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30岁。主因右下腹痛15 d,于2005年5月11日来院。发病后伴有发热,无恶心、呕吐、消瘦,饮食基本正常,二便通畅。在当地卫生院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10 d不见好转。查: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右下腹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可触及一5.0 cm×4.0 cm大小包块,触痛明显,活动度小。腹叩呈鼓音,移动性叩浊阴性,娄夫辛氏征阳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示:WBC:15.0×109/L,N:0.82,L:0.18。B超示:右下腹有一包块,约4.2 cm×3.0 cm,内有液性暗区。初步诊断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诊行手术治疗。取麦氏切口,进腹后见一炎性包块,与侧腹膜粘连,有波动。… 相似文献
2.
3.
4.
5.
患者女 ,4 1岁 ,农民。 6 d前因右下腹疼痛 ,伴恶心、呕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行阑尾切除术。术中探查见回盲部有一肿块 ,直径约 5 cm× 6 cm× 6 cm,未行处理 ,行阑尾切除术 ,术后经抗炎、输液治疗。术后 2 d感腹痛 ,腹胀逐渐加重 ,为持续性 ,伴恶心、呕吐、腹泻水样血便、肛门未排气。术后第 6 d转来我院 ,入院查体 T38℃、P95次 / m in、R2 6次 /min、BP 130 / 80 mm Hg。精神欠佳、表情痛苦、查体欠合作、担架抬入病房、腹部稍膨隆、腹胀、叩为鼓音、未见肠型、右下腹麦氏点见 5 cm长切口疤痕、全腹均有压痛、以两下腹为…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持续性下腹疼痛2d伴发热、肛门停止排气1d入院。既往史:15年前于我院行阑尾切除术。体检:体温38.5℃,急性病容。腹部平坦,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叩诊无浊音.肠鸣音略减弱。血常规:白细胞(WBC)13.9×10^9/L.中性粒细胞0.89。B型超声示“右下腹索条状物一阑尾炎可能”。腹部X线透视右下腹可见移动小液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机体炎症的影响。方法1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LA组)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组(OA组),各80例,分别采用LA及OA术式手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d检测2组患者的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计数(WBC),并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LA组的肠功能恢复时间[(12.8±5.8)d]和住院时间[(4.6±1.4)d]明显低于OA组[(27.6±9.6)d与(6.7±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02,10.550,均P〈0.01)。LA组术后1d和3d的CRP[(58.4±24.6)mg/L、(25.1±12.7)mg/L]、IL-6[(31.12±10.45)ng/L、(22.32±7.58)ng/L]、TNF-α[(1.11±0.31)mg/L、(0.98±0.39)mg/L]和WBC[(10.13±1.84)×10^9/L、(8.29±2.66)×10^9/L]水平明显低于OA组[CRP:(91.7±42.3)mg/L、(41.7±24.6)mg/L,IL-6:(58.21±11.26)ng/L、(39.77±8.24)ng/L,TNF-仅:(1.72±0.44)mg/L、(1.29±0.47)mg/L。WBC:(15.6±2.48)×10^9/L、(12.3±2.72)×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d:t=6.087,15.773,10.137,15.843,术后3d:t=5.363,13.940,4.540,9.427,均P〈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A治疗急性阑尾炎比OA对机体损伤更小,可有效地保护机体免疫功能,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8岁,主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入院。1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持续性刺痛,无阵发性加重,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奥美拉唑治疗症状无好转,半天后出现右下腹痛,来我院门诊以“急性阑尾炎”收住入院。体格检查:腹平坦,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凝血四项、心电图、腹腔B型超声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3.69×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75.4%。行急诊手术,术中可见:腹腔内脓性渗液约50以,探查盲肠末端前壁见直径约4cm质硬包块,包块外周为脂肪组织,沿盲肠壁表面游离脂肪组织,见包块有一明显的供血动脉,给予缝扎,游离后发现包块中央有一直径约1cm的管状结构,对其根部结扎后, 相似文献
9.
1 病历摘要 患者 男性,34岁,1990年因患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6年后因右下腹突然持续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检查: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肛门指诊于右侧直肠壁触痛明显。化验白细胞:14500mm~3,中性76%,尿、便常见阴性。腹部X线透视未见异常。入院后初步诊 相似文献
10.
11.
