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择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60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七氟烷吸入麻醉。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90 min(T1)、150 min(T2)以及进入PACU30 min(T3)四个时间点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T1、T2和T3三个时间点,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与T0时比较,观察组患者在T2时的HR、SPB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DBP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结直肠癌手术具有良好的效果,不断能够降低患者血液黏度,而且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硬膜外麻醉(EA)和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70岁以上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TURP术中的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 选择60例ASAⅠ~Ⅱ患者,随机分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EA组3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30例).术中监测SpO2、SBP、DBP、ECG,观察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CSEA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EA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较平稳,BP均较麻醉前降低,但CSEA组较明显(P<0.01).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有镇痛效果确切、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局麻药用量少的特点,对70岁以上患者更应注意年龄与麻醉药剂量及阻滞平面的调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70~94岁拟行下腹、盆腔及下肢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与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50例,腰麻药使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液1~1.5ml,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辅助药使用量及麻醉后SBP、DBP、HR、SpO2的变化。结果CSEA组起效较EA组快(P<0.01)、辅助药用量少、麻醉效果优于EA组(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等比重布比卡因CSE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及完善剖宫产的麻醉管理,为临床提供借鉴,确保母婴安全。方法:将80例需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piduralanaesthesia,EA)组,监测2组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麻醉效果、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产妇心率(heart rate,HR)在T4(胎儿娩出10 min)、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23、0.022);CSEA组产妇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在T3(胎儿娩出)高于EA组(P=0.000、0.000);CSEA组产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T2(麻醉平面满意-消毒前)、T5(手术结束)高于EA组(P=0.000、0.003);2组产妇不同时刻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博输出量(stroke volume,SV)、体循环阻力(systemic circulation resistance,SVR)及胸部液体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产妇不同时刻HR、SBP、DBP、MAP、CO、SV及SVR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均有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组之间麻醉并发症、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均为适合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方式,但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完善、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更为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对上腹部手术麻醉患者的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行上腹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管理,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道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入室时(T0),喉罩/插管前(T1)、喉罩/插管即刻(T2)、喉罩/插管后3min(T3)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及应激变化.结果:观察组T2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2、3时血氧饱和度(SpO2)均显著高于T0时(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2、3时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较T0时显著升高(P<0.05),外周血管阻力(SVR)、左心做功(LCW)显著下降(P<0.05);T2时CO、CI、SVR、LCW与T0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T1、3时CO、CI显著高于T0时(P<0.05),SVR、LCW较T0时明显下降(P<0.05),T2时CO、CI显著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CI显著高于对照组,SVR、LCW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麻醉深度(BI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喉罩联合气管插管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麻醉期高应激状态,稳定血流变学指标,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在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麻醉效果、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TURP老年患者,65~83岁,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各30例.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 SBP、DBP、HR、SPO2的数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合并症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EA组短(P<0.05);CSEA组麻醉效果、Bromage评分明显优于EA组(P<0.01);两组间和组内血流动力学比较及合并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和EA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若掌握好用药剂量,控制合适麻醉阻滞平面,对循环和呼吸影响较轻,均可安全用于TURP老年患者,但CSEA起效更快,麻醉效果更确切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麻醉药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于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浆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65~75岁择期手术的老年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30例和丙泊酚组30例,分别于诱导前,诱导后1、3、5、10min连续监测并记录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SBP、DBP、SI、CI、SW、EV.两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1d(T2)、术后3d(T3)和术后5d(T4)采取外周静脉血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6、IL-10、TNF-a和IFN-γ水平.结果:麻醉诱导后P组SBP,DBP,SI,CI,EV,SW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而E纽轻度下降或下降不明显.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1d时点血浆IL-6、IL-10、TNF-a和IFN-γ水平较麻醉诱导前均增高,术后3d后逐渐降低,术后5d又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结论:依托咪酯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小于丙泊酚的影响,而两组对患者细胞因子均无明显影响,因此对于老年肿瘤患者依托咪酯可以做为首选的静脉麻醉药.  相似文献   

9.
