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钙(Ca)、磷(P)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与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1至12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行MHD治疗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均在治疗结束测定血清尿素(UN)浓度变化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评估血液透析充分性,依据Kt/V值大小将其分为透析充分组(Kt/V≥1.2,n=70)、透析不充分组(Kt/V1.2,n=50),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血清Ca、P、PTH、Kt/V值,分析MHD患者血清Ca、P、PTH与Kt/V值的相关性。结果透析充分组年龄[(46.18±4.75)岁]、每周透析时间[(13.70±1.39)h]、干体重[(52.18±5.36)kg]均低/短于透析不充分组,而血红蛋白[(79.25±8.10)g/L]、残余肾小球滤过率(GFR)[(2.88±0.29)mL/min(1.73 m2)]较透析不充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充分组血清Ca[(1.90±0.21)mmol/L]、P[(2.08±0.09)mmol/L]及PTH[(245.18±24.55)pg/mL]较透析不充分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与血清钙、磷、PTH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Ca、P、PTH与Kt/V值呈负相关(r=-0.328、-0.399、-0.294,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Ca、P及PTH与透析充分性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清Ca、P及PTH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甲状旁腺素(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能够定期透析治疗等方面的差异,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BMI、残肾GFR、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定期透析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体质量增加、Kt/V低(透析不充分)、未定期透析是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因素较多,应掌握其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66-769
目的:探究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营养状况及肾性贫血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终末期肾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及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治疗;治疗6个月。分别测两组患者透析治疗前、透析治疗3个月后及透析治疗6个月后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尿肌酐(尿Cr)、尿素清除指数(KT/V);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b)、红细胞(HBC)、红细胞压积(Hct)、每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与Hct比值(EPO/Hct);评估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营养状况及肾性贫血状况。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其SCr、尿Cr、BUN及KT/V值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SCr、尿Cr及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KT/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其血清TP、Alb、PA及BMI指数均不断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其血清TP、Alb及PA水平已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营养状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其血清Hb、HBC及Hct水平均不断升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其血清Hb、HBC及Hct水平已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贫血状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血液透析相比,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患者效果更为显著,能显著改善终末期肾衰患者的营养状况,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性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再入院原因,探讨MHD患者再入院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浦江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再入院的75例MHD患者临床资料,并以同期70例门诊MHD患者临床资料为对照,比较2组MHD患者年龄、透析龄、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空腹血糖、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血钙、血磷、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透析充分性等临床指标,统计患者再入院原因,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MHD患者住院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75例MHD患者再入院原因前3位分别为各类感染(18例,24.00%)、心血管并发症(17例,22.67%)、血压控制差(6例,8.00%);2组患者在年龄、BMI、透析龄、尿素清除指数、糖尿病、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方面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透析龄、低白蛋白、Kt/V、高血糖是MHD患者再住院危险因素。 结论 感染疾病、心血管疾病、血压控制不理想是MHD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年龄大、营养状况差、透析不充分、血脂异常、糖尿病史是导致MHD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好相关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MHD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于文艺 《中原医刊》2007,34(11):19-20
目的观察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与透析充分性的关系。方法连续测量10次透析前、中、后的血压,分别计算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平均值,并计算KT/V值。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中、后的平均动脉压与其透析充分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1)。透析较充分的患者(KT/V≥1.2)较透析不充分的患者(KT/V〈1.2)的血压控制较好,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透析能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压得到良好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腹膜透析患者按血压晨峰递增分为血压晨峰组62例、非血压晨峰组63例,分析两组患者透析治疗6个月后血压晨峰、临床症状积分、尿素清除指数(KT/V)、RRF、残肾肌酐清除率(Ccr)、尿量(Uv)、腹膜透析超滤量(UF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非血压晨峰组减轻明显(P<0.01),两组KT/V、RRF、Ccr、Uv、UFv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血压晨峰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晨峰与RRF减退密切相关,随着血压晨峰增高RRF下降速率增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腹膜透析处方的临床疗效。