患者,男性36岁。因右下腹痛1d入院。查体:下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实验室检查:血WBC17.0×109/L。临床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伴局限性腹膜炎”随即手术。术中见阑尾周围脓液较多,阑尾长6cm直径1.5cm,张力高,行阑尾顺行切除送检。病理检查:部分阑尾,长3.6cm,直径1.3~1.5cm表面暗红色,附有脓苔,切面见管壁层次尚清,近盲端管腔闭塞。实性呈灰白灰黄色,质韧。镜检见管腔闭塞,可见散在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内单一细胞形成的实性巢,巢间有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椭圆形、短梭形,核膜清楚。细胞大小形状较… 相似文献
12.
阑尾炎在外科住院手术病人中目前仍占首位,其手术方法仍多数为单一的荷包缝合包埋残端方法。我们对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和荷包缝合包埋阑尾切除方法进行了100例对比,并经一年的随访,认为两者均可在临床使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疾病,但其临床变异较多.我院临床中遇1例浆膜下阑尾畸形,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反复右下腹疼痛2月,加重2 d入院.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大便、小便正常.查体: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闭孔内肌试验(+). 相似文献
14.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急腹症常见疾病,但其临床变异较多。我院临床中遇1例浆膜下阑尾畸形,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5岁。反复右下腹疼痛2月,加重2d入院。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8岁,因木棍打击左下腹部后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并向全腹扩散22h。伴发热,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1995—02—16入院.体检:T:36℃,P:90次/min,BP:13.0/8.0kPa,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坦,腹式呼吸不明显,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明显,以下腹部为重。移动性浊音(士)肠鸣音消失.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15g/L,红细胞4.0×10/L,白细胞12.5×10/L,中性0.83,淋巴0.16,单核0.01.B超,左右下腹部可见多处不规则片状及索状液性暗区,随体位变化而移动,X线腹透:两膈下可见游离气体,左上腹部见液平面.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外伤性肠破裂,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检查术,取左腹直肌跨脐切口进腹,见腹腔内肠内容物,检查见盲肠后位阑尾呈浸泡样炎性改变,距回盲部50cm处有一阑尾(斜形生长于回肠系膜对侧缘肠壁上)系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1996年7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阑尾切除术643例,其中急诊手术573例,包括急性阑尾炎231例.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2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儿 ,男 ,10岁。主因全腹疼痛、腹胀、呕吐 ,无排便排气1d于 2 0 0 2年 10月 8日急症入院。体格检查 :T :37.4℃ ,P :92次 /分 ,R :2 2次 /分。患儿急性病容 ,腹部膨隆 ,可见肠型 ,腹肌紧张 ,全腹压痛、反跳痛 (± ) ,尤以右上腹为甚 ,腹部叩诊鼓音 ,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 :WBC :10× 10 9/L ,N :0 .6 4 ,L :0 .36 ,Hb :12 5g/L。腹部X线片 :上腹部肠腔扩张 ,有 2个~ 3个液平。诊断为肠梗阻、肠扭转。即刻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 :回盲部呈游离状态 ,并位于右上腹偏中腹部 ,下为十二指肠 ,除降结肠被腹膜固定外 ,升结肠、结… 相似文献
18.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阑尾周围脓肿是急性阑尾炎并发症 ,属于慢性炎症增殖性改变 ,大约有 2 %~ 7%拟诊为阑尾炎的患者在最初就诊时即发现有右下腹包块 ,如果该包块为阑尾炎所致 ,则可能是阑尾及其周围组织的蜂窝组织炎或是脓肿。近期的研究表明 ,该包块有一半以上是脓肿 ,多年来如何治疗阑尾肿块的意见并不一致 [1 ] ,而处理不当 ,不仅增加病人痛苦延长住院时间 ,还容易引起相应的并发症。本文对作者近几年来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经验进行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998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2月 ,我科共收治各种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19.
自1994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阑尾炎病人117例,其中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8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87例中男52例,女35例。年龄13-68岁。发病到就诊时间24-48小时26例。48-72小时52例,大于72小时9例。 相似文献
20.
阑尾残株炎是指阑尾切除术后,因残端遗留过长而再次发炎。我院自1990年5月至2001年10月,收治阑尾残株炎4例,经手术切除阑尾残株后治愈出院。 1 临床资料 例1 男,28岁。因恶心、呕吐及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天急诊入院。6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查体:右下腹腹肌紧张、压痛。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4.0×10~9/L,中性粒细胞0.8。诊断为“胃肠炎”,行对症治疗无效。病情恶化并出现弥漫性腹膜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脓性液体,阑尾残株长达3cm,远端穿孔,行阑尾残株切除,腹腔引流,术后恢复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