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在经颅磁刺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它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来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本文简单综述了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部分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症患者自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我院住院并愿意接受研究的89例抑郁症自杀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49例,两组均给予SSRI类药物治疗,研究组在SSRI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5次,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HRSD评分及SIO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研究组更显著( P<0.05);研究组在治疗2周后即显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59,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8.460,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能缩短起效时间,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睡眠、认知障碍、躯体化症状、迟缓及绝望感,并且能降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抑郁症患者时间知觉的影响。方法:接受固定剂量帕罗西汀治疗(40mg/d)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研究组(n=30)合并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rTMS治疗,对照组(n=32)予伪刺激,为期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完成600ms、3s时距复制任务,以时距复制误差作为时间知觉的评估指标。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分别t=12.047,9.275;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600ms、3s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下降(分别t=3.342,6.38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3s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下降(t=2.978,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600ms时距复制误差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2治疗后,研究组HAMD评分的下降值高于对照组(t=4.06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ms、3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也均高于对照组(分别t=2.240,2.096;P0.05,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3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与HAMD评分的下降值正相关(分别r=0.330,0.391;P0.05)。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后600ms时距复制误差的下降值,则与HAMD评分的下降值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左背外侧前额叶高频rTMS治疗可影响抑郁症患者的时间知觉,并可能存在继发于改善抑郁之外的其他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患者分为联合组、rTMS组以及针刺组(n=20).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rTMS刺激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rTMS刺激治疗,rTMS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疼痛情况.结果:rTMS刺激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5±0.83,7.90±0.79和6.90±0.91,4.45±0.51;针刺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50±0.76,11.60±1.27和6.80±0.95,3.20±0.52;联合组治疗前后FMA和VAS评分分别为4.70±0.80,18.0±1.45和6.85±0.99,1.75±0.45.3组治疗后FMA评分均有提高,VAS评分均有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联合组及针刺组FMA,VAS评分均优于rTMS刺激组,联合组FMA,VAS评分优于针刺组,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1 Hz的rTMS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抑郁症患者症状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关系。方法:连续入组在精神科病房首次住院的抑郁症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伪刺激组仅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真刺激组在给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的基础上加以10HZ重复经颅刺激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症状,并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浆中BDNF的含量,运用SPSS 20.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治疗前HAMD总分和血清BNDF含量无明显差异,年龄、性别以及服用盐酸帕罗西汀的剂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4周后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HAMD分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t=22.417,19.380;P0.001),血清BNDF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14.612,-12.445;P0.001);真刺激组HAMD的减分值和血浆BNDF的升高值均显著大于伪刺激组(t=2.652,2.268;P0.05);3真刺激组和伪刺激组的疗效分布有显著差异,真刺激组疗效显著高于伪刺激组(Z=-3.283,P=0.001);4HAMD的减分值和血浆BNDF的升高值呈显著正相关(r=0.494,P0.001),BDNF差值可以解释HAMD差值变异的23.2%。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BDNF分泌被激活可能是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抑郁症的经颅刺激作用原理,对不同脑区和神经环路的影响;对脑血流和代谢、神经递质的影响,对神经元可塑性、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西酞普兰对难治性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被试入组后随机分配到联合治疗组(rTMS+西酞普兰联合治疗)和药物治疗组(西酞普兰单独治疗)。西酞普兰治疗范围为20~60mg/d,起始剂量20mg/d,在2周内渐增至40~60mg/d。联合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真刺激,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额叶,刺激频率为10HZ,刺激强度为100%运动阈值。药物治疗组治疗时使用rTMS伪刺激。观察疗效6周。采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盲法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组基本痊愈5(14.71%)例,显著进步13(41.18%)例,好转7(23.53%)例,无效7(20.59%)例。药物治疗组基本痊愈2(6.45%)例,显著进步6(19.35%)例,好转11(35.48%)例,无效12(38.71%)例。两组疗效比较以联合治疗组较好(χ2=6.036,P=0.049)。两组治疗前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以合用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TESS评分比较在治疗2、4、6及8周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右侧额叶背外侧rTMS刺激结合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疗效优于单纯西酞普兰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时对患者运动阈值的影响及与疗效改善的相关性。方法使用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44名抑郁症患者治疗2周共10次,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运动阈值,使用HAMD和HA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测定60名健康对照组的运动阈值与患者相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左侧和右侧运动阈值和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t=-4.44,P=0.00;右侧:t=-5.15,P=0.00),抑郁症患者组的运动阈值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运动阈值左侧低于右侧,即左侧兴奋性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0);抑郁症患者左右侧运动阈值相比无差异(t=-1.14,P=0.26)。经颅磁刺激治疗前后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6.19,P=0.001);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73,P=0.001)。治疗前后运动阈值无变化。抑郁症患者右侧运动阈值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9,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皮层兴奋性比正常对照组高,左右偏侧性消失;运动阈值与临床症状变化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LF-rTMS)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联合组、rTMS组以及针刺组每组20例.针刺组给予针刺配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给予常规康复和LF-rTMS治疗,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LF-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半球的M1区(大脑运动皮质的上肢运动功能代表区),刺激频率为1.0 Hz.