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以及对该蚤的杀灭,都必须在实验室内大量饲养。如用其主要寄主达乌尔黄鼠饲养,黄鼠来源有很大困难。因此比较了该蚤的饲养条件,以便寻找简便的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2.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实验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自1982年4月至1985年8月在实验室内对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 Jordan,1929)的养殖技术进行了系统探索。采用成幼混养和成幼分养两种方法进行养殖,共连续传代46代。养殖一代约需24天,即卵期2~3天,幼虫期6~8天,茧蛹期8~14天。同时探索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养殖方法。传代养殖和规范养殖质量测定结果分别是: 1.繁殖力:0.77±0.14只蚤/ ♀·天;1.16±0.20只蚤/ ♀·天。 2.未吸血成蚤寿命:14.3±1.0天;13.1±1.8天。 3.新羽化成蚤体重:♀为0.422±0.03mg;0.46±0.04mg,♂为0.328±0.03mg,0.35±0.03mg。 各代之间数据波动均不大,表明养殖质量稳定,技术可靠实用,在周密计划饲养下可提供规格化的实验蚤源。在国内建立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第一个规范化的实验种群。  相似文献   

3.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实验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蚤类养殖技术始于19世纪初,以后 Boxton(1948)等诸位学者对蚤类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Smith-Eddy(1954)、Vaughan-Coombs(1979)等介绍了养蚤方法。在国内关于蚤类养殖的报道甚少,王敦清(1957)、肖伯林(1985)曾报告普通实验室的养蚤方法,但该蚤种目前在国内外尚乏报  相似文献   

4.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吸血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1985年在实验室内,以小白鼠做为喂血动物,研究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吸血活动。结果表明:该蚤吸血率与温度的关系呈抛物线型,25℃左右时吸血率最高。繁殖蚤吸血率一般高于新羽化蚤。雌性吸血率一般高于雄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吸血时,不同温度下吸血量近相等。繁殖蚤吸血量一般大于新羽化蚤。雌性吸血量一般大于雄性。血液消化速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5℃以下时,繁殖蚤消化速度一般较新羽化蚤为快;而30℃以上时,繁殖蚤和新羽化蚤消化速度相近。雄雌消化速度无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以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us)和七河亚种(C.t.dezty-suensis)为亲本进行了亚种间杂交试验。杂交组合包括正交、反交、F_1自交和回交四种。以第8腹板穗膜作为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表明,以上两亚种之间可以杂交,并产生了具有繁殖力的后代。因此,亚种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的理论在蚤类中亦得以验证。杂交后代第8腹板穗膜形态出现一系列中间型,说明该性状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为解释自然界中存在的中间形态提供了参考。初步讨论了杂交试验在蚤类分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的鼠疫感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以下简称黄鼠蚤)是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as,以下简称黄鼠)的优势寄生蚤种,我区1955—1980年自该蚤共分离到35株鼠疫菌,占染疫媒介昆虫的27%,被认为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为深入了解该蚤对于鼠疫的作用,我们在新疆北天山犄河县境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内进行了该种的感染、菌栓形成、传病能力等方面的野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8.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存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的染色体核型。该蚤染色体数2n=22,占计数344个细胞的76.7%,可配成11对。性染色体雌蚤为XX,雄蚤为XY。X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且为全组中最大者;Y为中型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以中或亚中着丝粒为主。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s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存活情况。在25±0.5℃、75±5%RH条件下,该蚤在饥饿、喂血1小时和每隔5天喂血24小时(周期重复喂三次)状态下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2.9天、14.8天和18.6天。在15±0.5℃75±5%RH和2~6℃,55%~70%RH条件下的饥饿蚤存活时间则分别为39.5天和37.1天。饥饿蚤在40℃时处理3小时,平均存活率为60%,37.5℃时处理24小时,平均存活率为40%,-10~-2℃时处理15天,平均存活率为21.7%,处理94~95天时,则为0%。该蚤的存活曲线呈现“矩形”。  相似文献   