方法横断面回顾性调查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应用不同的腹透处方,根据不同透析剂量处方分为三组:小剂量组<6000m L、中等剂量组6000m L、大剂量组≥8000m L,比较3组的透析充分性、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心血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三组患者周尿素清除指数KT/V与周肌酐清除率Ccr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磷(P3+)、碱性磷酸酶(ALP)、甲状旁腺素(i PT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压未达标率、水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透析龄、每日透析时间、残肾肌酐清除率(r GFR)、尿量、促红素(EPO)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体表面积低于大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多数患者腹透早期使用中等剂量能达到透析充分性,并维持较好的营养状态,日间透析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少于持续24小时腹透。2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残肾功能逐渐减退,钙磷代谢紊乱及营养不良的状况增加,须调整透析处方来维持透析充分性。3体表面积较小残肾功能较好的患者,透析初期使用相对较少腹透剂量也可达到透析充分性。4个体化腹膜透析处方的患者促红素及透析液的用量相对较少,能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冯绍华 《广西医学》2013,(11):1519-152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控制情况及其不良因素。方法根据血压控制良好与否,将135例MHD患者分为血压控制良好组41例和血压控制不良组94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透析过程中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135例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为69.63%(94/135)。两组性别、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良好组透析时间、体重指数、甲状旁腺激素明显短于或低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0.05),尿素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控制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时间、尿素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是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发生率较高,透析时间、尿素清除率、肾小球率过滤是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43-4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期血压变异性与CKD-MB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透析患者112例,记录透析治疗参数、实验室检查指标和营养指标等,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与△SBP10 mmHg患者比较,△SBP≥10 mmHg患者透析龄更长,P、PTH水平更高(P0.05);P、PTH异常升高患者血压波动高于P、PTH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PTH与△SBP呈正相关(r=0.245,0.21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透析龄(OR=4.037)、P水平(OR=3.027)、PTH水平(OR=1.892)是血压波动的负性影响因素,尿素清除指数与ALB水平是血压波动的正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波动与CKD-MBD密切相关,同时受营养状态、透析龄、透析充分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甲状旁腺素与营养状况的关系,为延缓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而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测定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ALB、Hb;使用改良定量主观评估表 MQSGA 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结果 PTH 与 MQSGA、ALB,存在相关关系(P<0.05),与 Hb 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P<0.001);PTH 与 MQSGA、Hb 之间 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结论 PTH 是影响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尿毒素。清除血清 PTH 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选择本院肾病内科收治的114例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各57人。使用动态血压仪监测血压,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后的动态血压变化值,利用血压值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ASI),检测患者血清中PTH、Hb、TC含量。透析6、12个月后,2组患者的AASI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透析前;3、6、12个月后,腹透组的血钙含量、透析充分性指标KT/V、Ccr及血清中PTH、Hb、TC含量明显优于血透组;且感染率明显少于血透组。不同透析方式对老年终末期肾病患者的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改善了患者的钙代谢指数及透析充分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MHD合并肾性贫血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结果:治疗6月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HuEPO用量及β2-M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超纯透析液可提高患者对EPO的反应性,改善贫血状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6-8,12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非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颗粒蛋白前体(PGRN)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入选非糖尿病MHD患者60例,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组(n=30)和普通透析组(n=30),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透析组随访6个月,使用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PGR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记录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总钙、血磷、甲状旁腺素(PTH)、血脂、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p Kt/V)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通量透析组和普通透析组患者HOMA-IR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高通量透析组的HOMAIR、PGRN、IL-6、hs-CRP、血磷、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亦明显低于普通透析组(P0.05)。而普通透析组的HOMA-IR、PGRN、IL-6、hs-CRP、血磷、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降低非糖尿病MHD患者血清PGRN水平,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4.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酸碱平衡紊乱是造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炎症、内分泌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好地控制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的研究更多的聚焦于血透析前HCO3-水平,其他影响酸碱平衡的指标,如透析前后血pH值变化及其对MHD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MHD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血pH值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病情稳定的16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B型脑钠肽、肌酐、尿素氮、尿酸、尿素清除指数(spKt/V)、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后pH值、透析前后CO2、透析前后HCO3-。