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评分评价疗效.结果:rTMS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分别为4.65±1.66,7.45±2.63和0.85±1.57,10.05±4.02,针刺组分别为4.45±0.89,5.80±1.74和0.6±1.23,6.75±2.07,联合组分别为4.60±0.75,13.55±2.56和0.95±2.06,8.95±3.90.3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有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发现,治疗后rTMS组WMFT评分优于针刺组,FMA评分不优于针刺组;联合组FMA评分和WMFT评分均优于针刺组和rTMS组,组间差异具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1 Hz rTMS可显著促进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5-2014年2月关于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主要研究指标为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幻听评分及幻听评定量表(AHRS)。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以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7篇RCTs满足纳入标准,共包括786名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的PANSS的幻听评分比较,均数差为-1.10,95%CI为[-1.65,-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89,P=0.0001);两组之间的AHRS比较,均数差为-3.89,95%CI为[-5.7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7,P0.00001]。结论低频rTMS对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个案研究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例孤独症患儿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共治疗65次,20min/次,每分钟连续刺激4s,间歇56s。结果:孤独症患儿在经过65次经颅磁刺激后,在行为、语言、社会交往障碍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结论:初步提示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孤独症患儿的部分核心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背外侧前额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的诊断标准,选取122例伴顽固性幻听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n=88)和对照组(n=34)。治疗组共接受6周的rTMS治疗,对照组接受伪刺激治疗。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幻听量表(AHRS)、临床疗效总印象量表(CGI)评定临床症状,采用UKU副作用量表评估不良反应。对治疗组于治疗结束后在1、3、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共有108例(88.5%)患者完成治疗。两组间治疗6周末PANSS、AHRS、CGI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组病程≤10年、病程10~20年的患者AHRS评分低于同病程的对照组(均P0.05),病程在20年以上的治疗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F=0.008)。治疗组除4例患者治疗时出现头痛外,余无不适主诉。结论:1Hz左背外侧前额叶低频rTMS治疗能减轻病程20年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顽固性幻听,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性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15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rTMS治疗部位随机分为左前颐背外侧组、右前额背外侧组、左中颞组、前额组、对照组,每组30例,在患者和治疗师双盲的前提下,每次连续刺激22rain,每日1次,疗程10d。分别观察5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2天的临床疗效、用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结果:磁疗中,部分患者有瞌睡或浅睡感,左前额背外侧组和右前颁背外侧组尤为显著。治疗结束后第2天,左前额背外侧组的有效率为77%,右前额背外侧组的有效率为73%,左中顾组的有效率为47%,前颐组的有效率为43%,左前额背外侧组和右前额背外侧组的有效率高于左中颞组和前额组,前两者与后两者分别两两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前额背外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左中顾和前顿组之间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rTMS治疗部位左、右前额背外侧区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左、右利手精神分裂症幻听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5例精神分裂症幻听按左、右利手分为两组,右利手组(72例)和左利手组(23例),均在原来抗精神病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共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幻听评定量表(AHRS)评定幻听治疗效果,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中左、右利手组各有1例脱落。4周末右利手组与左利手组AHR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12,P0.05),右利手组减分高于左利手组。PANSS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30,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右利手精神分裂症幻听好于左利手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Google Scholar,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BM,EBSCO,SinoMed,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查找有关经颅磁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实验,检索时限为建库到2017年1月。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包括14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治疗1周[OR=4.36,95%CI(6.31,2.41),P0.0001],2周[OR=4.36,95%CI(6.31,2.41),P0.0001],4周[OR=0.64,95%CI(0.77,0.51),P0.00001]后,低频经颅磁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都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低频经颅磁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的优势。受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大样本和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探讨高剂量低频健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108例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伪刺激组(n=36)、常规组(n=36)、高剂量组(n=36)。三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伪刺激组给予假rTMS,常规组给予低频健侧rTMS,1次/d,高剂量组给予低频健侧rTMS,2次/d,均治疗4周。比较三组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s)潜伏期和波幅、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三组治疗后MEPs波幅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5),但高剂量组增加程度高于伪刺激组和常规组(P<0.05)。三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P<0.05),但高剂量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伪刺激组和常规组(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FMA-UE评分、MBI评分高于伪刺激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高剂量低频健侧rTMS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脑梗死后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作用于肌肉运动点,帮助中风后患者腕手功能的重建,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后腕手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病程在2周-2个月的、手腕部Lovett肌力分级法肌力在0~2级的中风患者3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颅磁刺激组+电刺激组)及对照组(电刺激组),于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Barthel ADL指数评价表评价各组治疗前后腕手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各组腕手功能均有恢复.治疗组腕手部各项分值提高较为明显(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的恢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临床应用中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rTMS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每晚口服艾司唑仑1~2mg,rTMS组行rTMS治疗,均治疗14d,予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进程和睡眠结构的变化,治疗前后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PSQI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4,6.19;P0.05),治疗后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时间、睡眠效率等较治疗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7.14,P均0.05);治疗后rTMS组较对照组相比,S2较短,S3和REMS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9,6.32,4.61;P均0.05)。结论 rTMS能改善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