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新生血管性眼病密切相关,是有效的治疗靶点.抗VEGF药物能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带来重大变革.目前雷珠单抗在国内已被批准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在美国被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和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的治疗.抗VEGF药物也作为适应证外治疗药物用于其他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如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抗VEGF药物辅助手术治疗显示出明显的疗效,可减少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疾病的复发率.就贝伐单抗和雷珠单抗等抗VEGF药物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已经成为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一线治疗,在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视网膜新生血管病变相关的疾病治疗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然而,积极稳妥地进行治疗效果优化以及新的适应证探索研究,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和患者具体情况,不断提高科学使用抗VEGF药物治疗眼底病的临床应用水平仍有大量工作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本质特征以及影响其发生发展转归的相关因素,开发研究更新更好的治疗药物及方法尚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眼内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中心环节,抗 VEGF治疗是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的突破点。抗新生血管药物玻璃体腔注入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及渗出性疾病的方式,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价格低,玻璃体内半 衰期较长,不需要频繁注射等优点;但目前缺乏多中心研究,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新生血管的病因、类型不同,治疗反应也不一样;同样的新生血管,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需要正确理解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努力探索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 治疗新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157-159)  相似文献   

4.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学改变, 严重影响患者视力。β受体在结膜、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眼外肌、小梁网、睫状肌、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均有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结合,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白细胞介素-6等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 降低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 增加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其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时, 可显著减少新生血管面积, 延缓疾病进展, 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可减少抗VEGF药物的给药频率。在有效的治疗浓度下,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其较抗VEGF药物有更广泛的靶点, 为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跟底疾病的重要治疗靶点.阿柏西普(Aflibercept,眼用制药VEGF Trap-Eye,商品名Eylea)是继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之后的新一代抗VEGF药物,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家族所有成员,减少新生血管形成,降低血管通透性.VEGF Trap-Eye尤与VEGF-A亲和力高,作用时间持久,在临床前实验中展现出较好的抗新生血管作用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可取得与Ranibizumab相似的疗效,且延长注射间隔并不降低疗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明显优于激光光凝治疗,且不同给药间隔可取得相似疗效;在提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和减轻水肿方面亦有一定作用.用于治疗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疗效尚在临床观察中.VEGF Trap-Eye治疗新生血管性及血管性眼底疾病要进一步全面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行更长期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它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不仅参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而且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眼病是因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角膜新生血管等.通过研究EPC与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它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不仅参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而且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眼病是因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角膜新生血管等.通过研究EPC与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内皮祖细胞(EPC)是一种成年个体骨髓中的前体细胞,它具有良好的增生潜能.EPC不仅参与受损血管内皮修复,而且参与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性眼病是因局部缺血、缺氧导致的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角膜新生血管等.通过研究EPC与常见新生血管性眼病的关系对于深入了解眼部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流方案。抗VEGF治疗优点在于:足以帮助患者减少新生血管渗漏以恢复视力,但存在频繁注射和治疗不应答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增强抗VEGF药物耐久性及有效性,提出新的治疗方案、给药方式以及寻找新的抗VEGF治疗靶点等。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将在未来的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帮助减少患者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  相似文献   

10.
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药。自从2013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康柏西普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过程中显示出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康柏西普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康柏西普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探讨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和治疗效果。期待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会更广,给药方案会更多,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深入研究和抗VEGF药物的研发,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治疗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主要途径是玻璃体腔注射.任何一种新兴疗法的应用都要建立在可靠的安全性研究基础上.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药物相关和注射相关不良反应.其中,眼部不良反应主要有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裂孔、眼压升高、白内障等;全身不良反应主要有心肌梗死、卒中、尿路感染、高血压、鼻咽炎、咽痛、前列腺癌、骨关节炎、腹股沟疝等.与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比较,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全身不良反应不明显.基于药物的安全性差异还有待于更大规模临床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新生血管的形成情况.目前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促新生血管生成最重要的诱导因子,也是抗新生血管治疗中重要的治疗靶点.阿柏西普是最新一代的抗VEGF药物,可以与VEGF-A、VEGF-B、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所有亚型相结合,与VEGF有更高的亲和力,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能够提高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减少中央视网膜厚度,同时在某些其他抗VEGF无应答患者的治疗中亦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阿瓦斯汀(Avastin)治疗视网膜血管新生及渗出性疾病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阿瓦斯汀治疗视网膜血管新生及渗出性疾病262例(310眼),严格掌握适应证、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规范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等围手术期护理,以保证良好的手术效果.结果 经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玻璃体腔注射阿瓦斯汀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黄斑水肿明显减轻、中央视网膜厚度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明显消退、视力稳定并提高,未发生与药物或手术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阿瓦斯汀治疗视网膜血管新生及渗出性疾病安全有效,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致盲的主要病因,早期预防、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达成共识,现在已有多种VEGF抑制剂被用于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现将治疗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最新几种VEGF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是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其相伴的渗出、出血、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可严重破坏眼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6.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生物制剂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pegaptanib(商品名Macugen)等的临床应用,改变了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疾病药物治疗的格局,但需要长时间反复玻璃体腔注射是其主要缺点。一些新型的VEGF受体融合蛋白、络氨酸激酶抑制剂、RNA干扰分子、调节细胞生长和代谢的sirolimus、整合素(integrin)拮抗剂以及基因治疗均引起了研究者关注,而且有些已经显露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眼部新生血管机制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望开发一些针对新生血管整个信号传递多个环节的治疗药物,或通过基因治疗手段在AMD病灶区域长久表达抗血管生成药物,为AMD的药物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形成导致的玻璃体积血、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是引起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等视网膜血管性疾病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致血管通透因子,临床上应用抗VEGF药物治疗新生血管形成取得了一定疗效[2.但新生血管形成受体内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单纯抗VEGF治疗并不能完全抑制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3].  相似文献   

18.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目前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手段,其能明显抑制新生血管,减轻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因子,其是否会导致视网膜缺血进展以及是否对视网膜毛细血管产生影响值得临床关注。就目前来看,大多学者认为,从拱环形态改变以及浅层、深层视网膜毛细血管层量化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及黄斑区视网膜血流密度等方面观察,抗VEGF药物治疗RVO黄斑水肿并不会加重视网膜毛细血管的闭塞。并且,这些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患者需要治疗的次数、视力预后等有一定的关系。今后随着OCT血管成像的逐渐普及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次数和时间的延长,期待更大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研究深入分析抗VEGF药物治疗对RVO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确切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EGF抑制刑的主要药物以及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发病的关系,总结近5年来国内外应用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