根据ΔpH中位数,将患者分为ΔpH<0.099 5组和ΔpH≥0.099 5组。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包括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分析患者ΔpH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选142例患者,全因死亡患者39例,心血管死亡26例。ΔpH≥0.099 5组血磷、肌酐、尿素氮、尿酸、SpKt/V、透析后pH值高于ΔpH<0.099 5组,透析前pH值、透析后CO2、透析前HCO3-、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ΔpH<0.099 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HR=3.736,95%CI(1.699,8.213),P=0.001〕、舒张压〔HR=0.372,95%CI(0.182,0.760),P=0.007〕、ΔpH〔HR=0.496,95%CI(0.252,0.974),P=0.042〕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hs-CRP〔HR=2.464,95%CI(1.063,5.711),P=0.035〕、ΔpH〔HR=0.412,95%CI(0.178,0.955),P=0.039〕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ΔpH≥0.099 5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ΔpH<0.099 5组(P<0.05)。结论 MHD患者ΔpH较大,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更充分的纠正血pH值可能有助于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HD)基础上加用on-line血液透析滤过(on-line hemodi-afihration,on—line HDF)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2例,随机分为2组,均常规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HD组进行常规HD治疗,每周行常规HD2次,每次5h;HD+HDF组在HD基础上加用on—line HDF治疗,每周行1次常规HD,1次on+line HDF,每次均治疗5h。定期测定甲状旁腺索(PTH)、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尿素氮(Bun)、肌酐(Scr)。结果:4月后,HD+HDF组与HD组比较,Hb、Hct、Alb明显升高,PTH明显降低,EPO维持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显著。结论:在HD基础上加用On—line HDF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能增强EPO的疗效,减少EPO的用量,其机制与HDF能清除一些不易被CHD清除,且对红细胞生成和成熟有抑制作用的蛋白类中大分子物质,主要是PTH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87名MHD患者发放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并记录患者平时血压、24h尿量、透析频率、透析间期体重获得量(IDWG%)及最近3个月发生失衡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测定患者透析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CystatinC。使用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24h尿量将患者分成有RRF组和无RRF组。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6份,无RRF组患者在透析龄、透析频率、IDWG%、失衡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和血压异常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有RRF组(P〈0.05)。基于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的eGFR为f4.56+0.51)ml/(min·1.73m^2),它与MHD患者血清BUN、Cr呈负相关,与Hgb、Alb、PTH正相关;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分相关系数r=0.797(P〈0.01)。结论:RRF与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干体质量下降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过加强超滤降低干体质量对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肾性贫血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和超滤组。对照组维持常规透析,超滤组通过持续增加超滤量以降低透析后体质量。观察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28周时,对照组透析后体质量保持稳定,各指标较前未见明显变化(P>0.05);超滤组透析后体质量较前下降(P<0.01),Hb和Hct水平升高(P<0.01),CRP降低(P<0.01),白蛋白升高(P<0.01),SF及TSAT较前上升(P<0.05)。结论降低干体质量有利于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黄培华 《黑龙江医学》2004,28(5):333-334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 (PD)充分性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透析不充分的 1 9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 ,采用腹膜平衡试验 (PET) ,并根据PET结果对患者原有的PD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 ,分别观察调整前及调整后 3个月的透析充分性指标 :即临床指标、尿素清除率 (KT/V)和肌酐清除率 (Ccr)。同时 ,评估营养指标 :血清白蛋白 (Alb)及血红蛋白 (Hb)。结果 调整透析方案前 ,在透析不充分的情况下 ,患者的营养指标低下 ,根据PET结果对原有的PD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后 ,1 9例患者中有 1 8例透析达到充分指标 ,Alb与Hb值与调整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提高 (P <0 0 1 ) ,余下的 1例患者透析仍不充分 ,故改为血液透析治疗。结论 充分透析可改善PD患者的营养状态。PET可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PD方案 ,从而使透析达到充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旋卡尼汀对维持性血透(MHD)患者生活质量和贫血的影响。方法将30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透析结束后均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FPO)3000IU皮下注射2~3次/周,而治疗组每次透析后加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1g。随访12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给两组患者应用SF36系统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并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白蛋白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上升,较对照组治疗后亦有明显的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注射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生活质量和促进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在慢性肾衰竭伴肝硬化腹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慢性肾衰竭伴肝硬化腹水患者,经综合保守治疗或血液透析治疗不能改善临床症状的患者改用PD治疗后,观察患者自觉症状、浮肿及营养体征的改善情况,测定PD治疗前及3个月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PD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食欲改善,浮肿逐渐消退。BUN、Scr明显下降(P<0.05),Hb明显上升(P<0.05),差异显著。Alb虽略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伴肝硬化腹水患者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