度为57.58%,Kappa值为0.381(P<0.01).二者联合应用评价直肠癌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84.85%与66.67%.结论 多排螺旋CT和经直肠超声联合应用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上,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术前评估结肠癌的临床价值和对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1年12月于我院胃肠外科住院的96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A组术前行MSCT和CRP联合评估,B组只进行MSCT评估,对术前分期和预测手术方案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实际纳入病例90例,A组45例,B组45例,两组基线情况一致。A组术前T、N、M及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71.1%、86.7%、97.8%及84.4%;B组术前T、N、M及TNM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6.7%、66.7%、95.5%及66.7%。A组和B组在N、TNM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23)。A组手术符合率为97.8%(44/45),B组手术符合率为86.7%(39/45),两组间预测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MSCT联合CRP评估结肠癌患者的策略可以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和手术预测方案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术前评估与术式预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07年11月至2009年7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住院的结肠癌患者315例,按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至MSCT联合CRP组(术前行MSCT联合CRP评估)、MSCT联合FIB组(术前行MSCT联合FIB评估)以及MSCT联合SAA组(术前行MSCT联合SAA评估),每组105例,将患者的术前分期和术式预测与术后病理分期及实际术式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P>0.05).MSCT联合CRP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5.7%、72.4%、100%和66.7% MSCT联合FIB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71.4%、74.3%、99.0%和65.7% MSCT联合SAA组术前T、N、M分期和TNM分期准确度分别为60.0%、55.2%、96.2%和51.4%.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在术前N分期与TNM分期的准确度均优于MSCT联合SAA组(P<0.05),而MSCT联合CRP组与MSCT联合FI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方案预测的符合率分别为93.3%、92.3%和8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联合CRP或FIB在结肠癌术前分期中拥有更高的准确度,其临床价值可能优于MSCT联合SAA.  相似文献   

8.
140例结肠癌术前CT 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肠癌CT TNM分期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行CT检查结肠癌140例,其中平扫104例,平扫加增强36例,将其结果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104例平扫CT患者术前的T、N、M及TNM分期诊断准确率与术后病理相比分别为84.62%(88/104)、71.15%(74/104)、85.58%(89/104)、81.73%(85/104),均具有中度一致性(均P0.001)。36例平扫加增强CT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1.67%(33/36)、75%(27/36)、100%(36/36)、83.33%(30/36),均具有中度、完全、中度一致性(均P0.001)。结论:CT与病理无论T、N、M分期还是TNM综合分期,都具有中度以上的一致性,可作为结肠癌术前分期的有效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MSCT)增强扫描评价胃癌患者术前临床TNM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07—2019-01间在林州市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手术的200例胃癌患者,术前均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为“金标准”,评价术前64-MSCT增强扫描对胃癌患者临床TNM分期的价值。结果术前64-MSCT增强扫描临床TNM分期中,T、N、M的准确率分别为82.00%、73.00%和97.00%。M的准确率高于T和N分期(P<0.05),且一致性极好(Kappa=0.905,P<0.001)。结论术前64-MSCT增强扫描评估胃癌患者的临床TNM分期准确率较高,对远处转移判断与病理诊断具有高度一致性,有助于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效果与术后降分期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北京肿瘤医院2004年12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42例原发性直肠癌病人术前应用1.5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不同监测时间点的肿瘤体积。比较肿瘤体积变化与T降期、N分期的关系。T降期是将术后病理分期与治疗前磁共振成像临床分期进行对照。结果T降期与T未降期两组肿瘤体积平均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585,P〉0.05);两组放化疗前与手术前肿瘤平均体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0.007,P〈0.01)。N0与N1、2两组放化疗前肿瘤平均体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前肿瘤体积和肿瘤体积缩小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放化疗前肿瘤体积较大者倾向于较差的T分期。放化疗后缩小率高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阴性可能性更大。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肿瘤缩小率对于肿瘤T分期是否降期的预测和评估准确性较低。直肠癌术前放化疗过程的不同时间点体积变化无法准确提示肿瘤是否降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Glasgow预后分数(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4~6月期间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癌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前3d与术后1d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并以此计算术前及术后的GPS分值,分析GPS与结直肠癌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38例。