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1与儿童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细胞介素-11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利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不仅具有刺激多种造血祖细胞分化成熟、诱导肝细胞分泌急性相反应蛋白的特性,还具有极强的抑制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致炎性细胞介质和信号传导分子功能,可能在造血、抗炎、肿瘤支持治疗和自身免疫性损伤的保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白细胞介素-11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因子,研究其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对寻找新的治疗途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儿童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23(IL-23)是2000年发现的细胞因子,目前已发现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因而与多种疾病相关。IL-23能够促进自身免疫反应,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多种肿瘤中,具有抗肿瘤及抗肿瘤转移作用;具有抗多种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作用。因此对IL-23的深入研究,必将为这些疾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5(IL-15)是1994年由Grabstein发现的可溶性细胞因子,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它是T、B、NK、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等细胞活化因子及诱导分泌细胞因子,有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作用、增强免疫和抗肿瘤等作用。IL-15也与一些血液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不论是在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方面,还是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IL-15均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介素-11与炎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1(IL-11)是源于骨髓基质细胞的造血生长因子家族中又一新成员,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其造血活性研究得最多,也最广泛。其cDNA已从灵长类动物骨髓基质细胞系PU-34的条件液中被发现。如IL-11作用于从多向祖细胞到各系定向祖细胞以及幼稚血细胞的不同分化阶段,尤其是促进了巨核细胞的增殖和成熟。1997年美国FDA(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Genetics Institute公司生产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上市,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与临床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10与感染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IL)-10在生物学特征及与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阐明IL-10在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IL-10的基本功能是抑制I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及其活性。在感染性疾病中IL-10能够抑制和终止炎症反应,促进病原微生物的清除,降低免疫应答过度而对宿主细胞造成的损伤。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中,主要的致病因素是I型辅助性T细胞产生过多的γ干扰素、淋巴毒素和肿瘤坏死因子,而IL-10通过抑制因子的合成发挥抗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药物遗传学以及IL-10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将为IL-10和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h17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IL-17及其受体的结构和编码基因、生物学功能、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研究IL-17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h17细胞分泌的致炎细胞因子,在机体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从IL-17及其受体的结构和编码基因、生物学功能、与肾脏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进一步研究IL-17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探讨其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白细胞介素-18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L)-18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主要诱导产生γ干扰素,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调节作用。IL-18能加重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8增加,在新月体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极期,血中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表明IL-18与它们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1(IL-11)防治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作用。方法选择初治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14例患儿,以3次CDV化疗后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第1组:化疗结束后d1开始用IL-11,25μg/(kg·d),皮下注射,连用10~14d;第2组:IL-11,50μg/(kg·d),用药方法及时间同第1组。3组观察外周血小板数目至化疗后21d。结果对照组血小板在化疗2周时降至最低点(21±14)×109/L,血小板低于30×109/L持续时间为(7.28±2.80)d,血小板输注次数为(2.67±1.01)次,第1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低于30×109/L持续时间、21d时血小板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分别为(24±17)×109/L、(6.78±3.4)d。(111±39)×109/L和(2.71±1.23)次,上述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第2组血小板最低值、血小板低于30×109/L天数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分别为(42±20)×109/L、(1.79±2.30)d及(0.71±0.99)次,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外周血小板数量在化疗10d即较其他两组高(P<0.05)。化疗后3周时3组血小板数量无差异。结论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强烈化疗后IL-11用量在50μg/(kg·d)时可有效刺激血小板生成,升高外周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13及其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近几年研究发现其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IL-13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治疗性细胞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所起的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多功能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主要由活化T淋巴细胞分泌,近几年研究发现其与肾脏疾病关系密切,IL-13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重要的治疗性细胞因子。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认识其在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中所起的作用,并为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对58例初诊AML患儿(男34例,女24例;年龄3~16岁,平均10.19岁)化疗前后血清IL-3、6、8水平进行检测.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男 17例,女13例;年龄4~14岁,平均9.92岁).二组均于清晨7:30-8:00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常温下2 500 r/min离心 20 min,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待测.除治疗M3型AML采用全反式维A酸外,余病例均采用DA(柔红霉素加阿糖胞苷),HA(高三尖杉酯碱加阿糖胞苷)或IAE(依达比星加阿糖胞苷加依托泊甙)方案化疗,30~45 d复检骨髓像.