纪卫华 《微创医学》2012,7(5):519-52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160例老年需行TUR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对照组8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EA组)。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但心率(HR)变化不明显。CSE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快,CSEA无痛率为100%,EA组无痛率为73.75%,CSEA组不必应用辅助用药,而EA组辅助用药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ProSeal喉罩(PLMA)置入过程中对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腹部手术的全麻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65-78岁,ASA分级Ⅱ-Ⅲ级)60例,随机分为2组(n=30):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两组均采用快诱导PLMA喉罩置入,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观察比较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3 min(T3)、插管后5 min(T4)及插管后10 min(T5)各时点血流动力学、血糖及皮质醇的变化。结果与T0相比,E组T1、T3、T4、T5时点的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的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的SBP、DB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P组T1、T4、T5时点SBP、DBP明显降低(P<0.05),T1时点HR明显降低(P<0.05),T2时点SBP、DBP、HR明显升高(P<0.05)。与E组相比,P组T2、T3时点SBP、DBP明显增高(P<0.05),T2时点HR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的SpO2和血糖浓度与诱导前(T0)相比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0相比,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逐渐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T3、T4、T5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在老年人麻醉诱导中,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比静脉注射丙泊酚能更好地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变,抑制喉罩插管的应激反应,更适合老年高血压病人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的人群分布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采用Bioz·com数字化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检测999名健康人体循环血管阻力及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射血时间、左心作功量等心功能指标,同时检测了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大的趋势;女性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体循环血管阻力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左心射血时间、体重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呈正相关;而与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搏出指数、左心作功量及动脉顺应性呈负相关。其中心输出量和平均动脉压具有独立显著性影响。结论体循环血管阻力异常与年龄、性别及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可能是早期心血管损伤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10天后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结果。结果对照组CO、CI、SV、SI、ACI、LCWI、LVET、EF和VI值较治疗组显著降低(P<0.05或0.01);PEP和STR值较治疗组显著增高(P<0.01);HR、SBP、DBP、MAP、SVR、SVRI和TFC数值的变化,两组比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单纯硬膜外麻醉(EA)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TUR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成CSEA组和EA组,每组60例采用.麻醉过程中监测循环及呼吸相关参数,观察麻醉效果、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麻醉效果均满意,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麻醉前、手术开始及结束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在组内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无术中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EA组有5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CSEA组无一例发生(P<0.01).结论 CSEA、EA应用于TURP均能取得安全满意的麻醉效果,CSEA能更好地防止闭孔反射的发生,更能满足TURP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乳剂全麻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Ⅱ~Ⅲ级老年或出血性休克的手术病人,用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mg/kg、依托咪酯0.2-0.3mg/kg进行麻醉诱导,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每搏量(SV)、每膊指数(SI)、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心脏加速度(ACI)、左心功(LCW)及左心功指数(LCWI)。分别于诱导前、静注依托咪酯1、2、3min以及气管内插管后3min,记录上述指标。结果与诱导前比较.静注依托咪酯后1~3min MAP、HR、SV、SI、CO、CI、ACI、LCW、LCWI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气管插管后3min,MAP、FIR、CO、CI、ACI较诱导前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均恢复至基础值水平。整个诱导过程中心功能的各指标的最大改变均不超过20%。结论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对高龄和休克病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轻微。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依托咪酯是麻醉诱导的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应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 80例ASA I~Ⅱ级需要择期手术治疗的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喉罩通气组(L组;中耳成形+人工听骨植入术)和气管插管组(T组;单纯中耳成形术)。在麻醉前即刻(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前即刻(T4)、拔管后即刻(T5)、拔管后3 min(T6)记录SBP、DBP和HR;比较两组拔管期的呛咳反应程度和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T1时SBP、DBP均显著低于T0时(P<0.05);气管插管组T2时HR及T5时SBP、DBP和HR较T0时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T2时气管插管组SBP、DBP和HR均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T5时气管插管组SBP和HR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期T组呛咳发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至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喉罩组(P<0.05)。