术前GPS与病理M分期(P=0.007)和TNM分期(P=0.013)有关,与病理T分期及N分期无关(P〉0.05);术后GPS与病理T、N、M分期与TNM分期均无关(P〉0.05)。术前及术后GPS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无关(P〉0.05)。结论术前GPS与结直肠癌病理M分期与TNM分期有关。机体炎症反应可能不是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近期预后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对T2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EC)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206例EC手术患者术前EUS的检查结果和术后的病理资料,选取未经术前辅助放化疗治疗且术后病理分期为T2期的81例EC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5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9岁,中位年龄63.0岁。将EUS检查T分期(c T)与术后病理T分期(p T)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对纳入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病理TNM分期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这些因素对T2分期诊断价值的影响。结果 EUS对病理T2期EC术前T分期准确率为61.7%,过高分期率为38.3%。EUS准确分期组与过高分期组在术后病理TNM分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后病理TNM分期在过高T分期组较高;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形态,术后病理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US对T2期EC术前T分期有过高的分期率,术后病理TNM分期可能是EUS对T2期EC术前过高T分期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前放化疗(pre-CRT)后采用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进行临床再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在接受CRT治疗前采用颈部和胸部及腹部CT、食管超声内镜(EUS)、电子气管镜及PET-CT等检查进行临床分期;完成pre-CRT后再次进行分期。临床疗效评价采用RECIST标准,放化疗后3~6周施行手术,将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分期进行对照研究。对常规病理学检测为pT0和pN0病例的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原发灶及淋巴结中的微小肿瘤残留灶。结果全组pre.CRT后,CT对T及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40.9%(9/22)和68.2%(15/22),总的分期准确率为40.9%(9/22);EUS对T及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38.5%(5/13)和69.2%(9/13),总的分期准确率为38.5%(5/13)。联合CT和EUS总的分期准确率为46.2%(6/13)。CRT结束后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缓解(SD)8例。5例临床评价cR者术后病理证实3例CR,1例pT3N1,1例虽经苏木精.伊红染色为pT0N0,但经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淋巴结存在微小肿瘤病灶残留。而术后病理结果pCR的5例患者中,除3例术前评价为CR外。另2例术前临床评价为PR。在15例N0的病例中,免疫组化检测有2例3个淋巴结仍可见食管癌细胞分布于其周边。结论目前常用的临床检查分期手段(食管吞钡、CT、EUS、内镜下病理活检等)和临床疗效评价手段(RECIST标准)对食管癌放化疗后的肿瘤组织反应评价准确率不高。建议CRT后临床评价食管癌CR的患者。仍应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及环周切缘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选取北京协和医院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期间42例经结肠镜活检并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行MRI分期。检查后1周内,按照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切除手术。手术后标本根据2002年美国癌症学会(AJCC)结直肠癌分期标准行肿瘤及淋巴结病理学分期。影像学和病理学对肿瘤(T)分期、淋巴结(N)分期与环周切缘受累评估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结果对T分期,MRI正确分期36例,过低分期3例,过高分期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病理学和影像学对T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31,P=0.000)。对N分期,术前MRI正确分期31例,过低分期5例,过高分期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具有中度一致性(Kappa=0.410,P=0.009)。对环周切缘的评估,术前MRI能够正确评估40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对直肠固有筋膜的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9,P=0.000)。结论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对N分期具有中度的准确性,对直肠固有筋膜能够提供准确的评估,有助于挑选出能够受益于术前新辅助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研究分析超声胃镜术前检查胃癌患者的T分期及N分期的临床价值。选择拟实施胃癌根治手术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采用超声内镜进行检查并依据T、N分期标准进行分期,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的差异。超声胃镜术前检查共计诊断T_1期20例、T_2期25例、T_3期24例、T_4期13例,术后病理学共计诊断T_1期20例、T_2期24例、T_3期26例、T4期1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T_1期90.00%、T_2期84.00%、T_3期91.67%、T_4期84.62%。