11.
12.
方形黄鼠蚤是黄鼠鼠疫的主要媒介。至今,实验养殖主要以其自然宿主—黄鼠为血源动物,而黄鼠系冬眠动物,存在着入蛰后难捕,饲养又不繁殖等一系列困难。为此,我们于1984年5月试图以普通实验动物—豚鼠作为血源宿主代替野生动物—黄鼠,达到以实验动物代替野生动物饲喂方形黄鼠蚤,育成新株系的目的,从而为蚤类的生态和防制方面的研究提供规格化的蚤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内不同低温条件下对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的死亡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强于二齿新蚤,这两种蚤在-3℃~-10℃下,30分钟几乎全部休眠。  相似文献   

14.
15.
益必添(Esbiothrin简称EBT),是一种最优化的丙烯菊酯异构体比例组合的产品,具有极强的触杀和薰杀性;对雄性小白鼠的LD_(50)为263mg/kg。近年来,国内广泛用于蚊、蝇、蜚蠊等害虫的防制并收到理想效果,但用于毒杀跳蚤尚乏报道。本文就EBT对方形黄鼠蚤速杀及特效进行了室内实验,为现场防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方形黄鼠蚤是被公认的黄鼠属中的主要寄生蚤,并已证明是黄鼠鼠疫疫源地内的主要传播媒介。新疆既往的资料表明,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和七河亚种的主要宿主是长尾黄鼠。可是,1966年4月、1983年4月、1985年8月和1987年5月在没有黄鼠分布的巴里坤、木垒、奇台县境的天山山麓于灰仓鼠、短尾仓鼠、草原兔尾鼠、黄兔尾鼠、大五趾跳鼠、小五趾跳鼠和小家鼠体上采获方形黄鼠蚤232只(85、147),说明该蚤已是当地的蚤种之一。本文对该蚤的来源和宿主范围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不同龄期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菌栓形成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小白鼠喂饲的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Ⅰ、Ⅱ、Ⅲ龄期的蚤为研究对象,以强毒鼠疫菌感染该蚤后对其菌栓形成率进行了实验观察。Ⅰ、Ⅱ龄期蚤菌栓率分别为3.13%和4.20%,而Ⅲ龄期蚤菌栓率则高达13.79%,它们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因而,作者认为它们在长尾黄鼠疫源地中对于鼠疫动物中流行病的实际意义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tesquo。m.aha。ons以下简称为黄鼠蚤)是新疆灰旱獭一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的主要寄生蚤之一。1982年钱存宁等曾在实验室对经区黄鼠蚤进行了感染率、菌性率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了该蚤的感染率和菌检率。据多方面指征,确认该蚤是鼠疫的主要传播媒介。那么非鼠疫疫区的方形黄鼠蚤对鼠疫菌感染的反应如何?就我frJ目前所查阅的文献中,尚未见研究报道。因此我们在实验室内对非疫区的黄鼠蚤进行了感染率方面的试验研究。1材料和方法工.且黄鼠蚤:采自经多次调查认为不存在鼠疫疫源性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和巴仑台地…  相似文献   

19.
非鼠疫疫区方形黄鼠蚤成龄蚤的菌栓形成能力钱存宁,张晓雪,冯玉明,姜万武,曹鸿翥,黄赤忠(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乌鲁木齐市830002)在非鼠疫自然疫源地中,寄生于长尾黄鼠的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saltaicu...  相似文献   

20.
捕活长尾黄鼠只1966只,采集其体外寄生的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13854匹。按寄生蚤指数的季节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保证方形黄鼠蚤月与旬寄生蚤指数可信限的最小抽样量表。该表既可用于根据现场监测所得的月与旬寄生蚤指数(X)与样本样量(n)核查其数学可信限,已可用于根据预计的寄生蚤指数和所需的可信精度设计最小抽样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