结论喉罩全麻特别适用于人工听骨植入术的麻醉管理,易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轻微,有效避免了拔管时呛咳引起的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缩宫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探讨预防性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单纯缩宫素组n=30)与B组(预防性应用去氧肾上腺素组n=30)。手术过程中A组子宫局部注射缩宫素20U,B组在给予缩宫素的同时静脉缓慢注射去氧肾上腺素2μg/kg,在注射缩宫素前(T0)、注射后1min(T1)、注射后3min(T2)和注射后5min(T3)时用监护仪同时监测并记录A、B两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A组患者中,与T0相比,T1、T2的SBP和DBP降低,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T2的SBP和DBP降低,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中,与T0相比,T1、T2、T3的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T1、T2的SBP和DBP降低,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的SBP、DBP、HR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缩宫素可致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去氧肾上腺素可减轻缩宫素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扁桃体手术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小儿扁桃体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芬太尼3.0μg/kg,丙泊酚2.0mg/kg,维库溴铵0.1 mg/kg,术中吸入2%的异氟烷麻醉维持,Ⅱ组舒芬太尼0.3μg/kg,丙泊酚2.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术中吸入2%的七氟烷麻醉维持,Ⅲ组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2.0 mg/kg,维库溴铵0.1 mg/kg,术中吸入2%的七氟烷麻醉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5 min(T5),扁桃体切除前(T6)、切除即刻(T7)、切除后3 min(T8)、5 min(T9)、10 min(T10),手术结束麻醉拔除气管导管后3 min(T11)、5 min(T12)、10min(T13)等时刻病人的血压、心率的变化,麻醉后病人苏醒时间,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后插管前T1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HR明显减慢(P〈0.05)。与T0时比较,T2、T3时SBP、DBP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化,T4~T6时SBP、DBP明显下降(P〈0.05),而T2、T3、T4时HR明显增快(P〈0.05),T5、T6时HR基本恢复麻醉前水平,以T7、T11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T12时,T8、T9、T10、T12、T13时SBP、DBP基本恢复麻醉前水平,T7、T8、T9、T11、T12时HR明显增快(P〈0.05);T10、T13时HR基本恢复麻醉前水平。与T1时比较,三组患者在T2~T5时SBP、DBP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T1~T12时SBP、D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T1、T4、T5、T6、T9、T10时HR明显减慢(P〈0.05),其他时点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比较,Ⅲ组T2、T3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其他时点SBP、DB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4、T7、T8、T11、T12时HR明显减慢(P〈0.05),但其他时点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术后镇痛效果优于Ⅰ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少于Ⅰ组(P〈0.05);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扁桃体手术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结束后苏醒快,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谭奕东 《海南医学》2014,(18):2737-2739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急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按照病因分为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该监测方式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组患者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0)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左室射血时间(LVET)、加速度指数(ACI)、左室做功(LCW)均显著低于非心源性组(P〈0.05);同时,心源性组患者体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预射血期(PEP)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根据患者病因结合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治疗,心源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等相关治疗,非心源性组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肾功能等治疗,85例患者存活69例,死亡16例。结论心源性急重症与非心源性急重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据监测结果指导早期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acincosh直接喉镜、电子视频喉镜、4号喉罩三种气管插管方式在同等麻醉深度下(BIS=40)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非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Macincosh直接喉镜组(DL组)、电子视频喉镜组(VL组)、4号喉罩组(F4组),每组20例。记录3组病人麻醉前(T0)、诱导后(T1)、喉罩置入或插管即刻(T2)、插管后3min(T3)、插管后5min(T4)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三组病人T1时刻的SBP、DBP、HR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T2时刻的SBP、DBP、HR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T3、T4时刻的SBP、DBP、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L组、VL组、F4组病人T0、T1、T3、T4时刻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刻DL组病人的SBP、DBP、HR均明显高于VL组和F4组(P<0.05)。结论:电子视频喉镜、4号喉罩较Macincosh直接喉镜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适合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