应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AML中44例获完全缓解(CR),14例未缓解(NR).AML初诊患儿血清IL-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AML CR组患儿血清IL-3水平较初诊时显著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6、IL-8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 AML NR组与初诊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AML各亚型之间血清IL-3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a>0.05); M1及M5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 M4及M5患儿血清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亚型(Pa<0.01).结论 AML患儿血清IL-3、6、8水平变化与AML亚型有关,观察血清IL-3、6、8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AML患儿病情及疗效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姜晶  陆彪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1):1639-1641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CRP水平变化及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9月-2011年5月确诊为HSP的住院患儿40例作为HSP急性期组研究对象,40例患儿经正规治疗2周左右,在皮疹、腹痛、关节肿胀疼痛症状消失后作为缓解期组研究对象.采用EH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HSP患儿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IL-10、IL-13、IL-15水平,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CRP水平.选取门诊同期体检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缓解期组血清仅IL-1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IL-10、IL-15及CRP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2.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10、IL-13、IL-15和CRP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HSP患儿存在IL-10、1L-13、IL-15及CRP的分泌紊乱,其参与了HSP的发病过程.其中IL-10和IL-13可能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1(IL 11)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幼龄小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及移植物抗白血病 (GVL)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IL 11对移植前后ALL幼龄小鼠CD4、CD8T细胞亚群影响 ;记录ALL小鼠骨髓移植后的存活时间 ;观察移植后ALL小鼠内脏的GVHD病理变化 ;ELISA检测与GVHD密切相关的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结果 IL 11降低CD4T细胞亚群的同时增加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 ;明显提高ALL小鼠的生存时间 (P <0 .0 0 1) ;推迟GVHD发生时间 ,减轻GVHD发生程度 ;下调TNF α水平 (P <0 .0 5 )。结论 IL 11一定程度降低移植后ALL小鼠的GVHD发生 ,并且保留GVL。  相似文献   

16.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白细胞介素-8(IL-8)作为趋化因子,可引起粒细胞在局部组织聚集,介导炎症反应。该文探讨小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粘膜及血清IL-8含量的关系。方法:53例患儿进行胃镜检查,采集胃粘膜标本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胃粘膜Hp,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其胃粘膜及血清中IL-8的含量。结果:53例患儿中29例Hp阳性,24例阴性;Hp感染患儿胃粘膜中IL-8含量显著高于非Hp感染患儿,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清IL-8含量在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无显著差异(P>0.05),经根治Hp治疗后,Hp感染患儿胃粘膜中IL-8含量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血清IL-8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Hp感染可以诱导胃粘膜炎症细胞合成IL-8,IL-8在Hp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IL-17及气道中性粒细胞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常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儿童哮喘诊断,经过诱导痰液检测的12例非嗜酸粒细胞哮喘患儿为哮喘组;以12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对哮喘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对照组进行诱导痰的细胞分类检查和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8和IL-17浓度.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清中IL-8[(357.84 ±215.36) pg/ml]、IL-17[(62.76 ±44.13) pg/ml]及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43.14±5.79)%]明显高于缓解期[(164.95 ±60.22) pg/ml、(34.57±11.82) pg/ml、(23.25±3.75)%]及对照组[(88.68±38.76) pg/ml、(20.35±10.02) pg/ml、(13.34±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期IL-8、IL-17及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IL-8、IL-17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于气道,参与加重支气管哮喘发作.  相似文献   

18.
白细胞介素8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细胞介素8(IL-8)是在80年代后期发现的一种细胞因子,对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在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发现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可产生IL-8,本文介绍了IL-8在肾小球肾炎,尿路感染,肾病综合征,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中的水平变化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L-17、IL-23和TNF-α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采用IVIG治疗后GBS患儿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将38例GBS患儿分为2组:A组,发病7 d内给予IVIG;B组,发病8~12 d给予IVIG;均给予IVIG 0.4 g·kg-1·d-1连续治疗5 d。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儿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GBS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7、IL-23和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t=4.498~16.418,Pa<0.05);GBS患儿经IVIG治疗后,其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较用药前显著降低(Pa<0.05);A,B 2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和TN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清IL-17、IL-23和TNF水平亦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 GBS患儿急性期血清IL-17、IL-23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在GB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采用IVIG治疗后能有效抑制IL-17、IL-23和TNF-α分泌,从而控制GBS患儿的细胞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IL)-18主要由单巨噬细胞产生,主要诱导产生γ干扰素,对T细胞、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均有调节作用。IL-18能加重实验性缺血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肾损害,肾病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8增加,在新月体肾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极期,血中IL-18水平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表明IL-18与它们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