超声胃镜术前检查正确诊断淋巴结转移37例、正确诊断未转移患者14例,术前超声胃镜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判定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胃镜术前检查共计诊断N_0期28例、N_1期24例、N_2期20例、N_3期10例,术后病理学共计诊断N_0期31例、N_1期20例、N_2期19例、N_3期12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N_0期89.29%、N_1期62.50%、N_2期70.00%、N_3期80.00%。超声胃镜术前检查对胃癌患者进行T分期及N分期判定,其结果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较高,对于胃癌患者的诊断及手术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经验。方法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而且使用超声内镜进行了术前TN分期的患者352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US胃癌术前T分期总正确率为81.25%,其中T1为85.58%,T2为73.91%,T3为82.14%,T4为83.33%,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系数为0.75)。EUS对胃癌术前N分期总的正确率为52.84%,其中N0为85.56%,N1为56.69%,N2为28.09%,N3为26.09%,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具有一般一致性(Kappa系数为0.33)。将病变部位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幽门,不同部位之间的检测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在胃癌术前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其中T分期可为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N分期准确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态磁共振(MRI)减影技术在胃癌术前TNM分期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动态MRI减影技术,对39例胃癌患者进行术前TNM分期诊断.患者术后经病理确诊.将MRI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结果 动态MRI对本组胃癌浸润深度(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2.1%;对淋巴结转移状况(N)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71.8%;对远处转移(M)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4.6%:TNM分期诊断总的准确率为71.8%.MRI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有着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1~0.763,P<0.05).结论 MRI在显示胃癌侵犯胃壁的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胃癌术前临床分期的评估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增强cT与含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磁共振(MR)成像对胃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前瞻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间经胃镜活检病理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术前分别予增强CT和MR检查(包含DWI、T2WI和动态增强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癌灶进行检测和T分期.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与MR的T分期准确率以及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含DWI的MR对胃癌患者总体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87.8%(36/41),明显高于增强cT65.9%(27/41)的诊断准确率(P=0.004)。MR诊断的观察者问一致性(Kappa=O.813)优于增强cT诊断(Kappa=0.603)。结论含DWI的MR成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准确率较增强CT显著提高,有望于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螺旋CT与MRI在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与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CT和MRI检查,以临床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者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及分期诊断符合率、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及预判淋巴结分期的能力。结果 80例患者手术共发现982枚淋巴结,其中N_0期61例,共738枚淋巴结,N_1期10例,共132枚淋巴结,N_2期9例,共112枚淋巴结。术前CT/MRI淋巴结分期诊断符合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74,P=0.000),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满意(Kappa值=0.785,P=0.000),两者在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T、MRI预判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的AUC为0.884、0.960。结论螺旋CT与MRI对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分期诊断与病理结果一致性均良好,两者分期诊断符合率、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相当,MRI预判淋巴结分期能力较CT更优。  相似文献   

20.
制订2009第7版食管癌TNM分期标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报告参与制订2009第7版食管癌国际TNM分期的国际协作研究结果。方法收集全世界13个协作单位的4628例食管癌单纯切除病例的资料,采用全新的统计学模型,综合各预后影响因素反向归纳至最合理的TNM分期。结果全组总的1、5、10年死亡率分别为78%、42%、31%。远期生存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肿瘤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有无远处转移、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将其优化组合后新的TNM分期中T1应细化为T1a和T1b,T4应细化为T4a和T4b,N应当根据淋巴结的转移数目分级,M1的亚分级应当取消,且应加入肿瘤组织学类型(H)和分化程度(G)因素。结论2009第7版食管癌分期标准重新定义了T、N、M,并分期为0、Ⅰa、Ⅰb、Ⅱ、Ⅲa、Ⅲb、Ⅳ期,可更好地预测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